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离子束辐照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琦 杨江伟 +3 位作者 许超丽 周利斌 张宁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段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致死率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组培苗茎切段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化主要为叶片不对称、叶缘不规则、茎变异伸长、叶片丛生和叶片粘连等;随辐照剂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升后降,随后又升高的现象。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新大坪’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20.37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碳离子束 马铃薯组培苗 辐照 半致死辐照剂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光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彤 秦新苗 +3 位作者 武园园 张智芳 尚春明 张粟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5期397-408,共12页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置于荧光灯(Fluorescentlight,FL)和全光谱LED(WholespectrumLEDlight,W-LED)光源下连续培养五代,并持续监测新光环境下第一、二、三、五代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调整光环境后,新光环境下的第一代马铃薯组培苗受到外植体内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的影响,其生长情况显著异于该光环境下其他代数的马铃薯组培苗。第一代28d苗龄组培苗的株高、增殖系数显著低于第二、三、五代,随着新光环境调控的持续影响,荧光灯下第二、三、五代的株高、增殖系数和壮苗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16.35%和23.36%,全光谱LED光源下分别为8.80%、11.28%和36.08%。两种新光环境下相同苗龄的第一代组培苗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吲哚乙酸(Indoleaceticacid,IA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3,GA3)含量均低于其他代数。不同代数茎叶部分内源激素变化表明,原始光环境控制效应会在马铃薯组培苗外植体中保留。然而,随着新光环境的持续影响,原始光控残余效应逐渐消退,马铃薯组培苗开始适应新的光环境,并逐步表现出与其相匹配的生理特点。全光谱LED光环境下第三代组培苗的壮苗指数和增殖系数分别较荧光灯光环境高36.67%和25.15%,第五代分别比荧光灯光环境高45.26%和12.81%。因此,全光谱LED光环境更适用于以培养壮苗、快速扩繁为目的的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环境 马铃薯组培苗 LED光源 连续继代 残余效应
下载PDF
整瓶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屈哲 来杭生 +3 位作者 崔涛 张东兴 杨丽 段运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46,共8页
针对在马铃薯组培苗繁育过程中存在的人工作业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整瓶移植的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机构,用于将取苗机构取出的整瓶马铃薯组培苗聚拢、剪切并导入分散于子培养瓶中,进入下一代快繁培养,实现马铃薯组培苗拢... 针对在马铃薯组培苗繁育过程中存在的人工作业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整瓶移植的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机构,用于将取苗机构取出的整瓶马铃薯组培苗聚拢、剪切并导入分散于子培养瓶中,进入下一代快繁培养,实现马铃薯组培苗拢苗、切苗过程的低污染、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机械化作业。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拢苗爪片、切刀和集苗漏斗的关键结构参数。分别以拢苗角速度和切苗角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拢苗效果和切苗效果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拢苗角速度为3.16 rad/s,切苗角速度为10.26 rad/s。在该工作参数下,对设计的组培苗剪切机构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拢苗合格率99.13%、拢苗损伤率0.79%、切苗成功率100%、切苗损失率1.37%、集苗成功率97.53%,完成一瓶马铃薯组培苗剪切所需的时间为48.67s,各项试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组培苗 快速繁育 剪切机构
下载PDF
马铃薯组培苗气力引导式移植手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初麒 辜松 +4 位作者 杨意 黎波 吕亚军 胡俊生 杨艳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7,共8页
多手并行移植作业可有效提高接种效率,而现有组培苗接种移植手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适于狭小空间内多移植手并行接种作业,且对组培苗个体差异适应性较差,存在夹苗不稳或伤苗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负压引导式气力把持移植... 多手并行移植作业可有效提高接种效率,而现有组培苗接种移植手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适于狭小空间内多移植手并行接种作业,且对组培苗个体差异适应性较差,存在夹苗不稳或伤苗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负压引导式气力把持移植手,通过负压气流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引导与把持,强化对组培苗个体差异的适应能力,实现组培苗的柔性容偏把持。该文对移植手吸嘴进行了三维建模及流体仿真分析,确定移植手吸嘴形式为外径5 mm、内径4 mm圆管状,前端设置90°夹角引导翅,引导翅顶点间距为10 mm。针对移植手引导性能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苗径为(1.23±0.21)mm接种期马铃薯组培苗,当吸嘴真空度为8.6×10^(-3) MPa时,对组培苗容偏引导半径为4 mm。在移植手吸嘴真空度为8.6×10^(-3) MPa条件下进行茎段切割及扦插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利用厚度0.3 mm、直径45 mm圆盘切割刀以7 r/s以上转速切割茎段时,保证正常切割效果的进给速度可达0.03 m/s;对于直径为(0.7±0.1)、(1.1±0.1)、(1.5±0.1)mm条件下茎段,扦插速度为0.01 m/s时,茎段扦插成功率可达100%。该研究可为马铃薯组培苗自动移植设备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自动化 马铃薯组培苗 负压引导 移植手
下载PDF
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取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 来杭生 +3 位作者 张东兴 和贤桃 崔涛 王粮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30,6,共8页
