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沈平平 袁士义 +2 位作者 邓宝荣 宋杰 沈奎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9,共6页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 ,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 ,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不...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 ,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 ,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渗透层段 ,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 ;在低渗透层段 ,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 ;在中等渗透层段 ,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作用相当。由于水驱后 ,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 ,低渗透层段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 ,提高上部低渗透层段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化学 驱替效率 波及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沈平平 袁士义 +2 位作者 邓宝荣 宋杰 沈奎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4,共4页
在对一个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藏进行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一系列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的油藏非均质性对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在渗透率层间级差相同... 在对一个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藏进行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一系列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的油藏非均质性对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在渗透率层间级差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层厚度与总厚度的比例不同,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不同;分析研究了重力作用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注采井距的缩小会削弱重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质模型不同,化学驱驱油效果的差异很大。对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进行油藏适应性研究,对提高水驱后采收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波及效率 驱替效率
下载PDF
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英芳 刘志军 +2 位作者 茆春锦 王晓冬 张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2-75,共4页
准确计算砂层间由不可渗透页岩或致密砂岩层分隔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可以为高效、合理开发油藏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应用达西定律和Buckley-Leverett方程找出了各层突破时油藏总体含水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约束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含水... 准确计算砂层间由不可渗透页岩或致密砂岩层分隔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可以为高效、合理开发油藏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应用达西定律和Buckley-Leverett方程找出了各层突破时油藏总体含水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约束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含水率方程,最终结合Welge-Craig方程得出了一种计算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的新方法,并通过矿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多层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驱替效率预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开发 含水率方程 约束最小二乘法 驱替效率
下载PDF
多层油藏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英芳 方艳君 +1 位作者 王晓冬 周丛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9,93+117,共6页
中国很多储层都是由完全间隔开的砂层组成的。准确计算水驱驱替效率将为高效合理地开发该类油藏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线性多层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模型,运用达西渗流理论可确定各油层的水驱注入量;综合运用各层等饱和度面运动方程和Welge-Cr... 中国很多储层都是由完全间隔开的砂层组成的。准确计算水驱驱替效率将为高效合理地开发该类油藏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线性多层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模型,运用达西渗流理论可确定各油层的水驱注入量;综合运用各层等饱和度面运动方程和Welge-Craig方程分析各层的水驱驱替状况与总体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在总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绝对渗透率和油层厚度是影响各油层注入量的主要因素。储层渗透率越大,驱替效果越好;油层厚度对驱替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远没有储层渗透率那么大,薄层的驱替效率稍好于厚层。应用所介绍的方法可以准确简单地评价多层油藏的各油层水驱开发动用状况,从而为预测多层油藏极限采收率和合理选择调剖堵水等工艺的时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达西定律 等饱和度面运动方程 驱替效率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油藏定压驱替效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丽莎 李莉 +2 位作者 吴忠宝 张晨朔 尹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定量评价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驱替效率的影响,以恒定注采压差为边界条件,推导出油井见水前后水驱前缘位置、采出端含水饱和度等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油藏总驱替效率计算方法,并应用于玉门鸭儿峡油田,计算结果由... 为定量评价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驱替效率的影响,以恒定注采压差为边界条件,推导出油井见水前后水驱前缘位置、采出端含水饱和度等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油藏总驱替效率计算方法,并应用于玉门鸭儿峡油田,计算结果由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比分析了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因非均质性强弱不同而导致开采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多层油藏分层注水驱替效率明显高于笼统注水方式,可用于非均质油藏储层精细划分和重组的定量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非均质性 驱替效率 定压驱替 层系划分 多层油藏 鸭儿峡油田
下载PDF
乳状液驱替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陈军 +2 位作者 魏长晶 肖喜庆 潘成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8期28-31,共4页
