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经验
1
作者 杨立英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4期20-24,60,共6页
文章从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是前提和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方向正确的根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基本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校辅导员 基本经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
作者 刘向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第二个方面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形态;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第二个方面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形态;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10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不断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增添了很多新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在科学理论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价值追求方面我们形成了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正是因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信仰体系,所以,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了新突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就能够准确解读我们党以不同表述方式所做的关于信仰问题的相关论述了。其实,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这些论述在实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三个方面基本内容所做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论形态 社会形态 价值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和塑造对策--以陕西8所高校调查分析为例
3
作者 胡江南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96,共13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磅礴力量的价值核心和精神魂脉。面向陕西8所高校1003名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调查,运用SPSSPRO量化处理数据和实证分析的研究发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磅礴力量的价值核心和精神魂脉。面向陕西8所高校1003名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调查,运用SPSSPRO量化处理数据和实证分析的研究发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整体状况较佳,但在性别、学校、专业等具体层面差异显著,少数学生存在信仰多元化、功利化、淡化甚至动摇现象。弱化致因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势兴而未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感召程度弱;市场逻辑重构主体价值,“集体为重”易向“个己优先”;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侵蚀,主流价值遭受错误思潮消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存在不足,信仰生发、孕育空间受限。高校要遵循辩证原则,创设“知—情—意—行”四维贯通的信仰塑造内容,构筑主体承领、孕育和塑造客体信仰的实践路径,增强价值引领成效,筑牢学生信仰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实证调查 SPSSPRO分析 塑造对策
下载PDF
高校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马云霞 龙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航向、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作用,营造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性思考
5
作者 薛勇民 李雨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新时代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积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要求。在理论维度,应把握信仰教育与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坚持信仰教育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加强... 新时代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积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要求。在理论维度,应把握信仰教育与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坚持信仰教育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加强信仰教育与学生实际的人文关怀,以增强信仰教育的理性认同。在实践维度,应构建信仰教育主体的协同局面,完善信仰教育工作网络;综合运用各种信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者的工作能力;拓展信仰教育的宣传渠道,提升信仰教育的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哲学理性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照金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6
作者 贾颖 王冬阳 《湘潮》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陕西照金(现隶属于铜川市耀州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参与筹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十六军,并设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陕西照金(现隶属于铜川市耀州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参与筹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十六军,并设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照金精神的体现,它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度一致,既代表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革命斗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习仲勋 谢子长 照金精神 刘志丹 马克思主义理论 耀州区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度的必要举措,更是突破信仰教育困境的关键选择。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要以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夯实信仰教育基础,以引入新媒体矩阵传播方式把握信仰教育主导权,以构建多层次育人队伍提升融合发展韧性,以打通红色实践教学渠道强化信仰教育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现实价值 逻辑关联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关键环节及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琴 蒋依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要经过“知”“情”“意”“行”四个关键环节,即通过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理性认识;通过情感体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信任;通过内心认同,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坚定意志;通过现实活动,将马克思主义落到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要经过“知”“情”“意”“行”四个关键环节,即通过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理性认识;通过情感体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信任;通过内心认同,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坚定意志;通过现实活动,将马克思主义落到实践活动。文章从剖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特征出发,对“知”“情”“意”“行”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深入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环节 形成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视域下“三个务必”的出场逻辑
9
作者 张文龙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第5期56-64,共9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时代方位、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新期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深层动因。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规律而言,“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呼应和价值关切,...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时代方位、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新期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深层动因。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规律而言,“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呼应和价值关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身份和使命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坐标体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三大规律”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牵引彰显;“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两大革命”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规约推进。因此,科学把握和系统考辨“三个务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加强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务必”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下载PDF
论党的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
10
