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思路——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1
作者 王伟 马雁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思想引领、文化引导作用,已然成为重要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传播 引导作用 新媒体技术 因势利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思想引领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现路径思考——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2
作者 郑文栋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深入思考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杨义著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一书,以理论联系现实的方式客观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 深入思考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杨义著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一书,以理论联系现实的方式客观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遇到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新媒体时代 大众化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客观分析 路径思考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教育中的影响研究--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3
作者 陈婕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6-I0006,共1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特点契合,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的创新与传播效果的优化。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对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挑战,推进理论宣传的广泛,才能实现大众化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特点契合,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的创新与传播效果的优化。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对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挑战,推进理论宣传的广泛,才能实现大众化的传播,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成效。《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一书是杨义著,2022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该书以新媒体为时代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为切入,以解决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问题为展开,形成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大众化 传播媒介 传播效果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民族文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阳倩倩 罗法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6,共3页
民族文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根基,民族文化路径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中存在的诸多缺失的基础上,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拓展的可操作... 民族文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根基,民族文化路径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中存在的诸多缺失的基础上,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拓展的可操作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民族文化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文化视阈
5
作者 阳倩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3年第11期6-7,38,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关涉的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形态本质、实践本性还是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来看,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强烈的文化诉求,而文化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关涉的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形态本质、实践本性还是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来看,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强烈的文化诉求,而文化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要寻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文化出口,以文化认同来坚实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文化诉求 文化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4
6
作者 隋秀英 佟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2-86,共5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新媒体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利用新的传播形式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新媒体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利用新的传播形式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能够融政治、师资、课程、平台和资源保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视角浅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7
作者 张悦 《传承》 2011年第10期38-39,41,共3页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下载PDF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新
8
作者 王卫国 张金容 黄慧晶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1-84,共4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着传播授受双方功能缺失、传播内容供需总体失衡和传播目的手段彼此偏离等困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体性、精准性及价值性。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着传播授受双方功能缺失、传播内容供需总体失衡和传播目的手段彼此偏离等困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体性、精准性及价值性。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应当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特点,更好发挥其技术优势,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困境 创新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机制创新探究
9
作者 黄慧晶 张金容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1期263-264,共2页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整体性,但也带来了伦理风险、主体弱化、价值冲击等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快融合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推动马...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整体性,但也带来了伦理风险、主体弱化、价值冲击等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快融合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运行、管理、保障等机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特点、启示
10
作者 袁芳 房欣雪 《学理论》 2021年第8期4-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早期以课程、社团、报刊、论战为阵地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早期以课程、社团、报刊、论战为阵地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崭新空间,为新思想的荟萃提供了平台载体,为社会变革的孕育催生了新生力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批判相结合、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这启发我们应注重打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链条,筑牢青年成长之魂、涵养青年成长之根、夯实青年成长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历史经验 当前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课堂以外的“生际传播”实证分析
11
作者 尹宁波 王晓艳 《当代经济》 2013年第23期168-169,共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低下,理论传播面临许多困境。课堂理论传播教化功能弱化,即"师生传播"解决不了目前理论传播的困境。面对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必须开辟新的理论传播方式:"生际传播"。加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低下,理论传播面临许多困境。课堂理论传播教化功能弱化,即"师生传播"解决不了目前理论传播的困境。面对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必须开辟新的理论传播方式:"生际传播"。加强"师生传播"与"生际传播"有序结合,二者相互协调,相互辉映,将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师生传播生际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以“学习中国”手机APP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英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26-29,共4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深刻改变着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现状。"学习中国"APP作为手机新媒体的推出是新媒体发展与理论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行了创新改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深刻改变着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现状。"学习中国"APP作为手机新媒体的推出是新媒体发展与理论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行了创新改进,推动了理论走近寻常百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载体的创新发展、理论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有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学习中国”APP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谫论——以上海大学为例
13
作者 张青子衿 高立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0,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瞿秋白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上的先进经验。在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加强党...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瞿秋白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上的先进经验。在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利用高校优势,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上海大学的学校建设之中,逐步形成、联通和强化了党在高校、学生社团、工人群众中的领导力,构建了“以理服人——以理塑人——以人传理”的良性循环,打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共产党领导下经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进步学生向工人群体传播的渠道,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早期共产党人 上海大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一个学科史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正荣 张磊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13,共11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传播研究者的集体反思,总结出了六个共识。其次,本文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议题,一方面回应了学界集体反思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取向,另一方面指明了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的本体论问题。再...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传播研究者的集体反思,总结出了六个共识。其次,本文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议题,一方面回应了学界集体反思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取向,另一方面指明了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的本体论问题。再次,本文梳理了互联互通时代的传播特征,并基于对新时代中国传播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 本体论 互联互通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南珊妹 《世纪桥》 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依据;提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内容;首提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6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肇始于1982年建立的中山大学德育研究所,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底蕴深厚。中山大学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研究历史。建校之初,李达、王亚南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与中山大...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肇始于1982年建立的中山大学德育研究所,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底蕴深厚。中山大学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研究历史。建校之初,李达、王亚南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与中山大学结下不解之缘。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山大学是全国率先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院校之一。刘嵘、夏书章等著名教授都主讲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夏书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亚南 新中国诞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德育
原文传递
高校思政教师角色定位探究
17
作者 董智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7-97,共1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渠道,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与学习者的思政教师,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确立发展方向、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渠道,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与学习者的思政教师,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确立发展方向、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体系逐渐得以完善,结合学生认知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调整并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思政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环境因素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