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诠释 |
卢文忠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王军
魏俊丽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4 |
1
|
|
3
|
晚年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革新的再探析 |
孟茁
胡海波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发展 |
黄皖毅
王浩倩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发展 |
洪亮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6
|
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证成 |
宋冠澎
张光远
|
《知与行》
|
2023 |
1
|
|
7
|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道路 |
赵诗佳
|
《理论观察》
|
2023 |
0 |
|
8
|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
陈尧
|
《世纪桥》
|
2016 |
0 |
|
9
|
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问题的思考及其意义 |
傅永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10
|
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列宁东方社会理论的地位 |
俞良早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1
|
试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
夏群友
王欣欣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2
|
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的意义 |
徐慧
|
《湘潮(理论版)》
|
2014 |
0 |
|
13
|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
俞良早
|
《东南学术》
|
2003 |
8
|
|
14
|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反思 |
张奎良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5
|
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出发点——兼驳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 |
俞良早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6
|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 |
杨耕
李雅儒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17
|
全面解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蕴含的方法论思想 |
郑曙村
乔田田
|
《湖湘论坛》
|
2012 |
2
|
|
18
|
近三十年来我国“理论东方学”的主流形态——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
王向远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9
|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 |
陈咸瑜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20
|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
陆轶之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