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蚊草组织培养及其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林 吴飞 +3 位作者 余家平 蒋琳 张晨晨 王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驱蚊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研究出: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NAA0.3mg/L,增殖倍数为6.7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4mg/L,平均每株生根数为11.2条,生根率为9...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驱蚊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研究出: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mg/L+NAA0.3mg/L,增殖倍数为6.7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4mg/L,平均每株生根数为11.2条,生根率为90.0%。通过对其离体茎段的培养研究实验,得出驱蚊香草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5mg/L+6-BA2.0mg/L+NAA0.3mg/L,发愈率为93.3%,愈伤组织多为淡黄色,质地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驱蚊草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培养基
下载PDF
正交设计在驱蚊草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政 李程斌 +2 位作者 何家宝 郑艳 杨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64-367,共4页
以驱蚊草茎、叶为外植体,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MS+6-BA0.1 mg/L+NAA0.1mg/L+2,4-D0.1 mg/L+AgNO31.0mg/L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MS+6-BA0.2 mg/L+NAA0.1mg/L+AgNO31.0mg/L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 以驱蚊草茎、叶为外植体,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MS+6-BA0.1 mg/L+NAA0.1mg/L+2,4-D0.1 mg/L+AgNO31.0mg/L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MS+6-BA0.2 mg/L+NAA0.1mg/L+AgNO31.0mg/L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1/2MS+NAA0.3mg/L+AgNO31.0mg/L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驱蚊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庆伟 梁明勤 杨红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299-300,348,共3页
以驱蚊草茎段为试材,正交设计法考察3种激素对其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1.0 mg/L+IBA0.1 mg/L+GA3 1.1 mg/L为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IBA0.1mg/L为生根培养的适 宜培养基。
关键词 驱蚊草茎段 正交设计法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下载PDF
驱蚊草组培快繁的工艺流程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群香 朱士农 +1 位作者 刘卫东 朱凌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5,共2页
对驱蚊草的叶片和幼芽两种外植体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针对两种外植体从诱导到再生植株过程中的一系列表现提出了驱蚊草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工艺流程
下载PDF
驱蚊草(Pelargonium×citrosum Van leenii)挥发物成分的采集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路荣春 陈佳佳 +2 位作者 林宇杰 闻海峰 施文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16,238,共5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水蒸气蒸馏(SD)2种方法对驱蚊草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共分离、检测出化合物60余种,鉴定了其中的42种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以萜烯和酯类为主,另有少量醇、醛、酮和醚...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水蒸气蒸馏(SD)2种方法对驱蚊草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共分离、检测出化合物60余种,鉴定了其中的42种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以萜烯和酯类为主,另有少量醇、醛、酮和醚类化合物。其中香茅醛、反式薄荷酮、香茅醇、甲酸香茅酯、荜澄茄油烯、β-波旁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β-古云烯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香茅醛和香茅醇是有效的驱蚊成分。驱蚊草的挥发物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的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都比较相似。不同的是香叶天竺葵的挥发物中未检测到香茅醛。驱蚊草的挥发物与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的挥发物的成分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水蒸汽蒸馏
下载PDF
不同外植体对驱蚊草初始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红 苏荣存 +1 位作者 贾海慧 苏慧风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29-30,共2页
以芽、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驱蚊草初始培养中不同的外植体对污染率、死亡率和启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叶柄为外植体接种效果最好,污染率和死亡率低,分化出苗的数量最多,有利于驱蚊草组培中无菌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驱蚊草 外植体 初始培养
下载PDF
驱蚊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波 张林水 +1 位作者 吴霞 李燕娥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15 min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试管苗增殖以6-BA浓度0.05mg/L效果最好;试管苗生根以IBA浓度0.2mg/L较合适,移栽成活率可达62%。
关键词 驱蚊草 组培快繁
下载PDF
驱蚊草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世孟 王维华 +3 位作者 盖树鹏 徐丽娟 孟祥霞 王晶珊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取驱蚊草顶芽或侧芽,灭菌后剥取茎尖,接种到添加0.2mg/LNAA,2.0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丛生芽。以诱导形成的丛生芽为继代培养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将丛生芽切分后接种到添加NAA(0.2mg/L,2.0mg/L)和BAP(0.5mg/L,2.0mg/L)的MS培... 取驱蚊草顶芽或侧芽,灭菌后剥取茎尖,接种到添加0.2mg/LNAA,2.0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丛生芽。以诱导形成的丛生芽为继代培养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将丛生芽切分后接种到添加NAA(0.2mg/L,2.0mg/L)和BAP(0.5mg/L,2.0mg/L)的MS培养基上,对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2mg/LNAA和0.5mg/LBAP最为有效。每个切割小芽接种10~14d后,可形成6~10个丛生芽。如此每10~14d继代一次,进行快速繁殖,繁殖率呈几何级数递增,达到快速繁殖目的。当丛生芽不再切分,而在原培养基上继续培养,长成带有6~8片小叶的幼苗,将其切分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10d后生根,4周后长成株高3~4cm的完整植株。当将它们经驯化移栽后,成活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芽 快速繁殖 离体培养 MS培养基 驱蚊草 接种 成株 BAP 诱导 转移
