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酵母发酵的白兰地基酒在蒸馏前后的香气分析
1
作者 马玥 吴元 +5 位作者 张葆春 申春华 于立娜 巩传斌 李成林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258,I0006-I0013,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不同酵母(71B、KD、F33、K1、FC9DP、D254、FC9)酿造的新疆产区的白兰地基酒及其新蒸馏白兰地原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香气特征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分析。结果显...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不同酵母(71B、KD、F33、K1、FC9DP、D254、FC9)酿造的新疆产区的白兰地基酒及其新蒸馏白兰地原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香气特征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分析。结果显示,添加酵母D254的基酒香气物质总量最高,果香、花香、木质香气特征更突出;在蒸馏后,添加酵母FC9和FC9DP的酒样香气属性更为丰富,其中花香、果香、木质香气属性突出,此外,FC9DP酒样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也最高。对比蒸馏前后的基酒,结果显示,除了酚类化合物及内酯类化合物,大部分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皆在蒸馏后有所增加,其中FC9DP样品的酯类、醇类、酸类及萜烯类化合物增加最为明显。此外,经过蒸馏,基酒去除了生青味和酸味的不良气味特征,香气品质有所改善。该研究可为白兰地酿造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香气化合物 香气 蒸馏 酵母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
2
作者 李璐 尹礼国 +4 位作者 陆安霞 王秋卫 陈丽 赵先明 黄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种,其中西南、江南、华南茶区分别为45种、51种、47种。江南茶区香气化合物总量最高。共有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吲哚等。其中水杨酸甲酯在江南茶区含量最高(22.32μg/g),分别较华南、西南茶区高33.96%、68.01%;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7.39μg/g)和吲哚(43.84μg/g)含量在华南茶区最高。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asmine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分析表明西南茶区样品等级最高。香气聚类分析将共有香气成分分为3类,分别呈花香、茉莉花香和草木香。通过电子鼻技术可知样品香气物质变化与硫化物、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有关,并能有效区别样品香气。综上,三大茶区样品香气种类差异不明显,但各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江南和华南茶区的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含量较高,西南茶区样品综合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茉莉花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 index)
下载PDF
基于SBSE-GC-O-MS技术的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3
作者 黄慧清 郑玉成 +5 位作者 胡清财 吴晴阳 杨云 欧晓西 赵梦莹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值和感官审评进行对比分析。感官审评表明,3个品种乌龙茶各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征香气,黄旦花香显,略带奶香,铁观音花香浓郁,金观音具甜果香,略带木质香。结合OAV及GC-O-MS鉴定结果表明,香叶醇、植醇、茉莉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2-壬酮、苯乙醇等物质是黄旦的关键香气成分,赋予黄旦花香清高、奶香显的香气特征;铁观音中的芳樟醇、3,5-辛二烯-2-酮、氧化芳樟醇、顺式茉莉酮、脱氢芳樟醇、α-松油醇等物质呈多元性的花香,与其品种特征香气密切相关;金观音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藏花醛、香叶基丙酮、顺式茉莉酮、异丁子香酚等物质,是形成其甜果香与木质香品种特征香气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发酵型枸杞酒关键香气物质分析
4
作者 刘雅冉 李俊龙 +3 位作者 谷佩珊 李若彤 朱保庆 张柏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利用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和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解析枸杞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并结合香气重构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鉴定枸杞酒中的关键呈香组分。结果表明,枸杞酒关键呈香组分主要... 利用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和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解析枸杞酒中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并结合香气重构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鉴定枸杞酒中的关键呈香组分。结果表明,枸杞酒关键呈香组分主要由乙酯类化合物、其他酯类、C_(13)-降异戊二烯类、挥发性酚类、醇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组成。其中,乙酯类化合物包括肉桂酸乙酯、乙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其他酯类包括乙酸异戊酯、乳酸异戊酯,C_(13)-降异戊二烯类包括β-大马士酮和β-紫罗兰酮,挥发性酚类包括4-乙基愈创木酚、丁香酚、2,4-二叔丁基苯酚,醇类包括1-辛烯-3-醇、苯甲醇、苯乙醇和异戊醇,其他类包括萘、甲硫基丙醇、辛酸和2-乙酰吡咯。本研究的开展明晰了枸杞酒的关键呈香组分和感官特性,有助于丰富改善枸杞酒香气的基础理论,为枸杞酒产品增香提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 香气重构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茶坯窨制桂花茶的香气成分
5
