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文学改编电影:香港地区文化的重要显影
1
作者 张燕 张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自诞生以来,香港文学改编电影与社会思潮同步,与审美意趣相表里,是香港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港文学改编电影体现了文学为电影赋能的多种可能,提升了香港地区电影故事的精度、审美的潜能与思想的深度。文学改编电影有益反哺了文学创作... 自诞生以来,香港文学改编电影与社会思潮同步,与审美意趣相表里,是香港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港文学改编电影体现了文学为电影赋能的多种可能,提升了香港地区电影故事的精度、审美的潜能与思想的深度。文学改编电影有益反哺了文学创作,文学进化与类型拓展与时偕行,继而促进文学改编的多元实践。同时,香港文学改编电影帮助观众更好地体认中国身份,搭建了重新认知香港地区文化的通路,积累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经验,淬炼出超越性、现代性、多元性的艺术风貌和文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文化 文学改编电影 跨媒介 类型电影 香港电影史 大众文化
下载PDF
《当代香港电影史》解析港片文化内涵
2
《艺术评论》 2006年第3期80-80,共1页
《当代香港电影史》年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评叙与研究当代香港电影的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潮流”与“人物”两大部分:前者全面探讨主流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兴衰变化以及文化渊源,后者则重点研究十二位最有代... 《当代香港电影史》年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评叙与研究当代香港电影的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潮流”与“人物”两大部分:前者全面探讨主流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兴衰变化以及文化渊源,后者则重点研究十二位最有代表的电影人物。此外,全书还附有几百部重要影片的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北京出版社 学术价值 填补空白 文化渊源 艺术电影 《当代香港电影史
原文传递
关于黎民伟电影事业的若干考证——与李以庄、周承人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黎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李以庄、周承人(文中简称李、周)出版了几本有关早期香港电影史的书,其中关于黎民伟部分的一些观点与史实不符,学界要明辨真伪。
关键词 黎民伟 早期香港电影史 真相
下载PDF
《琼楼恨》:类型、作者与战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
4
作者 苏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111,共5页
《琼楼恨》是战后初期香港最重要的国语片之一,也是马徐维邦1949年之后主题最完整、风格最鲜明的影片。本文拟以该片为中心,从恐怖类型的角度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战后香港国语片的独特语境,探讨马徐维邦香港阶段的创作特色及其与上... 《琼楼恨》是战后初期香港最重要的国语片之一,也是马徐维邦1949年之后主题最完整、风格最鲜明的影片。本文拟以该片为中心,从恐怖类型的角度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战后香港国语片的独特语境,探讨马徐维邦香港阶段的创作特色及其与上海阶段创作之关联。最后,本文以马徐维邦为个案,分析"南来影人"群体的不同境遇及其精神走向,并尝试阐发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史 恐怖片 “南来影人” 马徐维邦《琼楼恨》
原文传递
“七人影评”:补遗与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涛 李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58,共7页
5篇新发现的发表于《大公报》(香港版)上的"七人影评"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特性。一方面,这些政治立场鲜明、言辞不乏尖锐的批评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七人影评"整体面貌的认知;另一方面,... 5篇新发现的发表于《大公报》(香港版)上的"七人影评"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特性。一方面,这些政治立场鲜明、言辞不乏尖锐的批评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七人影评"整体面貌的认知;另一方面,贯穿于这些文章中的美学思想和修辞策略,也相当直观地展示出当时香港左派国语电影批评的政治性。它既指向一种政治地理解电影艺术的美学观念,也呼应着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文化和统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史 电影批评 “七人影评” 政治性 夏衍
原文传递
梦逐潮声去——“冷战”格局下的潮语戏曲片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槃槃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143,共4页
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湖语戏曲片的历史,并在很少受到学界关注的潮语片的语境下重访"影""戏"之争。"冷战"背景下内地与香港的潮语片合拍处于地缘政治的张力中心,也提供着重写香港电影史的可能。潮... 本文勾勒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湖语戏曲片的历史,并在很少受到学界关注的潮语片的语境下重访"影""戏"之争。"冷战"背景下内地与香港的潮语片合拍处于地缘政治的张力中心,也提供着重写香港电影史的可能。潮语戏曲片在东南亚地区的跨地接受见证了政治影响与商业驱动的齐头并进,也将华语电影史的写作引向大中华地区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语戏曲片 香港电影史 合拍片 跨地性 朱石麟《陈三五娘》《苏六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