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大段塞聚合物驱油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付林 王德民 +1 位作者 杨希志 胡春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8-301,304,共5页
根据目前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 ,探索了一种新的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室内两维纵向非均质岩心上 ,进行了一元驱注入时机、聚合物段塞和相对分子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 ,聚合物浓度越高 ,采收率越大 ,产出液处理... 根据目前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 ,探索了一种新的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室内两维纵向非均质岩心上 ,进行了一元驱注入时机、聚合物段塞和相对分子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 ,聚合物浓度越高 ,采收率越大 ,产出液处理量越小 ,经济上越合算 ;越早转注一元驱 ,采收率越大 ,经济效益越好 ;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 ,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加 ,但聚合物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 ,采收率增加的速率开始变缓 ;企业总利润开始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而增加 ,但聚合物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 ,企业总利润开始下降 ;企业最大总利润所对应的聚合物段塞随着油价的增加而增大 ,较为合理的段塞大小为 0 .8~ 1.0PV左右 ;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大段塞 聚合物 聚合物溶液 粘弹性 一元 驱油效果
下载PDF
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袁新强 王克亮 +1 位作者 陈金凤 刘小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95,共5页
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是聚合物驱之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该体系具有泡沫驱油和热力采油的优点,又具有一定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的作用。实验选择HY-3表面活性剂为发泡剂,热烟道气为发泡气体,羧甲基纤维素纳为稳泡剂... 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油是聚合物驱之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该体系具有泡沫驱油和热力采油的优点,又具有一定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的作用。实验选择HY-3表面活性剂为发泡剂,热烟道气为发泡气体,羧甲基纤维素纳为稳泡剂。实验结果表明,起泡体系与烟道气同时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好于交替注入效果;随着复合热泡沫段塞的增大,驱替压差和泡沫驱采收率随之增加,优化出的泡沫段塞为0.6PV;复合热泡沫体系加入稳泡剂后,增加了复合热泡沫的强度,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增加;聚合物驱后,复合热泡沫体系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复合热泡沫驱油提高采收率达到1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热泡沫体系 发泡剂 稳泡剂 注入方式 驱油效果 高压实验
下载PDF
稠油驱油体系乳化能力和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葛际江 王东方 +2 位作者 张贵才 蒋平 刘海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0-696,共7页
提出了定量表示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稠油难易程度的参数"乳化最小转速"。在55℃下测定了7种不同驱油剂与桩106-15-X18普通稠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和乳化最小转速,并对其中5种驱油剂-稠油体系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 提出了定量表示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稠油难易程度的参数"乳化最小转速"。在55℃下测定了7种不同驱油剂与桩106-15-X18普通稠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和乳化最小转速,并对其中5种驱油剂-稠油体系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驱油剂-稠油体系乳化最小转速与其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没有对应性,而且,驱油剂-稠油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与其采收率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乳化最小转速与采收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乳化最小转速的体系采收率高,即乳化能力高的体系驱油效果好,乳化能力低的体系驱油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态界面张力 乳化能力 乳化最小转速 驱油效果
下载PDF
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粘度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克亮 廖广志 +1 位作者 杨振宇 李建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收率提高幅度。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 ,主段塞 0 .3PV ,相同粘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 0 .2PV ,在聚合物驱实验中聚合物段塞 0 .5 7PV ,后续注水均为 5PV。当驱替液粘度与被驱替原油粘度之比由 1,2阶梯式增加到 7时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提高值均不断增大 ,但对应于每一粘度比增加阶梯的采收率增幅却减小 ,在粘度比超某一范围后采收率增幅的减小变得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 ,在非均质岩心上 ,驱油液与原油的粘度比宜取 2— 4,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2 0 .6 %— 2 4.0 %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3.3%— 16 .8% ;在均质岩心上该粘度比宜取 2— 3,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17.0 %— 19.1%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1.8%— 13.1%。根据驱油机理讨论了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粘度 驱油效果 非均质岩心 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 聚合物
下载PDF
流度比对化学驱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廖广志 王克亮 闫文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 通过大量非均质和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给出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替原油时的合理流度比。对于非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2 5。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2 0 6%~ 2 4 0 %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3 3%~ 16 8%之间。对于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流度比应控制在 0 50~ 0 33。此时 ,三元复合驱采收率介于 17 0 %~ 19 1%之间 ;聚合物驱采收率介于 11 8%~ 13 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度比 粘度比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化学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隋军 廖广志 牛金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7-20,共4页
