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6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脸油葫芦与短额负蝗马氏管组织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静 何慧 奚耕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4-716,F0002,共4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着生在后肠前端与后肠后端的交界处,短额负蝗的马氏管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着生方式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是通过一根无色透明的公共管与肠道相通的,而短额负蝗的马氏管分为12丛,每一丛直接与肠道相连。细胞结构上,黄脸油葫芦的管壁由8个细胞构成,且集中在管的中央,与管壁有空隙;而短额负蝗的管壁由3~4个细胞组成,分散在管壁外围,有马氏管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短额负蝗 马氏管 石蜡切片 马氏管
下载PDF
小地老虎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与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长琨 王荫长 +1 位作者 朱荣生 尤子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在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成虫马氏管的重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变态期马氏管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变态期间马氏管外形完整,除至预蛹期隐肾复合体解体外,其... 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在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成虫马氏管的重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变态期马氏管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变态期间马氏管外形完整,除至预蛹期隐肾复合体解体外,其余无明显变化。(2)变态期间管壁细胞变化显著。幼虫6龄末期马氏管细胞结构开始变化,主要特点为:细胞质电子密度高,充满了核糖体颗粒,微绒毛萎缩,线粒体从萎缩的微绒毛中退出进入细胞质,基膜内褶破坏。进入预蛹期幼虫马氏管细胞解体:基膜内褶、顶端微绒毛、线粒体及细胞质内的其它细胞器消失,并形成自体吞噬泡,细胞质内仅存细胞核及各种类型的液泡。但是在变态期间因底膜始终存在,故马氏管外形不变;至蛹后期,成虫马氏管细胞在原位重组,基膜内褶由浅变深,微绒毛由短变长,线粒体内嵴从无到有。(3)变态过程中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以六龄幼虫最强,预蛹期次之,蛹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变态 马氏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马桑毒素B对试虫马氏管及中肠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庄世宏 宗娜 李孟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7-130,共4页
采用中性红染色及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马桑毒素B(Tutin=CLB)对粘虫和苹掌舟蛾的马氏管及中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LB可引起试虫马氏管壁肌肉的持续收缩,使进入管内的物质积累,降低其排泄能力,导致马氏管的皱褶数增多、马氏管及其基部的... 采用中性红染色及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马桑毒素B(Tutin=CLB)对粘虫和苹掌舟蛾的马氏管及中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LB可引起试虫马氏管壁肌肉的持续收缩,使进入管内的物质积累,降低其排泄能力,导致马氏管的皱褶数增多、马氏管及其基部的球体直径增大;同时,试虫取食CLB后可导致中肠围食膜消失,对中肠的肠壁细胞层也有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毒素B 马氏管 中肠 粘虫 苹掌舟蛾
下载PDF
棉蝗马氏管的形态观察与数量统计 被引量:4
4
作者 荣秀兰 李仕东 +1 位作者 蔡定军 毕成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棉蝗马氏管的形态观察与数量统计荣秀兰,李仕东,蔡定军,毕成鹏(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棉蝗;马氏管;形态;数量中图法分类号Q964:S435.622.9MORPHOLOGYOBSERVATIONA... 棉蝗马氏管的形态观察与数量统计荣秀兰,李仕东,蔡定军,毕成鹏(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棉蝗;马氏管;形态;数量中图法分类号Q964:S435.622.9MORPHOLOGYOBSERVATIONANDQUANTITATIVES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蝗 马氏管 形态 数量 棉花 虫害
下载PDF
小地老虎马氏管细微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长琨 朱荣生 +1 位作者 王荫长 尤子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7-420,共4页
