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辅助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深骨下袋的2年愈合趋势分析
1
作者 杨智宇 王金孟 +1 位作者 雷浪 李厚轩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5期350-358,共9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的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imally-invasive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MINST)对深骨下袋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像学变化,并将其与传统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的效果对比,为牙周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的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imally-invasive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MINST)对深骨下袋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像学变化,并将其与传统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的效果对比,为牙周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骨下袋≥4 mm的牙周病患者资料,分为经内窥镜辅助的MINST组(20例,81个位点)和传统SRP组(20例,80个位点);比较治疗前(T0)、治疗后12个月(T1)、治疗后24个月(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临床指标,并分析影像学骨下袋缺损高度、角度的变化;初次治疗后12个月内每3个月进行随访和维护治疗,治疗后12至24个月内每6个月进行随访和维护治疗。结果MINST组病人组内比较:PD、CAL随治疗后时间持续减小(P<0.001),且影像学检查显示骨下袋缺损高度减小(P<0.001),骨下袋变浅;骨缺损角度随治疗后时间增大(P<0.001),前12个月的高度减小和角度增大变化大于后12个月(P<0.001)。SRP组病人组内比较结果与MINST组相同。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MINST组PD和CAL均小于SRP组(P<0.001);MINST组缺损高度恢复量大于SRP组(P<0.001),MINST组缺损角度增加大于SRP组(P<0.001)。结论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能明显促进深骨下袋愈合及牙槽骨的再生,影像学反映的牙槽骨愈合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内窥镜辅助的MINST相对于传统SRP可以获得更好的骨下袋临床指标和影像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下袋 牙周内窥镜 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曲面体层片 影像学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与异种骨对牙周骨下袋缺损再生治疗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王金孟 杨智宇 +1 位作者 雷浪 李厚轩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的Bio-Gene和异种的Bio-Oss骨修复材料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植骨术在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骨下袋缺损的牙周炎患者34例进行研究,行GTR联合植骨术的牙周再生手术,分为两组:Bio...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的Bio-Gene和异种的Bio-Oss骨修复材料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植骨术在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骨下袋缺损的牙周炎患者34例进行研究,行GTR联合植骨术的牙周再生手术,分为两组:Bio-Gene组(n=16)和Bio-Oss组(n=18)。比较两组牙周再生术前(T0)和术后12个月(T1)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退缩(GR)、探诊出血(BOP)、牙齿松动度(TM)、骨缺损深度(BD)、骨内缺损深度(IBD)、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及骨缺损角度(α)。结果与T0相比,T1期两组的PD、CAL、BOP、TM、BD、IBD及RBH均有显著改善(P<0.05);T1期两组相比,Bio-Gene组的BD和RBH差异显著优于Bio-Oss组(P<0.05)。结论Bio-Gene和Bio-Oss骨移植材料在短时间内均能有效改善牙周骨内缺损。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影像学骨缺损深度方面,Bio-Gene相较于Bio-Oss表现更为优越,为牙周骨内缺损的治疗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异种骨 骨下袋 骨内缺损 植骨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微创牙周植骨术对二壁骨下袋患者的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陈新钊 李宝东 +3 位作者 陈静涛 宋薇 余昊翰 魏天祥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828-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牙周植骨术对二壁骨下袋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经基础牙周治疗6周后仍存在≥5 mm二壁骨下袋患者82例开展研究。以单双数字法将其分作微创组及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 目的研究微创牙周植骨术对二壁骨下袋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经基础牙周治疗6周后仍存在≥5 mm二壁骨下袋患者82例开展研究。以单双数字法将其分作微创组及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组开展传统术式治疗,微创组则开展微创牙周植骨术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探针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龈退缩量(REC)、牙周附着丧失(CAL)],术后疼痛情况(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过氧化物酶(MPO)、前列腺素E_(2)(PGE_(2))、细胞间黏膜细胞因子-1(ICAM1)]水平,牙槽骨骨密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微创组PD、REC及CAL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2、3 d时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微创组血清MPO、PGE2以及ICAM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6个月时微创组牙槽骨骨密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牙周植骨术对二壁骨下袋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牙槽骨骨密度,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壁骨下袋 牙周炎 牙周植骨术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骨下袋
4
作者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0-450,共1页
(1)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2)种植体周炎时发生垂直骨吸收,种植体周黏膜沟底位于吸收后的牙槽嵴顶根方。
关键词 牙槽嵴顶 骨下袋 牙周袋 种植体周 垂直骨吸收
下载PDF