根据马铃薯组培苗的特点及其培养环境,设计了一套将整瓶马铃薯组培苗一次性无损伤全部取出的取苗机构。该取苗机构包括母瓶机械手和取苗手爪,取苗手爪伸入培养基从根部夹持住组培苗并保持静止不动,母瓶机械手夹住母瓶后退,实现培养瓶和... 根据马铃薯组培苗的特点及其培养环境,设计了一套将整瓶马铃薯组培苗一次性无损伤全部取出的取苗机构。该取苗机构包括母瓶机械手和取苗手爪,取苗手爪伸入培养基从根部夹持住组培苗并保持静止不动,母瓶机械手夹住母瓶后退,实现培养瓶和培养苗的相对运动,最终使组培苗的大部分茎秆伸出瓶外,而培养基卡在瓶口处,便于后续苗株的顺利剪切。分析并确定了取苗机构的关键参数。为了明确2对取苗爪片间距离k、每个培养瓶中组培苗数量n、母瓶机械手速度v、培养瓶摆动频率f等因素对取苗效果的影响,以取苗后培养基的倾斜程度为测试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对爪片间距离k是影响取苗后培养基倾斜度的主要因素,而每个培养瓶中组培苗数量n、母瓶机械手速度v和培养瓶摆动频率f没有显著性影响;当2对爪片间距离为26 mm,每瓶苗数为45~55株,母瓶速度为25 mm/s,摆动频率为2 Hz时,取苗后培养基倾斜度最小,取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组培苗 母瓶机械手 手爪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光质LED光源对马铃薯组培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梦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27-30,共4页
为提高马铃薯组培苗品质,本试验以兴佳2号、克新13为试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光源,研究红光、蓝光、红蓝组合光(5∶5)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光照培养和红蓝组合光(5... 为提高马铃薯组培苗品质,本试验以兴佳2号、克新13为试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光源,研究红光、蓝光、红蓝组合光(5∶5)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光照培养和红蓝组合光(5∶5)培养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其中蓝光处理提高效果更为明显;红光处理会降低马铃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红蓝组合光(5∶5)、蓝光和红光均能降低马铃薯叶绿素b含量,其中红光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蓝光处理。研究表明蓝光与红蓝组合光光照培养更有利于马铃薯组培苗光合色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马铃薯组培苗 光合色素含量
下载PDF
不同LED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丽丽 王浩瑛 +2 位作者 宫晓晨 薛绪掌 胡跃高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5期257-267,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马铃薯组培苗形态生长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以‘中薯4号’马铃薯组培苗单节茎段为外植体,白色LED光源作对照(CK),探究5种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处理即100%红光(RR),100%蓝光(BB),100%绿光(GG),75%红光+25%蓝光(RB)和45%红...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马铃薯组培苗形态生长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以‘中薯4号’马铃薯组培苗单节茎段为外植体,白色LED光源作对照(CK),探究5种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处理即100%红光(RR),100%蓝光(BB),100%绿光(GG),75%红光+25%蓝光(RB)和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光处理显著改变组培苗的生长形态,RR和GG处理下组培苗茎秆纤细;BB处理下的组培苗茎秆粗矮。RB和RBG处理下组培苗在茎长、茎粗、叶面积和根系总长度等形态指标方面均高于CK。BB通过增加各生长期组培苗叶片内源细胞分裂素(IPA、ZR和DHZR)含量,促进叶片生长发育;RR通过提高组培苗根系内源ABA含量,增加根系抗胁迫能力;在整个生长期,RR和GG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茎中高浓度的内源GAs和IAA协同作用刺激茎细胞伸长和节间伸长,显著增加了组培苗茎长和节间长。总之,不同LED光谱通过参与调控马铃薯组培苗各器官内源激素的分布进而影响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谱 马铃薯组培苗 植物内源激素 形态
下载PDF
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点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耿 辜松 +5 位作者 谢忠坚 姜德龙 周泽坤 季涵涵 郑子豪 何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2,共5页
采用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培育优质种薯进行种植有利于马铃薯连年高产量生产。目前,马铃薯组培苗生产面临人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亟需开发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了引导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分化设备进行有效地移植分割作业,... 采用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培育优质种薯进行种植有利于马铃薯连年高产量生产。目前,马铃薯组培苗生产面临人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亟需开发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了引导马铃薯组培苗自动分化设备进行有效地移植分割作业,提出采用图像投影分析方法识别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点位置,提高马铃薯组培苗后续自动化分割移植的作业质量。对100株达到移植期的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图像采集,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处理,通过对每张图像的投影曲线分析处理得到组培苗的生长点位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出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点的位置,识别准确率达到90%,识别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点 自动化生产 机器视觉 图像识别 马铃薯组培苗
下载PDF
红蓝LED光源对马铃薯组培苗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韩逸飞 顾天行 +1 位作者 黄梦圆 陈丽丽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以‘中薯7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单节茎段为外植体,采用100μmol/m2·s光强的白(对照)、红、蓝及红蓝光组合4种LED光谱作照明光源培养马铃薯组培苗,研究不同LED光质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以‘中薯7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单节茎段为外植体,采用100μmol/m2·s光强的白(对照)、红、蓝及红蓝光组合4种LED光谱作照明光源培养马铃薯组培苗,研究不同LED光质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引起马铃薯组培苗茎秆伸长变细,增加其节间长和茎节数,降低壮苗指数;蓝光诱导组培苗茎秆矮化加粗,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壮苗指数。蓝光和红蓝光组合显著增加叶绿素a/b的值,红光则显著降低该值。与白光相比,红光抑制马铃薯组培苗对Ca、Fe、Zn和Cu的吸收,并增加上述元素在茎中的分配率,降低其在叶中的分配率;蓝光抑制组培苗对Ca和Mn的吸收,促进P、Zn和Fe的吸收,提高P和Zn在根中的分配率,减少其在茎中的分配率。红蓝光组合增加K、P、Mg、Mn在组培苗中的总积累量,改变Ca和Fe元素在组培苗各器官中的分配情况。因此,光质显著影响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和矿质元素的积累:蓝光和红蓝光组合通过增加健苗指数和P元素的积累,促进马铃薯组培苗健壮生长;红光一定程度上造成马铃薯组培苗的遮荫反应并抑制Ca等矿质元素的积累,不利于组培苗生长。研究为光源调控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矿质元素代谢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同时为马铃薯组培苗快繁中人工光源的选择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组培苗 红光 蓝光 矿质元素