本文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is ypsilon Rottemberg六龄幼虫和成虫马氏管及管壁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排泄方式。幼虫马氏管中不同细胞的分泌方式和亚细胞结构有很多差异,端段和中段的马氏管细胞基内褶发达,并发现在隐肾内的... 本文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is ypsilon Rottemberg六龄幼虫和成虫马氏管及管壁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排泄方式。幼虫马氏管中不同细胞的分泌方式和亚细胞结构有很多差异,端段和中段的马氏管细胞基内褶发达,并发现在隐肾内的端段细胞中,有一类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在幼虫中,胞吐排泄占有重要地位,并观察到有微绒毛顶部胞吐、微绒毛间胞吐和顶膜胞吐三类。成虫马氏管细胞主要有二种类型,即大型的基本细胞和小型的底细胞,前者为主,后者数量较少。基本细胞中存在复杂的液胞系,排泄以排放液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马氏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家蚕马氏管组织构造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仰进 黄志君 +1 位作者 魏剑波 温承宇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通过对家蚕 (Bombyxmori) 5龄第 5日幼虫马氏管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观察 ,发现不同部位马氏管的结构差异很大 :膀胱呈囊状体开口于小肠两侧 ,肌肉层厚、细胞层较薄 ,内腔很大 ;下行管靠膀胱处圆形 ,较膨大 ,其余大部分外型呈扁平... 通过对家蚕 (Bombyxmori) 5龄第 5日幼虫马氏管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的观察 ,发现不同部位马氏管的结构差异很大 :膀胱呈囊状体开口于小肠两侧 ,肌肉层厚、细胞层较薄 ,内腔很大 ;下行管靠膀胱处圆形 ,较膨大 ,其余大部分外型呈扁平形且表面光滑 ,细胞层较薄 ,内缘有微绒毛状突起、管腔较大 ;上行管前部管体稍扁平 ,结构与下行管相似 ,中后部管体圆形、细胞层肥厚、内缘呈蜂窝状、管腔狭小 ;隐肾管的外列马氏管细胞层薄、管腔较大 ,而内列马氏管细胞层肥厚、管腔很小。马氏管结构的差异与各部位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马氏管 形态 组织结构
下载PDF
轮纹异痂蝗消化道和马氏管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姝娟 韩亚鹏 +1 位作者 陈德来 史红全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Stoll)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组织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轮纹异痂蝗的消化道前肠结构由内向外分为内膜、肠壁细胞层、基膜、纵肌、环肌和围膜6层,中肠由内向外分为... 利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Stoll)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组织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轮纹异痂蝗的消化道前肠结构由内向外分为内膜、肠壁细胞层、基膜、纵肌、环肌和围膜6层,中肠由内向外分为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基膜、环肌、纵肌和围膜6层,中肠与前肠的组织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后肠的结构与前肠基本相似,但内膜比前肠薄且肌肉排列不规则。马氏管着生在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其显微结构由内向外为绒毛膜、上皮层和薄膜。轮纹异痂蝗消化道前肠、中肠及后肠结构有差异,这样的差异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纹异痂蝗 消化道 马氏管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家蚕幼虫期和蛹期马氏管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8
作者 邹勇 钟晓武 +2 位作者 张利平 赵萍 夏庆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33-1839,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家蚕幼虫期与蛹期马氏管蛋白质组的变化,为马氏管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功能研究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依据。【方法】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5龄第5天及化蛹第1天的马氏管组织进行比较,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 【目的】深入了解家蚕幼虫期与蛹期马氏管蛋白质组的变化,为马氏管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功能研究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依据。【方法】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5龄第5天及化蛹第1天的马氏管组织进行比较,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表达量差异较大的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鉴定,应用GPMAW 8.00软件对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所有来自于P50/Dazao的蛋白质与家蚕9倍基因组预测蛋白质库共同构建本地数据库,对试验采集到的肽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60—43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15—80 kD、等电点4.0—9.5。