牙周微创手术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林柳香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牙周微创手术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即骨袋仅剩留2个骨壁)患者108例(共108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 目的比较牙周微创手术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即骨袋仅剩留2个骨壁)患者108例(共108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4例(54颗患牙)。试验组采用牙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周引为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6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牙龈情况[采用菌斑指数(PLI)评估]及牙周情况[采用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评估],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2 d,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PLI、PD、C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PLI、PD、CAL均低于同组术前,且试验组PD、CA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PL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二壁骨下袋患者的效果优于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牙龈及牙周情况,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微创手术 传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 慢性牙周炎 二壁骨下袋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飞 丁洁 +3 位作者 刘世森 赵颖煊 王峰 林松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骨下袋缺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牙56颗。56颗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颗。治疗...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骨下袋缺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牙56颗。56颗患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颗。治疗组患者应用OAM联合自体骨移植结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OAM结合GTR进行修复,对比观察两组牙周在手术前及手术后12、24w的牙周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探诊深度(PPD)、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12、24wCAL均明显减少,且治疗组手术后12w的CAL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w两组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牙在术后12、24w的PPD与SBI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手术后12、24w牙周PPD与SB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GTR手术中应用OAM联合自体骨移植修复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 自体骨移植材料 牙周骨下袋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io-Oss Collagen治疗牙周炎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卫东 沙月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Bio—OssCollage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健康的牙用基础治疗后6周左右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8岁,共有18处骨下袋,试验组9处骨下袋17个位点。对照组9处骨下袋15个位点。牙周翻瓣... 目的评价Bio—OssCollage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健康的牙用基础治疗后6周左右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8岁,共有18处骨下袋,试验组9处骨下袋17个位点。对照组9处骨下袋15个位点。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Bio-Om Collagen(试验组)和Bio-Oss(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检查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临床附着水平(C地),拍摄术区平行定位X线片评价植骨前后骨缺损处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植骨前两组的各项指标阃无显著性差异。Bio-Om CoUagen组植骨前的PD(6.6±1.2mm)、BI(2.7±0.8)、GR(2.2±0.8mm)和CAl.,(8.8±1.3mm),植骨后6个月分则为PD(3.8±0.9ram)、BI(1.9±0.7)、GR(2.4±1.Imm)和CAL(6.2士1.2mm);Bio -Oss组植骨前的PD(6.1±1.0mm)、BI(2.2±0.7)、GR(1.9±1.5mm)和CAL(8.0±2.0mm),植骨后6个月分别为PD(4.0±0.7mm)、BI(1.9±0.7)、GR(1.9±1.2mm)和CAL(5.9±1.6mm),两组PD和CAL以及试验组BI的改变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O.05),GR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Bio一Oss Collagen组PD的降低(2.8±0.9mm)要明显大于Bio-Oss组(2.0±1.0mm)(P<0.05)。余指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片。膏缺损处牙槽骨均明显增加。结论Bio-Oss CoUagen和Bio—Oss两种骨材料均可明显地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和减少附着丧失,奉研宽中Bio-Oss CoHagen要优于Bio-0ss,而且临床操作较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骨再生术 骨下袋 BIO-OSS COLLAGEN
下载PDF
BMP复合材料修复骨下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勇 杜毅 +1 位作者 韩晶 肖水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BMP复合材料修复牙周病骨下袋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BMP复合材料(BMP和骨粉)植入有严重骨内缺损的牙周病患者的骨下袋内,分析包括术前术后(六个月一年)根尖片以及术后1周、2周、3周、4周、3个月和6个月、1年复查各... 目的:探讨BMP复合材料修复牙周病骨下袋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BMP复合材料(BMP和骨粉)植入有严重骨内缺损的牙周病患者的骨下袋内,分析包括术前术后(六个月一年)根尖片以及术后1周、2周、3周、4周、3个月和6个月、1年复查各项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PD与AL与基线比均明显减少(P<0.01);术后6个月及1年X片显示原缺损区密度升高,植入区与周围组织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BMP复合材料修复牙周病骨下袋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骨下袋 牙周病
下载PDF
Bio-Oss骨代用品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关键词 BIO-OSS 牙周骨下袋 临床研究 治疗 骨代用品 骨缺损 骨替代品 纵向观察 临床指标 移植法
下载PDF
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徐莉 贾慧梅 +1 位作者 曹采方 欧阳翔英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名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的2 4 (4 8个位点)处骨下袋,试验组13处(2 6位点)进行翻瓣加Emdogain植入,另外11(2 2位点)处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加以对照。术后6、12月复查... 目的评价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名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的2 4 (4 8个位点)处骨下袋,试验组13处(2 6位点)进行翻瓣加Emdogain植入,另外11(2 2位点)处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加以对照。术后6、12月复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Emdogain组术前的探诊探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3mm、7.0mm和2 .6 ;术后6月时分别为2 .9mm、3.6mm和1.4 ;术后12月为2 .8mm、3.5mm和1.2。改良Widman’s翻瓣组术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2mm、6 .7mm和2 .8;术后6月时分别为3.9mm、4 .9mm和1.8;术后12月为3.8mm、4 .8mm和1.6。术后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组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 <0 .0 0 1) ,但Emdogain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改良Widman’s翻瓣组(P <0 .0 1)。结论翻瓣+釉基质蛋白(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术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下袋 术后 治疗 釉基质蛋白 牙周 出血指数 术前 附着 改善 深度
