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
1
作者 张大勇 崔业波 +3 位作者 马晓静 宋瑩 赵艳 马彧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2期12-15,90,共5页
建立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结果显示,香附烯酮在0.422~2.530... 建立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结果显示,香附烯酮在0.422~2.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α-香附酮在0.161~0.9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实验的RSD均小于2.0%(n=6),香附烯酮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为1.8%,α-香附酮平均回收率为102.7%,RSD为1.6%。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简单易行,能够为舒筋活血片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血片 香附烯酮 Α-香附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质量
2
作者 李莹莹 纪亮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杨春静 贾豪 张维方 龚海燕 刘文俊 谢彩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9,I0020,共7页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利用HPLC法测定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木犀草素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香附均可单独聚为一类,而浙江金华与其他产地香附差异最大,河南尉氏香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OPLS-DA)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13号峰(α-香附酮)、10号峰(香附烯酮)和14号峰是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广东湛江和浙江金华香附中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含量较为接近,香附烯酮含量远大于河南香附,α-香附酮含量远小于河南香附;不同产地香附中阿魏酸和木犀草素含量差异不大。去皮后香附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降低,阿魏酸含量增加。结论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存在差异,以河南香附质量最佳。去皮前后香附化学成分相似,无明显种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竹节香附素A联用地西他滨对肝癌细胞QGY-7703甲基化及凋亡研究
3
作者 刘鑫 方晓蕾 李剑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8,I0001,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RDA)联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E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侵袭迁移、甲基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QGY-7703为研究对象,RDA和DEC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RDA)联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E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侵袭迁移、甲基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QGY-7703为研究对象,RDA和DEC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D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亚硫酸氢盐法)测定DNA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情况;Annexin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DA和DEC对QGY-770348 h的IC 50为5.74μmol/L、4.91μmol/L;RDA、DEC、联合给药对QGY-7703的侵袭抑制率为44.83%、55.17%、84.48%,迁移抑制率为38.45%、58.17%、82.69%;5-甲基胞嘧啶含量空白组为14.78±0.85、RDA组为9.60±0.29、DEC组为4.2±0.02、联合给药组为3.26±0.21;与空白组比较,DEC组能够降低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P<0.05),RDA能降低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DNMT3a、DNMT3b蛋白的表达(P<0.01,P<0.05),与EDC组比较,联合给药组DNMT3a mRNA表达水平和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RDA与DEC联合用药可以降低QGY-77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来降低DNA甲基化水平,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香附素A 地西他滨 甲基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快速鉴别
4
作者 杨颜溶 贾豪 +4 位作者 田瀚举 李莹莹 雷敬卫 谢彩侠 龚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I0015,I0016,共10页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建立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MNIC 9.2软件分析其平均红外光谱间的差异,采用Spectrum for Window 3.02软件标定共有峰,计算相对峰高;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个数;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判断红外光谱图结果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是否相互验证;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的相关系数为0.9347~0.9829,共标定16个共有峰,1500~1300 cm^(-1)波段处差异明显。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928、1649、995 cm^(-1)波段处可分别将醋煮品、醋炙品、醋蒸品与饮片区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5批样品共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指认出3号峰为5-HMF,7号峰为对香豆酸,8号峰为阿魏酸,14号峰为木犀草素,19号峰为香附烯酮,21号峰为α-香附酮;红外光谱图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均可聚为五类,即能够相互验证;5-HMF的含量经炮制后均有增加。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在饮片中含量最低,经炮制后均有增加。香附烯酮经醋炙、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有减少,在香附饮片中含量最高。α-香附酮经醋炙后含量略有增加,经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减少。结论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红外光谱图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炮制 指纹图谱 含量 红外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原文传递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5
