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水池塘不同饵料投喂条件下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1
作者 周冬平 刘磊 +3 位作者 付媛媛 方伟 王超越 王春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7-322,共16页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矛尾复虾虎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矛尾复虾虎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比较各组蟹的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水温、盐度与pH差异较小,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差异较大,其中,矛尾复虾虎鱼组溶解氧从11.5降至9.2 mg/L,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分别从养殖初期0.44、0.022 mg/L上升到养殖末期的0.89、0.050 mg/L。青柳蛤组的体重(334 g)、增重率(332.7%)和特定生长率(0.076%/d)显著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达到66.67%,矛尾复虾虎鱼组的肥满度(0.221 g/cm^(3))显著高于其他组;青柳蛤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及肝胰腺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人工配合饲料组肝胰腺必需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在各组中最高,鹰爪虾组的肌肉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青柳蛤组的肌肉与肝胰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青柳蛤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矛尾复虾虎鱼组的总胆固醇显著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葡萄糖显著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青柳蛤等生物饵料常规营养与拟穴青蟹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青柳蛤组拟穴青蟹在生长、营养及血清蛋白质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适口饵料。本研究将为拟穴青蟹北方盐碱水池塘养殖和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水质 生长 营养 血清生化指标 饵料 盐碱水池塘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黄鳝苗种开口饵料探究
2
作者 余康泉 马腾 +1 位作者 杨代勤 易提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69-171,共3页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种类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开口饵料 养殖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3
作者 佘智彩 贾真 +1 位作者 朱鹏 许尤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193-196,共4页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文系统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所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再从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中厚植“三农”情怀、强化使命...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文系统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所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再从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中厚植“三农”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具体措施,以期探索出新农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共进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同时为其他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饵料培养 新农科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新型水产人才
下载PDF
天然鲍鱼饵料藻的优化培育
4
作者 李宇豪 李璞昭 +2 位作者 褚兴旺 孟利伍 周文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194-0198,共5页
大量且优质的天然饵料藻的培养是鲍鱼工厂化培育的关键步骤,底栖硅藻是鲍鱼幼苗的天然饵料,影响鲍鱼幼苗的生长、存活、附着和变态过程。本研究以惠安县宏兴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研究背景,结合实验室微藻培育技术,优化天然饵料藻的培育... 大量且优质的天然饵料藻的培养是鲍鱼工厂化培育的关键步骤,底栖硅藻是鲍鱼幼苗的天然饵料,影响鲍鱼幼苗的生长、存活、附着和变态过程。本研究以惠安县宏兴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研究背景,结合实验室微藻培育技术,优化天然饵料藻的培育条件,找出最适于该养殖工厂的饵料藻的培育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1500lx和添加9 mg/L尿素的条件下,底栖硅藻的数量、营养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都相对较高。工厂化培育过程可参照此条件培育饵料藻,为鲍鱼幼苗提供充足的饵料,同时减少鲍鱼“脱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 底栖硅藻 优化培育 鲍鱼幼苗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观背青鳉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5
作者 沈弘 刘红健 +2 位作者 任少勇 康佳 王玉龙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为探明不同饵料对观背青鳉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现根据饵料不同,将同一批观背青鳉仔鱼分为熟蛋黄组、鱼粉组、草履虫+卤虫组、小球藻+草履虫+卤虫组,进行了开口饵料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喂第21天调查,小球藻+草履虫+卤虫组的观... 为探明不同饵料对观背青鳉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现根据饵料不同,将同一批观背青鳉仔鱼分为熟蛋黄组、鱼粉组、草履虫+卤虫组、小球藻+草履虫+卤虫组,进行了开口饵料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喂第21天调查,小球藻+草履虫+卤虫组的观背青鳉仔鱼的成活率最高,达87.78%,同时该组的观背青鳉仔鱼生长速度最快,体长达13.53 mm,这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背青鳉 开口饵料 仔鱼生长 成活率 体长
下载PDF
黑斑原鮡仔鱼开口饵料的初步试验
6
作者 方媛林 刘晓锐 +6 位作者 吴雷 曾荣俊 耿庆宝 唐雪梅 张欢 顾正选 禹猛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和组合方式对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将(0.0206±0.004)g的仔鱼随机分成11个饵料组,放置在规格为3.6 m×0.5 m×0.2 m的孵化槽中进行为期42 d的投喂试验。...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和组合方式对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将(0.0206±0.004)g的仔鱼随机分成11个饵料组,放置在规格为3.6 m×0.5 m×0.2 m的孵化槽中进行为期42 d的投喂试验。每天记录死亡仔鱼数量,每7 d测量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饵料组对黑斑原鮡仔鱼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摇蚊幼虫组的死亡率最低,其次是摇蚊幼虫+螺旋藻组,然后依次是鳗鱼饲料+螺旋藻组、鳗鱼饲料组、鳗鱼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组和其他组合。在鱼体全长和鱼体质量生长方面,猪肝组的生长最慢,鳗鱼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组的生长最快,其次是蚊幼虫+螺旋藻组。研究表明,黑斑原鮡仔鱼的开口饲料,选择使用摇蚊幼虫+螺旋藻或者鳗鱼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的饵料组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 仔鱼 开口饵料 敏感期