2个时期共成功鉴定17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热激蛋白、V型H+ATP合酶、30K蛋白以及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的丙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2,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等。【结论】本研究中差异蛋白质的发现和鉴定为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期与蛹期马氏管的功能差异提供了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马氏管 双向电泳 MALDI—TOF—MS
下载PDF
家蚕马氏管免疫相关蛋白基因BmNOS的研究
9
作者 唐顺明 丁丽平 +3 位作者 吴俊 王娜 裘智勇 沈兴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615,共6页
借助蛋白双向电泳(2-D)技术对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不同时相的家蚕幼虫马氏管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其中14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蛋白点得到成功鉴定,其中的一个可信结果为家... 借助蛋白双向电泳(2-D)技术对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不同时相的家蚕幼虫马氏管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其中14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蛋白点得到成功鉴定,其中的一个可信结果为家蚕一氧化氮合酶(Bombyx mori Nitric oxide synthase,BmNOS).由于诱导型BmNOS是合成巨噬细胞免疫效应因子NO的一种关键特异性蛋白酶,因此通过体内注射BmNPV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两种诱导剂,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马氏管中BmNOS不同感染时期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两种诱导剂处理3 h后,BmNOS表达量均迅速递增,BmNPV侵染组上调约7倍;LPS处理组表达量上调25倍,且该趋势持续至6 h,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这表明BmNOS在家蚕马氏管的免疫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内生免疫 双向电泳 马氏管 家蚕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下载PDF
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观察
10
作者 熊琦 李捷 +2 位作者 薛皎亮 赵飞 谢映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3-755,I0003,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幼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结构。桃小食心虫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细短,肌肉层薄。前肠与中肠交界处有突出的胃盲囊。中肠长且粗...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幼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结构。桃小食心虫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细短,肌肉层薄。前肠与中肠交界处有突出的胃盲囊。中肠长且粗大,内有围食膜,肠壁细胞较大,外层为发达的环肌和纵肌。后肠上皮细胞内陷很深。6根念珠状的马氏管位于中、后肠分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消化道 马氏管
下载PDF
白蜡虫马氏管的超微结构
11
作者 徐天瑞 刘晨光 吴次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白蜡虫EricerusPela的马氏管由两条黄色膨泡串状的端管和一条公共管构成,通过公共管与消化道相连。端管和公共管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非胶原质的基膜,高度发达的基褶,长而致密的微绒毛,微绒毛无线粒体插入,细胞质中线粒体少,且随... 白蜡虫EricerusPela的马氏管由两条黄色膨泡串状的端管和一条公共管构成,通过公共管与消化道相连。端管和公共管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非胶原质的基膜,高度发达的基褶,长而致密的微绒毛,微绒毛无线粒体插入,细胞质中线粒体少,且随机分布。细胞质的绝大部分为两种矿质-尿酸颗粒结晶所占据,一种为不规则结晶,另一种为轮纹状结晶。白蜡虫马氏管可能发生了合胞化,其排泄方式可能是一种以滞留排泄为主,离子梯度排泄方式为辅的特有的排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翅目 蜡蚧科 白蜡虫 马氏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黄粉虫马氏管显微结构观察及功能分析
12
作者 杨运华 石明旺 原丽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0-32,共3页