作者 韩建卫 孙延平 +2 位作者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香附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24-methylenecycloartenone(1)、cyperenal(2)、patchoulenone(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酸酯(4)、4-烯-广藿香醇(5)、cyperenol(6)、cyperolactone(7)、(-)-caryophyllene oxide(8)、humulene epoxideⅡ(9)、humulene diepoxide A(10)、α-tocopherol(11)、litseachromolaevane A(12)、hyperhubein G(13)、nootkatone(14)和mustakone(15)。化合物4和11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49.17±0.01)%和(51.91±0.05)%。结论本文首次使用制备型正相HPLC技术对香附石油醚层进行系统分离,化合物2、6、9~11和13为首次从莎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和7为首次从香附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1 位作者 王丹彧 马彧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传统煎药工艺,制备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挥发油和水煎液。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为对照,对上述三者的挥发油定性鉴别;以香...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传统煎药工艺,制备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挥发油和水煎液。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为对照,对上述三者的挥发油定性鉴别;以香附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上述三者水煎液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及四制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TLC色谱图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的含量分析法,香附烯酮、α-香附酮分别在0.109~1.088μg,0.044~0.444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02.4%(RSD=1.8%)和102.1%(RSD=1.6%)。同一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呈现生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的规律。结论:本方法为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香附 四制香附
下载PDF
药对香附-干姜与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7
作者 刘贺 张向阳 +1 位作者 王炎松 李淑贤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56-157,168,共3页
分析比较药对香附-干姜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从单味药香附、干姜及其药对分别鉴定出45,42,62种成分。药物配伍后,药对和单味药干姜共有8种化合物,占药对含量的13.48%,药对和单... 分析比较药对香附-干姜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从单味药香附、干姜及其药对分别鉴定出45,42,62种成分。药物配伍后,药对和单味药干姜共有8种化合物,占药对含量的13.48%,药对和单味药香附共有1种化合物,占药对含量的0.73%。药对香附和干姜配伍后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相比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干姜 药对 挥发油
下载PDF
不同醋制方法对香附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谷彩花 陈卫 +4 位作者 牛丽梅 柴丹宁 张莉 信龙飞 张艳玲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了醋炙和醋蒸两种醋制方法对香附挥发油得率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样品中的挥发油,并计算各自的提取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样品中香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NIST 1... (目的)探讨了醋炙和醋蒸两种醋制方法对香附挥发油得率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样品中的挥发油,并计算各自的提取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样品中香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NIST 14谱库对质谱图进行相似性检索,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挥发油得率及相对百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生品挥发油的提取率为1.18%,醋炙品8 h、16 h、24 h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1.15%、1.12%、1.08%,醋蒸品8 h、16 h、24 h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1.14%、1.03%、1.07%。从生品和醋制样品中共鉴别出34种化学成分,其中生品1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8.66%;醋炙品8 h、16 h、24 h分别为13种、22种、21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42%、93.24%、90.32%;醋蒸品8 h、16 h、24 h分别为17种、16种、20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86%、87.86%、95.35%,共有化学成分7种,均以香附烯酮为主成分。从综合评分来看,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67.07(醋蒸品24 h)>66.74(醋蒸品8 h)>65.60(醋炙品16 h)>65.04(醋炙品8 h)>63.55(醋炙品24 h)>62.42(生品)>61.81(醋蒸品16 h)。(结论)醋炙品和醋蒸品挥发油提取率较生品低,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整体比生品高,综合评价醋蒸品24 h得分最高,可能由于醋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流失、化学结构与成分发生改变所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既要关注药材成分的性质又要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闷制时间和炮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醋炙制 醋蒸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香附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对痛经患者凝血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张静 孙婵文 +1 位作者 穆丽芳 杨小玲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香附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对痛经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凝血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水市秦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痛经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香附... 目的探讨香附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对痛经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凝血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水市秦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痛经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香附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介质因子[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和β-内啡肽(β-EP)]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更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F_(2α)水平下降,PGE_(2)、β-E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PGF_(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GE_(2)、β-E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PL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附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痛经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疼痛介质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四物汤 米非司酮 痛经 凝血功能 疼痛介质