作者 唐梦婷 廖献盛 +6 位作者 谷梦雅 李鹏春 洪雅萍 徐梦婷 金珊 叶乃兴 张见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花红茶、桂花美人茶和桂花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窨制后3种桂花茶中共检测出726种共有香气成分,324种差异香气成分(P<0.05)。桂花茶以杂环化合物、萜类、酯类、烃类及酮类为主,占比78.73%。桂花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OAV>10)为呋喃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月桂醇等。其中桂花红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月桂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醇、月桂醇等;桂花美人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柠檬醛、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萜品油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等;桂花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α-紫罗兰酮、吲哚、β-紫罗兰酮、月桂醇等。研究表明,桂花窨制能明显改善不同茶坯香气,赋予茶坯较浓郁持久的桂花香,其中以桂花红茶的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茶 窨制 香气活性值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青梅果实芳香族特征香气的形成分析
6
作者 郝亚冬 刘敏欣 李景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9-385,共7页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芳香族特征香气成分,结合特异性氨基酸等前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过程中芳香族特征香气差异明显,成熟中期(花后80~100 d)香气物质代谢最为活跃,氨基酸含量最低。青梅中特征香气物质累积变化表明,芳香族香气物质来源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苯甲醛与苯乙醛合成途径存在竞争关系,且苯甲醛为通过非β氧化途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特征香气 芳香族 香气前体物质 氨基酸
下载PDF
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实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分析
7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为明确福红李果实成熟期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了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肉中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蔗糖是福红李中的主要糖类,... 为明确福红李果实成熟期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了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肉中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蔗糖是福红李中的主要糖类,占可溶性糖总量高达49.28%,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占有机酸总量高达88.76%,其余有机酸含量均较低;福红李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糖酸比随着果实成熟不断积累。福红李中9种非必需氨基酸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1.58~357.47、55.59~176.63μg·g^(-1),其中,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大部分氨基酸主要在成熟后期即花后140 d和花后150 d积累得更多。福红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酯类和醇类等,己醛和2-己烯-1-醇峰强度较高,挥发性成分在三个成熟阶段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福红李主要品质成分及成熟阶段变化规律,可为李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成熟阶段 营养品质 香气特征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庞夫花 王庆莲 +3 位作者 袁华招 蔡伟建 王珑静 赵密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6,共8页
为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以红颜(HY)、天使8号(TS8H)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土壤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2种模式进行栽培试验。果实成熟后,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草莓果实的... 为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以红颜(HY)、天使8号(TS8H)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土壤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2种模式进行栽培试验。果实成熟后,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草莓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2个草莓品种中共检测出83种、12大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脂肪酯29种、内酯3种、芳香族酯6种、脂肪醇4种、萜烯醇5种、呋喃酮2种、脂肪酮3种、萜烯酮2种、脂肪酸6种、脂肪醛8种、萜烯6种、其他9种。香气组分中,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较高。常规土壤栽培处理红颜果实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分别为46.77%、21.46%、16.18%,天使8号分别为44.20%、25.71%、19.77%;高架基质栽培处理红颜果实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分别为51.17%、24.21%、13.10%,天使8号分别为43.59%、18.11%、16.54%。不同栽培模式下,同一品种中90%以上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一致,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γ-癸内酯、γ-十二内酯、反式橙花叔醇;高架基质栽培方式下红颜果实γ-癸内酯和天使8号果实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DMMF)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常规土壤栽培。综上,高架基质栽培在维持草莓果实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稳定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果实的果香、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栽培模式 挥发性香气物质
