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城派后期文章的现代演变 以现代演变解剖马其昶《抱润轩文集》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维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0-222,共13页
现代文学不可能割裂历史,受到责难的桐城派也在艰难地进行着现代转型。我们以马其昶的文章为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从守旧到初步接受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文风从桐城派先贤的空疏毛病中有所解脱,语言从典雅走向通俗,文体从传统逐渐向现代... 现代文学不可能割裂历史,受到责难的桐城派也在艰难地进行着现代转型。我们以马其昶的文章为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从守旧到初步接受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文风从桐城派先贤的空疏毛病中有所解脱,语言从典雅走向通俗,文体从传统逐渐向现代演变。作为桐城派的殿军,马其昶的思想与文章无可置疑地代表了后期桐城派。通过对马其昶文章的解剖,可以得出结论,后期桐城派可以而且正在缓慢地走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马其昶 文章 演变 解剖 文集 现代文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马其昶《桐城耆旧传》的史学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希军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记叙上起明初、下迄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桐城耆旧传》征引文献广泛,主要有《明史》、《桐城县志》、传主文集、谱牒、墓志,以及口述史料和个人见闻等。其学术旨趣就是通过记叙乡贤的事迹,重建以程朱理学... 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记叙上起明初、下迄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桐城耆旧传》征引文献广泛,主要有《明史》、《桐城县志》、传主文集、谱牒、墓志,以及口述史料和个人见闻等。其学术旨趣就是通过记叙乡贤的事迹,重建以程朱理学为行为准则的乡村社会,总结人才之盛与天下兴亡息息相关的历史经验;同时重视地方学术流变,维护理学正统。该书为人们研究明清时期桐城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桐城耆旧传》 史学价值
下载PDF
论马其昶《屈赋微》阐明微言的注评特色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荣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发个人见解;其内容主要是结合屈原生平、思想、经历以及典籍所载的楚国史实,发掘屈赋的内在意义,并以此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存在一些主观臆测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屈赋微》 阐明微言 楚辞学 注评
下载PDF
马其昶古文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务正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马其昶有桐城派古文"殿军"的美誉,其文深受林纾、陈宝琛、章太炎等遗老或激进思想家的推崇。其古文多抒发身处易代之际的哀婉、感伤之情,又善言情,出之以六一风神,能尽俗且多施博喻,故而有较强的感染力。林纾等人推举其为当... 马其昶有桐城派古文"殿军"的美誉,其文深受林纾、陈宝琛、章太炎等遗老或激进思想家的推崇。其古文多抒发身处易代之际的哀婉、感伤之情,又善言情,出之以六一风神,能尽俗且多施博喻,故而有较强的感染力。林纾等人推举其为当时第一作手,并非虚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林纾 古文 六一风神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的经世特色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玲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希冀通过对《毛诗》微言大义的阐释,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救时俗,恢复和重建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经世思想
下载PDF
论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说”的注评特色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建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己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己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贯穿于《屈赋微》中韵字的订音与辨音、字词句的释义、章句篇旨的阐释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务使韵字合韵、字词句义明晰、章句篇旨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屈赋微》 楚辞学 注评
下载PDF
马其昶墓志、寿序文浅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8-71,97,共5页
《抱润轩文集》中有大量墓志、寿序类文章,影响到文集的质量,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类文章是一种接近于人物传记的特殊文章。其墓表文字涉及学人者,往往论其学问源流;其对于人物的描写,常有传神之笔,深得左传、史记、韩愈、欧阳修、归有... 《抱润轩文集》中有大量墓志、寿序类文章,影响到文集的质量,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类文章是一种接近于人物传记的特殊文章。其墓表文字涉及学人者,往往论其学问源流;其对于人物的描写,常有传神之笔,深得左传、史记、韩愈、欧阳修、归有光、以及桐城派先贤方苞人物描写之精髓;同时,作为传记类文字,马氏所撰写的墓志保存了大量的人物第一手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墓志 寿序 抱润轩文集
下载PDF
马其昶文集版本琐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9-81,共3页
马其昶《抱润轩文集》有民国十二年刻本22卷,乃马氏最后手定本,另有潘勖校录的宣统元年石印本10卷。民国刻本与宣统本在体例与收录文章上多有异同。点校马氏文集,当以民国刻本为底本。
关键词 马其昶 抱润轩文集 民国刻本 宣统石印本
下载PDF
马其昶《庄子故》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家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6-12,共7页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qu...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得桐城家法,能通文章义趣",对后世《庄子》的阐释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学术成就
下载PDF
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与桐城派的韩愈古文研究
10
作者 潘务正 《斯文》 2021年第2期289-307,共19页
在韩愈古文研究史中,桐城派理所当然算得上是个重镇,自方苞“文章介韩欧之间”的学术祈向开始,韩文就被确立为该派古文典范。至殿军马其昶,曾于光绪二十年至三十三年(1894~1907)倾力评注韩文,后在其孙马茂元整理下,成《韩昌黎文集校注》... 在韩愈古文研究史中,桐城派理所当然算得上是个重镇,自方苞“文章介韩欧之间”的学术祈向开始,韩文就被确立为该派古文典范。至殿军马其昶,曾于光绪二十年至三十三年(1894~1907)倾力评注韩文,后在其孙马茂元整理下,成《韩昌黎文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一书,以完成先祖未尽之事业。(1)马其昶意欲为韩集作注,故此书文字校勘功夫最深;同时也征引诸家之说注释字义及典章名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桐城派 光绪二十年 韩欧 方苞 韩昌黎文集校注 韩愈 文字校勘
