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南郴州地区骑田岭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金冬 柏道远 +3 位作者 伍光英 车勤建 刘耀荣 马铁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对骑田岭岩体主体岩石中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仰天湖单元)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仰天湖单元的形成年龄为156.7Ma±1.7Ma,结合前人有关年代学和本次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认为骑田岭岩体主体——... 对骑田岭岩体主体岩石中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仰天湖单元)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仰天湖单元的形成年龄为156.7Ma±1.7Ma,结合前人有关年代学和本次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认为骑田岭岩体主体——仰天湖单元花岗岩形成时代是中侏罗世末。结合骑田岭地区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认为永春一带具有寻找锡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SHRIMP定年 中侏罗世 骑田岭 湖南
下载PDF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组成及其对锡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鸿莉 毕献武 +5 位作者 胡瑞忠 彭建堂 双燕 李兆丽 李晓敏 袁顺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05-2614,共10页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O、TiO_2含量偏高,Al_2O_3含量偏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logf_(O_2))分别为680℃~740℃、-16.00~-15.31,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分别为530℃~650℃、-19.20~-17.50。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与花岗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的研究发现,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_2O)/f_(HF))^(fluid),log(f_(H_2O)/f_(HCl))^(fluid),log(f_(HF)/f_(HCl))^(fluid)值分别为4.22~4.39,2.78~3.24,-1.82~-1.73,而与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_2O)/f_(HF))^(fluid),log(f_(H_2O)/f_(HCl))^(fluid),log(f_(HF)/f(HCl))^(fluid)值分别为3.27~3.53,2.85~3.22,-0.75~-0.22,可见与两种岩石类型共存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热液中Cl、Sn含量变化与岩浆结晶分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骑田岭岩体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热液流体向富Cl和Sn方向演化。芙蓉锡矿田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芙蓉锡矿田 黑云母矿物化学 锡成矿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3
3
作者 赵葵东 蒋少涌 +1 位作者 姜耀辉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611-2616,共6页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莱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莱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定年结果分别为155.5±1.3Ma(MSWD=1.7)和157.1±1.2 Ma(MSWD=1.7)。这代表了该超单元的形成年龄,这一年龄与莱岭超单元的形成年龄(159-160Ma)也较接近,表明两个超单元可能是同源分异的产物。这次研究同时揭露了古元古代残留锆石核的存在(2445Ma 和1708Ma),为古元古代华夏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同时也发现了907Ma 的变质锆石残留,其形成可能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同时为杭州-诸广山-花山这-低 T_(DM)值花岗岩带可能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时的一条板块碰撞带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骑田岭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4
作者 李华芹 路远发 +6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杨红梅 郭敬 谢才富 梅玉萍 马丽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和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南溪单元弱蚀变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6±10Ma(95%可信度)和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5±6Ma(95%可信度),蚀变矿化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5Ma(95%可信度),10号蚀变花岗岩型矿脉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5Ma(95%可信度),19号矽卡岩型矿脉的矿石-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33±15Ma(95%可信度);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46±5Ma(95%可信度);ZK801钻孔中细粒花岗岩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7Ma(95%可信度)。上述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芙蓉超单元花岗岩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而不是印支期。由此推测骑田岭芙蓉超单元花岗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它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处于强烈剪切挤压晚期,而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140~145Ma之间,其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白腊水矿区不同类型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133~141Ma)清楚地表明,其成矿作用的时间与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推断,骑田岭芙蓉锡矿是在晚侏罗世,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而与芙蓉花岗岩主体侵入岩浆活动无直接成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芙蓉锡矿田 锡矿 同位素年代学 成岩成矿时代 湖南省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17
