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407-8412,共6页
背景: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为复杂类型的关节周围骨折,其最佳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以选择合适的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背景: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为复杂类型的关节周围骨折,其最佳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以选择合适的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骨二科采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合并韧带组织损伤患者4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8例,Ⅴ型12例,Ⅵ型11例;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同时或二期行韧带组织修复,观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4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效果参照膝关节Bristol评分标准,32-50分,平均46分,优20例,良13例,可8例,优良率80%。有29例于治疗后12-28个月取除内固定植入物。治疗方法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而选择,要做到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在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植入物内固定方法选择上,采用Liss锁定钢板能给骨折端提供最大的稳定性,骨折发生轴向和侧向偏差的概率最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最低,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学术探讨 近端关节 平台 Liss锁定钢板 内固定 韧带重建 软组织损伤 带锁髓内钉 解剖钢板 力学
下载PDF
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1
2
作者 熊浩 刘伟 +6 位作者 林伟文 夏雄超 李贝 区彩琼 赖茂松 黄瑞良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19-4925,共7页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治疗5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采用撬拨复位治疗27例,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29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治疗后复查X射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拔复位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88±2.06)°恢复至治疗后的(30.60±2.89)°,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55±2.46)°,恢复至治疗后的(31.69±2.2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后功能,撬拔复位固定组优14足,良6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4.0%;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组优11足,良13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2.7%,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应用撬拨复位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复位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学术探讨 骨关节植入物 内固定 切开复位 撬拨复位 Gissane’s角 Bohler’s角 形态学 折移位 手术指征 术前评估 折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适宜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军明 李文成 +1 位作者 蔡宇 丁尔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79-1686,共8页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Gamma钉,髓内钉",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Gamma nai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17篇。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包括保守治疗、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锁定钢板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治疗等。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观点已摒弃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尽量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②临床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选择主要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髓外固定装置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股骨远端倒置微创固定系统,髓内固定装置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等。③每种治疗方法和植入物内固定装置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综述 近端 植入内固定 金属植入 外固定支架 锁定钢 动力髋螺钉 微创固定系统 经皮加压钢板 GAMMA钉 髓内钉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里程 蓝霞 +5 位作者 张立海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郭义柱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703-1710,共8页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d,平均116.7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学术探讨 畸形愈合 内固定 疼痛 神经 深静脉血栓 双下肢不等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节植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在骨科植入物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明鑫 熊敏 刘德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75-2382,共8页
背景:以往骨科内固定常使用C臂机进行体表定位,但固定中的反复透视会加大对人体的损伤及延长固定时间。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实用、更有利于骨科内固定的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方法:使用自制的简易装置将雷达状的红色激光投射在体表来... 背景:以往骨科内固定常使用C臂机进行体表定位,但固定中的反复透视会加大对人体的损伤及延长固定时间。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实用、更有利于骨科内固定的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方法:使用自制的简易装置将雷达状的红色激光投射在体表来辅助C臂机进行体表定位。使用SD大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设计动物实验,模拟软组织内异物定位、骨折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脊柱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定位3种骨科内固定方法。分别使用传统C臂机和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各进行30次定位。分析2种方法对操作的影响,并分析深度和活体因素对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与传统C臂机定位相比,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快的进行体表定位(P<0.05),但定位的深度和活体因素会影响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准确度(P<0.05)。说明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动态化的优点,可方便骨科内固定的进行,但在固定过程中需考虑各种因素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减小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将更好的发挥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图像与影像 激光 C型臂 X射线 体表定位 实验 科内固定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关节金属植入物MRI伪影抑制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龙翔 罗小平 邱国庆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3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伪影抑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30例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进行T1WI和T2W2加权处理,后进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和三点法非对... 目的研究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伪影抑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30例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进行T1WI和T2W2加权处理,后进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和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IDEAL)技术序列伪影抑制术,并比较两种方法图像质量、伪影评分以及伪影面积。结果IDEAL序列扫描图像合格率(86.67%)高于STIR序列扫描(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EAL序列扫描的伪影评分、伪影面积均低于STIR序列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在T1WI和T2W2加权处理基础上,应用IDEAL序列扫描,可提高图像清晰度,降低伪影对图像的影响,利于医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金属植入 MRI伪影抑制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植入物与植骨及并发症 被引量:6