下载PDF
马其昶《屈赋微》与桐城派学术特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7-72,共6页
《屈赋微》是马其昶研究屈赋的著作,鲜明地体现了桐城派的学术特色。桐城派崇尚求实,《屈赋微》中注重版本比对校勘、注重史料征引并且在注释中运用多家注释互相印证,正是对桐城派求实学风的继承。同时,该书在注屈时,引用各朝注家和不... 《屈赋微》是马其昶研究屈赋的著作,鲜明地体现了桐城派的学术特色。桐城派崇尚求实,《屈赋微》中注重版本比对校勘、注重史料征引并且在注释中运用多家注释互相印证,正是对桐城派求实学风的继承。同时,该书在注屈时,引用各朝注家和不同类型研屈专著,并采用汉宋合流的注评方法,正是桐城派兼长相济的学术方法的体现。此外,在桐城派经世致用学术追求的引导下,《屈赋微》为经世而著书,释屈时贯穿君臣之义并宣扬爱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赋微》 马其昶 桐城派 崇尚求实 兼长相济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论马其昶的以儒解《庄》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马其昶的以儒解《庄》代表着清末理学阵营调适和坚守思想传统的双重努力。他以择录前人见解并兼发己意的方式,首先证明《庄子》与儒学的同源关系,进而以理学的哲学概念解释庄子的世界观,并显示出了通庄致用的解《庄》目的。相比前人,马... 马其昶的以儒解《庄》代表着清末理学阵营调适和坚守思想传统的双重努力。他以择录前人见解并兼发己意的方式,首先证明《庄子》与儒学的同源关系,进而以理学的哲学概念解释庄子的世界观,并显示出了通庄致用的解《庄》目的。相比前人,马其昶庄儒会通、以庄助儒的意图更为明显和深入,他的庄学思想中所透露出的"理学经世"精神,是中国学人学术心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庄学
下载PDF
马其昶清史《儒林传》稿本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昱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60,共8页
清代国史馆及民国清史馆在百余年间共纂有八个成体系的清史《儒林传》稿本,其中马其昶所负责的第七次稿的纂修情形一直以来并不被充分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馆档案中有两册署“马其昶”之名的《儒林传》稿本,是马氏的纂修成果遗存... 清代国史馆及民国清史馆在百余年间共纂有八个成体系的清史《儒林传》稿本,其中马其昶所负责的第七次稿的纂修情形一直以来并不被充分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馆档案中有两册署“马其昶”之名的《儒林传》稿本,是马氏的纂修成果遗存,揭示出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的具体面貌。该稿本是在缪荃孙第六次稿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内容颇值得关注,如《马宗梿传》《江永传》《戴震传》等传记,呈现出有别于第六次稿的历史书写,反映了马其昶编纂清史《儒林传》的思想宗旨及其对清代学术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 马其昶 清史馆 清代学术史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按语
14
作者 徐玲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8-30,34,共4页
马其昶之《毛诗学》主要采用集说的形式,但别下己意,则用按语标识。通过对其按语进行归纳爬梳,大致可分为:解释经文,申述毛传,文学讲评,申述诗教等几种类型。经马氏疏解,经传之义得以大明。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按语 毛传
下载PDF
马其昶政论文的因时所驱与因时而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妍妍 吴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马其昶作为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古文创作已经和前期的桐城文人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他秉承"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的师风,因时立言,其政论文呈现出很强的时代特色,为桐城文章的现代转型做出了重要的... 马其昶作为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古文创作已经和前期的桐城文人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他秉承"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的师风,因时立言,其政论文呈现出很强的时代特色,为桐城文章的现代转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政论文 因时立言
下载PDF
论马其昶“国史作《序》”之观点——兼论《毛诗序》的作者
16
作者 徐玲英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序》 国史 《毛传》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马其昶研究论文综述
17
作者 党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9-20,共2页
近年来,桐城派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马其昶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就近二十年来刊登在CNKI上的相关文章来看,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思想、著述特色、价值与影响、以及对其不足之处的批评几方面。
关键词 马其昶 思想 著述特色 价值
下载PDF
马其昶《屈赋微》著述考
18
作者 曹晋婷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2期82-84,共3页
《屈赋微》是马其昶研究先秦典籍的重要著作,是桐城派研究屈赋学极具代表性的成果。本文试从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体例、特色、价值、不足以及价值七个方面对《屈赋微》一书进行简要梳理。
关键词 《楚辞》 马其昶 《屈赋微》
下载PDF
索隐发微 注屈明志——马其昶《屈赋微》的注解特色及现实意义
19
作者 马群懿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成书于1905年的《屈赋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成书受到清末社会剧变和当时学风的影响。晚清和屈原时代的楚国都处于国家存亡之际,这为"索隐式"的注屈方式提供了先决条件;马其昶在汉、宋之争中宗宋儒,重视义理的阐发,但... 成书于1905年的《屈赋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成书受到清末社会剧变和当时学风的影响。晚清和屈原时代的楚国都处于国家存亡之际,这为"索隐式"的注屈方式提供了先决条件;马其昶在汉、宋之争中宗宋儒,重视义理的阐发,但同时受桐城派"求实"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在阐发屈赋义理时考之于楚事、本于经史。马其昶"索隐式"的注屈和对屈赋义理的阐发都是为了彰显屈原的精神力量,值此国家衰败之际,他高度肯定了屈原为国、为宗族而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著述明志,以屈原的精神砥砺国人。因而,马其昶著述《屈赋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屈赋微》 “索隐式”注解
下载PDF
马其昶与袁世凯的两次交锋
20
作者 袁鹤群 《江淮文史》 2012年第3期165-166,共2页
马其昶(1855--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桐城人,为桐城派末期学力深厚、文精名重的大家。
关键词 马其昶 袁世凯 桐城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