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战后英国的非殖民化方针及其在马来亚的实践
1
作者 王洁 葛丽军 《历史学研究》 2023年第4期286-292,共7页
二战之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无力管控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亚非拉大部分国家都相继获得了独立,在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的过程中,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非殖民化的... 二战之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无力管控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亚非拉大部分国家都相继获得了独立,在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的过程中,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非殖民化的外交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着重论述了二战后英国采取非殖民化方针的原因,以及以马来亚为个案研究,分析英国对马来亚的非殖民化政策在不同的形势下的演变和该政策的实施对马来亚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殖民化 英国 马来亚
下载PDF
136部队与马来亚抗日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日兴 宋少军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4年第2期75-79,109-110,共5页
136部队是二战时期中英双方合作成立的一支开展敌后活动的情报小分队。136部队只是一支在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领导下的情报部队,但接受英军的直接领导,由于有这样的背景,所以在战后,136部队的作用被有意地夸大了。从这支部队的组建背... 136部队是二战时期中英双方合作成立的一支开展敌后活动的情报小分队。136部队只是一支在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领导下的情报部队,但接受英军的直接领导,由于有这样的背景,所以在战后,136部队的作用被有意地夸大了。从这支部队的组建背景、组建后的主要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实际作用看,在整个马来亚的抵抗运动中,136部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与之相比,马来亚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才是真正的领导者和核心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6部队 马来亚 抗日运动 马来亚共产党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中马来亚迅速沦陷的原因探析
3
作者 钟日兴 宋少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8-62,94,共5页
太平洋战争时期马来亚的迅速沦陷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学界惯于从英国反动殖民统治、执行片面抗战路线等视角分析其沦陷原因,然而这些说法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从战前、战时以及战后初期三个时间段考察马来亚战役的过程不难发现... 太平洋战争时期马来亚的迅速沦陷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学界惯于从英国反动殖民统治、执行片面抗战路线等视角分析其沦陷原因,然而这些说法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从战前、战时以及战后初期三个时间段考察马来亚战役的过程不难发现:有利于日本发动进攻的国际环境、一系列军事上的失误以及马来亚战役后期英国的战略权衡是造成马来亚沦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沦陷 太平洋战争 马来亚战役
下载PDF
再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生物区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恒 何大明 +1 位作者 BruceBartholomew 龙春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07-425,共19页
本文在《掸邦- 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一文的基础上, 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高黎贡山的生物区系, 再次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以及东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演化和... 本文在《掸邦- 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一文的基础上, 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高黎贡山的生物区系, 再次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以及东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演化和分布都产生了明显的隔离影响, 形成了高黎贡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位移 生物效应 掸邦 马来亚板块 高黎贡山
下载PDF
马来亚现代马来民族形成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圣荣 汪爱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马来民族是现代马来亚的三大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很年轻的民族。追本溯源,它属于东南亚马来人的一个分支。但其从古代马来人演变为现代马来民族,既是马来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马来民族的渊源、伊斯兰教的传入、英国... 马来民族是现代马来亚的三大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很年轻的民族。追本溯源,它属于东南亚马来人的一个分支。但其从古代马来人演变为现代马来民族,既是马来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马来民族的渊源、伊斯兰教的传入、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及马来民族主义等在现代马来民族的形成过程中都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现代马来民族 形成
下载PDF
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圣荣 汪爱平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9年第3期59-63,共5页
马来亚同印度的接触,大概可以回溯至公元前的几个世纪,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但几乎已是定论。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亚与印度正好扼守孟加拉湾的两端,遥相直望。对季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隔海相望的马来亚和印度之间通过海路建立联系... 马来亚同印度的接触,大概可以回溯至公元前的几个世纪,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但几乎已是定论。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亚与印度正好扼守孟加拉湾的两端,遥相直望。对季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隔海相望的马来亚和印度之间通过海路建立联系成为可能。双边贸易、人员往来、文化的交流随之展开。对于马来亚印度人的研究,国内外一般多限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很少关注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情况。从历史上看,早期的马来亚印度人在马来亚的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对马来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统治时期 马来亚 印度人 英国 地理位置 孟加拉湾 双边贸易 人员往来