对黄粉虫老龄幼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解剖、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马氏管多为6根,着生在前后肠的交界处,并常超过体长.马氏管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与肠壁细胞分泌的多浆物质组成隐肾管复合体,便... 对黄粉虫老龄幼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解剖、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马氏管多为6根,着生在前后肠的交界处,并常超过体长.马氏管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与肠壁细胞分泌的多浆物质组成隐肾管复合体,便于从粪便中回收水分,维持体内水分、盐分的平衡.黄粉虫幼虫马氏管结构观察和功能分析对研究其代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进化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马氏管 形态结构 隐肾复合体
下载PDF
用昆虫马氏管观察主动运输过程的一组实验
13
作者 陆建身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4期41-41,共1页
细胞靠消耗能量使离子和分子作逆浓度梯度的运动称为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通常由于主动运输是一种细胞的耗能活性功能,因此进行这类实验要比以渗透原理进行的被动扩散实验困难得多。经试验用昆虫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演示... 细胞靠消耗能量使离子和分子作逆浓度梯度的运动称为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通常由于主动运输是一种细胞的耗能活性功能,因此进行这类实验要比以渗透原理进行的被动扩散实验困难得多。经试验用昆虫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演示主动运输,取材方便,实验简单,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管 被动扩散 浓度梯度 消耗能量 活性功能 任氏液 排泄系统 代谢毒物 氧化磷酸化 温度效应
下载PDF
棉铃虫消化系统及马氏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云吉 牟吉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棉铃虫幼虫消化道较简单,为一圆筒形直管,占据体腔的大部分。前肠包括食道和嗉囊。中肠发达,构成消化道的主要部分。后肠包括幽门、回肠和直肠,直肠球形。马氏管6条,乳白色,端段和直肠组成直肠复合体。每条马氏管(不含复合体部... 棉铃虫幼虫消化道较简单,为一圆筒形直管,占据体腔的大部分。前肠包括食道和嗉囊。中肠发达,构成消化道的主要部分。后肠包括幽门、回肠和直肠,直肠球形。马氏管6条,乳白色,端段和直肠组成直肠复合体。每条马氏管(不含复合体部分)可分为直肠导、回肠丛、黄色段和白色段4部分。从预蛹期开始,中肠明显缩短,肠内固体食物分解为液体且完全排空,肠腔收缩,肠壁多皱褶。化蛹后1~2d,中肠与食道的交界处发生1个小的突起,蛹后8~9d发展为膨大的嗉囊,游离于消化道一侧。马氏管的端段在化蛹后5d内与直肠解体。化蛹后5~7d内可观察到细长曲折的回肠及膨大的直肠囊。成虫消化道曲折细长,约为体长的2倍,最前端为唾窦—咽喉吸泵。食道细长,乳白色。中肠比前、后肠短。直肠囊位于腹腔后部,顶端几乎与嗉囊相接触。马氏管6条,乳白色,分段不明显,端段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消化系统 马氏管 解剖学
下载PDF
庭疾灶螽中肠及马氏管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力丹 龚旭平 +2 位作者 彭薪霏 石福明 常岩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5-707,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庭疾灶螽Tachycines asynamorus为例探索驼螽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在结构上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方法】运用解剖学方法、石蜡切片技术、冰冻切片技术及超薄切片技术对庭疾灶螽中肠及马氏管的结构进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庭疾灶螽Tachycines asynamorus为例探索驼螽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在结构上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方法】运用解剖学方法、石蜡切片技术、冰冻切片技术及超薄切片技术对庭疾灶螽中肠及马氏管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庭疾灶螽中肠向前延伸出3个胃盲囊包围着前胃。中肠上皮由再生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构成,具有典型的再生细胞龛;闭合型内分泌细胞紧贴在再生细胞龛的外围,基底区聚集大量的分泌颗粒。柱状上皮细胞内聚集有2类大的分泌颗粒:线团状颗粒和电子密度很高的球状颗粒;中肠管腔内有明显的围食膜结构,中肠基底部由基膜和肌肉层组成。马氏管着生在中后肠的交界处,从横切面看马氏管管壁具有3~5个细胞,细胞近管腔端部具有大量长微绒毛,细胞质内分布着电子致密的同心圆球晶体,基底膜内折形成膜迷路。【结论】庭疾灶螽中肠柱状上皮细胞的线团状颗粒由微丝包裹;内分泌细胞由再生细胞龛中的细胞分化而来,产生内分泌颗粒并将其排到血腔;中肠基膜发达,包含微丝与复合糖成分,基膜通过对中肠上皮细胞的支撑作用为肠道蠕动提供保障。庭疾灶螽马氏管细胞中可见大量颗粒和大量同心圆球晶体,推测可能是一种储存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驼螽科 庭疾灶螽 中肠 马氏管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东方粉蝶幼虫马氏管的超微构造分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权 王建斌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7-213,共17页