5
作者 朱金初 黄革非 +2 位作者 张佩华 李福春 饶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4~1.49Ga)。在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方面,属钙碱系列,准铝,富含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REE、Nb等高场强元素。常见较多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微花岗岩类暗色包体。这些同位素、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反映了菜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成岩组成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的参与。该花岗岩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华南地壳开始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下定位的,壳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和花岗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 侵位年龄 同位素年龄 岩石学 微量元素 物质来源 骑田岭岩体 湖南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竹枧水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和岩石学 被引量:61
6
作者 朱金初 张辉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佩华 杨策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2,共8页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60±2Ma,属燕山早期。它富碱富钾,富含LILE和HFSE,具壳幔混合来源,形成于华南大陆内部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
下载PDF
岩浆到热液演化的包裹体记录--以骑田岭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单强 廖思平 +3 位作者 卢焕章 李建康 杨武斌 罗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1520,共10页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岩浆固结的产物,代表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在骑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共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骑田岭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是花岗质熔体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大于530℃,说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温度不低于该温度;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85~417℃之间,盐度为11.7%NaCleqv,代表了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454℃,代表热液阶段流体的温度。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到似伟晶岩囊状体再到石英晶洞,岩浆-热液体系经历了富挥份熔体→熔体+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低盐度流体的完整演化过程,形成了CaCl2-NaCl-H2O-CO2体系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体包裹体和多晶熔体-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长石、方解石、金红石及金属氧化物等子矿物,暗示其所捕获的流体具有较强的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岩浆-热液过渡 不混溶作用 骑田岭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锡成矿潜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晓敏 胡瑞忠 +1 位作者 毕献武 彭建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92,107,108,共15页
骑田岭岩体为燕山期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体芙蓉超单元的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K2O+Na2O质量分数为7.32%~10.01%,平均值为8.17%;在花岗岩分类图解中,大多数样品都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内,但和典型的A型花岗岩相比,呈... 骑田岭岩体为燕山期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体芙蓉超单元的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K2O+Na2O质量分数为7.32%~10.01%,平均值为8.17%;在花岗岩分类图解中,大多数样品都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内,但和典型的A型花岗岩相比,呈现出高TiO2、CaO、MgO,低FeO*/MgO等特点。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曲线表现为轻稀土段向右缓倾,而重稀土段则近于平坦,呈现典型的轻稀土富集、明显的负铕异常模式。花岗岩微量元素以Rb、Th强烈富集,Sr、Ti强烈亏损为特点,同时Ba、Ta、Nb、Nd、Zr、Hf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骑田岭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n背景含量,处于一个对Sn成矿非常有利的空间环境、时间背景之中,显示出良好的Sn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湘南
下载PDF
骑田岭A型花岗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对芙蓉超大型锡矿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32
9
作者 毕献武 李鸿莉 +3 位作者 双燕 胡晓燕 胡瑞忠 彭建堂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南岭中段骑田岭A型花岗岩与芙蓉超大型锡矿床具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骑田岭A型花岗岩石英斑晶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学研究结... 南岭中段骑田岭A型花岗岩与芙蓉超大型锡矿床具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骑田岭A型花岗岩石英斑晶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学研究结果显示,骑田岭A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以分异出流体,且岩浆分异出的流体与芙蓉超大型锡矿床流体包裹体所反映的高温和高盐度的CaCl2-NaCl-KCl-H2O流体体系的特征相吻合。综合分析表明,芙蓉超大型锡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高盐度流体应为骑田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过程中分异出的富含Cl等挥发份和成矿物质的高盐度热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A型花岗岩 芙蓉锡矿床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来源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与锡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44
