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2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浓、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冰玙 陈辉太 李宗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真菌存在于白酒大曲以及白酒整个酿造过程之中,对白酒的风味和质量至关重要。白酒酿造中的真菌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霉菌可产生多种分解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酶类,为大曲制作和白酒酿造提供了发酵动力和酶动力;部分霉菌的一些代谢... 真菌存在于白酒大曲以及白酒整个酿造过程之中,对白酒的风味和质量至关重要。白酒酿造中的真菌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霉菌可产生多种分解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酶类,为大曲制作和白酒酿造提供了发酵动力和酶动力;部分霉菌的一些代谢产物对基酒的质量和白酒的风味也有着重要影响。酵母菌具有产醇、产酯、产生多种风味代谢产物等功能特性。该文简单介绍了三大基础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白酒,主要阐述酱、浓、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优势酵母菌及霉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并总结了酵母菌及霉菌的功能特性,旨在为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真菌的分析与使用,以及白酒风味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香型白酒 香型白酒 酵母菌 霉菌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季节大曲混合酿造对特香型基酒风味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刘小琴 祝云飞 +6 位作者 曾婷婷 叶芝红 林培 熊秋萍 蔡珊 徐义波 鲁蒙蒙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研究选取了夏、春混合曲以及夏、秋混合曲进行车间酿造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季节混合曲实验中各基酒的风味物质与单一季节曲的对照基酒风味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两个比例不同季节混合曲的基酒中的总酸、总酯、己酸乙酯、乳酸... 研究选取了夏、春混合曲以及夏、秋混合曲进行车间酿造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季节混合曲实验中各基酒的风味物质与单一季节曲的对照基酒风味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两个比例不同季节混合曲的基酒中的总酸、总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丁酸、己酸和乳酸、正丁醇、正己醇及2-甲基-1-丁醇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各类基酒的感官分析可知,夏、春混合曲比例为3∶1时,夏、秋混合曲比例为3∶2时,在面糟、粮糟和丢糟酒中皆可得到品质更优的基酒,而在单一季节曲的各层级基酒均未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大曲 季节混合曲 香型基酒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
3
作者 王林 郑明明 +3 位作者 王翀 吴庆华 崔南方 李建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1,共6页
为提高卷烟配方模块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并为卷烟配方模块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方法。选取2017—2019年238个卷烟配方模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特征工程中的递归特征消除... 为提高卷烟配方模块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并为卷烟配方模块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方法。选取2017—2019年238个卷烟配方模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特征工程中的递归特征消除法和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XGBoost3种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基于特征变量的香型预测模型。与全光谱数据训练的分类效果对比,经过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后的光谱特征变量能够有效提升卷烟配方模块香型的识别准确率,其中,XGBoost算法分类效果最佳,模型对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41%。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香型预测方法对卷烟配方模块的快速定位、科学评价及卷烟配方设计等有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香型 近红外光谱 递归特征消除 随机森林 XGBoost
下载PDF
三种不同过滤方式对特香型白酒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胡贤民 陈盈 +6 位作者 郭琼 万星 王镇辉 吴生文 文悦宇 熊敏骙 万千秋 《酿酒》 CAS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从白酒的气相色谱成分、离子色谱成分、感官评定等方面研究分析活性炭吸附过滤、冷冻过滤、聚能量膜过滤对特香型白酒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过滤对酒体骨架成分及风味影响较大、净化能力较强,适用于过滤风味欠佳的酒体;冷冻过滤... 从白酒的气相色谱成分、离子色谱成分、感官评定等方面研究分析活性炭吸附过滤、冷冻过滤、聚能量膜过滤对特香型白酒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过滤对酒体骨架成分及风味影响较大、净化能力较强,适用于过滤风味欠佳的酒体;冷冻过滤对酒体骨架成分及风味影响较小,适用于过滤风味一般的酒体;聚能量膜过滤对酒体骨架成分及风味基本无影响、滤后酒体的自然微黄颜色及风味可以最大程度地得以保留,适用于过滤风味较好的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过滤 冷冻过滤 聚能量膜过滤 香型白酒
下载PDF
湿磨预处理去壳茅台酱香型白酒糟蛋白粉对育肥猪的饲喂效果
5
作者 艾蓉 简志银 +3 位作者 张洁 禹果 陈燕 夏林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2期29-32,36,共5页
为评价湿磨预处理去壳茅台酱香型白酒糟蛋白粉对育肥猪的饲喂效果,选取体重为36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实验期为74 d,对照组饲喂含干酒糟... 为评价湿磨预处理去壳茅台酱香型白酒糟蛋白粉对育肥猪的饲喂效果,选取体重为36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实验期为74 d,对照组饲喂含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的基础日粮,实验组以湿磨预处理去壳茅台酱香型白酒糟蛋白粉(实验前期添加质量分数为10%、实验后期添加质量分数为15%)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DDGS饲喂。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肌肉中棕榈酸甲酯、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亚油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均显著升高(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磨预处理去壳茅台酱香型白酒糟蛋白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形成、发展与趋势
6
