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6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及其意义——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1
作者 饶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皇皇100卷,涵盖11个系列,4000余万字,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多维的视角呈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包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等,可谓是一部综合性的鸿篇巨制。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实践本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理论形态,建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因此,汇集当代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再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
2
作者 李西建 尚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问题——评《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
3
作者 谭幸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化、时代化,就需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关注。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在这一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得以扩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宣传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媒体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传播范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递者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评《互联网技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基于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研究》
4
作者 苏文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11-I0011,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互联网技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基于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研究》一书是苟欣文、邓新民、...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互联网技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基于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研究》一书是苟欣文、邓新民、蔡敏编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的著作。该书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建立了连接通道,并用较为系统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在书中,学者们着眼于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不断思考马克思主义自恨发展及其发展路径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同频共振 当代马克思主义 发展路径 互联网 高校教育信息化 连接通道
下载PDF
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5
作者 赵家祥 《人民周刊》 2024年第3期78-7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解答时代课题中继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二十一世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时代课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下载PDF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力作——《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评介
6
作者 刘国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6,共1页
《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李资源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的公开出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材料和典型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调查”。该著作有如下几个研... 《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李资源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的公开出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材料和典型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调查”。该著作有如下几个研究特色。一是基于实践得出结论。要深入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历史性进程和成就,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依据事实,搜集大量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分析和阐述 公开出版 深入总结 湖北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话语
7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通过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介绍苏俄教育引入中国。在早期引入的基础上,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涤,李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通过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介绍苏俄教育引入中国。在早期引入的基础上,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涤,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问题,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要是作为批判的武器,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方法、内容与视野——史学研究视域中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8
作者 卢怡 王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史实,所采用的文献类型多元而丰富。就视野而言,该著作视野宏阔,兼收并蓄,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对忽视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难得的编年史著作,该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马克思主义 编年史 史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三维审视
9
作者 张钰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学习、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围绕着“因何学”“学哪些”以及“如何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思...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学习、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围绕着“因何学”“学哪些”以及“如何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思考。从方向指引、理论滋养、实践呼唤三个方面,他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对于“学哪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实践需要推荐了四大类主要的书目。对于“如何学”则提出了博约结合、知行合一、守正创新和教学相长的科学方法,对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创新党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精神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郭小东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主要是在苏联《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科书的传统下展开,形成了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步...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主要是在苏联《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科书的传统下展开,形成了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步入自主自觉和加快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开始迈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研究的主题更加丰富、特点愈加鲜明、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丰硕。回望70余年的研究历程,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始终坚持“回归经典”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坚持“历史探源”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实践主导”与“多元推进”相结合。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应当加强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应当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军 黄梦圆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表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人民群众政治立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表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人民群众政治立场与共产主义价值立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关于文化认识、文化价值、意识形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系统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与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开拓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时代化,在时代化的过程中也相伴着中国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 新境界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思路——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13
作者 王伟 马雁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思想引领、文化引导作用,已然成为重要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传播 引导作用 新媒体技术 因势利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思想引领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释义
14
作者 吕妍 徐晓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促进其本土化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崭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模版,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在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秉承根植中国、胸怀天下的原则;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主题,发挥着解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与发展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开放性 两个大局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15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探索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
16
作者 王充 王琳 张禹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8,14,共9页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理论起点 人的本质 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局限
17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中,揭示了难以列数的社会问题,分析了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经过深入思考的对策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要战略策略。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低估了商品价值,轻视了市场作用,没有把物质生活关系的作用、改善与发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对待,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异化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下载PDF
贝克莱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对观念来源的破解
18
作者 林锋 王先鹏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观念来源论 传统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
19
作者 刘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并使真正的普遍性能够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质和阶级立场直接相关。唯物史观“社会现实”和“历史本质性”原则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找到了根据和立足点。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必须把一般原理转化为具体方法和实施纲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具体化 社会现实 辩证法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