10
作者 汪雄武 王晓地 +1 位作者 刘家齐 常海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共12页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早期深源浅成的高钾钙碱性复式花岗岩岩体。最晚的细粒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15 1± 5 )Ma,低温蚀变和矿化的时代约为 13 6Ma。锡矿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矽卡岩和岩体内部隐爆角砾岩充填的断裂中 ,细粒花岗岩...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早期深源浅成的高钾钙碱性复式花岗岩岩体。最晚的细粒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15 1± 5 )Ma,低温蚀变和矿化的时代约为 13 6Ma。锡矿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矽卡岩和岩体内部隐爆角砾岩充填的断裂中 ,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与蚀变和矿化作用在空间上紧密伴生 ,成因上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具有花岗岩岩浆作用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结构构造变化大 ,出现许多不平衡的结构构造 ,如斑状结构、蠕虫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文象结构、花斑结构、细晶结构、环带结构、伟晶岩壳和晶洞构造 ;2石英中含有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并与 CO2 流体包裹体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共存 ;3蚀变广泛 ,特别是存在高温自交代蚀变钠长石化和条纹长石的微斜长石化。这种高温蚀变的花岗岩具有四重效应 ,表现出惰性元素的活动性 ,w( K) /w ( Rb)、w ( Sr) /w( Eu)、w( Y) /w( Ho)和 w( Zr) /w( Hf)等值大大偏离球粒陨石中的值。这些特征反映了富挥发分的晚期花岗岩岩浆由于高位减压“过冷”及淬火从而导致挥发分出溶、顶盖沿构造薄弱带隐爆垮塌以及出溶流体与正在结晶的花岗岩间的流—岩相互作用。岩体冷却及其高热产率驱动长期的热液循环 ,形成广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 细粒花岗岩 锡矿化 流体包裹体 流体出溶 REE四重效应 流-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Os同位素在花岗岩物质来源示踪中的初步研究:以湖南骑田岭岩体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超 屈文俊 +3 位作者 王登红 周利敏 陈郑辉 杜安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2,共6页
Re-Os同位素在基性-超基性岩物质来源示踪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在酸性岩方面尚属少见。与其它同位素体系不同,Re、Os均为高亲铁元素,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Re属于中等不相容元素,Os属于强相容元素,地壳和地幔两端员Os同位素组成差别... Re-Os同位素在基性-超基性岩物质来源示踪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在酸性岩方面尚属少见。与其它同位素体系不同,Re、Os均为高亲铁元素,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Re属于中等不相容元素,Os属于强相容元素,地壳和地幔两端员Os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因此,Re-Os同位素是研究花岗岩中是否存在幔源物质贡献的灵敏示踪剂。通过采自湖南骑田岭复式岩体三个阶段15件花岗岩全岩样品Re-Os同位素的分析,这些样品中Re、Os含量极低(Re含量0.0053~0.4539ng/g,Os含量0.0011~0.0328ng/g),Os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3543~1.728,波动较大,显示骑田岭岩体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其中,早阶段与新田岭钨成矿关系密切的中粗粒似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壳源物质贡献更多一些,而晚阶段与芙蓉锡矿关系密切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幔源物质相对更多一些。Re-Os同位素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花岗岩物质来源与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而且,对于获取南岭重点矿集区深部成矿的地球化学信息、探索南岭矿集区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幔源岩浆在不同类型矿化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 花岗岩 Re—Os同位素 示踪
下载PDF
骑田岭芙蓉锡矿的成岩和成矿物质来源:锆石Lu-Hf 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He-A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单强 曾乔松 +4 位作者 李建康 卢焕章 侯茂洲 于学元 吴传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8 Ma。在晚期矿化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出现了蜕晶化锆石,蜕晶化锆石强烈富集LREE和U、Th,是典型热液锆石的特征。四个花岗岩锆石的Lu-Hf同位素组成说明骑田岭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它们的原始岩浆源于中元古代(1.3~1.5 Ga)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还分析测定了骑田岭芙蓉锡矿黄铁矿、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的 He-Ar 同位素组成,其3 He/4 He 比值较低(0.059~0.432),介于地壳和地幔流体3 He/4 He 比值之间,表明芙蓉锡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同时有部分地幔流体的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Lu-Hf同位素 包裹体He-Ar同位素 地幔流体
下载PDF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39
13
作者 邓希光 李献华 +2 位作者 刘义茂 黄革非 侯茂松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湖南省南部 ,在其东北部接触带有骑田岭大型夕卡岩型锡矿 ,南部接触带有新探明的芙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ICP_AES和ICP_MS分析了骑田岭花岗岩全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 ,骑田岭...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湖南省南部 ,在其东北部接触带有骑田岭大型夕卡岩型锡矿 ,南部接触带有新探明的芙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ICP_AES和ICP_MS分析了骑田岭花岗岩全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 ,骑田岭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富铝、贫镁铁的特点 ,经历了较大程度的结晶分异。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轻稀土元素富集 ,重稀土元素亏损。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特别是富集Rb、Th ,推测源岩可能来源于陆壳物质。与相邻的千里山花岗岩比较 ,虽然没有显著的四分组效应 ,但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另对岩体的成因、形成时代和成矿作用进行了讨论 ,认为骑田岭花岗岩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侏罗纪岩石圈在伸展环境下引起地幔物质上涌使地壳物质发生重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壳重熔 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骑田岭岩体