作者 牛俊桀 史波林 +5 位作者 汪厚银 赵镭 钟葵 张瑶 高海燕 云振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334,共11页
酱香型白酒因其深厚文化底蕴、传统固态酿造工艺、独特风味与感官体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文章于中国知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食品伙伴网数据库检索“酱香”“酱酒”相关文献121篇、标准96项,得到酱香型白酒感官描述词537... 酱香型白酒因其深厚文化底蕴、传统固态酿造工艺、独特风味与感官体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文章于中国知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食品伙伴网数据库检索“酱香”“酱酒”相关文献121篇、标准96项,得到酱香型白酒感官描述词537个,通过对文献材料梳理分析,简述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形成、发展、趋势及其标准化历程,总结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与气味特征关系,分析现有描述词相关问题,并提出构建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体系及结合现代感官评价技术表征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的相关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感官描述词 形成 发展现状 标准化
下载PDF
6种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差异分析
7
作者 李行 吴李玲 +6 位作者 裴荣红 朱琳 郑福平 孙金沅 李凡 李义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南的武陵酱香型白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我国酱香型白酒中重要的痕量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GC×G C-SCD)技术,以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定性鉴定出2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共有含硫化合物19种,非共有含硫化合物8种,主要包括4种硫醇、6种硫酯、5种多硫醚、5种噻唑、6种噻吩、1种噻烷;对其中信噪比大于100的23种含硫化合物,采用外标曲线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定量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确定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差异;14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硫化合物,可作为区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希望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的调配提供数据参考,为白酒企业调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武陵酒 白酒 含硫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酱香型原酒贮存期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对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8
作者 范宸铭 惠明 +1 位作者 田青 尤永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测定3个酒企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酒样中的2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鉴别模型,找出关键差异金属元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中金属元素含量与贮存年份呈正相关...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测定3个酒企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酒样中的2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鉴别模型,找出关键差异金属元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中金属元素含量与贮存年份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6个不同贮存年份酒样进行有效区分,其中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区分度最好,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构建鉴别模型结果一致。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贮存年份在0~10a原酒中的5个关键差异金属元素,即Al、Ca、K、Na、Fe。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检测发现差异性金属元素对于原酒贮存有促进作用。将来自其他不同于上述酒企的不同贮存年份酱香型原酒定量分析结果代入构建的鉴别模型,可以实现有效区分。综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对不同贮存年份酱香型原酒进行有效分类和鉴定,更加准确、高效地探究酱香型原酒在贮存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金属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及风味感官分析
9
作者 梁敏华 陈丽君 +3 位作者 李志溥 白卫东 费永涛 赵文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0-88,共9页
目的探究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特性,通过理化指标与感官风味评价的总体分析,构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风味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 目的探究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特性,通过理化指标与感官风味评价的总体分析,构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风味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酒精度、总酸、总酯、酸酯总量、pH及风味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市售豉香型白酒的品质。结果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出乳酸和乙酸2种有机酸,并未检测出草酸和柠檬酸;相比于浓香、清香等白酒,豉香型白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较低;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属于平均为29.8%vol的低度酒,总酸和总酯含量平均分别为0.54 g/L和0.53 g/L;92%的样品酸酯总量不小于8mmol/L,符合一级豉香型白酒的要求;样品的pH都在3.06~4.53内;市售豉香型白酒在水果香、蜜香、米香等风味强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醇香和脂肪味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豉香型白酒相关理化指标所代表的风味物质对其风味感官具有一定贡献,研究结果为豉香型白酒理化指标与风味感官存在相互关系,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豉香型白酒风味感官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有机酸 理化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风味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豉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苏泽佳 熊若冰 +3 位作者 梁景龙 费永涛 白卫东 赵文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9-324,共6页
