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骨侵蚀的早期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张颖 王俊祥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PsA发生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早期PsA(关节炎病程≤1年)患者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外周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发生骨侵蚀的部位及特征,根据超声下有无骨侵... 目的:探讨早期PsA发生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早期PsA(关节炎病程≤1年)患者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外周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发生骨侵蚀的部位及特征,根据超声下有无骨侵蚀分为骨侵蚀组及无骨侵蚀组,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以及超声影像等的差异。结果:50例PsA患者中23例(46.00%)存在骨侵蚀,27例(54.00%)无骨侵蚀,骨侵蚀组较无骨侵蚀组受累外周关节数更多(P<0.05)。骨侵蚀组手、足关节受累及附着点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骨侵蚀组(P<0.05)。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程、皮疹是否先发、中轴关节是否受累、HLA-B27的阳性率及炎性指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足关节受累、附着点炎、受累外周关节数与骨侵蚀呈正相关。结论:骨侵蚀在早期PsA患者较为多见,最常发生于手、足关节,并与附着点炎及受累外周关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骨侵蚀 关节超声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参与痛风免疫炎症代谢和骨侵蚀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广瀚 李芳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长非编码RNA(LncRNA)表达的失调在痛风的发生和发展作用的相关文献,综述了LncRNA可以作为痛风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分析了LncRNA还参与痛风发病的病... 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长非编码RNA(LncRNA)表达的失调在痛风的发生和发展作用的相关文献,综述了LncRNA可以作为痛风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分析了LncRNA还参与痛风发病的病理过程,包括免疫炎症、骨侵蚀等过程。分析结果表明LncRNA与痛风免疫炎症代谢、破骨细胞侵袭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LncRNA 免疫 炎症 代谢 骨侵蚀
下载PDF
清络通痹方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免疫-骨侵蚀”的机制
3
作者 刘天阳 周学平 +10 位作者 黄传兵 周玲玲 谌曦 万磊 纵瑞凯 范海霞 孙玥 俞志超 汤忠富 徐耿瑞 周子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6-1714,共9页
目的观察清络通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B细胞亚群、B细胞活化因子(BAFF)、骨侵蚀及骨形成指标以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本方调控RA“免疫-骨侵蚀”的机制... 目的观察清络通痹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B细胞亚群、B细胞活化因子(BAFF)、骨侵蚀及骨形成指标以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本方调控RA“免疫-骨侵蚀”的机制。方法将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2例/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研究组口服清络通痹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3-CD19+B细胞亚群、CD19+CD27+B细胞亚群和CD19+BAFFR+B细胞亚群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BAFF、RANKL、RANK、OPG水平,ELISA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水平,DXE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细胞实验:以RAW264.7细胞作为破骨细胞,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清络通痹方低剂量组(125μg·mL^(-1))、中剂量组(250μg·mL^(-1))、高剂量组(500μg·mL^(-1)),甲氨蝶呤组(2μg·mL^(-1))。干预时间为48 h。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NKL、RANK、OPG、Fos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患者B细胞与RANKL/RANK/OPG系统呈相关性,清络通痹方能下调RA患者外周血B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BAFF水平,下调血清β-CTX及TRACP-5b水平,上调BGP、BALP、PINP水平,改善腰椎骨密度值(P<0.05),并与调控B细胞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该处方能下调OC中RANKL、RANK、CFOS表达,上调OPG表达(P<0.05)。结论清络通痹方调控RA“免疫-骨侵蚀”的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B细胞亚群百分比表达及BAFF表达水平抑制骨破坏,并进一步干预RANKL/RANK/OPG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抑制骨侵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清络通痹方 骨侵蚀
下载PDF
MMP 3在评估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李倩 聂沛盈 +5 位作者 徐文雨 钱凯 任启洁 顾冰洁 沈敏宁 陈兴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853-18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有痛风石患者中发生骨侵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以及痛风发作关节的X线、肌骨超声或双源CT检查结果,收...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有痛风石患者中发生骨侵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以及痛风发作关节的X线、肌骨超声或双源CT检查结果,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5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无骨侵蚀组85例及有骨侵蚀组74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MMP 3水平,比较两组血清MMP 3水平的差异,综合影像学结果,评估血清MMP 3水平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评价及预测效能,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有骨侵蚀组血清MMP 3水平显著高于无骨侵蚀组150.31(74.99,216.55)ng/mL vs 60.15(43.58,75.3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MMP 3水平预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最佳截断值为118.19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 3水平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生骨侵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95%CI 1.02~1.07,P<0.001)。结论血清MMP 3水平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的预测提供一定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 骨侵蚀
下载PDF