7
作者 代杰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9069-9076,共8页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unilateral open-door,expansive laminoplasty,indicatio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保留6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疗效肯定,临床医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术式和有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综述 单开门 椎管扩大成形术 适应证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肱骨髁部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家德 陈桂荣 张有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04-711,共8页
背景:肱骨髁部骨折是创伤骨折较难处理的骨折,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置入内固定治疗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 背景:肱骨髁部骨折是创伤骨折较难处理的骨折,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置入内固定治疗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肱骨髁部骨折后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的力学特点以及不同方法后肘关节的功能情况。方法:交叉克氏针固定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的方法治疗,通过肘后侧单一切口入路,直视下行骨折解剖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毕外用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4-7周骨折全部愈合。按Flynn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肘关节后侧入路对骨折部位显露充分,骨折易于解剖复位,且便于克氏针准确钻入固定,术后采用可微动的肘前"8"字绷带包绕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肱骨髁部骨折的力学特点,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当肱骨髁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建议使用交叉克氏针的方法内固定,当髁部骨折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金属植入 儿童 髁上 髁间 手术入路 克氏针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螺钉 力学 载荷应变 载荷位移 刚度
下载PDF
生物力学测量系统测量软骨损伤后滑膜关节的摩擦性能
9
作者 牟怡平 Otco Muller Nicolas Wullker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33-4840,共8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摩擦因数及性能的改变,目前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测量关节的摩擦性能。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测量系统观察不同压力条件下关节摩擦性能的变化,及软骨缺损出现时关节摩擦因数的变化。方法:将羊腕关... 背景:骨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摩擦因数及性能的改变,目前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测量关节的摩擦性能。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测量系统观察不同压力条件下关节摩擦性能的变化,及软骨缺损出现时关节摩擦因数的变化。方法:将羊腕关节固定在生物力学测量系统上,以垂直关节面方向给关节施加100,200,400,800N的压力,左右5°旋转关节测出平均旋转扭矩及关节摩擦因数。然后在关节面上制作面积为16mm2的软骨缺损区,测试在100,200,400,800N压力下的平均扭矩及关节摩擦因数。结果与结论:当无软骨缺损时,羊腕关节在4种压力状态下的旋转扭矩大小分别为:0.0217,0.0317,0.0630,0.1450Nm,关节摩擦因数(μ)分别为:0.0067,0.0073,0.0120和0.0145;而在软骨缺损时,4种压力状态下的旋转扭矩大小分别为:0.0270,0.0417,0.0806,0.1724Nm,关节摩擦因数(μ)分别为:0.0086,0.0097,0.0137和0.0164。可见,随着压力的增加,旋转扭矩和关节摩擦因数逐渐增大(P<0.05),且关节软骨缺损会导致关节旋转扭矩和关节摩擦因数的增大(P<0.05)。同时关节旋转扭矩与关节摩擦因数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力学 关节摩擦学 摩擦因数 关节 缺损 力学测量系 关节压力 扭矩 关节退变性疾病 滑膜
下载PDF
骨关节金属植入物伪影消除中双能量CT扫描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小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伪影消除中双能量CT扫描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骨关节金属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别采用80kV、140kV进行线性融合成像,作为观察组;模拟常规1... 目的:探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伪影消除中双能量CT扫描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骨关节金属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别采用80kV、140kV进行线性融合成像,作为观察组;模拟常规120kV重建所得图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重建图像质量及其伪影。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率为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优率54.00%(27/50),P <0.05。结论:双能量CT扫描骨关节金属植入物,可有效消除伪影,清晰显示金属内固定物的位置、形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金属植入 双能量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关锋 王新家 +2 位作者 罗滨 王伟东 曾机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51-6356,共6页
背景:对于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目前尚存争议。目的:评价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后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 背景:对于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目前尚存争议。目的:评价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后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的17例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6岁,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道路交通伤8例,伤后入院时间2h-5d,平均2.5d,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Halo-vest外固定,然后逐步撑开,在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CT显示植骨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5例,有效(降低1级)10例,无效2例。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失稳固定的效果不仅安全可靠,并且能更好的恢复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植入 关节学术探讨 颈椎 折脱位 前后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Halo-vest外固定 HALO-VEST支架 脊柱植入 性融合 力学 并发症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植入物修复过程中的骨诱导能力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彩梅 张卫平 +3 位作者 王刚 闫慧 杨晓杰 李志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9055-9061,共7页
