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科明 《畜禽业》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20只贵州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用铁丝网将鸡舍分隔成不同大小:试验Ⅰ~Ⅲ组为地面平养组,试... 目的探究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20只贵州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用铁丝网将鸡舍分隔成不同大小:试验Ⅰ~Ⅲ组为地面平养组,试验Ⅰ组饲养面积为10 m^(2),饲养密度为0.34 m^(2)/只;试验Ⅱ组饲养面积为20 m^(2),饲养密度为0.67 m^(2)/只;试验Ⅲ组饲养面积为30 m^(2),饲养密度为1 m^(2)/只;试验Ⅳ组为笼养组,舍内单笼饲养30只。各组试验鸡饲喂的饲料为肉鸡全价配合饲料。结果试验Ⅳ组肉鸡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Ⅳ组肉鸡的活体质量和屠宰体质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屠宰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Ⅳ组试验鸡肉的剪切力、失水率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结论与地面平养相比,笼养可提高贵州黄鸡的生长性能和粗脂肪含量,而地面平养方式的贵州黄鸡肌肉含量更高,肉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条件 贵州黄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饲养条件对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毅 程英 +1 位作者 周宇航 李凤良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时,产卵量最高为291.24粒,(28±0.5)℃幼虫期最短为14.76 d,产卵前期和幼虫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湿度在(70±5)%时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6.67%、48.00%,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在18L∶6D时,成虫产卵前期最短(9.30 d),卵的孵化率最高(52.22%),产卵前期和幼虫期随光照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七星瓢虫在甘蓝叶上产卵量最高(306.20粒),在保鲜膜上产卵量最低(230.38粒)。综上,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适合条件为温度28℃、湿度70%、光周期18L∶6D,成虫为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6L∶8D,且在甘蓝上产卵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工扩繁七星瓢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人工饲料 饲养条件 产卵介质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肖银波 周祖基 +1 位作者 杨伟 杜开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3-680,共8页
采用 5因素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以黄粉虫幼虫饲养过程中饲养温度 ( X1)、相对湿度 ( X2 )、虫粪筛除频率 ( X3)、饲养密度 ( X4 )以及饲料含水量 ( X5) 5因素为参试因素 ,考查它们对黄粉虫高龄幼虫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建立并进行了... 采用 5因素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以黄粉虫幼虫饲养过程中饲养温度 ( X1)、相对湿度 ( X2 )、虫粪筛除频率 ( X3)、饲养密度 ( X4 )以及饲料含水量 ( X5) 5因素为参试因素 ,考查它们对黄粉虫高龄幼虫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建立并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以黄粉虫幼虫增重率及死亡率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模型 :Y增 =1 2 7.5 0 79+ 1 8.65 5 9x5+ 2 .7894x3x4 - 2 .385 4 x3x5- 3.0 5 94x21+ 1 .82 4 1 x23- 3.85 5 9x25;Y死 =1 .745 9+0 .41 0 8x1+ 0 .0 975 x2 + 0 .90 2 5 x4 + 0 .3442 x5+ 0 .0 834x21+ 0 .30 60 x24 - 0 .2 62 3x25。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黄粉虫幼虫生长后期增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饲料含水量和饲养密度 ;饲料含水量和温度对黄粉虫增重有着重要的影响 ,饲养密度、温度、饲料含水量对黄粉虫的死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影响均达 1 %或 5 %显著水平 ;推荐的饲养条件为 :温度 2 4~ 2 7℃、相对湿度 64%~ 70 %、筛粪频率 2~ 4d/次、饲养密度 0 .42~0 .49g/cm2 、饲料含水量 1 3.48%~ 1 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饲养条件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幼虫生长 存活 资源昆虫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代解杰 唐东红 +4 位作者 鲁帅尧 匡德宣 杨帆 程树军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 3~4岁,成年组: 5~ 10岁,老年组: 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 3~4岁,成年组: 5~ 10岁,老年组: 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及分析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正常值。结果血液学值中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为MED。血液生化值中■猴比■猴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CHOL、APOA、HDL、LDL、P3+、BUN,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为ALB。较明显高(P<0.05的项目为UA。