下载PDF
基于加热卷烟的国内烟草原料低温热解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窦玉青 王超 +4 位作者 赵文涛 杨菁 张忠锋 刘天择 刘佩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目的】明确国内不同类型烟草在加热卷烟体系下的香气种类及释放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10个省份5种烟草类型的71份烟叶样品,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C)检测了样品在300℃条件下气溶胶中香气成分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烟草... 【目的】明确国内不同类型烟草在加热卷烟体系下的香气种类及释放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10个省份5种烟草类型的71份烟叶样品,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C)检测了样品在300℃条件下气溶胶中香气成分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裂解气溶胶中的生物碱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晒红烟、晒黄烟、雪茄烟测到5种生物碱,烤烟和香料烟测到3种生物碱,晒红烟热裂解气溶胶烟碱最高,烤烟、晒黄烟、雪茄烟次之,香料烟最低,三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晒红烟300℃热裂解气溶胶中降烟碱、麦斯明、二烯烟碱、2,3'-联吡啶含量均最高;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解气溶胶中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检测到烤烟气溶胶有16种香气成分,晒黄烟有19种香气成分,晒红烟有18种香气成分,香料烟有13种香气成分,雪茄烟有15种香气成分。【结论】综合分析5种烟草类型热解烟气中共有的香气成分,初步认为,不同类型烟草300℃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烤烟、晒黄烟的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含量相近,属于香气成分较高的烟草类型,香料烟组次之,雪茄烟、晒红烟组最低;晒黄烟可能是香气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的一类烟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烟草原料 烟草类型 香气成分 差异性
下载PDF
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分析
10
作者 杨淋 刘路路 +5 位作者 姬凌波 姜晨曦 蒋忠荣 杨振 徐恒 胡军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探究雪茄烟前、中、后3段烟气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长城2号和蒙特4号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感官评价和气味贡献权重对雪茄烟香气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筛选雪茄... 为探究雪茄烟前、中、后3段烟气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长城2号和蒙特4号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感官评价和气味贡献权重对雪茄烟香气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筛选雪茄烟中关键差异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抽吸过程中烟支变短、截留效果减弱,雪茄烟烟气中香气成分的数量和释放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雪茄烟气味贡献权重中,随着抽吸的进行,长城2号的豆香和木香减弱、咖啡香增强,蒙特4号的豆香减弱、辛香增强,这些气味的权重变化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长城2号中引起香气特征变化的有γ-己内酯、糠酸、苯乙酮、苯乙酸、2,6-二甲基吡嗪等12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蒙特4号中引起香气特征变化的有雪松醇、2-甲基丁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γ-壬内酯等11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该研究结果反映了雪茄烟抽吸过程中烟气成分变化规律,并解释了抽吸过程中风味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分段烟气 香气成分 香气特征 气味贡献权重
下载PDF
橘汁发酵过程中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的分析
11
作者 陈小华 黄微 +3 位作者 党亚锋 朱瑜 耿敬章 金文刚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5,共8页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橘汁中共鉴定出29种关键香气物质,主要为果香气、柑橘香气、花香气、清香气和乳脂香气化合物,其中月桂烯、庚醛、柠檬烯、γ-松油烯、癸醇、辛醛、辛醇、香茅醇和橙花醇被鉴定为柑橘香气重要贡献化合物。在橘汁发酵前4 d,柑橘香气强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后显著减弱。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柑橘香气强度的变化与柠檬烯、γ-松油烯、辛醇和橙花醇含量增减密切相关(P<0.05)。伴随着柑橘香气化合物含量降低,异丁酸、丁酸、2-甲基丁酸、戊酸、己酸、庚酸和辛酸等酸败刺激性气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这些异味物质对柑橘香气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遮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柑橘果酒工艺改进及香气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汁 发酵 关键香气物质 异味物质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加热卷烟用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2
作者 田金虎 袁颖 +5 位作者 卢昕博 汤晓东 潘力 王雨凝 叶兴乾 蒋健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9,共11页