作者 焦金艳 张广文 《知识经济》 202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党的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育资源。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之下,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尤其是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不仅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 党的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育资源。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之下,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尤其是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不仅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感染力等教育价值,还具有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以激活红色基因、培育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以传承红色基因等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11
作者 李国昌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表现为体系性存在,是思想、情感、行为、组织、制度“五位一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可展开为“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等。情感是最大动力源,可展开为挚爱感、神圣感、敬畏感、依赖感、振奋感... 马克思主义信仰表现为体系性存在,是思想、情感、行为、组织、制度“五位一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可展开为“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等。情感是最大动力源,可展开为挚爱感、神圣感、敬畏感、依赖感、振奋感等,缺失这些马克思主义信仰亦不能立。行为主体是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以党的组织生活、仪式、学习等形式砥砺、强化共产党人信仰。对党组织信赖,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党的领袖影响最大,且有高尚人格。制度是根本保障,首要的是党章,党纪是底线,重中之重是政治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下载PDF
智能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调查及引导策略
12
作者 李婷婷 邓雅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内在逻辑和固有特性在嵌入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生成环境,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了全新的空间场域。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总体上表现出... 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内在逻辑和固有特性在嵌入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生成环境,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了全新的空间场域。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总体上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居于主体地位、总体上信仰立场坚定以及信仰认知和行为趋于积极理性等显著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信息渠道来源多样与主体需求个性化引发信仰认知偏差、高度开放信息环境与主流思想话语权受冲击弱化信仰意志、政权机关运行效能实况与多中心信息传播偏差削弱信仰认同等问题。因此,必须紧抓智能核心,以建构智慧型教育模式为载体提升信仰教育实效、以增强智媒传播为重点巩固主流信仰话语权、以智能治理机制建设为抓手营造清朗信仰环境协同发力,探讨更加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下载PDF
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逻辑
13
作者 马晓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2,共6页
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属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明道、以文化育、以文铸魂。首先,要从文化的层面厘定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逻辑起点,讲清楚“什么是信仰”的本质问题、“为什么信... 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属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明道、以文化育、以文铸魂。首先,要从文化的层面厘定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逻辑起点,讲清楚“什么是信仰”的本质问题、“为什么信仰”的依据问题、“怎么样信仰”的实践进路问题。其次,要厚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底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品格,以革命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创新发展,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世界情怀。最后,要发挥文化在构筑主体精神家园、激发主体道德自觉、规范主体日常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不断觉解信仰的精神价值,创新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以文明道 以文化育 以文铸魂
下载PDF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基本逻辑
14
作者 刘斐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基本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包含着“触发”“催化”和“升华”三个“子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肇始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形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真信;由“...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基本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包含着“触发”“催化”和“升华”三个“子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肇始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形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真信;由“学”及“思”,从“科学认知”到“真知真信”是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触发过程。中国共产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感是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内在驱动,对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力则是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重要精神杠杆;由“思”及“用”,忠诚感与意志力共同推动是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催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笃行”,深化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知”,以“用”促“学”,由“笃行”到“新知”的飞跃是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升华过程。这三个“子过程”共同构成了一个符合认识和实践规律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知信行统一 中国共产党 党员教育
下载PDF
从爱国青年到马克思主义者:方志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15
作者 汪丽君 《党史博采(下)》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一个人可能是天生的爱国者,但不会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方志敏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爱国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这一过程包括了由少年时期满怀单纯爱国情怀的爱国青年... 一个人可能是天生的爱国者,但不会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方志敏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爱国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这一过程包括了由少年时期满怀单纯爱国情怀的爱国青年,到南伟烈大学求学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萌芽,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初步确立,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终确立。正是不断的探索,让方志敏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奋斗的方向,依靠的力量,并最终成长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青年 马克思主义信仰 社会实践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16
作者 汤丞苑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6338-6345,共8页
为了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发展,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信仰和积极心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的现状,以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党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提... 为了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发展,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信仰和积极心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的现状,以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党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实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包括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品质的培养和从不同方面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教育环境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意蕴
17
作者 佟玲 《新长征》 2023年第11期50-51,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持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和传播,提升人们对马克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持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和传播,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认知度,引导人们自觉坚持和实践这一思想,从而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方法论 认知度 信仰 价值意蕴 理想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