各年龄组之间的分析如下:血液学值中RDW值为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低(P<0.01),MEDIAN值为成年组比青幼年组较明显高(P<0.05),血液生化值中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P3+,青幼年组比成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BUN、ALP、AST、,青幼年组比老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CK、TF;成年组比老年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为CREAT,较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 幼年 老年 恒河猴 血液生化值 成年 正常参考值 人工饲养条件 ALP TF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力军 于丰军 +2 位作者 洪美玲 吴山 陈旭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其次为运动... 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其次为运动、晒太阳、警戒、摄食和其他行为.晴天其休息、运动和晒太阳行为分别占94.73%±0.01%、3.24%±0.01%和1.56%±0.01%,而阴天休息、运动和晒太阳分别占97.03%±0.02%、1.31%±0.01%、0.89%±0.01%.晴天和阴天蜡皮蜥的运动、警戒、休息和晒太阳等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雌和亚成体的行为时间分配上,只有雌雄之间的警戒行为存在差异性(P<0.05).在活动节律方面,晴天和阴天蜡皮蜥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晴天其晒太阳的高峰期在10:00~11:00,运动高峰期在11:00~14:00,休息低谷期在10:00~13:00,而阴天晒太阳的高峰期出现在11:00~12:00、运动高峰期11:00~15:00,其休息未表现出明显的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太阳 行为 休息 运动 高峰期 活动节律 初步研究 人工饲养条件 阴天 成体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下海南坡鹿幼体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力军 洪美玲 陈兴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20 0 3年 2月至 4月间 ,在海南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 10头海南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中摄食、卧息和反刍占有较大的比例 ;人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摄... 20 0 3年 2月至 4月间 ,在海南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 10头海南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坡鹿幼体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中摄食、卧息和反刍占有较大的比例 ;人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摄食、卧息、反刍、站立和运动行为的昼间时间分配差异性显著 (P <0 0 1) ,半散放条件下幼鹿每天用于摄食和运动的时间比人工圈养的多 ,而用于卧息、反刍和站立的时间较少 ,其余行为时间比较接近 ;在昼间活动节律方面 ,圈养条件下摄食有 3个高峰期 (0 9:0 0~ 10 :0 0 ,11:0 0~ 12 :0 0 ,16 :0 0~18:0 0 ) ,卧息有 2个高峰期 (10 :0 0~ 11:0 0 ,13:0 0~ 16 :0 0 ) ;半散放条件下没有明显的摄食高峰期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食物的搜索和处理上 ,而其卧息高峰出现在 1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 摄食 幼体 圈养 饲养条件 半散放 幼鹿 活动节律 海南坡鹿 时间分配
下载PDF
龄期、饲养条件和测定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鹏 李慧 +3 位作者 王秋红 陈澄宇 慕卫 刘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0-736,共7页
为建立针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韭蛆)的可靠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不同龄期韭蛆的毒力,以明确龄期、饲养温度、食料及测定方法对药剂敏感... 为建立针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韭蛆)的可靠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不同龄期韭蛆的毒力,以明确龄期、饲养温度、食料及测定方法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测得2龄幼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为4龄幼虫的11.9倍、7.4倍、3.3倍;毒死蜱对取食韭菜、人工饲料、大葱韭蛆的LC50分别为圆葱的1.84倍、1.47倍、2.31倍;在15-30℃范围内,随韭蛆饲养温度升高,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增大;三种方法测得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67.199 mg/L、71.123 mg/L、88.120 mg/L,噻虫胺对4龄幼虫的LC50值依次为3.584 mg/L、2.255 mg/L、4.329mg/L,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人工饲料混药法的毒力曲线拟合度高于浸虫法。说明龄期、饲养温度、食料、测定方法均影响韭蛆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龄期 饲养条件 药剂敏感性 生测方法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乔灵 吴美玲 +4 位作者 包花尔 都格尔 祁生旺 王秀梅 尉立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44,共6页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容积(除瓣胃外)表现为青草羊最大,其次为放牧羊,干草羊最小.瘤胃前庭黏膜面及肉柱上均有乳头,游标卡尺...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容积(除瓣胃外)表现为青草羊最大,其次为放牧羊,干草羊最小.瘤胃前庭黏膜面及肉柱上均有乳头,游标卡尺测定结果显示,瘤胃胃壁乳头的高度表现为干草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放牧羊最矮;网格数以青草羊最多,放牧羊和干草羊基本相似;瓣胃容积表现为放牧羊最大,其次为干草羊,青草羊最小;瓣胃的大、中、小瓣叶表现为放牧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干草羊最低,并发现其有最小瓣叶.在网瓣口处均有10排纵行的高而锐的乳头,每一排乳头延续形成一个大瓣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巴斯绒山羊 瘤胃 网胃 瓣胃 前胃黏膜 形态学 饲养条件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及其幼仔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忠军 王勇 +1 位作者 郭聪 张美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 3 8± 1 5只 ,妊娠期 2 0~ 2 1d ,繁殖间隔期 39 3± 2 6 4d ,雌雄比为 1 48。