下载PDF
花岗岩浆侵位与结晶固化时差的研究与构造意义:以南岭骑田岭花岗岩基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8,共16页
通过对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了该岩基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骑田岭花岗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 通过对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了该岩基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骑田岭花岗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为4.1Ma;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为2.6Ma;由于骑田岭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U-15.3×10-6,Th-51.35×10-6,K2O-5.02%)是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的2~3倍,骑田岭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A)为35.4Ma,远长于世界平均花岗岩计算的ΔtA(2.93Ma)。因此,骑田岭花岗岩基的岩浆侵位-结晶固化时差(ΔtECTD)为42.1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61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为203.1Ma,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基 侵位年龄 侵位-结晶时差 印支造山运动 岩浆动力学证据
下载PDF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被引量:26
15
作者 车勤建 李金冬 +1 位作者 魏绍六 伍光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是地块拼贴时的应力集中带,两带交汇于此,是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最本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 构造背景 地块拼贴 应力集中带 成矿带交汇
下载PDF
与湘南白腊水锡矿床有关的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招湛杰 陆建军 +4 位作者 姚远 章荣清 郭维民 张怀峰 谢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1-545,共15页
湘南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化是这一含矿花岗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对采自钻孔的岩石样品研究发现,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程度变化较大。本文选择三组绿泥石化蚀变程度显著不同的花岗岩样品进行研究,探讨了... 湘南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化是这一含矿花岗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对采自钻孔的岩石样品研究发现,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程度变化较大。本文选择三组绿泥石化蚀变程度显著不同的花岗岩样品进行研究,探讨了与锡成矿密切相关的含矿花岗岩的绿泥石化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绿泥石化花岗岩中的绿泥石,在产出形式与化学成分上均表现出一系列明显不同的特征。依据绿泥石产出形式、化学成分、绿泥石化花岗岩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绿泥石对花岗岩造岩矿物的交代顺序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绿泥石形态特征的变化一方面与绿泥石成分有关,另一方面与被其交代的造岩矿物晶体结构有关;花岗岩绿泥石化越强烈,全岩的烧失量和Zn含量就越高,原岩的Cl丢失到蚀变流体中去的量也越多。随着花岗岩绿泥石化程度的加强,其绿泥石的主要成分含量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绿泥石的Si含量在绿泥石化过程中逐渐减少;长石遭受破坏溶解后释放出的Al在厘米尺度范围内发生迁移与再分配,引起绿泥石Al含量的升高;Fe从热液中带入,蚀变花岗岩中绿泥石矿物含量的多少与水-岩反应体系中Fe的多少有关;形成绿泥石所需的Mg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暗色矿物内Mg的释放与再分配;Mn则主要由外部流体带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白腊水 骑田岭蚀变花岗岩 锡矿 绿泥石化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晗晗 王登红 +5 位作者 苏晓云 张怡军 王国瑞 李建康 赵斌 李建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6-374,共9页
骑田岭岩体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为一中生代复式岩体。本文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对穿越骑田岭岩体的大剖面上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稀有金属Li、Rb、Sr、Cs、Nb、Ta、Be、Zr、Hf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岩体明显富集Li、Rb... 骑田岭岩体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为一中生代复式岩体。本文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对穿越骑田岭岩体的大剖面上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稀有金属Li、Rb、Sr、Cs、Nb、Ta、Be、Zr、Hf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岩体明显富集Li、Rb、Cs、Be、Zr,高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平均值,Sr、Nb、Ta则相对亏损;(2)Li、Rb、Cs等稀有金属自西向东逐渐升高,Sr则逐渐降低,Nb、Ta、Hf等除了个别地方出现"特高值"之外,基本保持稳定;(3)相比于同时期的邻区香花岭岩体,骑田岭岩体虽然富集了一定量的稀有金属,但要形成或找到香花岭这样的稀有金属矿床还要注意剥蚀、保存条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和岩体地质特征,认为骑田岭岩体自南东向北西斜向侵位的可能性很大,这可能也是造成骑田岭岩体稀有金属元素分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岩体 稀有金属 元素地球化学 含矿性 侵位机制
下载PDF
