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F-Ⅱ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向东 刘更民 +1 位作者 邵东亮 赫庆坤 《石油仪器》 1998年第3期21-24,53,共4页
在忽略重力和毛管压力的情况下 ,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可采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两种测试方法测量油水相对渗透率、水驱油采收率和岩石电性参数等。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 ,并配以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测试软件 ,实现系统控制 ,自动测量 ,... 在忽略重力和毛管压力的情况下 ,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可采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两种测试方法测量油水相对渗透率、水驱油采收率和岩石电性参数等。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 ,并配以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测试软件 ,实现系统控制 ,自动测量 ,数据采集、处理、计算和结果输出。实际应用表明 ,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 ,测试方法多 ,测得数据可比性强、代表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驱替系统 提高采收率设备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力驱替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贵文 康治华 +3 位作者 王艳玲 沈焕文 雒文杰 陈勇 《低渗透油气田》 2014年第2期98-103,93,共7页
压力驱替系统贯穿于整个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全过程,因此准确认识压力驱替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阳,尤其是面对采油三厂“跨越四百万、瞄准五百万、支撑五千万”的战略目标,如何保证今后“长期硬稳产”是一重大课题。而压力驱替系统研... 压力驱替系统贯穿于整个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全过程,因此准确认识压力驱替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阳,尤其是面对采油三厂“跨越四百万、瞄准五百万、支撑五千万”的战略目标,如何保证今后“长期硬稳产”是一重大课题。而压力驱替系统研究是该课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试井原理、油藏工程、动态分析”等为手段,按照“三步走”的研究思路,重新认识压力驱替系统,重建压力驱替系统试井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研究分区域原始地层压力、视地层压力及真地层压力,建立臆性堵塞井判别式、泄油半径判别式、井组注水利用率量化公式,指导油藏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驱替系统 视地层压力 真地层压力 高效开发
下载PDF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压力驱替系统的建立方法探讨
3
作者 付华军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5期13-14,共2页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块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井排距较大,油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非这西渗流的压力驱替梯度的数学公式模型,得到注采井距、油水井间的地层压力等因素是影响压力驱替梯度的主控因素。...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块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井排距较大,油藏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非这西渗流的压力驱替梯度的数学公式模型,得到注采井距、油水井间的地层压力等因素是影响压力驱替梯度的主控因素。通过理论及矿场开发数据认识到适当增大注采井间的压力、主侧向差异化控制注采参数、缩小井距等方法是建立起白马南区压力驱替系统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南 压力驱替系统 调整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建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53-54,65,共3页
为了提高木头油田泉头组扶余油藏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木头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 为了提高木头油田泉头组扶余油藏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木头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同时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超前注水 单井产量 地层压力 含水率 压力驱替系统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的确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熊文平 曲瑛新 +1 位作者 姜得英 王宁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3,共6页
针对非均质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难以确定的实际,应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同一注采井网存在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临界渗透率概念,建立储层临界渗透率求解模型,包括低于临界渗透率储层压裂的最小裂缝半长计算模型,以及高于临界渗透率储层有效... 针对非均质低渗透油藏压裂时机难以确定的实际,应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同一注采井网存在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临界渗透率概念,建立储层临界渗透率求解模型,包括低于临界渗透率储层压裂的最小裂缝半长计算模型,以及高于临界渗透率储层有效驱替系统时间和见水时间模型;基于测井曲线反映储层特征参数变量,建立压裂时机优选图版.结果表明:对低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应采取不同缝长压裂投产,从而建立有效的驱替体系;对高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合理的压裂时机应大于储层建立有效驱动系统的时间,且不超过水驱前缘达到裂缝半长时间.敖南油田注水开发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裂时机 临界渗透率 有效驱替系统
下载PDF
七棵树油田SW802条带储量难有效动用原因分析
6
作者 李明松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291-293,共3页
七棵树油田SW802条带目前已投入开发近10年,跟同一油田邻区SW8条带及SW10井区对比,初产低,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储量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找出制约SW802条带高效开发的原因,本文从储层、相渗特征、技术极限井距、及有效驱替系统建立等... 七棵树油田SW802条带目前已投入开发近10年,跟同一油田邻区SW8条带及SW10井区对比,初产低,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储量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找出制约SW802条带高效开发的原因,本文从储层、相渗特征、技术极限井距、及有效驱替系统建立等方面研究着手,找出制约SW802条带高效开发的原因为物性差、驱油效率低、启动压力高、井距大无法建立有效驱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 渗流特征 极限井距 有效驱替系统
下载PDF
低渗油田周期采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仲寅 王朋 +1 位作者 陈继光 刘永川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79-80,83,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沉积特点以及常规注水开发后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对常规治理措施改善开发效果难的采油井实施周期采油试验。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动态监测资料等,优化周期采油选井原则及制度,探索其改变液流方向、挖... 针对低渗透油藏沉积特点以及常规注水开发后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对常规治理措施改善开发效果难的采油井实施周期采油试验。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动态监测资料等,优化周期采油选井原则及制度,探索其改变液流方向、挖掘平面剩余油、改善水驱效果、促进油井见效的有效途径,周期采油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采油 改善水 驱替系统 油井见效
下载PDF
