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观众节”特色与中国香港文化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 孙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2,共6页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电影节是世界各地展示电影发展成就、交流经验、促进国际化合作的主要舞台,在世界电影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国家或区域的文化、经贸、科技合作发展等方面举足轻重。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尤其遭遇突如其来...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电影节是世界各地展示电影发展成就、交流经验、促进国际化合作的主要舞台,在世界电影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国家或区域的文化、经贸、科技合作发展等方面举足轻重。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尤其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电影节作为可以因时制宜利用数字技术与线上线下组合模式的文化舞台,可以在传统基础上实现全新多元探索,以新时代新模式赋能电影节主场,实现本土文化的全球展示与外来文化的借鉴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多元探索 文化构建 组合模式 国际化合作 中国香港 因时制宜 线上线下
下载PDF
香港国际电影节对国际电影产业的影响
2
作者 张萌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作为亚洲最负盛名的电影交流平台之一,香港国际电影节对国际电影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在政治方面,香港国际电影节一定程度上将不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交流与理解,有助于营造"想象的共同体",并有效设置政治议程;在经... 作为亚洲最负盛名的电影交流平台之一,香港国际电影节对国际电影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在政治方面,香港国际电影节一定程度上将不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交流与理解,有助于营造"想象的共同体",并有效设置政治议程;在经济方面,香港国际电影节对扩展国际电影市场,推动国际电影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文化方面,香港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观众了解海外艺术文化提供了条件,并向国际友人展示了亚洲文化的精髓与独特魅力。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香港国际电影节需要不断创新,交流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可持续发展,继续为国际电影产业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产业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文化影响
下载PDF
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
3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共1页
3月18日,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典礼。一连15天的电影节共选映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2部电影,其中64部为全球或亚洲首映。本届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是由芬兰导演雷尼·哈林执导,张家辉、任贤齐、杨紫领衔主演的... 3月18日,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典礼。一连15天的电影节共选映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2部电影,其中64部为全球或亚洲首映。本届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是由芬兰导演雷尼·哈林执导,张家辉、任贤齐、杨紫领衔主演的《沉默的证人》。本届电影节的主题专辑为'韩国电影一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韩国电影 会展中心
下载PDF
关于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及其他
4
作者 李文斌 《电影》 1992年第7期29-30,共2页
以马秉煜为团长、阎希同为副团长的赴香港电影观摩团于4月10日至25日参加了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活动。观摩团成员有韦廉、李文斌、张刚、姚寿康、王承廉、谢广燕、杨海波、冷卫、刘云舟等11位同志。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香港电影 张刚 电影工作者 韦廉 电影资料馆 香港导演 杨海波 国产影片 副团长
原文传递
专业的电影节,陌生的金像奖——2019香港国际电影节观后
5
作者 马纶鹏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9年第4期84-90,共7页
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HKIFF)办得非常专业和贴心:从优质丰富、即时更新的网上资源,专业精准的中英粤语言,有效到位的营销手段和影迷服务,到各大参展电影院周到的电影节特别通道和人员维护,... 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HKIFF)办得非常专业和贴心:从优质丰富、即时更新的网上资源,专业精准的中英粤语言,有效到位的营销手段和影迷服务,到各大参展电影院周到的电影节特别通道和人员维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是内地多数电影节还未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关锦鹏
原文传递
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举行记者招待会
6
作者 陈铎 纪诚 《大众电影》 2009年第6期2-2,共1页