聚合物驱油在大庆油田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生产动态与水驱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在注聚合物后含水大幅度下降、采油量大幅度增加等方面。本文论述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 只有在对这些影响因... 聚合物驱油在大庆油田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生产动态与水驱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在注聚合物后含水大幅度下降、采油量大幅度增加等方面。本文论述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 只有在对这些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下, 聚合物驱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动态特征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中国 张继红 +2 位作者 张志明 李旭东 赵倩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8,100,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物驱后凝胶体系与二元复合体系(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万的聚合物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凝胶与二元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该技术可以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凝胶 二元复合体系 交替注入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荣健 薛宝庆 +1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界面张力逐渐增加;与碱/表/聚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液流转向能力较强,但当表面活性剂加量过高(2.0%)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5%增至5.0%时,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表面活性剂加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22.5%;"产出/投入"比由6.7降至0.8。当表面活性剂加量在0.5%~1.5%时,二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较好。碱加量由0.4%增至1.2%时,聚/碱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由14.2%降至9.9%。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优选配方为聚合物质量浓度2000 mg/L,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 驱油效果 等药剂费用 表面活性剂 大庆
下载PDF
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忠正 李华斌 +3 位作者 郭程飞 龚书 陈会文 郎丽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7,107,共6页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 在华北油田文120区块油藏条件下(温度87℃、矿化度28291 mg/L),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成4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8、6.8、8.9、10.7的填砂管物理模型,研究渗透率级差对空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低渗管及双管采收率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级差由2.8增至8.9时,高渗管采收率增幅由15.13%增至18.56%,低渗管由19.45%增至29.81%,双管由17.24%增至23.43%,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增强,驱油效果变好;渗透率级差为10.7时,高渗管、低渗管、双管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3.55%、9.00%、11.74%,泡沫体系对高、低渗层的封堵调剖能力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级差 空气泡沫 封堵调剖 驱油效果
下载PDF
新型羧基甜菜碱BS13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文祥 王磊 +2 位作者 王超 张向宇 崔茂蕾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4,59,共4页
测定新型羧基甜菜碱BS13及其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研究加入磷酸钠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体系中BS13及磷酸钠的最佳比例;应用复配体系进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同现场常用的强碱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S13复配体系的驱油... 测定新型羧基甜菜碱BS13及其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研究加入磷酸钠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体系中BS13及磷酸钠的最佳比例;应用复配体系进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同现场常用的强碱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S13复配体系的驱油效果好于现场常用的强碱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甜菜碱 表面活性剂 驱油效果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付天郁 邵振波 毕艳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3-65,共3页
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对注入速度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
关键词 聚合物 注入速度 采收率 驱油效果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庆油田新型聚合物体系室内驱油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守嶒 张玉丰 +1 位作者 周秀兵 王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为了改善大庆油田部分薄差油层普通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效果不明显的状况,引进2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新型聚合物,对其开展了性能指标及驱油效果等室内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与普通聚合物相比,新型聚合物具有粘度大、抗盐抗剪切性能好... 为了改善大庆油田部分薄差油层普通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效果不明显的状况,引进2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新型聚合物,对其开展了性能指标及驱油效果等室内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与普通聚合物相比,新型聚合物具有粘度大、抗盐抗剪切性能好、溶解性好等特点,并且其粘弹性和抗剪切性能随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而增加。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新型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比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普通聚合物驱油效果好,驱油效果随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而变好,并且新型聚合物与低渗透油层有良好的匹配关系,适合在薄差油层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新型聚合物 粘弹性 驱油效果 大庆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秀婵 陈西泮 +1 位作者 刘伟 王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吸液注入量、驱替流速、反应时间以及岩心渗透率对储层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吸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S-3能够显著提高动态渗吸驱油效率;渗吸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渗吸液注入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岩心渗透率越高时,动态渗吸驱油效率越高;随着驱替流速的增大,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动态渗吸驱油实验最优参数为:驱替流速为0.2 mL/min,渗吸液为0.5%HYS-3,渗吸液注入量为1.0 PV,反应时间>48 h。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水吞吐动态渗吸驱油方案措施后,S油田5口井的日产油量是措施前的2倍多,含水率明显下降,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渗吸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效果 致密储层
下载PDF
三元体系中化学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翟瑞滨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韩桂华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5-67,共3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了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进行了降低化学剂用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元体系与原油粘度比控制在 2∶1~ 5∶1范围内 ,驱油效率才能达到 2 0 %以上 ,在适当的聚合物用量条...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了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进行了降低化学剂用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元体系与原油粘度比控制在 2∶1~ 5∶1范围内 ,驱油效率才能达到 2 0 %以上 ,在适当的聚合物用量条件下 ,可以降低三元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和碱的用量 ;三元体系配方中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用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在较高聚合物用量条件下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 ;反之 ,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受到一定限制。应结合注入方式和经济效益做进一步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体系 化学剂 驱油效果 物理模拟实验 浓度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效率