吴定地区三叠系油藏低产井研究及治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芹 刘晓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0期90-91,共2页
低产井研究与治理是油田开发的重要课题,本文剖析了吴定地区三叠系油藏低产井的成因,并利用优化剖面注采对应关系、强化油藏注水、适时措施引效等手段,加大低产井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油层堵塞 非均质性 驱替系统 措施引效
下载PDF
庄36区块长8油藏井网适应性评价
9
作者 宋硕 马继业 +2 位作者 王杰 杨伟华 古正富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88-92,127,共6页
西峰油田庄36区块主力生产层为三叠系长8油层组,采用正方形、矩形及菱形反九点井网超前注水开发、针对目前不同井网的开发特征.主要对三种不同井网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有效压力驱替系统是否建立、水驱状况、含水率上升规律、见水规... 西峰油田庄36区块主力生产层为三叠系长8油层组,采用正方形、矩形及菱形反九点井网超前注水开发、针对目前不同井网的开发特征.主要对三种不同井网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有效压力驱替系统是否建立、水驱状况、含水率上升规律、见水规律、递减规律及自喷情况进行逐一剖析。研究表明:正方形及矩形井网压力有效驱替系统已完全建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单井产能递减小,油井见水比例小,动态采收率相对较高.井网适应性好;菱形反九点井网见水井较多,部分区域注采系统未建立,油井递减大,下步建议通过加强注水及实施周期注水等措施提高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适应性 开发特征 有效压力驱替系统 动态采收率 周期注水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采油井投产前压裂时机优化研究
10
作者 宋硕 陆红军 +2 位作者 马继业 张英 张原立 《低渗透油气田》 201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超低渗透油藏随着超前注水量的增加,油藏渗透率、微裂缝、启动压力梯度及油相相对渗透率发生明显的变化,以超低渗透油藏华庆油田长6储层为例,在储层特征研究及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渗流力学原理,确定了该...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超低渗透油藏随着超前注水量的增加,油藏渗透率、微裂缝、启动压力梯度及油相相对渗透率发生明显的变化,以超低渗透油藏华庆油田长6储层为例,在储层特征研究及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渗流力学原理,确定了该储层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和临界渗透率,其中,低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压裂时机应该着重改善油水井间驱替关系,在水井投注初期对其进行压裂改造;对于渗透率高于临界渗透率的储层,合理的压裂时机应早于储层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时间,同时不超过水驱前缘到达裂缝半长时间。最终建立了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和油井见水时间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压裂时机 有效驱替系统 临界渗透率
下载PDF
生物形成的碳酸钙——一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长效堵塞剂
11
作者 M.Nemati Voordouw 廉抗利 《国外石油动态》 2004年第11期8-11,共4页
用间歇式系统研究了生物形成的碳酸钙(用纯尿素酶或由加拿大油田离析出来的细菌生成的尿素酶催化)。酶生成的CaCO3,的程度随着酶和试剂浓度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有细菌存在的情况下,生成的CaCO3数量取决于尿素浓度,用15g/L尿素... 用间歇式系统研究了生物形成的碳酸钙(用纯尿素酶或由加拿大油田离析出来的细菌生成的尿素酶催化)。酶生成的CaCO3,的程度随着酶和试剂浓度以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有细菌存在的情况下,生成的CaCO3数量取决于尿素浓度,用15g/L尿素获得了最高数量。酶生成的CaCO3的最大浓度(57.6g/L)比有细菌存在的情况下获得的浓度(21.5g/L)高2.6倍。细菌生成的CaCO3对温度不太敏感,而尿素酶的CaCO3产量随着温度从20℃上升到50℃而被提高。疏松多孔介质和贝雷砂岩岩心驱替系统的堵塞研究指出,CaCO3在原地地层能够有效降低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并可用作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原油 采收率 堵塞剂 试剂 浓度 渗透率 硅酸钙 温度 岩心驱替系统
原文传递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of Rice Reduced CH4 Emissions but Triggered N2O Peaks in a Clayey Soil of Central Italy 被引量:9
12
作者 Alessandra LAGOMARSINO Alessandro Elio AGNELLI +5 位作者 Bruce LINQUIST Maria Arlene ADVIENTO-BORBE Alberto AGNELLI Giacomo GAVINA Stefano RAVAGLIA Rossana Monica FERRAR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33-548,共16页
Reducing CH4 and N20 emissions from rice cropping systems while sustaining production levels with less water requi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rocesses involved.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irrigati... Reducing CH4 and N20 emissions from rice cropping systems while sustaining production levels with less water requi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rocesses involved.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AWD) irrigation is one promising practice that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CH4 emissi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this practice on N20 emissions, in particular under Mediterranean climate. To close this knowledge gap, we assessed how AWD influenced grain yield, fluxes and annual budgets of CH4 and N20 emissions, and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in Italian rice systems over a 2-year period. Overall, a larger GWP was observed under AWD, as a result of high N20 emissions which offset reductions in CH4 emissions. In the first year, with 70% water reduction, the yields were reduced by 33%, CH4 emissions decreased by 97%, while N20 emission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fold under AWD as compared to PF; in the second year, with a 40% water saving, the reductions of rice yields and CH4 emissions (13% and 11%, respectively)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N20 fluxes more than doubled. The transition from anaerobic to aerobic soil condition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N20 fluxes under AWD. The duration of flooding, transition to aerobic conditions, water level above the soil surface, and the relative timing between fertilization and flooding were the main drivers affecting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tential under AWD and should be carefully planned through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o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soil conditions FERTILIZATION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tential water sav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