豉香型白酒是米香型白酒的衍生香型,其口感醇厚,豉香独特,醇厚甘甜,回味爽净,是我国广东地区岭南特色食品代表之一。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倾向低度化、舒适化,顺应豉香型白酒的发展特色,但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迎合市场要求,产品的风味组... 豉香型白酒是米香型白酒的衍生香型,其口感醇厚,豉香独特,醇厚甘甜,回味爽净,是我国广东地区岭南特色食品代表之一。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倾向低度化、舒适化,顺应豉香型白酒的发展特色,但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迎合市场要求,产品的风味组成是关键。而发酵微生物结构对风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该研究对豉香型白酒微生物结构、影响风味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强化发酵提升酒品质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豉香型白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产酒微生物 产酯微生物
下载PDF
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
11
作者 黄慧芹 徐友强 +4 位作者 李微微 张成楠 朱华 王红安 李秀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酱香型白酒具有典型酱香味,口感细腻,其发酵过程共有七个生产轮次,每轮次产生一种基酒,其中第四轮次酒风味物质丰富、品质极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处于动态变化,风味物质各有差异,本文对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变化及其对风味物质的影... 酱香型白酒具有典型酱香味,口感细腻,其发酵过程共有七个生产轮次,每轮次产生一种基酒,其中第四轮次酒风味物质丰富、品质极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处于动态变化,风味物质各有差异,本文对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变化及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第四轮次发酵酒醅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样品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Virgibacillus(枝芽孢杆菌属)和Kroppenstedtia(克罗彭斯特菌属),优势真菌属为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Aspergillus(曲霉属)和Issatchenkia(伊萨酵母属),在发酵中后期酒醅微生物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入窖酒醅中的醇类、酯类物质种类最为丰富,醇类、酯类、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入窖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本文对属水平真菌和细菌分别与风味物质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Monascus(红曲霉属)、Lactobacillus和Wickerhamomyces(维克汉姆酵母)分别与白酒中关键风味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呈正相关,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以及风味物质与其他轮次的比较提供数据基础,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第四轮次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芦台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分析
12
作者 王佳丽 胥强 +3 位作者 路程顺 赵淑先 张同存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升高,而丰度先升高后降低;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但相对丰度逐步降低,在属水平上以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为主,其相对丰度由第一轮次的97.48%逐渐下降至第七轮次的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还原糖和酒精度是窖池发酵微生物演替的重要理化因子;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等相关性较大;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与正己酸乙酯、庚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醇等相关性较大;而Leiothecium、未分类的酵母目(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Apiotrichum、Cutaneotrichosporon等则对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己醇、2,3-丁二醇、糠醇、糠醛等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酒醅 真菌 菌群多样性 理化因子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3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下载PDF
不同层次堆积粮醅对复合香型白酒发酵特性及香气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代森 陈兴杰 +4 位作者 程伟 薛锡佳 潘天全 李娜 郝欢 《酿酒》 CAS 2024年第3期92-99,共8页
堆积是白酒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研究不同层次醅对复合香白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积后内层、外层和混合中淀粉含量消耗分别下降5.23%、5.85%、7.2%。还原糖消耗分别上升1.56%、0.63%、1%;不同堆积醅所产原酒经检测,内层、... 堆积是白酒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研究不同层次醅对复合香白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积后内层、外层和混合中淀粉含量消耗分别下降5.23%、5.85%、7.2%。还原糖消耗分别上升1.56%、0.63%、1%;不同堆积醅所产原酒经检测,内层、外层及混合醅的总酯含量分别为1.94 g/L、2.57 g/L、5.86 g/L,总酸含量分别为0.33g/L、0.54 g/L、1.23 g/L。其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分别为1.17 g/L、1.67 g/L、4.74 g/L。(2)对所产原酒进行GC-MS分析,样品中共检测到挥发性物质121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有60种,占比49.6%。内层、外层及混合层原酒中分别检测到103种、95种、95种,从挥发性物质含量来看:混合(157.63μg/g)>外层(150.05μg/g)>内层>(107.76μg/g)。PCA和热力图结果显示内、外和混合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其中混合样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堆积发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理化指标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15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香型白酒 SPE 定量
下载PDF
李渡特香型大曲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16