补肾治尪汤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进展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姚传辉 徐才钦 +7 位作者 张雨樵 鄢泽然 王金平 金笛儿 于洪伟 马恩森 陶庆文 徐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6-981,共6页
目的 观察补肾治尪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侵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50例辨证属肝肾不足证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用补肾治尪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disease modif... 目的 观察补肾治尪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侵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50例辨证属肝肾不足证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用补肾治尪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 DMARDs)治疗,对照组患者用c DMARDs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收集2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双手腕X线片,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以改良Sharp评分(modified total sharp score,m TSS)法对所有X线片进行评分。观察m TSS变化、放射学进展率,以m TSS增加≥0.5分判断为放射学进展,以中医证候积分和有效率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共42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2位放射科医师评分一致性高,观察者内相关系数为0.90。2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间隙狭窄变化值、骨侵蚀变化值及m TSS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放射学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个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治尪汤中西医结合治疗RA,放射学进展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治尪汤具有延缓RA骨侵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补肾治尪汤 骨侵蚀 改良Sharp评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痛风合并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福云 赵娜 汤艳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分析痛风合并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5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骨侵蚀组(223例)和非骨侵蚀组(367例)。分析痛风... 目的分析痛风合并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5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骨侵蚀组(223例)和非骨侵蚀组(367例)。分析痛风合并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合并骨侵蚀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各指标对痛风合并骨侵蚀的预测效能。结果590例痛风患者中有223例(37.80%)合并骨侵蚀,其中以累及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多发(74.44%),且以单关节受累为主(65.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发作频率高以及较高的胱抑素C(CysC)水平是促进痛风合并骨侵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发作次数及CysC水平均能有效预测痛风合并骨侵蚀发生(P<0.05),三项指标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95%CI)=0.933(0.911~0.955),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7.00%、87.74%。结论痛风合并骨侵蚀患者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为主。针对病程延长、发作频繁、CysC水平升高的患者应予以积极干预,阻止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骨侵蚀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G亚型含量对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燕 蒋东坡 王英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亚型含量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于临床治疗前采用RA的X线分期标准评...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亚型含量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于临床治疗前采用RA的X线分期标准评估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并进行分组:Ⅰ期组20例,Ⅱ期组36例,Ⅲ期组24例,Ⅳ期组18例。比较四组患者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CCP)抗体及IgG1、IgG2、IgG3、IgG4水平,分析IgG亚型与骨侵蚀破坏程度及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加重,其IgG1、IgG3、IgG4含量不断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IgG2含量无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组患者RDW、PLT、PLR、ESR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加重,其WBC、CRP、RF、CCP抗体、IgA、IgM和IgG水平也呈上升趋势(P<0.05)。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IgG1、IgG3、IgG4与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均呈正相关(r=0.476、0.461、0.458,P均<0.001)。且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gG1、IgG3、IgG4与WBC、CRP、RF、抗CCP抗体呈正相关(r>0,P均<0.05);经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1、IgG3、IgG4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骨侵蚀程度的OR值分别是原来的1.467倍、30.417倍、25.946倍(P<0.05)。结论随着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的加重,IgG亚型(主要是IgG1、IgG3、IgG4)含量呈上升趋势,且IgG1、IgG3、IgG4升高是RA患者骨侵蚀破坏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侵蚀破坏程度 免疫球蛋白G亚型
下载PDF
药物治疗前后RA患者DCE-MRI参数变化及对骨侵蚀情况的影响
8