下载PDF
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孟玲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近两年,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产量高、规格大、成本投入高、大规格成蟹价格下降,而消费者对河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养殖户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更加关注养殖品质的提高,其中饵料投喂模式是决定河蟹产量和营养品... 近两年,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产量高、规格大、成本投入高、大规格成蟹价格下降,而消费者对河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养殖户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更加关注养殖品质的提高,其中饵料投喂模式是决定河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的饵料投喂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缺乏相应的科学投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投喂 河蟹养殖 中华绒螯蟹 从众性 营养品质 养殖户 品质要求 成本投入
下载PDF
生物饵料培养学在动物养殖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权 刘春力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本文综述了生物饵料中主要种类在动物养殖行业中应用。生物饵料营养价值高和显著特点,有重大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在动物养殖行业中的应用会有更加广泛前景。
关键词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 光合细菌 微藻 枝角类 卤虫
下载PDF
摄食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林 李明泽 +5 位作者 毕相东 逯云召 薄其康 刘克明 王胜利 尤宏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4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42.90 g的翘嘴鳜60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进行200 d的养殖对比... 试验旨在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42.90 g的翘嘴鳜60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进行20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翘嘴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鲜活饵组总氨基酸(ΣTAA)含量极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饵料组(P<0.01);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6.41%和37.2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为66.85%和69.52%,均符合FAO/WHO标准要求。以氨基酸评分(AA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以化学评分(C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分别测得10、11种脂肪酸,人工配合饵料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组(P<0.01);两组肝脏和肠道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两种饵料均可培育出营养价值较高的翘嘴鳜,且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及消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生长性能 饵料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消化酶
原文传递
基于ZigBee技术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爱玲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研究旨在实现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防范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系统。结果显示,系统以水产饵料供应链为总体框架,涉及水产饵料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以及监督环节3个方面内容。具体应用主要包... 研究旨在实现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防范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系统。结果显示,系统以水产饵料供应链为总体框架,涉及水产饵料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以及监督环节3个方面内容。具体应用主要包含原料管理、生产管理、运输管理、销售管理。研究表明,基于ZigBee技术的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系统运行效率良好,可有效实现水产饵料全流程信息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技术 水产饵料质量 安全监管 全流程追溯 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黄粉虫粪饵料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熊晓莉 熊屿吾 +3 位作者 林辉 关伟 欧庆宇 李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粉虫粪制作虾饵料的可行性。以黄粉虫粪、黄粉虫幼虫粉、全麦粉、贝壳粉等为饲料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以未发酵虫粪饵料及商品高钙虾饵料为对照,研究复配饵料发酵前后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考察3种饵料对小龙... 试验旨在研究黄粉虫粪制作虾饵料的可行性。以黄粉虫粪、黄粉虫幼虫粉、全麦粉、贝壳粉等为饲料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以未发酵虫粪饵料及商品高钙虾饵料为对照,研究复配饵料发酵前后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考察3种饵料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虫粪饵料中粗蛋白、粗脂肪、小分子肽、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水溶性钙含量均高于未发酵虫粪饵料。发酵虫粪饵料组小龙虾的饲料效率、虾壳钙含量高于未发酵虫粪饵料、商品虾饵料。发酵虫粪饵料的诱食性更强。研究表明,将黄粉虫粪制成虾饵料可行,可以为黄粉虫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饵料 黄粉虫 虫粪
原文传递
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2