作者 杜姝颖 鲍文涛 +6 位作者 吴立平 朱栋才 杨涛 李杰 李国城 任聪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前对于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味物质的关联性尚不清晰。该研究运用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结构的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对主要细菌和真菌的来源进行了溯源... 目前对于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味物质的关联性尚不清晰。该研究运用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结构的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对主要细菌和真菌的来源进行了溯源分析。同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比较分析大曲不同层次的风味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曲心的细菌总生物量显著低于曲皮和中层,为曲皮的55%,中层的53%。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曲皮的主要细菌类型,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为曲心的特征优势细菌,而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在中层和曲心含量远高于曲皮。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为曲皮的主要酵母,曲霉属(Aspergillus)为曲心的优势霉菌。曲心的醇类、醛酮类、吡嗪类和醚酚类的总含量均高于曲皮和中层,而曲皮的酯类的总含量高于曲心。该项研究结果为优化特香型大曲制曲工艺,进而运用生态发酵技术提升大曲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大曲 微生物群落 绝对定量 风味化合物 微生物溯源
下载PDF
Pichia kudriavzevii生物强化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
17
作者 倪冰倩 夏韩硕 +5 位作者 闵伟红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张成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8,130,共17页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模拟发酵实验。结果表明:A组(未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和B组(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酒醅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60、65种,其中B组的酯类、醇类、酸类及其他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A组。发酵30 d后,B组乙酸苯乙酯质量比(0.214μg/g)约为A组(0.121μg/g)的2倍。B组特有的优势属为Weissella和Pichia,2组酒醅样品中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Saccharomycopsis和Saccharomyces的菌落丰度也存在差异。加入Pichia kudriavzevii X-8后,对酒醅的理化指标影响不大,增强了水质量分数、酸度及风味物质与真菌属微生物的相关性,提高了乙酸苯乙酯及其他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和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生物强化 乙酸苯乙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的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酱香型白酒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健 尹宝华 +4 位作者 廉哲 王蔚昕 李志豪 邹积鑫 石高军 《刑事技术》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近年来假冒酱香型白酒(主要为茅台酒)的案件频发,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实现假冒酱香型白酒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GC-MS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真假鉴别和案件串并。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 近年来假冒酱香型白酒(主要为茅台酒)的案件频发,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实现假冒酱香型白酒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GC-MS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真假鉴别和案件串并。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来源的酱香型白酒样品实现了鉴别分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聚类分析热图(Heatmap)将区分样品的化学标志物筛选出来。研究表明,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源头追踪和案件关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以为打击假冒白酒案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检验 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 化学标志物 源头追溯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油味缺陷酒的感官特性及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19
作者 罗兰 黄张君 +6 位作者 戴秋涟 罗雪 马龙 吴奇霄 余松柏 冯治平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香、花果香、甜香、陈香和酸味均低于正常酒样;对酒样中的81种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油味酒样的风味物质总含量略低于正常酒样,2种酒样间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种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30种关键差异物质,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偶姻、2,3-丁二酮等是构成酒体呈油味缺陷特征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白酒异味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白酒 油味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特征风味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早熟软香型粳稻新品种嘉87
20
作者 余剑锋 付习 +2 位作者 陆金根 高荣村 唐双勤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3期23-23,共1页
嘉87于2021年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常规稻栽培。该品种起苗快,剑叶挺直,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生长清秀,秧龄弹性较好,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强。平均全生育期145.8天,株高99.2... 嘉87于2021年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常规稻栽培。该品种起苗快,剑叶挺直,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生长清秀,秧龄弹性较好,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强。平均全生育期145.8天,株高99.2厘米,穗长16.8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期转色 常规稻 分蘖力 抗倒性 秧龄弹性 香型粳稻 早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