下载PDF
元胡香附敷脐治气滞血淤痛经
10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2期54-54,共1页
元胡15克,香附10克。上药一同研成细粉,用水调成糊状,外敷肚脐处,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2次,每次贴敷30分钟,在月经前3天开始使用,连用3天。下次月经来潮按此法使用,连用3个周期。一般用1个周期即可减轻症状。
关键词 医用胶布 气滞血淤 月经来潮 敷脐 痛经 香附 贴敷 周期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乳散结胶囊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
11
作者 张大勇 崔业波 +2 位作者 马晓静 孙艳杰 马彧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建立HPLC色谱法测定消乳散结胶囊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 目的:建立HPLC色谱法测定消乳散结胶囊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结果:香附烯酮在0.422~2.5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α-香附酮在0.161~0.9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实验的RSD均小于1.8%(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RSD为1.2%和100.5%,RSD为1.7%。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高,准确度良好,简单易行,为消乳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乳散结胶囊 香附烯酮 Α-香附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柴胡舒肝丸(大蜜丸)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
12
作者 崔业波 宋瑩 +3 位作者 马晓静 张大勇 赵艳 马彧 《特产研究》 2023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柴胡舒肝丸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利用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4:36)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采用HPLC法,测定香附烯酮和a-香... 本研究建立了柴胡舒肝丸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利用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4:36)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进样体积5μL。采用HPLC法,测定香附烯酮和a-香附酮含量分别在0.211~2.112μg(R^(2)=1.000)和0.080~0.804μg(R^(2)=1.000)的范围呈良好线性;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RSD=2.0%)和98.1%(RSD=1.6%)。测定样品4批,香附烯酮的含量为0.10~0.41 mg/丸,α-香附酮含量为0.19~0.28mg/丸。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专属性和准确度良好,为提高柴胡舒肝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舒肝丸(大蜜丸) 香附烯酮 Α-香附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香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一龙 励娜 +1 位作者 储瑞 李胜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22-731,共10页
香附为妇科常用药,被认为是调经止痛之要药,临床上一般炮制后使用。本文梳理《中国药典》与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关于香附的炮制情况,以及不同炮制品中医理论的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并整理归纳了炮制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对香附炮制... 香附为妇科常用药,被认为是调经止痛之要药,临床上一般炮制后使用。本文梳理《中国药典》与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关于香附的炮制情况,以及不同炮制品中医理论的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并整理归纳了炮制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对香附炮制规范的完善和提高、炮制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的发现与探索进行展望,为香附炮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炮制 历史沿革 药效物质基础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乔璐 张园园 +7 位作者 王若晨 李凯 侯益民 赵博宇 吕芳 张娟 牛晓雅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于高效液相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取不同产地20批的香附,经醋制、四制和酒制炮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香附不同炮制品的... 基于高效液相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取不同产地20批的香附,经醋制、四制和酒制炮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香附不同炮制品的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香附炮制品中,生香附和四制香附之间的香附烯酮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品香附烯酮含量高于四制香附;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呈负相关(r=-0.231,P<0.05)。不同产地香附中2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香附烯酮含量经过醋制,酒制和四制后较生香附均下降,α-香附酮含量在醋制中含量较生香附降低,经过酒制和四制后有所升高。且随着香附中香附烯酮含量的升高,α-香附酮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对香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炮制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香附炮制品 香附烯酮 Α-香附 HPLC 单因素方差分析 Spearman分析
原文传递
香附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15
作者 马晓静 王丹 +2 位作者 崔业波 王丹彧 马彧 《特产研究》 2023年第5期134-137,146,共5页
本研究主要测定香附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香附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0批香附饮片中Cu、Pb、Cd、As和Hg的含量,并结合靶标危害系数(THQ)和每... 本研究主要测定香附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为香附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0批香附饮片中Cu、Pb、Cd、As和Hg的含量,并结合靶标危害系数(THQ)和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对香附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10批香附样品中均不同程度的检出5种重金属,均不超过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指导值。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10批香附饮片未对暴露人群造成明显的健康影响。