作者 孙涛 陈李婷 +3 位作者 邓小红 樊荟慧 陈静 宾石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3,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25 g的中华圆田螺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螺。A组、B组田螺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和发酵基础饵料。试验期20 d。试验结束,取田螺肠道内容物,利用...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25 g的中华圆田螺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螺。A组、B组田螺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和发酵基础饵料。试验期20 d。试验结束,取田螺肠道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A组、B组田螺的成活率均为100%。与A组相比,B组田螺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所提高,饵料系数降低(P>0.05)。高通量测序得到有效序列共375 141条,序列长度为416~455 bp。将有效序列进行聚类并划分,对OTU进行统计,发现每组样品的OTU覆盖率均在99.9%以上。A组、B组田螺肠道丰富度最高的前6个细菌门类依次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A组、B组田螺肠道排名前5的菌属为变形菌属、拟杆菌属、厚壁菌属、软壁菌属和衣原体,与A组相比,B组田螺丰度前5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提高,其中厚壁菌属和衣原体显著提高(P<0.05)。B组OTU数量、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发酵饵料可以提高中华圆田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饵料 中华圆田螺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YOLOv5s的河蟹与饵料检测方法
13
作者 孙月平 袁必康 +3 位作者 詹婷婷 孙杰 方正 赵德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78-187,共10页
针对目前在水下复杂环境中池塘养殖河蟹与饵料的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 small)的河蟹与饵料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轻量化卷积Ghost替换普通卷积,同时利用GhostB... 针对目前在水下复杂环境中池塘养殖河蟹与饵料的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 small)的河蟹与饵料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轻量化卷积Ghost替换普通卷积,同时利用GhostBottleneck结构替换原主干网络中的残差结构快速提取网络特征,减少模型计算量,满足安卓端的应用要求。其次,为了弥补因网络参数量减少造成网络检测精度稍有降低的问题,借鉴BiFPN(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的思想改进原始YOLOv5s的双向融合骨干网络,以较低的计算成本提高网络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此外,为了帮助网络进一步更好地识别目标,加入了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使得图像中感兴趣的区域能够更准确地被捕获。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改进模型平均精度均值为96.9%,计算量为8.5GFLOPs,与当前主流的单阶段有锚框目标检测算法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和YOLOv3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以及更少的计算量。相比于原始YOLOv5s模型,本文改进模型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2.2个百分点,计算量和模型内存都降低了40%以上。最后,将改进前后的模型部署到安卓设备上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平均检测速度为148 ms/帧,相较于原始模型检测速度提高了20.9%,并且保持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平衡了安卓设备对模型检测精度以及速度的性能需求,能够为河蟹养殖投饵量的精准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 轻量化 河蟹 饵料 目标检测 YOLOv5s 安卓部署
下载PDF
4种饵料对玉足海参幼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严俊贤 赵旺 +5 位作者 于刚 温为庚 张钰伟 黄星美 邓正华 董义超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足海参 幼体 饵料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椎实螺与人工饵料投喂丰容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田颖可 马行空 +1 位作者 彭佳慧 黄亚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284-2289,共6页
为从食物丰容的角度探究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选用体重为(7.19±0.64)g的中华绒螯蟹,单只饲养于底面直径15 cm的食品级塑料容器,以椎实螺与人工饵料为投喂丰容的饵料,设置了轮转投喂、混合投喂两个投喂丰容的... 为从食物丰容的角度探究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选用体重为(7.19±0.64)g的中华绒螯蟹,单只饲养于底面直径15 cm的食品级塑料容器,以椎实螺与人工饵料为投喂丰容的饵料,设置了轮转投喂、混合投喂两个投喂丰容的实验组,并以纯饵投喂和纯螺投喂的两个非投喂丰容组为对照组,进行28 d的投喂饲养。其中轮转组每2 d先后投喂人工饵料和椎实螺,每4 d为轮转投喂的一个周期,混投组同时投喂人工饵料与椎实螺;纯饵组、纯螺组分别全程投喂人工饵料、椎实螺。实验结果表明,纯螺组及混投组中华绒螯蟹存活率显著高于纯饵组(P<0.05),即实验全程均有椎实螺投放的两组存活率更高。轮转组摄入的人工饵料量显著高于对应时段的纯饵组(P<0.05),但摄入的椎实螺量显著低于对应时段的纯螺组,且轮转组与混投组的人工饵料与椎实螺摄入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华绒螯蟹更喜食人工饵料。体重检测结果显示,混投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显著高于纯螺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饵料系数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丰容组人工饵料摄入量低于纯饵组,在生产上可进行更少的投入以节约成本。窒息试验结果表明,纯螺组中华绒螯蟹耐缺氧能力最高,丰容组其次,纯饵组最低。椎实螺虽不及人工饵料适宜生长,但作为动物性饵料起到了饵料丰容的作用,混合投喂时的生长效果与人工饵料相近,是一种可获得更佳生产效益的投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椎实螺 饵料丰容 人工饵料
下载PDF
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对鳜肌肉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树辉 李红燕 +4 位作者 潘厚军 谢骏 王广军 夏耘 龚望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研究以饲喂鲜活饵料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人工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脂肪酸组成和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摄食人工饲料组鳜肌肉蛋白质水平与鲜活饵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以饲喂鲜活饵料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人工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脂肪酸组成和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摄食人工饲料组鳜肌肉蛋白质水平与鲜活饵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较高(P<0.05)。在两种饲喂模式下鳜肌肉中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化学评分(CS)和F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该结果可为鳜人工饲料配方优化提供指导。人工饲料组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P<0.01),其中C20﹕5(EPA)和C22﹕6(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表明人工饲料可通过营养素的均衡配比以提供更优质的脂肪酸营养。人工饲料组鳜肌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及回复性均极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P<0.01),而黏性极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1),表明人工饲料饲喂提升了鳜的肌肉质构特性。综上所述,相比于鲜活饵料组,人工饲料饲喂鳜对蛋白质水平、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估无显著性影响,但在脂肪酸组成如EPA、DHA含量上表现出优越性,并且提升了鳜肌肉的质构属性。研究结果对比了两种饲喂模式下的肌肉品质属性,展示了鳜人工饲料的推广潜力,有利于鳜绿色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鲜活饵料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下载PDF