幼鼠 3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日...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 3 8± 1 5只 ,妊娠期 2 0~ 2 1d ,繁殖间隔期 39 3± 2 6 4d ,雌雄比为 1 48。幼鼠 3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日龄长上门齿 ,7~ 8日龄睁眼 ,2 0日龄可断奶 ,5 5日龄左右性成熟。 3种生长模型 (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VonBertalanffy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 ,择优选用VonBertalanffy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 4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 10日龄 ;幼鼠阶段 :11日龄至 2 0日龄 ;亚成年阶段 :2 1至 5 5日龄 ;成年阶段 :5 6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条件 东方田鼠 指名亚种 繁殖特性 幼仔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对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MyomiRs表达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利霞 郭月英 +2 位作者 要铎 苏日娜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63-68,共6页
选择不同饲养条件下12月龄苏尼特羊的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6种mi RNAs的表达量及苏尼特羊的屠宰性能,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mi RNAs表达量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苏尼特羊生长性状(体长、体高、胸围)、宰前活质量、胴体质... 选择不同饲养条件下12月龄苏尼特羊的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6种mi RNAs的表达量及苏尼特羊的屠宰性能,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mi RNAs表达量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苏尼特羊生长性状(体长、体高、胸围)、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圈养(P<0.05),圈养苏尼特羊屠宰率、净肉率高于放牧。放牧苏尼特羊mi RNAs表达量均高于圈养苏尼特羊。放牧苏尼特羊mi R-1表达量与体高、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净肉率显著正相关(P<0.05),mi R-133表达量与净肉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圈养苏尼特羊mi R-128表达量与净肉率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不同饲养条件对mi RNAs的表达有影响,进一步影响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条件 苏尼特羊 MyomiRs 表达量 屠宰性能
下载PDF
羊驼的消化特征与饲养条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常生 范瑞文 赫晓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原产于海拔 4 0 0 0~ 4 90 0m的安第斯山脉的羊驼 (alpaca) ,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 ,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解剖学结构 ,从而决定了其各种生理机能。本文就羊驼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性、营养需... 原产于海拔 4 0 0 0~ 4 90 0m的安第斯山脉的羊驼 (alpaca) ,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 ,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解剖学结构 ,从而决定了其各种生理机能。本文就羊驼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性、营养需求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了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条件 羊驼 消化系统 解剖特征 生理特性 营养需求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行为节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仁俊 王丁 +3 位作者 龚伟民 王小强 陈道权 王克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37-343,i009,共8页
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观察了饲养6年的雄性白鱀豚“淇淇”的十种宏观行为,即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仰游、侧游、转游、直立、玩、性行为、捕食和休息。行为型式变换次数的统计表明,白鱀豚存在明显的食前节律和昼夜节律。另外,顺... 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观察了饲养6年的雄性白鱀豚“淇淇”的十种宏观行为,即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仰游、侧游、转游、直立、玩、性行为、捕食和休息。行为型式变换次数的统计表明,白鱀豚存在明显的食前节律和昼夜节律。另外,顺时针方向游发生在夜间为多,逆时针方向游白天发生的多。以上2种行为所占的总时间大致相等。典型的休息行为均发生在夜间,全年在1月和5—8月出现2个高峰期。4—5月和8—9月出现2个性行为高峰。转游在早晨和白天摄食后共出现1个高峰期,而且与饲养池条件有关。呼吸行为的昼夜节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昼夜节律 休息 夜间 高峰期 早晨 观察 白暨豚 饲养 人工饲养条件
下载PDF
黄粉虫饲养条件的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开书 柴立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46-4647,共2页
介绍了黄粉虫饲养条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粉虫 饲养条件 研究现状 前景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花羔红点鲑和虹鳟生长、摄食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权 张东鸣 +1 位作者 周景祥 吴莉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花羔红点鲑 虹鳟 生长 摄食 饲养条件