背景: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EBM RP)是一种新型金属粉末快速成型技术,它具有精准、复杂成型的特点,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植入器材等领域显示独特的应用优势。目的:探索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用于骨科植入物时表现出的产品性能、... 背景: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EBM RP)是一种新型金属粉末快速成型技术,它具有精准、复杂成型的特点,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植入器材等领域显示独特的应用优势。目的:探索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用于骨科植入物时表现出的产品性能、个性化定制能力,尤其是诱导骨长入能力。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手工检索《东方早报》《世界科学》《中国骨科杂志》,以及相关的中英文会议论文集。所有检索时间均截止至2013年9月。纳入标准:①应用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的文章。②外科植入物相关文章。最后选择5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EBM态Ti6Al4V骨科植入物具有良好的产品综合性能;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具有优良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尤其是生成的3D连通的孔隙结构,可提供诱导骨长入的结构性条件,在骨科植入物方面享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综述 电子束熔融 快速成型 植入 3D小梁
下载PDF
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徐佳明 艾自胜 张长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63-671,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治疗实践中客观合理地选择固定物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tibiofibularfracture,fixationmethod,researchprogress"和"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研究进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①胫骨和腓骨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固定稳定及血液供应保障,应在胫骨和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首先考虑,手术之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骨折恢复所必要的过程,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骨折固定的稳定性。②以何种方式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③严格执行经典AO骨折的固定和生物骨折固定的改良理论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新型系列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的出现亦是值得研究的临床方向,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使用以及序贯治疗概念的提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践研究。④解剖复位困难或严重损害邻近关节的特殊病例,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骨折的预后并改善术后生活功能。通过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技术,降低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正逐渐成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而配合符合生物学骨折内固定原则的锁定加压钢板器械设计使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得以成为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综述 折部位 折类型 固定 微创 稳定性 血液供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与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4
作者 关继奎 关雨 +4 位作者 赵丽 王慧 孔丽 李静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39-2446,共8页
背景:以置入内固定物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目的:因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故评价股骨远端骨折后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生物力学变化可引导临床应用。方法:分别测定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 背景:以置入内固定物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目的:因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故评价股骨远端骨折后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生物力学变化可引导临床应用。方法:分别测定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的抗压刚度和抗弯强度,同时比较3种内固定之间的生物力学变化。对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明确3组内固定物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动力髁螺钉的应力遮挡过大,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刚度过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既具有一定的变形性,使应力能够通过骨传导,又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为骨折的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远端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远端 内固定 力学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 动力髁螺钉 逆行交锁髓内钉 关节 膝内翻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改良截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守民 徐玮 +2 位作者 孔荣 尚希福 夏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20-2326,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普遍,置换技术及假体设计理念均获得极大改善和提高,但尚无截骨顺序方面的研究。目的:探讨改良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6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原发疾病包括骨关... 背景: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普遍,置换技术及假体设计理念均获得极大改善和提高,但尚无截骨顺序方面的研究。目的:探讨改良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6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原发疾病包括骨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均为后稳定型膝关节,应用强生PFC-Sigma PS型假体或LINK Gemini PS型假体。在极度屈膝下,先行股骨截骨,包括股骨远端前方后方斜面截骨(某些类型还包括股骨髁间截骨)。髌骨不常规置换,再行胫骨平台截骨。记录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前及置换后6,12周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1.3±12.5)min,置换后引流量平均(302±39)mL。置换后6,12周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1)。2例患者置换后1个月出现低度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假体排异反应。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为胫骨的操作获得更大的空间,方便切除半月板,并可安全地进一步松解周围软组织。操作简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改良截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关节活动度 感染 排异反应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肘关节骨折的三维影像重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昊宁 潘诗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31-2438,共8页
背景:肘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对调节上肢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价肘关节骨折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肱骨内外髁骨折、肱骨髁上和髁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和尺骨冠突骨折以及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的X射... 背景:肘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对调节上肢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价肘关节骨折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肱骨内外髁骨折、肱骨髁上和髁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和尺骨冠突骨折以及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的X射线影像评价、CT影像评价以及MRI影像评价的诊断作用,重点分析肘关节创伤常见的"恐怖三联征"的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X射线可以清晰显示肘关节骨折的骨折线以及骨折断端移位情况,还能够显示肘后三角的位置关系。CT扫描对骨折的检测效果优于X射线,不仅能够显示无移位骨折、微小移位骨折以及关节腔内的微小骨折碎片,还能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数目、大小、移位情况、粉碎情况等。MRI主要用于评价肘关节骨折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关节 X射线 CT MRI 恐怖三联征 内髁 外髁 小头 冠突 韧带 肌腱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阳极氧化种植体植入早期骨组织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17