随着乳状液频繁的应用于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乳状液驱替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乳状液不仅可以作为堵剂,提高波及面积,改善注水剖面;也可以作为驱油剂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率。在乳状液驱替提高采收率研究中,乳状液的... 随着乳状液频繁的应用于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乳状液驱替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乳状液不仅可以作为堵剂,提高波及面积,改善注水剖面;也可以作为驱油剂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率。在乳状液驱替提高采收率研究中,乳状液的驱油效率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与乳滴本身大小、空隙结构以及外驱动压力梯度、界面张力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发现乳状液在驱替过程中,随着乳滴增大和界面张力增大,渗透率下降;随着驱动压力增大,渗透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驱替效率 液滴 压力梯度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显微表征及对驱替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冬青 于田田 +2 位作者 宋丹 贺文媛 姜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9-11,共3页
利用电子显微表征的手段测定了胜利驱油剂SLS-5不同用量下形成原油乳状液的粒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相应条件下的管式驱替效果。结果表明,达到最佳降黏率后,驱油剂SLS-5用量继续增加,驱替效果仍明显,发现高含量的驱油剂能形成粒径小且均... 利用电子显微表征的手段测定了胜利驱油剂SLS-5不同用量下形成原油乳状液的粒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相应条件下的管式驱替效果。结果表明,达到最佳降黏率后,驱油剂SLS-5用量继续增加,驱替效果仍明显,发现高含量的驱油剂能形成粒径小且均匀的乳状液分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 乳状液 驱替效率 稠油
下载PDF
湿润性对孔隙介质两相渗流驱替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魏鹳举 胡冉 +1 位作者 廖震 陈益峰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8-1017,共10页
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驱替效率对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和石油采收率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实际工程调控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湿润性是影响多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微流体模型−显微镜−高速相机可视化实验平台,对基于真实砂... 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驱替效率对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和石油采收率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实际工程调控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湿润性是影响多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微流体模型−显微镜−高速相机可视化实验平台,对基于真实砂岩孔隙结构的微流体模型进行湿润性修饰,开展了5种流量和2种湿润性的两相驱替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湿润性对砂岩孔隙结构中两相渗流驱替模式及其效率的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两相渗流驱替模式由毛细指流向稳定流发生转变;在低流速条件下,由于毛细力的主导效应,亲水性介质中指进的宽度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数目均小于疏水性介质,而被驱替流体团簇的最大半径、平均半径和方差均大于疏水性介质.实验结果还证实了亲水性介质中由于单支优势通道和“绕流”现象的发生,驱替效率显著小于疏水性介质.最后,通过考虑接触角效应对毛细管数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湿润性影响的驱替效率和毛细管数之间的统一关系式,为不同湿润性条件下驱替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两相渗流 湿润性 指进现象 驱替效率
下载PDF
杏六东三元复合驱对储层改造及驱替效率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吕端川 孟琦 +3 位作者 宋金鹏 张依旻 狄喜凤 刘文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相同岩性不同位置处的驱替效率。结果表明:特高含水阶段的三元复合驱对粉砂岩的改造程度高于细砂岩,改造后的细砂岩孔渗条件仍优于粉砂岩,且细砂岩底部的孔渗条件比顶部的差。驱替剂主要在细砂岩层段进行驱油,且驱替效率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明显,造成层段底部的驱替效率高于顶部。驱替剂对剩余油的作用包括2种方式,一是在孔渗条件好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排驱,二是在顶部孔渗条件差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再次聚集。在复合驱之后的特高含水后期,仍存在一定的产能,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阶段 三元复合 储层改造 驱替效率 杏六区东部 大庆长垣
下载PDF
注水倍数对驱替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秀臣 《河南科学》 2017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阶段.针对该区块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实际开发过程中注水倍数与驱替效率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水驱过程中,驱替效率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注水倍数达... 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阶段.针对该区块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实际开发过程中注水倍数与驱替效率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水驱过程中,驱替效率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注水倍数达到一定值时,驱替效率极度放缓甚至基本不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倍数 驱替效率 计算
下载PDF
数值弥散和物理弥散对CO_2混相驱替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汪勇 侯吉瑞 +3 位作者 汪剑武 陈汾君 马庆 吕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4,3,共5页
为了明确CO2多次接触混相驱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二维的平面多组分数值模型,并结合对流-扩散差分方程的数值弥散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 为了明确CO2多次接触混相驱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二维的平面多组分数值模型,并结合对流-扩散差分方程的数值弥散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驱替效率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二者均能降低微观驱油效率、增加体积波及效率,但二者对驱替效率的影响机理不同。数值弥散使驱替前缘"模糊化",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降低CO2与原油的混相性,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在小规模非均质地层中,对流弥散效应会扩大油气两相区,造成驱替前缘参差不齐,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两相区扩大也会降低CO2与原油混相性,降低微观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 数值弥散 物理弥散 驱替效率
下载PDF
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注气工艺驱替效率的比较
12
作者 津强 《中外科技情报》 2003年第40期626-640,共15页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注气工艺 驱替效率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下载PDF