2009年2月26日,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举行了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记者招待会。本届电影节将于今年3月22日至4月13日在香港举行,期间将放映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部电影,并将庆祝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和制作人施南生创立的"电... 2009年2月26日,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举行了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记者招待会。本届电影节将于今年3月22日至4月13日在香港举行,期间将放映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部电影,并将庆祝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和制作人施南生创立的"电影工作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记者招待会
原文传递
华语电影节国际传播影响力建构探析——以2015年华语电影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默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5-167,共3页
世界各国纷纷举办电影节,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每个电影节都在努力扩散自身的文化、资本影响力。华语电影节传播影响力的扩散,必须要顾及"他者"已定的传播规则及各种先在的制约因素。在对各大国际电影节的成熟运作经验的转... 世界各国纷纷举办电影节,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每个电影节都在努力扩散自身的文化、资本影响力。华语电影节传播影响力的扩散,必须要顾及"他者"已定的传播规则及各种先在的制约因素。在对各大国际电影节的成熟运作经验的转换与继承上,华语电影节既着眼于建构华语电影在海外的认知度与影响力,又在不断明晰自身定位的过程中,与之保持相对的创造性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传播影响力 运作经验 上海国际电影节 知度 互联网传播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 作者电影 胡金铨
下载PDF
景观营造、社区联结与艺术认知--电影节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 被引量:4
8
作者 路春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9,共4页
随着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电影已不仅仅是研究者的专业领域,同时也成为大众情感交流的入口和粘合剂。而作为世界电影产业周期盛事的电影节,从地方到世界,从个别到普遍,从单... 随着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电影已不仅仅是研究者的专业领域,同时也成为大众情感交流的入口和粘合剂。而作为世界电影产业周期盛事的电影节,从地方到世界,从个别到普遍,从单一到多元,不仅促进了电影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生成了“电影节研究”的理论视角,而且也成为一个城市年度文化潮流和风向标的重要标志。细数两岸三地的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在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逐渐成熟、完善,多元并举,推动并强化当代中国电影“内练外修”的实力,同时与世界电影形成对话与交流。其中,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为电影领域的年度盛事,聚合了这座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影迷群体,形成审美趣味的碰撞与融合。同时,庞大的志愿者团体为电影节的宣传和普及做足了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将电影节带到电影之外,走进社区,融入城市。愈加成熟且多元的电影节基于电影而超越电影,成为具有文化研究以及社会学研究价值的重要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当代中国电影 上海国际电影节 大众文化消费 城市文化空间 媒介技术 文化潮流 景观营造
下载PDF
FIRST与匹亚电影节联手呈现“疯狂8mm”专题展
9
《电影世界》 2016年第5期156-156,共1页
4月22日,FIRST青年电影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和匹亚电影节(PFF)在FIRST青年电影馆联合举办沙龙讲座。匹亚电影节总监荒木启子女士亲临现场,向中国观众介绍了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匹亚电影节,并且公布了将于今年7月与FIRST合作进行"疯狂8m... 4月22日,FIRST青年电影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和匹亚电影节(PFF)在FIRST青年电影馆联合举办沙龙讲座。匹亚电影节总监荒木启子女士亲临现场,向中国观众介绍了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匹亚电影节,并且公布了将于今年7月与FIRST合作进行"疯狂8mm"专题展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专题展 反叛精神 文化中心 八十年代 启子 艺术形式 电影 简洁有力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下载PDF
20世纪60-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与文化——罗卡访谈
10
作者 苏妹 刘金平 +2 位作者 李晓昀 邹思容 罗卡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20世纪60一80年代,中国香港文化界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此时又恰逢世界性的青春文化大兴,深刻影响中国香港战后一代。本次对中国香港资深电影研究者罗卡的深度访谈,尝试重返战后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中国香港电影现场。该时... 20世纪60一80年代,中国香港文化界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此时又恰逢世界性的青春文化大兴,深刻影响中国香港战后一代。本次对中国香港资深电影研究者罗卡的深度访谈,尝试重返战后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中国香港电影现场。该时期一方面为之后中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和美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罗卡本人入行的活跃期。通过内地电影在港传播、粤语青春片流行、社会运动、电影刊物、迷影实践、实验电影创作、本土理论探索、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数个侧面,本次访谈勾勒出“冷战”时期中国香港电影与文化的转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中国学生周报》 实验电影 大学生活电影 中国香港电影文化中心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原文传递