下载PDF
驱蚊草的快速繁殖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翠 王连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4014-4014,共1页
以灭菌后的驱蚊草茎尖或侧芽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MS+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将生成的愈伤组织切割后接种到MS+IAA0.5mg/L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并进行继代繁殖。当丛生芽长至3~5片叶时转移到l/2MS+IBA0.5mg/L培养... 以灭菌后的驱蚊草茎尖或侧芽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MS+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将生成的愈伤组织切割后接种到MS+IAA0.5mg/L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并进行继代繁殖。当丛生芽长至3~5片叶时转移到l/2MS+I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生根培养,4周后当生根菌长至株高3~4cm时,进行炼苗移栽。该方法组织培养驱蚊草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驱蚊草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勇慧 耿惠敏 李向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中分别成功鉴定了3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分别占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总挥发油的64.57%和20.64%,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4种相同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挥发油 提取成份
下载PDF
解醛驱蚊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文山 李树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19-3019,3024,共2页
选取解醛驱蚊草的侧芽、幼叶、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IAA,诱导外植体的分化。结果表明,侧芽适宜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6-BA0.2mg/L(单位下同)+IAA0.1,叶片和叶柄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6.BA0.5... 选取解醛驱蚊草的侧芽、幼叶、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IAA,诱导外植体的分化。结果表明,侧芽适宜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6-BA0.2mg/L(单位下同)+IAA0.1,叶片和叶柄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6.BA0.5~1.0+IAA0.25~0.5:快速繁殖培养基以6-BA0.2+IAA0.1最好;生根以1/2Ms+NAA0.2效果较好。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草炭3:蛭石2:珍珠岩1。移栽时一定注意使用多菌灵防止杂菌的滋生,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醛驱蚊草 离体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驱蚊草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伟 金荷仙 蔡宝珍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长势优的成年驱蚊草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套袋法收集挥发物,并在TDS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挥发物进行分析检测,测出叶片挥发物有58种。包括烷烃、烯烃等10类化合物,烯烃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有32种(相对含量为61.35%),... 以长势优的成年驱蚊草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套袋法收集挥发物,并在TDS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挥发物进行分析检测,测出叶片挥发物有58种。包括烷烃、烯烃等10类化合物,烯烃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有32种(相对含量为61.35%),其中香茅醛含量最多(相对含量为14.46%);同时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驱蚊草叶片挥发物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有助于驱蚊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挥发物 芳香疗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驱蚊草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冀爱青 赵宇 +1 位作者 王慧阳 郭生金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为给驱蚊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打下技术基础,本实验以驱蚊草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适合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实验结果如下... 为给驱蚊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打下技术基础,本实验以驱蚊草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适合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实验结果如下:以驱蚊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时,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1.0 mg/L+BA1.0 mg/L,15天之后开始形成不定芽,诱导率达7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配比 驱蚊草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驱蚊草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本祥 张琳 杨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为驱蚊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打下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对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芽的诱导、增殖与继代培养以及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适宜于各种... 目的为驱蚊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打下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对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芽的诱导、增殖与继代培养以及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适宜于各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论用驱蚊草的顶芽和侧芽作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够实现驱蚊草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繁殖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种苗繁殖