下载PDF
商品代固始鸡在放牧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喜 宋素芳 +2 位作者 康相涛 魏发山 孙桂荣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9-61,共3页
根据商品代固始鸡在放牧饲养条件下体重及体型参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在4~18周龄阶段的生长育情况,并给出体重、胫长、体斜长、胸骨长对日龄的拟合回归曲线方程。
关键词 生长发育规律 饲养条件 固始鸡 商品代 放牧 回归曲线方程 实测数据 体型参数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合作猪行为学的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立芳 刘孟洲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合作猪 人工饲养条件 结实 被毛 生长环境 饲料来源 光照 甘南藏族自治州 发达 蕨麻猪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母性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慎金 刘宇庆 +3 位作者 杨林 杨燕 刘炜 魏万红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2006年5~8月,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分娩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梅花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进行观察,分析仔鹿不同日龄及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母性行为差异,探讨梅花鹿母性行为优劣,以指导梅花鹿饲养管理及... 2006年5~8月,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分娩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梅花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进行观察,分析仔鹿不同日龄及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母性行为差异,探讨梅花鹿母性行为优劣,以指导梅花鹿饲养管理及遗传繁育。结果表明:在统计的5种母性行为中,随仔鹿日龄增加,母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逐渐降低,且1~7日龄和其它2个日龄段的母性行为都存在显著差异。至仔鹿35日龄时,母鹿母性行为表现很低或不表现。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授乳行为、寻找张望行为及中断哺乳行为差异不显著,而跟随行为、舔舐与修饰行为则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仔鹿1~7日龄时段是母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的关键时期,母鹿在半散放条件下母性行为优于圈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饲养条件 母性行为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松鼠猴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巍 王小明 +3 位作者 何利军 章克家 许建中 沈治国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2000年3至5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人工饲养状态下对83只松鼠猴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以间隔20分钟用随机取样法记录松鼠猴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211小时的观察研究表明,松鼠猴最主要的个体行为有跑动、攀爬、取食、休息、嬉戏,它... 2000年3至5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人工饲养状态下对83只松鼠猴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以间隔20分钟用随机取样法记录松鼠猴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211小时的观察研究表明,松鼠猴最主要的个体行为有跑动、攀爬、取食、休息、嬉戏,它们分别占到日活动时间的13.55%、16.15%、24.46%、33.21%、8.18%。其次,成年雌、雄松鼠猴之间的挨近行为也占了松鼠猴日活动时间的4.46%。松鼠猴晨昏活动规律十分明显(F=12.575 P=0.00006);其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之外的所有其他行为)的高峰出现在5:00~6:00、15:00~16:00左右的两个时段,峰值分别为76.61%~76.79%、75.87%~83.59%。日活动时间从5:00至19:30左右,持续约86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条件 松鼠猴 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放牧和舍饲饲养条件下牛乳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锋 金曙光 +2 位作者 马学升 田栋 雷冬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氨基酸 牛乳 饲养条件 量比 舍饲 放牧 营养成分 组成成分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石军 罗学彬 +1 位作者 张秀娟 饶军华 《实验动物科学》 2012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找出影响恒河猴脱毛的因素。方法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下恒河猴脱毛的恢复状况。结果半开放式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脱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大栏式饲养条件。结论半开放式饲养条件有利于恒河猴的脱毛...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找出影响恒河猴脱毛的因素。方法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下恒河猴脱毛的恢复状况。结果半开放式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脱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大栏式饲养条件。结论半开放式饲养条件有利于恒河猴的脱毛恢复,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是改善恒河猴脱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条件 恒河猴 脱毛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