从物质形式到心理象征:《河边的错误》的超现实风格与表达意识构成
11
作者 李世敏 杨施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自以硕士生毕业作品暨处女作《浮世千》(魏书钧,2016)进入大众视野以来,青年导演魏书钧以较为高产的速度相继拍摄了《野马分鬃》(2020)、《永安镇故事集》(2021)等一系列极富个人风格的作品,并入围2016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第74届戛纳电... 自以硕士生毕业作品暨处女作《浮世千》(魏书钧,2016)进入大众视野以来,青年导演魏书钧以较为高产的速度相继拍摄了《野马分鬃》(2020)、《永安镇故事集》(2021)等一系列极富个人风格的作品,并入围2016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第74届戛纳电影节、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第76届戛纳电影节等国际知名电影节。入围并斩获国际影展重磅奖项对电影导演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市场宣传上也容易打造亮点与记忆点,是吸引更多观众的法宝。在《永安镇故事集》斩获2023年平遥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项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最佳影片奖 毕业作品 故事集 表达意识 超现实 永安镇
下载PDF
一片归心伴雁飞——重读经典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
12
作者 陈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29,共5页
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1979)由李俊导演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出品,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纪念日当天公映。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人物刻... 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1979)由李俊导演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出品,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纪念日当天公映。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人物刻画细致,感情朴实动人,镜头流畅自然,诗情画意,像长白山的流水那样清澈见底。影片的民族风格也很浓,充满了乡土气息。""导演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追求和表现美好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题材 玉贞 雁南飞 人物刻画 民族风格 魏得胜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电影 念想 暗色调
下载PDF
两种历史背景下的孔子银幕形象比较——以电影《孔夫子》与《孔子》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盈盈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0-73,共4页
中国电影史上依据儒家经典与历史文献拍摄的孔子传记电影,迄今为止仅有费穆编导的《孔夫子》(1940)与胡玫执导的《孔子》(2010)两部。孤岛沦陷期拍摄的《孔夫子》虽出于乱世,却于当时备受赞誉,可惜拷贝影片丢失一个甲子,电影界对该片的... 中国电影史上依据儒家经典与历史文献拍摄的孔子传记电影,迄今为止仅有费穆编导的《孔夫子》(1940)与胡玫执导的《孔子》(2010)两部。孤岛沦陷期拍摄的《孔夫子》虽出于乱世,却于当时备受赞誉,可惜拷贝影片丢失一个甲子,电影界对该片的评论凤毛麟角。幸而该片拷贝版失而复得,历经波折,于2009年4月修复后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重新献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银幕形象 中国电影 传记电影 胡玫 《孔子》 费穆 孔夫子
下载PDF
两岸双生:论上海和香港的国际电影节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开瑞 丁磊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1期45-55,共11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影节文化在华语世界中的特殊性,通过比较华语范畴内两个最古老且最成熟的综合性国际活动——香港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来探讨这个问题。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已断断续续地访问了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影节文化在华语世界中的特殊性,通过比较华语范畴内两个最古老且最成熟的综合性国际活动——香港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来探讨这个问题。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已断断续续地访问了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和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在新世纪,也实施组织了对这两个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研究型采访。文章则重点探究他们是如何将国际电影节模式翻译入本土语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文化译介 本土化 声誉节
原文传递
地下电影:别总拿政治说事儿
15
作者 佳安 《南腔北调》 2006年第7期64-64,共1页