下载PDF
驱蚊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会军 刘英 +1 位作者 王洪波 丁世民 《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25-25,51,共2页
以驱蚊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在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5~20天嫩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然后将愈伤组织接种于MS+BA1.0mg/L+2,4-D0.5mg/L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5天左右开始形成... 以驱蚊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在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5~20天嫩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然后将愈伤组织接种于MS+BA1.0mg/L+2,4-D0.5mg/L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5天左右开始形成丛生芽,最后将成苗接种于1/2MS+NAA0,5mg/L培养基中,7~10天生根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驱蚊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16
作者 许衡 杨和生 +2 位作者 黄思梅 赖升良 周功健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通过对离体茎段的培养,建立了驱蚊草快繁体系。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是MS+IBA(0.1 mg/L)+KT(1 m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IBA(0.4 mg/L)+KT(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快繁体系
下载PDF
驱蚊草扦插繁殖的基质配方初探
17
作者 孟长军 杜国荣 +1 位作者 赵银萍 楚美红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34-37,共4页
试验以珍珠岩、蛭石、沙子和锯末为基本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成6种新的基质,并以纯沙为对照,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对驱蚊草扦插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驱蚊草扦插易于成活;处理4(珍珠岩∶锯末=1∶1)综合表现较优,可作为驱蚊草扦插繁... 试验以珍珠岩、蛭石、沙子和锯末为基本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成6种新的基质,并以纯沙为对照,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对驱蚊草扦插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驱蚊草扦插易于成活;处理4(珍珠岩∶锯末=1∶1)综合表现较优,可作为驱蚊草扦插繁殖的基质,其次为处理3(珍珠岩∶蛭石∶草炭=2∶1∶2);驱蚊草扦插苗的根部对基质配方更为敏感,可作为筛选驱蚊草扦插基质的较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扦插繁殖 基质配方
下载PDF
镉、铅、汞和氟对驱蚊草增殖与生根过程中POD和EST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张子学 吴菊 +1 位作者 崔广荣 胡能兵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驱蚊草为试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镉、铅、汞和氟对驱蚊草POD和EST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和增值过程中,POD同工酶带活性均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生根过程中不同处理浓度之间以镉... 以驱蚊草为试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镉、铅、汞和氟对驱蚊草POD和EST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和增值过程中,POD同工酶带活性均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生根过程中不同处理浓度之间以镉和汞对POD同工酶带活性变化影响最大,铅最小;而增殖过程中以铅和氟对POD同工酶带活性变化影响最大,汞最小,并且铅和氟处理可增加POD同工酶表达种类。在生根过程中,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和汞对EST同工酶活性均有所下降,而铅和氟对EST同工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在增殖处理中铅对EST同工酶带活性变化最大,汞最小。一定浓度的镉、铅、汞和氟胁迫处理,均增加EST同工酶的表达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POD EST 同工酶
下载PDF
驱蚊草组织培养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倩 李凤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对驱蚊草离体叶片和茎段的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驱蚊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用0.1%升汞对叶片、叶柄和茎段进行消毒,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6.5、6.0、7.0 m in;叶片和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 S+BA(1.0 m g/L)+NAA... 通过对驱蚊草离体叶片和茎段的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驱蚊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用0.1%升汞对叶片、叶柄和茎段进行消毒,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6.5、6.0、7.0 m in;叶片和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 S+BA(1.0 m g/L)+NAA(1.0 m g/L),叶柄为M S+BA(0.5 m g/L)+NAA(0.5 m g/L);不定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 S+BA(0.75 m g/L)+NAA(0.6 m g/L)+GA3(0.2 m g/L),增殖倍数为6.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 S培养基,生根率92%,平均每株生根数为1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下载PDF
驱蚊草的组织培养
20
作者 段鹏慧 《山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22-23,共2页
取驱蚊草的顶芽、侧芽,常规灭菌后分别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进一步继代培养,直至最终产生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诱导丛生芽时,添加6-BA 2.0 mg/L+2,4-D 0.2 mg/L诱导芽数最快、最多,且苗子生长健... 取驱蚊草的顶芽、侧芽,常规灭菌后分别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进一步继代培养,直至最终产生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诱导丛生芽时,添加6-BA 2.0 mg/L+2,4-D 0.2 mg/L诱导芽数最快、最多,且苗子生长健壮;1/2MS+IBA 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10 d^15 d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