下载PDF
pH值、灭菌条件和凝固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芳 陈广侠 +6 位作者 孔海明 马蕾 杨煜 郭晓 杨晓慧 董道峰 杨元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改善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状态,本试验以Favorita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pH值、凝固剂和灭菌条件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灭菌20 min的培养基上,植株生长较好。培养基pH值为5.5时,植株最高,叶片数最多。植株在5.0 g/... 为改善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状态,本试验以Favorita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pH值、凝固剂和灭菌条件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灭菌20 min的培养基上,植株生长较好。培养基pH值为5.5时,植株最高,叶片数最多。植株在5.0 g/L车前子胶的培养基上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量最多。车前子胶培养基的渗透压最高,其凝胶强度仅为琼脂培养基的3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基 灭菌条件 车前子胶 马铃薯组培苗
下载PDF
NaCl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东霞 曹东 +1 位作者 王晋民 李宗仁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844-5851,共8页
本研究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大西洋"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测定100 mmol/L Na Cl处理马铃薯不同时间(1 d,9 d,15 d和22 d)后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使叶片中玉米素(zeatin,Z)、玉米素核苷(zeatin... 本研究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大西洋"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测定100 mmol/L Na Cl处理马铃薯不同时间(1 d,9 d,15 d和22 d)后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使叶片中玉米素(zeatin,Z)、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Z+ZR、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IAA/(Z+ZR)以及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mpe-1-carboxylic acid,ACC)含量降低,Z/ZR比值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升高;根中Z/ZR、IAA/(Z+ZR)比值,Z、ABA、IAA和ACC含量升高,而ZR和Z+ZR含量降低。此外,盐胁迫也处理下组培苗Z(Root)/Z(Leaf)、(Z+ZR)(Root)/(Z+ZR)(Leaf)、IAA(Root)/IAA(Leaf)、ABA(Root)/ABA(Leaf)和ACC(Root)/ACC(Leaf)比值显著升高,但却使ZR(Root)/ZR(Leaf)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马铃薯组培苗在Na Cl胁迫条件下,其叶片和根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分布随胁迫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从而适应盐胁迫环境,维持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马铃薯组培苗 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马铃薯组培苗时期不同LED光源处理对温室移栽后植株生长和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丽丽 王浩瑛 +2 位作者 宫晓晨 薛绪掌 胡跃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6期11-18,共8页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马铃薯组培苗 微型薯生产 马铃薯植株生长
原文传递
不同抑菌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亚兰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5期260-263,共4页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苗的污染率,试验对不同浓度的医用抗生素、防腐剂、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数据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最常见的青霉...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苗的污染率,试验对不同浓度的医用抗生素、防腐剂、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数据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最常见的青霉菌、细菌和酵母菌3种菌都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并且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以及生根产生的负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组培苗 养基 污染 抑菌剂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LED光源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玮 杨景发 +4 位作者 温翠娇 李文静 赵双双 陆航 王雅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1-224,共4页
基于植物是在全谱太阳光下进化、生长,选择性的接收各种平衡光色的事实,利用自主设计的"基于单片机LED光源"进行了光质、给光方式以及给光时段对不同组培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胚发芽实验中,红蓝光组发芽数最多,... 基于植物是在全谱太阳光下进化、生长,选择性的接收各种平衡光色的事实,利用自主设计的"基于单片机LED光源"进行了光质、给光方式以及给光时段对不同组培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胚发芽实验中,红蓝光组发芽数最多,增长迅速;对绿豆组培苗生长速率影响,间歇给光优于连续给光方式,用"LED-72-50-16/8"处理,干重提高33%;促进马铃薯芽体分化以及生长,同时供应红光与蓝光,生长速率最佳;给蓝光的时机影响生长速率,给于开始阶段者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吸收光谱 马铃薯组培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