南岭骑田岭花岗岩基属印支期侵位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关于南岭花岗岩侵位年龄问题》一文的答复与讨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412,共16页
影响花岗岩熔体冷却-结晶时间长短的因素虽然较多,如花岗岩熔体的初始温度、结晶温度、侵位深度、围岩温度、体积、放射成因热以及其他各种热物理参数,但计算表明,花岗岩体积大小是决定花岗岩体侵位-结晶时差的最主要因素。采用与骑田... 影响花岗岩熔体冷却-结晶时间长短的因素虽然较多,如花岗岩熔体的初始温度、结晶温度、侵位深度、围岩温度、体积、放射成因热以及其他各种热物理参数,但计算表明,花岗岩体积大小是决定花岗岩体侵位-结晶时差的最主要因素。采用与骑田岭花岗岩体相同参数计算得出不同出露面积花岗岩体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2.1Ma(骑田岭花岗岩体,520km2);0.7Ma(50km2花岗岩体);0.05Ma(4km2花岗岩体)。采用板状模型,结合骑田岭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值(161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为206Ma,与立方体模型计算结果(203Ma)差别不大,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国内外花岗岩体205对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回归系数接近l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28×tZr+2.1584)。△t(tZr-t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48;峰度系数CKU=6.771),其中位值为0Ma,众数值为2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得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tE)"的结论。对Lee等(1997)和Cherniak等(2000)所进行天然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条件的分析,判明他们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结论,只可应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残留锆石U-Pb同位素的行为,但不适用于解释直接从花岗岩熔体中晶出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华南同熔型花岗岩(龙塘花岗闪长岩体,长泰花岗闪长岩体)与其同源火山岩全岩Rb-Sr年龄存在较大的差别(ΔtRb-Rb=15.7~32Ma)以及华南部分花岗岩体锆石中存在差别较大的2组U-Pb年龄(ΔtZr-Zr=24~50Ma)的实例为花岗岩存在较大侵位-结晶时差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基 侵位年龄 侵位-结晶时差 印支造山运动 岩浆动力学
下载PDF
湘南地区骑田岭与香花岭岩体的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晗晗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瑞江 李建康 赵芝 黄凡 于扬 张怡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9,共14页
湘南地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骑田岭和香花岭两个典型成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了其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方面的特征。骑田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湘南地区是典型的稀有-有色多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与广泛发育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以骑田岭和香花岭两个典型成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了其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方面的特征。骑田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香花岭则以锂白云母花岗岩、铁锂云母花岗岩等为主;骑田岭花岗岩具有高硅碱、弱过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属于钙碱性系列,而香花岭花岗岩较骑田岭更富硅碱,分异程度更高,且高度富集挥发分氟,是高酸富碱氟、高度分异的碱性-过碱性花岗岩;高分异的香花岭岩体发育钨、锡、铌、钽等有色-稀有金属矿床,而同时期的骑田岭岩体仅形成钨、锡矿床。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从含矿性角度,骑田岭花岗岩中稀有金属含量远不如香花岭岩体;香花岭花岗岩的高分异演化有利于稀有金属和挥发分的逐步富集成矿;骑田岭岩基已遭受高度风化剥蚀作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综合骑田岭岩体的地球化学成矿图解推断,岩体西北部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香花岭小岩体的成矿,认为尽管在受风化剥蚀影响较大的岩体西北部找到矿化并非易事,但若附近有出露或隐伏的小岩体,将会是有利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特征 骑田岭 香花岭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国 李建康 +2 位作者 王登红 刘健 何晗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5-703,共9页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具有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多类型矿床和矿种组合的特点。为了揭示深部地壳结构对区域成矿特征的制约,本文布置了穿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人工地震剖面...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具有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多类型矿床和矿种组合的特点。为了揭示深部地壳结构对区域成矿特征的制约,本文布置了穿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人工地震剖面,数据采集采用了直线多次叠加的技术方法,采取大炮和小炮相结合的激发方式进行实验工作,共完成物理点651个。实验结果表明,骑田岭矿集区深、中、浅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震构造波组,莫霍面深度约为33~38km;在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明显的莫霍面不连续性,呈现出类似于“逆断层”的构造特征和无反射波组或弱波组异常;反射速度反演结果也表明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着下凹状低速度异常。这些深部构造特征说明区域存在幔源物质上涌和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的通道,该构造通道可对应于茶陵-郴州-临武深大断裂带,暗示地幔物质的混入可能是湘南骑田岭矿集区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内在原因之一。而且,莫霍面“逆断层”构造特征显示区域上曾遭受较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区域中生代多次构造挤压作用的体现。这种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岩石圈增厚,发生较大规模的拆沉作用和深部岩浆上侵活动,为区域成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剖面 地壳结构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 黄沙坪 南岭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