作者 郑奕 江迎春 +3 位作者 杨豪 董战军 陈艳 李思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文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治疗前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变化及对骨侵蚀情况的影响。选取112例RA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后行DCE-MRI检查测量定量参数[最大增强(Emax)、最大相对增强(REmax)、相对增强(RE)、最大强化斜率(... 本文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治疗前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变化及对骨侵蚀情况的影响。选取112例RA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后行DCE-MRI检查测量定量参数[最大增强(Emax)、最大相对增强(REmax)、相对增强(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比较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治疗前后DCE-MRI定量参数、骨侵蚀评分。结果显示,无反应者治疗前、治疗后Emax、REmax、RE、Slopemax均高于有反应者,治疗前后Emax、REmax、RE、Slopemax变化值均低于有反应者(P<0.05)。治疗前后Emax、REmax、RE、Slopemax变化值均与RA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Emax、REmax、RE、Slopemax联合预测RA药物治疗反应性为无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30~0.949)。无反应者治疗前、治疗后骨侵蚀评分均高于有反应者,治疗前后骨侵蚀评分变化值低于有反应者(P<0.05)。治疗前后Emax、REmax、RE、Slopemax变化值均与RA患者骨侵蚀评分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可见,治疗前DCE-MRI定量参数Emax、REmax、RE、Slopemax能预测RA药物治疗反应性,且各参数变化值与骨侵蚀变化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疗效 骨侵蚀
下载PDF
RA患者骨髓水肿、骨侵蚀影像学评分与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9
作者 孟凡璐 高天 董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的相关骨髓水肿、骨侵蚀评分与其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85例,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划分为高活动度组(n=19)、中活动度组(n=45)和低活动度组(n=21)。85例患者均行CT、MRI...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的相关骨髓水肿、骨侵蚀评分与其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85例,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划分为高活动度组(n=19)、中活动度组(n=45)和低活动度组(n=21)。85例患者均行CT、MRI检查,比较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髓水肿、骨侵蚀评分与治疗反应性的关系。结果:治疗前,高、中、低活动度3组患者的MRI骨髓水肿评分分别为(2.34±0.32)分、(2.11±0.29)分、(1.85±0.24)分,MRI骨侵蚀评分分别为(8.21±1.09)分、(7.76±0.83)分、(7.44±0.89)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分别为(0.80±0.19)分、(0.72±0.15)分、(0.65±0.14)分,CT关节侵蚀评分分别为(0.75±0.20)分、(0.66±0.17)分、(0.58±0.15)分;治疗后,3组患者的MRI骨髓水肿评分分别为(1.33±0.22)分、(1.16±0.19)分、(1.02±0.13)分,MRI骨侵蚀评分分别为(5.18±0.69)分、(4.88±0.53)分、(4.51±0.46)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分别为(0.54±0.11)分、(0.46±0.17)分、(0.38±0.12)分,CT关节侵蚀评分分别为(0.46±0.22)分、(0.37±0.15)分、(0.31±0.14)分。随着RA活动度增加,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和CT关节侵蚀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31、0.014、0.010)。MRI骨髓水肿评分、骨侵蚀评分与RA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P均<0.001)。无应答者的治疗前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和CT关节侵蚀评分分别为(2.30±0.33)分、(8.23±1.06)分、(0.78±0.18)分、(0.74±0.189)分,临床应答者的治疗前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和CT关节侵蚀评分分别为(1.90±0.29)分、(7.38±1.01)分、(0.67±0.14)分、(0.589±0.166)分;无应答者的治疗前MRI骨髓水肿评分、MRI骨侵蚀评分、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和CT关节侵蚀评分均高于临床应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0.007、0.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RI骨髓水肿评分、骨侵蚀评分及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关节侵蚀评分升高均为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骨髓水肿评分、骨侵蚀评分及CT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关节侵蚀评分联合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1.04%。结论:RA患者MRI、CT检查的相关骨髓水肿、骨侵蚀评分越低,其治疗反应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髓水肿评分 骨侵蚀评分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25-羟维生素D、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贾自晓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32-936,94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25-羟维生素D[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通许第一医院收治的83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25-羟维生素D[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通许第一医院收治的83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粒25 mg),口服,每日3次,每次1粒,连续用药4周。于治疗前,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晨僵时间、受累关节数目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完成4周药物治疗后接受X线检查评估骨侵蚀情况,根据X线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侵蚀组(n=44)和非骨侵蚀组(n=39)。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MP-2、MMP-9、抗CCP抗体、25-(OH)D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治疗后骨侵蚀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MP-2、MMP-9、抗CCP抗体、25-(OH)D水平对RA患者治疗后骨侵蚀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侵蚀组患者的血清MMP-2、MMP-9、抗CC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骨侵蚀组(P<0.05)。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晨僵时间、受累关节数目及T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2、MMP-9、抗CCP抗体过表达和25-(OH)D低表达是RA患者治疗后发生骨侵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MP-2、MMP-9、抗CCP抗体、25-(OH)D水平预测RA患者治疗后发生骨侵蚀的截断值分别为493.979 ng·L^(-1)、400.554 ng·L^(-1)、0.18 Ru·L^(-1)、28.885μg·L^(-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09、0.852、0.867。结论 血清MMP-2、MMP-9、抗CCP抗体过表达及25-(OH)D低表达是RA患者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发生骨侵蚀的危险因素,血清抗CCP抗体、25-(OH)D、MMP-2、MMP-9水平对RA患者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骨侵蚀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侵蚀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25-羟维生素D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变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关联性分析