以河南产区的下部烤烟样品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和微波水热两种方法预处理原料,利用连续流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技术对不同微波预处理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 以河南产区的下部烤烟样品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和微波水热两种方法预处理原料,利用连续流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技术对不同微波预处理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水热处理可降低烤烟烟叶中水溶性糖、还原糖、植物碱及酚类物质含量,提高总氮、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并显著增加烤烟原叶的氮碱比(P≤0.05),其中微波水热700 W-6 min处理组氮碱比高达1.65;而经微波干燥处理后,烤烟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整体仍处于优质烟叶指标范畴,且挥发碱含量显著增加(P≤0.05),部分预处理组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增加;此外,GC-IMS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微波水热处理可增加烤烟的新鲜清香,微波干燥处理则可增加其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处理 微波干燥处理 烤烟烟叶 加热卷烟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6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香气成分及感官分析研究
13
作者 高颖 李雪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小茴香精油是从小茴香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挥发油。它被广泛用作香料和药品,并且已经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然而,小茴香精油的气味和化学成分因种植地点、气候和生长条件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此,利... 小茴香精油是从小茴香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挥发油。它被广泛用作香料和药品,并且已经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然而,小茴香精油的气味和化学成分因种植地点、气候和生长条件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此,利用GC-MS和GC-O方式测定6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精油中一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中样品A、B、C、D、E、F中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1,28,27,26,22,22种。6个产地小茴香样品中,烯萜类香气成分种类最多,包括16种(总香气成分种类有30种),占香气物质总数的53.3%,其中烯萜类化合物中柠檬烯、水芹烯、δ-杜松萜烯、松油烯和α-蒎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烯烃类化合物。研究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的香气成分可以帮助了解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的化学成分,从而确定其独特的气味特征以及潜在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GC-MS 香气成分 感官分析
下载PDF
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及基酒香气组分差异
14
作者 涂荣坤 冉茂芳 +6 位作者 张兵 范相巍 许涛 张立强 王松涛 沈才洪 杨平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的增加,出窖糟醅的水分增加,还原糖、酸度和淀粉呈现下降趋势。延长发酵期有利于延长微生物分解代谢,提高淀粉的利用率,提升出酒率。不同发酵期青稞酒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发酵期增加,挥发性香气组分的种类及总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酸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组分,酸类和醇类组分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醇酸酯化合成酯类有关,与酯类组分的含量增加趋势相一致。长发酵期有利于提高青稞酒中酯类组分的含量,进而增加青稞酒的香气浓郁度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期 浓香型青稞酒 理化指标 香气组分 主组分分析
下载PDF
俄色菊花复合饮料配方研究及香气成分分析
15
作者 邓静 罗晶晶 +4 位作者 朱开宪 雷敏 彭毅秦 易宇文 吴华昌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1-4,14,共5页
以俄色茶叶及菊花为主料研制俄色菊花茶复合饮料,基于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俄色菊花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 以俄色茶叶及菊花为主料研制俄色菊花茶复合饮料,基于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俄色菊花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复合饮料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影响复合饮料感官品质的因素排序为俄色茶与菊花茶汤体积比(A)>白砂糖添加量(B)>苹果酸添加量(D)>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C);俄色菊花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俄色茶与菊花茶汤体积比4∶1,白砂糖添加量8%,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30%,苹果酸添加量0.03%;复合饮料含有4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最多,为复合饮料的主要增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色茶 菊花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物质
下载PDF
人心果果肉香气物质组分的分析
16
作者 苏明申 叶正文 +2 位作者 张明昊 王俏 陈兵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人心果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肉共检测出含量大于0.1μg/kg的香气化合物34种,包括8种醛类、13种酯类、5种醇类、2种酮类、4种烯类和2种醚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人心果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肉共检测出含量大于0.1μg/kg的香气化合物34种,包括8种醛类、13种酯类、5种醇类、2种酮类、4种烯类和2种醚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51.52%、30.40%、6.83%、5.26%、3.78%和2.20%;含量大于10μg/kg的化合物有7种,包括苯甲酸甲酯、己醛、2-己烯醛、苯甲醛、2-丙烯酸-3-苯丙烯酸甲酯、苯乙酮和苯甲醇。醛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和醚类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醛65.72μg/kg、苯甲酸甲酯73.61μg/kg、苯甲醇13.34μg/kg、苯乙酮19.33μg/kg、4,8-二甲基壬-1,3,7-三烯6.90μg/kg和二甲基二硫醚6.7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果 果肉 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原文传递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解析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成分