本研究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香附中重金属的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为香附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GC-MS定性分析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不同部位药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纪亮 雷敬卫 +2 位作者 张维方 李莹莹 贾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I0030,I0031,共8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和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探讨香附不同部位(花、茎、根、须)间化学成分变化和含量差异,为非药用部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和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探讨香附不同部位(花、茎、根、须)间化学成分变化和含量差异,为非药用部位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技术研究香附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情况,借用HPLC对4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含量测定,完成对香附不同部位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不同部位共检测到49个化学成分,其中花部共指认20个成分,茎部共指认17个成分,根部共指认38个成分,须部共指认17个成分;不同部位共存在8个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部与根部8种成分相对含量均接近;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花部与根部的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阿魏酸含量接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产地花部与根部可聚为一类。结论花部与根部化学成分较为接近,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结果为香附非药用部位的合理利用和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非药用部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二维可视化优化香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明 张秀如 +4 位作者 刘梦钰 董佳伟 管仁伟 崔雅晴 林慧彬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1,共7页
目的:优化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基于U^(*)_(10)(10^(8))均匀设计试验,采用水浴回流法,以香附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回流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次数对香附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 目的:优化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基于U^(*)_(10)(10^(8))均匀设计试验,采用水浴回流法,以香附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回流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次数对香附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二维可视化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目标寻优,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处理分析得到优化结果为:回流温度95℃、提取时间165 min、乙醇浓度90%、料液比1∶15(g/m L)、回流次数2次,验证试验显示此条件下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2%;二维可视化分析处理得到优化结果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140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g/m L)、回流次数2次,验证试验显示此条件下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4%。结论:两种优化方法的工艺优化参数不同,且二维可视化分析结果略优于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两种方法的综合比较可为同复杂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二维可视化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世宇 李文兵 +5 位作者 卢君蓉 季宁平 傅超美 严鑫 刘哿咿 余佳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8-59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定量测定香附中3种特征性成分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并对不同产地香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香附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检测波长为24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定量测定香附中3种特征性成分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并对不同产地香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香附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检测波长为242nm,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进样量分别在0.260-0.912μg、0.028-0.098μg、0.082-0.286μg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RSD为1.5%)、97.9%(RSD为2.0%)、99.1%(RSD为1.4%)。海南、广东、广西、四川省的11批香附中香附烯酮为1.52-4.80mg/g、圆柚酮为0.04-0.20 mg/g、α-香附酮为0.70-1.99 mg/g。结论同一产地香附中3种成分含有量均呈现香附烯酮〉α-香附酮〉圆柚酮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香附烯酮 圆柚酮 Α-香附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香附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蒙雪雁 丘琴 +3 位作者 甄汉深 叶梅芳 刘媛媛 卢显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197,共6页
香附药用历史悠久,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香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若仅以一种或者两种化学成分作为其质量指标,不能较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其质量。近年来,质量标志物的提出为中药质量控制提... 香附药用历史悠久,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香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若仅以一种或者两种化学成分作为其质量指标,不能较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其质量。近年来,质量标志物的提出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成为中医药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因此在香附质量控制现况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亲缘关系以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中药不同配伍环境、不同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新功效、网络药理学等几个方面对香附进行质量标志物成分的预测分析,从而为香附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的依据,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不同地区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英霞 侯立静 +3 位作者 刘青 王乐静 余会玲 武玉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50nm。结果α-香附酮在0.0042~0.033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10... 目的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50nm。结果α-香附酮在0.0042~0.033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10个地区12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含量一般在0.06168%~0.1038%,只有上海购买的炮制品含量较低,为0.03826%。结论本研究为建立香附饮片快速、准确的质控方法,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醋炙香附 Α-香附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