下载PDF
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瑾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82-684,共3页
目的:对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40例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患者,共40个牙位,随机双盲标准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固定后,观... 目的:对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40例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患者,共40个牙位,随机双盲标准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固定后,观察组患者接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翻瓣刮治术的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PD、AL等指标值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 牙周组织再生术 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 疗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丽 闫利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比较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BAG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应用,GTR、BAG、和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的21颗骨下袋缺损牙随机应用BAG、BAG/GTR、BAG/GTR/PRP治疗,在... 目的比较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BAG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应用,GTR、BAG、和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的21颗骨下袋缺损牙随机应用BAG、BAG/GTR、BAG/GTR/PRP治疗,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术牙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临床附着获得、骨新生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患牙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P<0.01),而在各观察时间三组间的各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G/GTR/PRP、BAG/GTR、BAG均是治疗骨下袋的有效方法,应用PRP未发现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引导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血浆 骨下袋
下载PDF
平行投照技术测量邻面骨下袋深度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丹 蔡建 +5 位作者 贡宏纯 程艳 顾敏 肖健平 闫福华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2-607,共6页
目的通过与翻瓣术中实际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进行比较,评估术前应用平行投照技术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将进行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26位患者的2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将平行投照根尖片上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 目的通过与翻瓣术中实际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进行比较,评估术前应用平行投照技术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将进行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26位患者的2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将平行投照根尖片上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邻面骨下袋深度进行比较。按照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和磨牙组;按照骨袋类型分为:一壁骨袋组、二壁骨袋组和三壁骨袋组。通过配对t检验检测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测量前牙和前磨牙的邻面骨下袋深度和术中测得的邻面骨下袋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磨牙组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壁骨袋组和二壁骨袋组,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三壁骨袋组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行投照技术,在不同的牙位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前牙和前磨牙的邻面骨下袋深度,在不同的骨袋类型可以较准确地测量一壁和二壁骨袋的邻面骨下袋深度;而在磨牙骨下袋及三壁骨下袋测量中存在较明显的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骨下袋 平行投照技术
下载PDF
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杨晓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5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牙周骨下袋缺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自体骨移植联合引...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牙周骨下袋缺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自体骨移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行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与自体骨移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PP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SBI均明显降低,术后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与自体骨移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可促进牙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骨下袋缺损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 自体骨移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牙周骨下袋体积方法的建立及体外研究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灵巧 贾平一 +3 位作者 欧阳翔英 阳雯 路畅 周爽英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建立CBCT测量牙周骨下袋体积的方法,用体外实验评价不同层厚CBCT及对不同结构骨下袋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在猪颌骨上制备骨缺损32个,用CBCT扫描,分别用0.1、0.125和0.15mm层厚重建,在软件中对骨缺损逐层着色并计算体积;... 目的建立CBCT测量牙周骨下袋体积的方法,用体外实验评价不同层厚CBCT及对不同结构骨下袋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在猪颌骨上制备骨缺损32个,用CBCT扫描,分别用0.1、0.125和0.15mm层厚重建,在软件中对骨缺损逐层着色并计算体积;用硅橡胶法获取实际体积。另制备一壁、二壁、三壁骨袋共20个,用CBCT测量骨下袋体积。将测量值与实际体积相比较,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由2名检查者对随机挑选的10例骨下袋重复测量,间隔期为1周,评价测量的重复性。结果不同层厚CBCT测量的骨缺损体积与实际体积的差值均无显著性(P>0.05)。在测量不同骨壁结构的骨下袋时,CBCT测量值与实际体积间差值为(0.23±6.05)mm^3(P>0.05),占实际体积的1.13%。2名检查者重复测量的自身一致性检测的ICC值分别为0.997和0.998,检查者间一致性检测的ICC值为0.98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BCT测量骨下袋体积的方法,用于不同骨壁结构骨下袋的体积测量时准确性高,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骨下袋 锥形束CT
下载PDF