下载PDF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中国女性人口国际迁移:马来亚个案研究(1929—1941) 被引量:4
7
作者 范若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1,共7页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女性人口迁移 国际迁移 华侨华人 新加坡 马来亚 1929—1933年 移民 中国
下载PDF
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活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62-71,80,共11页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时期 马来亚 华人 印度人 政治活动
下载PDF
浅析印度文化与古代马来亚 被引量:1
9
作者 柯玉萍 刘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24-226,共3页
关于古代中国及印度对于东南亚的影响是许多学者已经经讨论过的问题,如李谋等学者。本文欲就印度对马来亚①在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马来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但并非全盘接受,其... 关于古代中国及印度对于东南亚的影响是许多学者已经经讨论过的问题,如李谋等学者。本文欲就印度对马来亚①在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马来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但并非全盘接受,其中加入了许多马来人的创造;宗教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从结果来看,几乎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从传播过程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是马来亚为解决自身危机或利益而选择其作为主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印度 文化
下载PDF
英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亚的印度人移民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圣荣 汪爱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英殖民统治时期的马来亚劳工移民,是导致今天的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分析英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由来、印度劳工的境遇以及印度移民社会的变迁等,并通过与同期的马来亚华人作比较,以揭示英... 英殖民统治时期的马来亚劳工移民,是导致今天的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分析英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由来、印度劳工的境遇以及印度移民社会的变迁等,并通过与同期的马来亚华人作比较,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殖民时期 印度人
下载PDF
基于马来亚大学高教质保的“自我认可”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1,共3页
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或地区(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给予高教机构以自我认可(简称"自认")的资格。鉴于此机制的罕见性和特殊性,探索其在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同时以马来亚大学作为个案,专门呈现和... 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或地区(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给予高教机构以自我认可(简称"自认")的资格。鉴于此机制的罕见性和特殊性,探索其在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同时以马来亚大学作为个案,专门呈现和剖析马来亚大学运行该机制的具体实践,如建立内部质保的十项核心程序、发展质量改善的统整模式、使内部自认标准高于外部督导标准等,这样必将增益于我国高教质保相关方面的完善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 自我认可 机制 马来亚大学
下载PDF
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少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马来亚华侨是华侨抗战的中坚力量,国内许多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学者对马来亚华侨抗战史都曾从多角度展开过研究。总体来说,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的盲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 马来亚华侨是华侨抗战的中坚力量,国内许多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学者对马来亚华侨抗战史都曾从多角度展开过研究。总体来说,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的盲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华侨 抗日战争 马来亚共产党
下载PDF
从对抗到合作——马来亚非殖民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成 《学海》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英属马来亚是英帝国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基地 ,马来亚的非殖民化在英帝国非殖民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来亚的非殖民化是追求国家独立的马来亚民族主义、英国的合作主义政策和有利于非殖民化的国际环境这三种历史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实... 英属马来亚是英帝国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基地 ,马来亚的非殖民化在英帝国非殖民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来亚的非殖民化是追求国家独立的马来亚民族主义、英国的合作主义政策和有利于非殖民化的国际环境这三种历史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实质是英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试图通过与民族主义合作 ,继续维持其在马来亚的经济与战略利益。但随着英国在前殖民地世界影响的衰落 ,英国在马来亚的经济、战略利益也逐渐丧失 ,英国的“新殖民主义”美梦终于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非殖民化 民族主义 英国新殖民主义 国家独立
下载PDF