作者 贾婷婷 张云涛 +2 位作者 刘顺振 孙鑫 侯玉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92-1597,共6页
背景:与传统种植体相比,阳极氧化种植体植入早期即可达到种植稳定,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明确。目的:分析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在阳极氧化种植体植入早期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4月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种植体植入6,12,24h组及空... 背景:与传统种植体相比,阳极氧化种植体植入早期即可达到种植稳定,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明确。目的:分析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在阳极氧化种植体植入早期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4月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种植体植入6,12,24h组及空白对照组。将阳极氧化和喷砂两种表面特性的种植体分别植入实验组所有大鼠左右侧胫骨。植入6,12,24h后处死各实验组大鼠,旋出种植体,截取种植体周围直径约2cm骨组织,对照组截取胫骨近骺端直径约2cm骨组织。将各实验组一半骨组织制备蛋白样品,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以β-actin作为内参。另一半骨组织进行中性EDTA脱钙、切片,进行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24h组取出的种植体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Westernblot结果显示,种植体植入24h内,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同一时间点,阳极氧化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量均高于表面喷砂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支持上述结果。扫描电镜可见,阳极氧化种植体较喷砂种植体表面黏附较多的间叶样细胞。提示阳极氧化种植体诱导机体骨组织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高表达,可能促使种植体达到早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植入 免疫印迹法 扫描电镜 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 种植体 免疫组织化学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 被引量:17
18
作者 苏琰 宋飒 +3 位作者 沈龙祥 罗从风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7015-7020,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使踝关节解剖结构发生紊乱,治疗不当会引起行走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目的:评价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使踝关节解剖结构发生紊乱,治疗不当会引起行走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目的:评价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应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2-61岁,平均35.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2-10 d,平均4.6 d。根据Lauge-Hansen分型,26例为旋后-外旋型;9例为旋前-外旋型。根据Danis-Weber分型,26例为C型;9例为B型。35例患者应用锚钉修复固定治疗后,通过评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以及影像学检查愈合修复情况,评价锚钉修复固定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X射线片随访结果,35例患者踝关节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3.6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7%。内固定后6个月应力位X射线片测量结果,患侧内踝间隙为(3.49±0.36)mm,与健侧(3.37±0.41)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同时,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关节学术探讨 关节 三角韧带 锚钉 内固定 X射线 CT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分级与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 被引量:18
19
作者 石士平 李伟 +3 位作者 张伟 孙水 王超 李会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234-6239,共6页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象群体年龄偏高,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所以围置换期失血成为影响置换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的隐性失血量,以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对围...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象群体年龄偏高,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所以围置换期失血成为影响置换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的隐性失血量,以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对围置换期出血量进行置换前评估的方法。方法: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影像学分级把患者分为Ⅲ级组与Ⅳ级组,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平均总失血量1560mL,其中隐性失血量865mL(55%),Ⅲ级组平均总失血量1290mL,其中隐性失血量684mL(占总失血量53%),Ⅳ级组平均总失血量1644mL,其中隐性失血量921mL(占总失血量56%),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平均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隐性失血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等级越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平均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越大,而隐性失血的比例变化不明显。对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前出血量预测评估,对加强患者围置换期血液管理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 关节 分级 人工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失血量
下载PDF
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长路 刘晓民 +3 位作者 黄健 聂慧娟 马钢 丁良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8987-8992,共6页
背景:半肩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在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临床疗效较好。目的: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 背景:半肩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在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临床疗效较好。目的: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按Neer分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四部分骨折10例。以X射线观察、Neer评分标准对半肩关节置换后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与结论:12例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48个月)。Neer评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随访期X射线显示内假体位置良好,无关节周围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脱位和松动等并发症。说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半肩关节置换中须注意肩袖的有效修复和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结合置换后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半肩关节置换 近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