17
作者 马浩 明红梅 +4 位作者 郑佳 杨康卓 胥佳 陈法君 黄俊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253,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酒醅混合蒸煮的香气进行解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找出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原料蒸煮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己酸、十四酸乙酯、1-辛烯-3-醇、戊酸乙酯、反-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粮醅混蒸(即原料与酒醅混蒸)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等,这些香气物质在白酒中均有检测出,其中,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可能主要来源于粮醅混蒸产生的香气物质,而2-正戊基呋喃和己醛可能主要来源于原料的蒸煮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原料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度值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中国名优红茶中特征香气成分
18
作者 曹雪颖 牛云蔚 +2 位作者 张超 朱建才 马一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以三种中国名优红茶(祁红、金骏眉和滇红)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AFE)对三种红茶的香气进行萃取,并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对三种红茶中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以三种中国名优红茶(祁红、金骏眉和滇红)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AFE)对三种红茶的香气进行萃取,并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对三种红茶中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C×GC-MS共检测出92种香气化合物,包括17种醇类、17种酸类、15种醛类、13种酯类、12种酮类等及18种其他香气物质。其中GC-MS和GC×GC-MS共同检测出的物质有51种,GC×GC-MS新检测出的物质有41种。将新检出的物质加入到香气重构组,通过感官分析、绘制S曲线法可分析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S曲线法表明,通过添加呋喃酮、异佛尔酮等OAV≥1的GC×GC-MS检测出的新香气物质,香气重构组的阈值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证明这些香气物质是红茶中重要的特征香气物质。通过香气重组感官分析结果表明GC×GC-MS的检测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红茶的香气组成。因此,GC×GC-MS可以达到充分鉴定红茶特征香气物质组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GC×GC-MS) 香气重组 香气活力值
下载PDF
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香气物质分析
19
作者 苏明申 叶正文 +2 位作者 张明昊 王俏 陈兵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82-84,8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中总香气含量为411.41μg/kg,含量大于0.2μg/kg的香气化合物有30种,包括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中总香气含量为411.41μg/kg,含量大于0.2μg/kg的香气化合物有30种,包括13种醛类、11种酯类、3种醇类、1种萜烯类、1种酮类和1种内酯类,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酮类和内酯类的含量分别为216.57μg/kg、157.54μg/kg、35.17μg/kg、0.96μg/kg、0.78μg/kg和0.38μg/kg,分别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52.64%、38.29%、8.55%、0.24%、0.19%和0.09%。与已报道的红皮白肉火龙果密宝果肉中香气物质相比较,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的香气特征是具有高总香气含量、高酯类含量和高醛类含量,低萜烯类和低酮类含量,以及含有内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白肉火龙果 燕窝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香气物质
下载PDF
GC-MS/O结合香气活性值表征烧麦中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斌善 魏晓明 +2 位作者 邵丹青 董志忠 刘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276,共9页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测定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稀释因子,其中1-辛烯-3-醇、茴香脑、愈创木酚、2-戊基呋喃等具有最高的香气稀释因子(6561)。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对37个香气稀释因子不低于81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其中21个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活性值不低于1,被确定为烧麦的关键香气成分。通过分析室温贮存0~13个月后烧麦中37个成分含量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发现烧麦贮存过程中关键香气成分的数量不变,除酱油酮、己醛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下降外,烧麦中多数重要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麦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值 关键香气成分 贮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