英属马来亚政府惩治华人秘密会党立法之演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格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英属马来亚的华人秘密会党虽然不像美洲的致公堂那样是在政府注册过的合法社团,但是,其在出现之后的六七十年间一直在华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偶尔会党之间发生摩擦,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安定时,政府也会提出治理、控制甚至镇压的方案,但更... 英属马来亚的华人秘密会党虽然不像美洲的致公堂那样是在政府注册过的合法社团,但是,其在出现之后的六七十年间一直在华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偶尔会党之间发生摩擦,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安定时,政府也会提出治理、控制甚至镇压的方案,但更多的时候则是放任自流。然而,随着会党的壮大及海峡殖民地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政府最终认为,只有严厉镇压华人秘密会党才能彻底解决华人社会化的种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马来亚 惩治 华人秘密会党 立法
下载PDF
英国殖民当局延缓公布马来亚联盟计划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祖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从1942年2月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到1944年4月,英国政府对战后马来亚统治形式的决策基本成型。但拟定政策一直是秘密进行,直到1946年1月该政策才正式公布。英国为什么迟迟不公布早已拟就的计划?文章认为,战争时期,英国担心公布马来亚政策会... 从1942年2月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到1944年4月,英国政府对战后马来亚统治形式的决策基本成型。但拟定政策一直是秘密进行,直到1946年1月该政策才正式公布。英国为什么迟迟不公布早已拟就的计划?文章认为,战争时期,英国担心公布马来亚政策会遭到马来人的反对,又担心遭到国内一批前马来亚殖民官员的反对;战争结束后,英国要迫使马来苏丹签署让渡主权和管辖权的协定,计划泄露会引起苏丹们的警觉,所以才迟迟不公布政策,而是采用“秘密计划、迅速执行”的策略,其实质是将英国殖民当局的意志强加给马来亚各族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马来亚 政策公布
下载PDF
马来亚华人抗日武装与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祖兴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67-74,共8页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 第二, 给予马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华人的影响; 第三, 由于马来苏丹不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利的借口。由于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纷争的内容, 因此, 英国制定这一计划与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也很难说英国制定这一计划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华人 公民权
下载PDF
论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策划马来亚联盟的动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祖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6,共7页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分解海峡殖民地,将马六甲、槟榔屿与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成马来亚联盟,剥夺原来马来统治者名义上的主权,将马来亚地区彻底变成殖民地。英国正式发表的政策文件声...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分解海峡殖民地,将马六甲、槟榔屿与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成马来亚联盟,剥夺原来马来统治者名义上的主权,将马来亚地区彻底变成殖民地。英国正式发表的政策文件声称,建立马来亚联盟的意图是将马来半岛地区融为一体,增强其防卫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将来马来亚自治做好准备。许多学者赞成英国官方的说法。档案材料显示,促进自治,增进安全,都是英国当局用以对付国内外舆论、应付国际压力的借口,英国的真正意图是要重新占领马来亚,恢复殖民统治,利用马来亚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为英帝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联盟 自治 集体安全体系 国际压力 殖民统治
下载PDF
马来亚的独立与英国殖民撤退的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芬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22,共7页
英国从其广大的殖民地撤退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既是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本质性结果,也带有宗主国适时“非殖民化”的色彩,但二者所处地位不同。前者作为主导因素,决定了事件的性质,其强烈程度决定了后者的进程;而后者... 英国从其广大的殖民地撤退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既是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本质性结果,也带有宗主国适时“非殖民化”的色彩,但二者所处地位不同。前者作为主导因素,决定了事件的性质,其强烈程度决定了后者的进程;而后者只是一种策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隐蔽的殖民统治手腕。这一点在一些殖民地都有所表现,而在马来亚则表现得较为典型。在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之时,伦敦方面先是拖延、推迟马来亚的独立,后是培育倾向于英国的当地政府和领导人,以便有效地储蓄其自身的巨大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独立 英国 殖民撤退
下载PDF
论战后英国放弃马来亚的动机与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国独立,拉开了英国撤离东南亚的序幕,但英国的殖民撤离并不像其吹嘘的那样,即英国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撤离东南亚。实际上,在英国撤离缅甸后不久,英国在马来亚便挑起一场大规模镇压马共的战争,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1948年1月,缅甸脱离英国独立,拉开了英国撤离东南亚的序幕,但英国的殖民撤离并不像其吹嘘的那样,即英国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撤离东南亚。实际上,在英国撤离缅甸后不久,英国在马来亚便挑起一场大规模镇压马共的战争,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马共的武装斗争和马来人为主体争取宪政的斗争,英国采用积极务实的政策,选择主动的撤离方式,较成功地解决了马来亚独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马来亚 撤离 独立
下载PDF
地域认同与社群边界——20世纪上半叶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的形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燕鹏 《八桂侨刊》 2018年第2期66-73,共8页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籍社群结合起来的汀州(龙岩)社群,被纳入福建籍社群,以槟榔屿福建会馆的成立为标志,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上半叶 马来亚 槟榔屿 福建籍 认同 社群边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