11
作者 蔡晶晶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变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80例RA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抗CCP抗体、RF、GPI... 目的:分析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变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80例RA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抗CCP抗体、RF、GPI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研究组不同平片影像学进展(Sharp)评分之间的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分析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与Sharp评分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harp评分0~2分的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低于Sharp评分3~4分,Sharp评分3~4分的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低于Sharp评分5分,经Spearman分析可知,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与Sharp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血清抗CCP抗体、GPI、RF水平与Sharp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可为临床评估RA患者骨侵蚀程度、判断疾病进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侵蚀 抗环瓜氨酸肽 类风湿因子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RF、ACCP抗体表达与骨侵蚀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贺楠楠 耿晓楠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1467-1468,共2页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表达与骨侵蚀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时的血清RF、 ACCP抗体水平,记录出院后6个...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表达与骨侵蚀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时的血清RF、 ACCP抗体水平,记录出院后6个月内的骨侵蚀发生情况,分析血清RF、 ACCP抗体表达与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骨侵蚀发生率为27.78%。发生骨侵蚀患者的血清RF、 ACCP水平高于未发生骨侵蚀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F、 ACCP过表达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骨侵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骨侵蚀与其血清RF、 ACCP抗体表达关系密切,血清RF、 ACCP水平越高,骨侵蚀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 骨侵蚀
下载PDF
DECT评估降尿酸治疗效果对痛风患者骨侵蚀和尿酸盐沉积的影响
13
作者 于红蕾 田利华 赵香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评估降尿酸治疗效果在痛风患者骨侵蚀和尿酸盐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53例血清尿酸水平在0.36 mmol/L以上的痛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别嘌醇剂量递增组,n=28)和对照组(别嘌醇剂量不变组,n... 本研究旨在探究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评估降尿酸治疗效果在痛风患者骨侵蚀和尿酸盐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53例血清尿酸水平在0.36 mmol/L以上的痛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别嘌醇剂量递增组,n=28)和对照组(别嘌醇剂量不变组,n=25)。比较2年治疗随访患者CT骨侵蚀评分及DECT尿酸盐体积结果,并评估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SU均值较对照组稍低(P<0.05)。治疗2年后,观察组SU均值降至0.33 mmol/L,较对照组SU均值0.37 mmol/L明显降低(P<0.05)。2组CT侵蚀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第2年随访时,观察组CT侵蚀评分对照基线平均变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年降尿酸治疗后,2组DECT尿酸盐体积对照基线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2年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尿酸盐体积与血清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通过降尿酸靶向治疗结合DECT成像结果,证实以血清尿酸水平0.36 mmol/L为治疗目标可显著降低痛风患者尿酸盐晶体负荷并明显改善骨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尿酸 尿酸盐 骨侵蚀
下载PDF
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琼 罗以勤 +2 位作者 汪元 黄开泉 朱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结果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 RF AKA 抗CCP抗体 RA 诊断 疾病活动度 骨侵蚀预测
下载PDF
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及疾病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静 陈进伟 +4 位作者 李芬 谢希 杜金烽 毛妮 高洁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采用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评价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探讨其敏感性并评价其在疾病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灰阶超声联合PDuS对56例早期Ra患者进行骨侵蚀评价及滑膜炎评分,并同时测定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目的:采用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评价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侵蚀,探讨其敏感性并评价其在疾病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灰阶超声联合PDuS对56例早期Ra患者进行骨侵蚀评价及滑膜炎评分,并同时测定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包括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健康调查问卷(haQ)。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手腕X线及MRi增强扫描。结果:超声发现骨侵蚀是X线检查5.7倍,与MRi检查基本相符(91.5%)。与体格检查相比,超声检出滑膜炎的关节数是体格检查1.6倍,与MRi检查基本一致(95.7%)。PDuS活动性滑膜炎关节计数及关节指数评分与DaS28、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与haQ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灰阶联合PDuS是评价早期RA患者骨侵蚀及疾病活动度的敏感及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超声 能量多普勒 骨侵蚀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殿臣 张正宇 +2 位作者 谭魁麟 谭军 饶艳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血清抗CCP抗体将112名RA患者分成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计算X片中骨侵蚀Sharp评分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对两组之间差异进行...