二壁或三壁骨下袋形成的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细娇 严翔 程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1-741,共1页
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1月用翻瓣术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二壁或三壁骨下袋使吸收的牙槽骨,比较单纯翻瓣组有明显的牙槽骨增生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牙周基础治疗8周,探诊深度(PD)≧5mm。2)无系统疾病史,依从性好... 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1月用翻瓣术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二壁或三壁骨下袋使吸收的牙槽骨,比较单纯翻瓣组有明显的牙槽骨增生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牙周基础治疗8周,探诊深度(PD)≧5mm。2)无系统疾病史,依从性好。1.2材料仙桃人民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二壁或三壁骨下袋牙周骨缺损的22~54岁的患者16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壁骨下袋 骨缺损 牙周基础治疗 翻瓣术 探诊深度 组织再生 牙槽骨 伦理委员会 系统疾病史 骨增生
下载PDF
应用微创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医军 汪涌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15-718,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36例慢性牙周炎病人,共36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技术组18例(18颗牙)与传统术式组18例(18颗牙)。记录各组术后1、3、7 d的疼痛度和...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36例慢性牙周炎病人,共36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技术组18例(18颗牙)与传统术式组18例(18颗牙)。记录各组术后1、3、7 d的疼痛度和基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量(recession of gingival margin,REC)以及术后3、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有改善,微创技术组术后1、3 d的VAS值为(5.11±0.96)分、(2.56±0.51)分,传统术式组的VAS值为(6.56±1.34)分、(3.22±0.88)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术后3个月PD值为(2.17±0.38)mm比(2.61±0.70)mm、CAL值为(4.14±0.70)mm比(4.94±0.62)mm,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D值为(2.28±0.46)mm比(2.67±0.59)mm、CAL值为(4.58±0.69)mm比(5.39±0.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时BMD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结论微创技术下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比传统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指数 牙龈退缩 口腔外科手术 牙周袋 微创技术 牙周植骨术 二壁骨下袋
下载PDF
异种骨移植物OAM胶原治疗牙周骨下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照忠 包旭英 +2 位作者 王新平 吴俊 关丽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OA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40例230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OAM和BME-10X胶原膜为GTR组。25例200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OA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40例230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OAM和BME-10X胶原膜为GTR组。25例200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退缩(RE)和牙松动度,X线检查比较两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GTR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33mm、8.50mm和2.87,术后6个月分别为3.56mm、4.88mm和1.13;术后12个月分别为3.71mm、4.76mm、1.25;OFD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05mm、8.35mm和2.40,术后6个月分别为5.12mm、7.05mm和1.68,术后12个月分别为5.50mm、7.10mm和1.70;术后6个月和12个月GTR组和OFD组的PD、CAL和BI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GTR组的各指标比OFD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CAL、P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I有显著性差异,GTR组术后松动度明显降低。GTR组术后骨缺损明显改善,OFD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GTR与OFD组均能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移植 牙周骨再生术 骨下袋 OAM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梅幼敏 宦泓 +4 位作者 吴煜卓 曹盈 杨晓雪 孙敬伟 周艳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601-603,共3页
目的评估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eterial,OAM)复合部分自体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牙周骨下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患者的50颗骨下袋缺损患牙随机应用OAM/自体骨/GTR... 目的评估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eterial,OAM)复合部分自体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牙周骨下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患者的50颗骨下袋缺损患牙随机应用OAM/自体骨/GTR(试验组)、自体骨/GTR(对照组)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周、24周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两组患牙术后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和CAL显著减少(术后12周时P<0.05,术后24周时P<0.01)、而SBI降低无显著性(P>0.05)。CBCT显示,试验组、对照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试验组较对照组AH显著增加(P<0.05)。结论 OAM/自体骨/GTR是治疗牙周骨下袋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诱导活性材料 自体骨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骨下袋
下载PDF
脱矿冻干骨粉在牙周骨下袋中的治疗应用
20
作者 肖晓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5期550-551,共2页
目的评价脱矿冻干骨粉在牙周骨下袋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门诊牙周炎患者共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给予脱矿冻干骨粉植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菌斑指数(PI)、出血指数(BI)、牙周探查深度(PD... 目的评价脱矿冻干骨粉在牙周骨下袋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门诊牙周炎患者共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给予脱矿冻干骨粉植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菌斑指数(PI)、出血指数(BI)、牙周探查深度(PD)情况。结果患者给予脱矿冻干骨粉植入术治疗,并与术后给予随访,随访6~10个月,平均7.6个月。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的PI、BI、PD均显著低于术前,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矿冻干骨粉治疗牙周骨下袋能够显著的改变牙周骨下袋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冻干骨粉 牙周炎 骨下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