渗透率非均质性对多层系统水驱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军磊 王晓冬 罗万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储层成岩作用的随机性导致储层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很多类型油藏的渗透率分布均满足对数正态分布,而渗透率变异系数是描述油藏非均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矿场统计方法分为统计学理论公式法、Dykstra—Parsons经验公式... 储层成岩作用的随机性导致储层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很多类型油藏的渗透率分布均满足对数正态分布,而渗透率变异系数是描述油藏非均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矿场统计方法分为统计学理论公式法、Dykstra—Parsons经验公式法。油藏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主要体现在纵向驱替上,通过对系统物性按厚度进行平均加权得到了近似的均质Buckley-Leverett模型,同时将渗透率变异系数、流度比引入到水驱驱替效率曲线及含水率曲线中,以此来反映非均质性和流度比对线性层状系统的水驱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流度比越大,层状系统的水驱效果越差,此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堵水调剖等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方程 流度比 驱替效率 渗透率变异系数
下载PDF
沈阳油田储层微观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秋轩 高永利 +1 位作者 任晓娟 杜慧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针对沈阳油田储层实际情况,利用沈阳油田静11#和静63—27#的岩芯铸体薄片,制作了7块微观地层模型。使用微观可视化物理模拟技术手段,借助显微镜、摄录机及图象分析技术等,直观地观察和研究了沈阳油田S43储层原油粘... 本文针对沈阳油田储层实际情况,利用沈阳油田静11#和静63—27#的岩芯铸体薄片,制作了7块微观地层模型。使用微观可视化物理模拟技术手段,借助显微镜、摄录机及图象分析技术等,直观地观察和研究了沈阳油田S43储层原油粘度以及不同孔隙结构对水驱机理及驱替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驱替效率 油田
下载PDF
层状厚层油藏水驱效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瑾琳 吴向红 +1 位作者 晋剑利 杨轩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层状厚层油藏在纵向上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强、油层厚、储层物性差异大等特征。水驱开发厚层油藏会受到非均质性影响,从而造成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驱替效率是水驱开发厚层油藏的关键。考虑到层内流体窜流及储层非... 层状厚层油藏在纵向上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强、油层厚、储层物性差异大等特征。水驱开发厚层油藏会受到非均质性影响,从而造成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驱替效率是水驱开发厚层油藏的关键。考虑到层内流体窜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引入拟相对渗透率函数,结合Welge-Craig水驱油理论,建立了厚层油藏驱替效率计算方法。矿场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流度比越大,原油驱替效率降低,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对于水驱开发层状厚层油藏,应加强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认识,完善注采井网,增大驱替效率,从而提高厚层油藏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 厚层油藏 纵向非均质性 层内窜流 驱替效率 拟相对渗透率函数
下载PDF
东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物理特征与驱油效率研究
16
作者 姜必武 沈平平 程林松 《试采技术》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毛管压力、油水相渗等物理特性,对若干岩样分别以水和气为驱替相进行了驱油实验。分析了驱油效率与注水(气)倍数的关系.研究了驱油效率与驱替时间的关系,分析了驱油效率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物理特性 驱替效率 实验 效率 碳酸盐岩储层 物理特征 油田 东部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研究
17
作者 崔书姮 傅剑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154-156,共3页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波及系数 驱替效率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驱替速率对驱替方向与驱替效率关系的验证
18
作者 孙凯 邰春磊 唐雷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4期159-160,共2页
我国陆上油气储层大部分属于古河流相沉积,由于组成储层岩石骨架长期受到水流磨蚀和冲刷作用,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骨架颗粒的定向排列,因此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具有方向性[4]。对于不同驱替速率研究对储层方向性,以及驱替效率的关系进行物... 我国陆上油气储层大部分属于古河流相沉积,由于组成储层岩石骨架长期受到水流磨蚀和冲刷作用,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骨架颗粒的定向排列,因此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具有方向性[4]。对于不同驱替速率研究对储层方向性,以及驱替效率的关系进行物理模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速率 驱替方向 驱替效率 物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和磁共振成像的低渗透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研究
19
作者 赵艳 杨柳 +3 位作者 奚茹茹 耿振坤 张谦 马雄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6-1644,共9页
致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CO_(2)和水之间的驱替行为以及CO_(2)相的流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且残余水饱和度最终将影响碳封存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深入探究致密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 致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CO_(2)和水之间的驱替行为以及CO_(2)相的流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且残余水饱和度最终将影响碳封存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深入探究致密岩芯CO_(2)-H_(2)O两相驱替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的天然低渗透岩芯,利用核磁共振(NMR)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内部的气液两相驱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在将岩芯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化表征后,可知不同的驱替模式与岩芯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岩芯更有利于指进现象的发生,具有较大孔隙度和较高渗透率的岩芯则呈现活塞式驱替模式。指进现象有助于气相的运移,会造成气相的提前突破,导致较高的残余水饱和度及较低的驱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驱替效率 孔隙结构特征 相对渗透率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改变“原油”粘度对驱替方向与驱替效率关系的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丞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6期263-263,共1页
本文通过设计可视化模型,模拟孔隙度相同而在不同方向上渗透性差异验证改变"原油"粘度对驱替方向与驱替效率关系。
关键词 渗透率 粘度 驱替方向 驱替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