下载PDF
萨中地区聚合物驱前后密闭取心井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凤兰 王天智 李丽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9-60,共2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萨中地区中区西部、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前后钻取的4口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前后油层水洗状况、油层动用条件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聚合物驱调整了层间、层内剖面,提高了动用厚度;可通过提高水洗程...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萨中地区中区西部、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前后钻取的4口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前后油层水洗状况、油层动用条件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聚合物驱调整了层间、层内剖面,提高了动用厚度;可通过提高水洗程度来提高驱油效率,但降低水驱残余油的难度很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很少,且分布十分零散,挖潜难度极大,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方向主要应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区西部 北一区断西 聚合物前后 密闭取心井 驱油效果 剩余分析
下载PDF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和驱油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海明 孟祥灿 +3 位作者 郁登朗 杨丹丹 康万利 徐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Sodium dioleoylamino cystine,SDOLC),利用Texas-500C型界面张力仪和MCR301流变仪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HPAM/碱三元复合体系降低...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Sodium dioleoylamino cystine,SDOLC),利用Texas-500C型界面张力仪和MCR301流变仪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HPAM/碱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和黏弹性能,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评价了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HPAM的加入不影响Gemini表面活性剂和碱复合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但可以有效增加体系的黏度。综合考虑界面张力和黏弹性能,选择黏度44mPa·s且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2.4×10-2 mN/m的含质量分数为0.18%HPAM、0.1%SDOLC、0.15%NaOH和0.06%HEDP·Na4体系作为Gemin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6PV该体系在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6.11%,在非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三元复合 界面张力 黏弹性能 驱油效果
下载PDF
影响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春林 兰玉波 李建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层系组合、不同黏度比、不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层系间渗透率级差不能过大,应控制合理的黏度比;借鉴地层的吸附曲线进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 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层系组合、不同黏度比、不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层系间渗透率级差不能过大,应控制合理的黏度比;借鉴地层的吸附曲线进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优化,以使表面活性剂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保持较高有效质量分数.文章加深了三元复合驱油机理研究,提出了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攻关方向,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 段塞 注入方式 层系组合 黏度比 表面活性剂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自生CO_2驱油技术体系及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宋丹 蒲万芬 +1 位作者 徐晓峰 曹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针对常规CO2驱存在气源、输送、腐蚀等问题,对自生CO2驱油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自生CO2驱油机理,在考虑反应速度、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筛选出自生CO2体系,对优选出的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黏效果评价实验,并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 针对常规CO2驱存在气源、输送、腐蚀等问题,对自生CO2驱油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自生CO2驱油机理,在考虑反应速度、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筛选出自生CO2体系,对优选出的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黏效果评价实验,并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机理和效果。实验表明,自生CO2驱油技术在低温时应选用双液法体系,高温选用单液法体系;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该技术能够使模拟原油膨胀10%~32.5%,油越稠效果越好;可使原油黏度降低38.1%~57.2%;在水驱后能够提高填砂模型采收率6.4~15.5个百分点,双液法效果好于单液法。室内实验和先导性试验表明,自生CO2驱油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CO2 机理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聚合物微凝胶组合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燕 宋吉水 +2 位作者 唐金星 袁新强 李宜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使用双管并联长岩心填砂模型和五点法层间非均质模型,模拟研究聚合物溶液和微凝胶体系的流动特征、分流作用和剖面调整能力,探讨微凝胶与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段塞组合的调驱性能和驱油效果,为提高采收率组合驱油方法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采收率 组合方法 聚合物微凝胶 岩心模型 压力变化特征 分流作用 驱油效果 作用 层间非均质模型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洪兵 周正祥 廖广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50,共3页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增粘效果越好 ,最终采收率也越高。采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时 ,油水粘度比很小 ,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将大大减缓 ,当它达到采油经济允许...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增粘效果越好 ,最终采收率也越高。采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时 ,油水粘度比很小 ,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将大大减缓 ,当它达到采油经济允许的极限含水率时 ,油层中的含水饱和度已经很高 ,因而获得的驱油效率高。运用室内实验、矿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残余阻力系数变化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以及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和含水变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残余阻力系数 含水 采收率 驱油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