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血清抗CCP抗体将112名RA患者分成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计算X片中骨侵蚀Sharp评分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对两组之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CCP抗体阳性组64例,Sharp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135±0.224,1.216±2.228;抗CCP抗体阴性组48例,Sharp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108±0.273,0.562±1.244。抗CCP抗体阳性组DAS28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4.216±1.228,2.714±1.761,抗CCP抗体阴性组DAS28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4.114±1.651,2.505±1.841,治疗后两组Shar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大于阴性组;而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与X线提示的RA骨侵蚀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侵蚀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Sharp评分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静 刘云 +6 位作者 奉家富 吴茜 向礼贤 肖成明 王宏志 胡容 苏牟潇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58-660,共3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骨侵蚀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73例(其中非RA的风湿性疾病132例,非风湿性疾病91例,正常人群50例)...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骨侵蚀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73例(其中非RA的风湿性疾病132例,非风湿性疾病91例,正常人群50例)。对上述379份血清进行抗CCP抗体及IgM-RF检测,同时对106例RA患者行手足X摄片,将其按修正的Sharp评分分为有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并分析抗CCP抗体、IgM-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与骨侵蚀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阳性者与RA骨侵蚀有相关性(P<0.01),IgM-RF阳性与骨侵蚀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抗CCP抗体(66.04%,98.90%,60.09,0.34),IgM-RF(74.53%,79.49%,3.63,0.32)。抗CCP抗体与IgM-RF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49%、99.27%,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56、0.42。提示抗CCP抗体特异度、阳性似然比明显高于IgM-RF,IgM-RF较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结论:抗CCP抗体阳性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破坏,IgM-RF与骨侵蚀无相关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特异度高,IgM-RF特异度相对较低,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抗CCP抗体对RA预后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骨侵蚀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磁共振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海燕 刘鹏程 +3 位作者 王成林 罗莉丽 戚玉龙 冯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1-984,共4页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采用OMERACT的RA评分系统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及评分。分别按性别、年龄、病程、晨僵、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共发现238处骨质侵蚀,最多的1例累及13处骨质。腕部骨侵蚀最常累及三角骨(36/54),其次为头状骨(31/54);手部最常累及第三掌骨头(7/54),其次为第二掌骨头(6/54)。早期/中晚期RA组、CRP阳/阴性组、ESR阳/阴性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晨僵、RF、ASO的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为骨侵蚀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依据,抗CCP抗体、CRP、ESR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骨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骨侵蚀
下载PDF
痛风相关骨侵蚀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冰清 齐德光 +2 位作者 张昀 方卫纲 曾学军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单钠体(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激活固有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关节炎。慢性痛风可导致慢性关节炎,不仅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还可导致在轻微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发生骨折。而且,慢性痛风的受累关节存在严重的骨侵蚀,MR...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单钠体(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激活固有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关节炎。慢性痛风可导致慢性关节炎,不仅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还可导致在轻微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发生骨折。而且,慢性痛风的受累关节存在严重的骨侵蚀,MRI检查示63%的发作问期的痛风关节存在骨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侵蚀 痛风 发生机制 慢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障碍 MRI检查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中医药阻止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云卿 刘喜德 王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90-1092,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变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筛选具有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中医药治疗RA有较好临床疗效。对近年中医药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变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筛选具有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中医药治疗RA有较好临床疗效。对近年中医药阻止RA骨侵蚀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侵蚀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