东方粉蝶幼虫有6条马氏管,每条管可以简易地分为四个部分:直肠导,迴肠纲,黄色段和白色段,所有这四个部分首要细胞的顶面都折叠形成微绒毛(特别是迴肠纲,其顶面进一步折叠形成微道),线粒体几乎延伸到微绒毛顶端。在基部,大量基膜折叠形... 东方粉蝶幼虫有6条马氏管,每条管可以简易地分为四个部分:直肠导,迴肠纲,黄色段和白色段,所有这四个部分首要细胞的顶面都折叠形成微绒毛(特别是迴肠纲,其顶面进一步折叠形成微道),线粒体几乎延伸到微绒毛顶端。在基部,大量基膜折叠形成细胞内管道,向细胞顶部延伸。在细胞质中,有许多线粒体,糙面内质纲和空泡。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些散的染色质物质,并且外形呈不规则形。在黄色段首要细胞中,有大量证明是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电子密集颗粒,及猜疑为微孢子原虫的细胞质囊球。上述每段可能具有的功能会在这报告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马氏管 东方粉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败血病菌感染家蚕马氏管组织碱性磷酸酶的病理学研究
17
作者 林国杂 陈芳艳 +1 位作者 黄志君 李文楚 《广东蚕业》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家蚕细菌病一直是蚕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不分时间季节都有零星的发病病例.细菌性败血病通过创伤等方式直接入侵家蚕的血淋巴,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引起全身疾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生产上常用氯霉素添食来防治蚕的细菌... 家蚕细菌病一直是蚕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不分时间季节都有零星的发病病例.细菌性败血病通过创伤等方式直接入侵家蚕的血淋巴,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引起全身疾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生产上常用氯霉素添食来防治蚕的细菌病.氯霉素对黑胸败血病、青头败血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家蚕 病菌感染 病理学 马氏管 细菌性败血病 组织 蚕业生产 黑胸败血病 血液循环
下载PDF
白蜡虫马氏管胞内结晶的研究
18
作者 徐天瑞 刘晨光 吴次彬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报道了白蜡虫马氏管胞内细胞质的绝大部分为两种矿质(尿酸结晶)所占据.一种为不规则状结晶,占结晶总量的70%,大小不一,含有尿酸及Si,P,Cl,Fe,Cu,Zn和S等矿质元素.另一种为年轮状结晶,占结晶总量的30%,... 报道了白蜡虫马氏管胞内细胞质的绝大部分为两种矿质(尿酸结晶)所占据.一种为不规则状结晶,占结晶总量的70%,大小不一,含有尿酸及Si,P,Cl,Fe,Cu,Zn和S等矿质元素.另一种为年轮状结晶,占结晶总量的30%,其体积较大,含尿酸及Cl,Ca,Al和Cu等矿质元素,起源于线粒体.结晶颗粒不排入管腔.因胞内存在大量结晶致使白蜡虫马氏管形成以贮存排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马氏管 尿酸 胞内结晶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对马氏珠母贝植核免疫的影响
19
作者 梁海鹰 陈洁 张美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鳃组织总蛋白琥珀酰化程度、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相关酶酶活以及珍珠贝的存活率和留核率。【结果与结论】注射琥珀酸钠后,鳃组织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12 h和72 h显著上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胁迫应激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胁迫应激相关因子SOD和Caspase2在6 h表达量显著上调,NF-κB和IRAK1在48 h表达量显著上调,TRAF3和IκK的表达量在96 h显著上调(P <0.05),表明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提高后受体贝机体细胞免疫增强;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都在96 h出现显著上调(P <0.05),表明受体贝体液免疫增强。与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植核]和植核组相比,实验组(琥珀酸钠+植核)中珍珠贝的存活率在7 d和45 d存在显著差异,在60 d留核率显著上升(P <0.05)。结果说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植核免疫反应,注射琥珀酸钠可以提高受体贝的免疫活力,并提高其在植核后的存活率和留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植核免疫 琥珀酰化修饰 琥珀酸钠
下载PDF
非齐次树上非齐次马氏链转移矩阵的一个极限性质
20
作者 金少华 李慧云 +1 位作者 臧婷 贺雅萍 《高等数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2-24,46,共4页
通过引入样本散度的概念和构造辅助非负鞅,利用Doob鞅收敛定理给出了非齐次树上k重非齐次马氏链转移矩阵的一个极限性质.
关键词 非齐次树 马氏 强极限定理 转移矩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