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的主要捕食者及其捕食压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铭伟 刘淑德 +5 位作者 徐从军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1-858,共8页
为了解海州湾关键饵料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被捕食压力及自然死亡率波动情况,研究基于2011和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以物种间的营养联系为基础,选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 为了解海州湾关键饵料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被捕食压力及自然死亡率波动情况,研究基于2011和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以物种间的营养联系为基础,选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枪乌贼(Loligo sp.)、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5种关键饵料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捕食压力指数(Predation pressure index,PPI),分析它们在海州湾食物网中的主要捕食者及其捕食压力,并计算了纳入捕食压力指数的自然死亡系数。结果表明,细螯虾的捕食者对其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小黄鱼的捕食者对其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低。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对细螯虾和枪乌贼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分别为168.89和75.77;(Miichthys miiuy)对日本鼓虾和口虾蛄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分别为39.41和9.85;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对小黄鱼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为5.50。方差分析表明,捕食压力指数的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捕食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死亡系数随着捕食压力指数的波动,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的捕食者存在种间营养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减少种间食物竞争,增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这些关键饵料生物是海州湾多种高营养级鱼类的食物来源,在维持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关键饵料生物 捕食压力指数 食物网
下载PDF
国内外对虾饵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娓 冯江 方林 《农业与技术》 2000年第5期17-19,37,共4页
近年来 ,养殖对虾业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究其原因很多 ,但对虾饵料的解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天然饵料发展到配合饵料的过程中 ,对虾养殖业进入了指数增长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虾病 ,又使对虾养殖业进入了相对的滑坡阶... 近年来 ,养殖对虾业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究其原因很多 ,但对虾饵料的解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天然饵料发展到配合饵料的过程中 ,对虾养殖业进入了指数增长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虾病 ,又使对虾养殖业进入了相对的滑坡阶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大量的科研工作者从饵料入手 ,研究对虾的抗病机理 ,有的学者提出了人工鲜活饵料 (如沙蚕、蛤、蝇蛆等 )能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延缓病程。但是投喂鲜活饵料成本很高 ,而且营养成分不全。为此 ,有的学者提出了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配合使用。本文查阅了大量文献 ,试图对国内外对虾饵料的发展状况及其天然饵料、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的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饵料 天然饵料 鲜活饵料 配合饵料 抗病能力
下载PDF
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4 位作者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饵料鱼对鳜生长、胃肠结构功能及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剑斌 于俊琦 +9 位作者 徐杭忠 马俊康 刘天骥 李洪琴 刘匆 罗浩 李虹 翟旭亮 薛洋 罗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6,共15页
为比较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湘云鲫)对鳜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功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2.33±1.14) g的鳜21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湘云鲫,养殖68 d。结果显示:(1)配合饲料组的营养素... 为比较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湘云鲫)对鳜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功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2.33±1.14) g的鳜21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湘云鲫,养殖68 d。结果显示:(1)配合饲料组的营养素沉积率显著高于湘云鲫组,增重率(WGR)、干物质饲料效率(FE)分别显著增加23.14%和30.53%,而配合饲料组鳜的干物质摄食量(FI)与湘云鲫组无显著差异。(2)配合饲料组鳜背肌的肌纤维更细,肌肉硬度、脆度、咀嚼性和胶着性显著高于湘云鲫组,并且pH降低值、滴水损失和冷冻渗出率分别降低26.67%、26.65%和24.90%,离体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湘云鲫组。(3)配合饲料组鳜血浆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湘云鲫组,而MDA含量则反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LDL-C等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4)配合饲料组鳜胃蛋白酶,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胃及肠道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湘云鲫组。(5)配合饲料组鳜肠道菌群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湘云鲫组46.03%和125.00%,芽孢杆菌属丰度增加。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相比于投喂湘云鲫,摄食配合饲料的鳜在生长、饲料效率、胃肠组织发育和功能、肌肉品质、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但同时加重了肝肾的代谢负担。本实验为鳜配合饲料替代传统饵料鱼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饵料 湘云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