4月中旬,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一次导演和公众的交流会,果然不出所料,张元和贾樟柯成为提问的焦点,无非反复被提问一个问题:"中国地下电影导演如何遭遇制度挤压?"一个艺术研讨会刹时充满了政治味道。张元的电影大多涉及边... 4月中旬,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一次导演和公众的交流会,果然不出所料,张元和贾樟柯成为提问的焦点,无非反复被提问一个问题:"中国地下电影导演如何遭遇制度挤压?"一个艺术研讨会刹时充满了政治味道。张元的电影大多涉及边缘题材:精神病(《儿子》)、地下摇滚(《北京杂种》)、同性恋(《东宫西宫》)等,这些被禁的题材无一例外使电影与市场隔绝。贾樟柯的电影着重表现底层和边缘人群,浓重的悲情气氛,人物都在做无谓的挣扎。他的电影也和他的主人公一样"见不得光"。也许,处在社会大变革中的我们,内心的躁动和不安需要风格另类的电影平衡,可是他们电影的"隐性流传"也难保没有逆反性质的"偷窥"心理在作怪:"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看电影和拍电影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电影 贾樟柯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东宫西宫 边缘人群 艺术研讨会 社会大变革 侯孝贤 姜文 中国电影
下载PDF
温和的讲述——读电影《静静的嘛呢石》
16
作者 魏兰骄 《声屏世界》 2016年第6期35-37,共3页
在陌生而又神秘的诵经声中,在篆刻着六字真言的嘛呢石上,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影片讲述了藏区一个偏远山村中的小喇嘛回家过年的故事,仅仅三天的时间,从寺庙到村庄,又从村庄到寺庙。在这看似枯燥、线性的叙事时空... 在陌生而又神秘的诵经声中,在篆刻着六字真言的嘛呢石上,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影片讲述了藏区一个偏远山村中的小喇嘛回家过年的故事,仅仅三天的时间,从寺庙到村庄,又从村庄到寺庙。在这看似枯燥、线性的叙事时空中,导演万玛才旦以其复杂细腻的感知、内省式的视角,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僧俗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美更登 就这样 现代文明 香港国际电影节 戏剧冲突 道具符号 情节设置 叙事过程 放生羊 影评人
下载PDF
妖与精——程裕苏电影
17
作者 东大名 COCA 《大美术》 2004年第5期97-97,共1页
裕苏是位电影全才,集制片人、摄影师、剪辑师、录音师于一身。他以极具开放的自由精神,勇敢、敏锐、绝望、准确地抓住了游荡在上海这座城市街头的问题青年的生活特质。
关键词 裕苏 香港国际电影节 问题青年 第五代导演 录音师 国际影坛 边缘人群 柏林电影节 贾樟柯 陈凯歌
下载PDF
回忆之旅
18
《歌剧》 2023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小琼:有时,最有趣的发现会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最近我回到中国香港参加第47届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非常高兴能与中国表演艺术历史中的一些片段面对面。它还证明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化作为一座桥梁的重要性,它都能建立人们之间... 小琼:有时,最有趣的发现会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最近我回到中国香港参加第47届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非常高兴能与中国表演艺术历史中的一些片段面对面。它还证明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化作为一座桥梁的重要性,它都能建立人们之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香港 表演艺术 面对面 有趣 重要性
下载PDF
《念念》:意象、视点、性别政治态度与伦理观念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琼 王泽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共4页
《念念》是生于1953年、已过花甲的张艾嘉导演暌违银幕7年之作,今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不仅给予此片开幕片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共展映了她的14部优秀作品,重温张艾嘉四十余载演艺... 《念念》是生于1953年、已过花甲的张艾嘉导演暌违银幕7年之作,今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不仅给予此片开幕片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共展映了她的14部优秀作品,重温张艾嘉四十余载演艺事业的辉煌成就。遗憾的是,斥资8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630万)的《念念》,在内地五一黄金档期公映后却成绩惨淡,4月30日至5月8日的票房累计1200万。[1][2]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艾嘉 香港国际电影节 性别政治 文艺片 台湾电影 王小帅 日至 风雨之夜 内心情绪 暗色调
下载PDF
对两岸三地学生短片作品及创作实践的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励 《南方电视学刊》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现今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短片作品产生,其中优秀者得以被选送国内外各大学生影视竞赛及影展,出现在大小银幕上,或通过视频上传网络,与社会观众见面。于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学生作品一齐进入观众的视野,不同区域的学... 现今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短片作品产生,其中优秀者得以被选送国内外各大学生影视竞赛及影展,出现在大小银幕上,或通过视频上传网络,与社会观众见面。于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学生作品一齐进入观众的视野,不同区域的学生作品在题材、拍片手法、风格取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品 影像风格 北京电影学院 特点体现 贾樟柯 香港国际电影节 好莱坞式 制作团队 少数民族题材 影像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