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种植牙治疗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赵璧 陈娟 +1 位作者 王婧 戴进东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将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种植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溧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种植牙治疗的30例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进行研究,共计4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种植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引导... 目的观察将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种植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溧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种植牙治疗的30例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进行研究,共计4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种植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联合治疗,并于治疗6~24个月联系患者回院进行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复查发现,30名患者(共计40颗种植体)中,仅有1颗种植体出现不稳固现象;其余39颗种植体在咬合时完全无痛,叩动时亦无痛,且咬合功能良好。在治疗完成后经X射线检测发现,患者整个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总丧失量均不超过1.5 mm。仅有1例患者的1颗种植牙在修复6个月后经随访发现种植体周围发炎,是牙冠处粘结剂未清洁干净所致,经过及时处理,患者症状消退且后期随访观察时均较为稳定。结论将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种植牙治疗术中,可以彻底解决因种植牙修复治疗所引发的骨量缺失,具有十分可靠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量不足 种植牙
下载PDF
万古霉素和妥布霉素局部给药对大鼠下颌骨再生的影响
2
作者 于凌佳 韩巍 +1 位作者 李星晨 张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颌骨缺损模型,观察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和妥布霉素粉剂对体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无需给予抗生素,万古霉素组给予万古霉素88μg/g,妥布霉素组给予妥布霉素176μg/g,... 目的建立大鼠颌骨缺损模型,观察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和妥布霉素粉剂对体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无需给予抗生素,万古霉素组给予万古霉素88μg/g,妥布霉素组给予妥布霉素176μg/g,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88μg/g和妥布霉素176μg/g。每只大鼠制作5 mm全厚度标准颌骨缺损模型,并分别在骨缺损处放置抗生素粉末。术后12周收集标本,通过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缺损区骨体积/总骨体积比(BV/TV)、骨形成面积(BFA)和骨体积(BV)。再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和马松染色进行组织学评估,分析骨再生情况。结果全部实验动物均无死亡,无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相关毒性症状出现,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及伤口感染。从micro-CT扫描分析,万古霉素组缺损区BV/TV、BFA、BV分别为(8.59±2.23)%、(10.33±2.01)%、(1.73±0.35)mm^(3),均小于对照组[(21.67±3.51)%、(27.55±2.60)%、(3.53±0.35)mm^(3)],而妥布霉素组BV/TV、BFA、BV分别为(45.03±3.20)%、(48.88±4.07)%、(9.06±0.56)mm^(3),均大于对照组,联合组缺损区BV/TV、BFA、BV分别为(22.67±4.04)%、(27.64±3.44)%、(3.41±0.33)mm^(3),均大于万古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马松染色支持micro-CT的扫描结果。万古霉素组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1.67±1.21)个、(3.83±1.47)%,均小于对照组[(6.33±1.03)个、(11.67±2.16)%],而妥布霉素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11.17±1.47)个、(29.50±2.81)%,均大于对照组,联合组大鼠的每视野区成骨细胞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6.33±0.82)个、(9.83±2.32)%,均大于万古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缺损,推荐局部应用万古霉素联合妥布霉素,而非单用万古霉素。局部万古霉素给药可减少骨缺损区骨生成,而妥布霉素能促进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万古霉素 妥布霉素 生成 骨再生 局部给药
下载PDF
骨替代材料BCP应用于种植体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志钊 葛艇蕊 胡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318-4324,共7页
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是由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组成的种植体牙周骨替代材料。种植体牙周骨量、骨质密度和牙槽骨结构决定着种植义齿修复的稳定性。... 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是由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组成的种植体牙周骨替代材料。种植体牙周骨量、骨质密度和牙槽骨结构决定着种植义齿修复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BCP具有着一定的骨诱导能力有利于种植体牙周骨再生,并且具有极佳的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等特点,所以利用BCP来恢复种植体牙周水平及垂直骨量不足是目前口腔临床治疗领域中一大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牙周骨替代材料BCP的组成及优点、BCP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BCP在种植体骨再生领域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临床诊疗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材料 BCP 种植体骨再生 Β-TCP HA
下载PDF
小檗碱促进骨再生的机制、安全性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昱林 俞海鹏 +2 位作者 唐华菁 张梓桐 林兴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702-5708,共7页
背景:小檗碱具有诱导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状态和高糖、感染及炎症等特殊状态下成骨分化的潜力,可替代生长因子诱导种子细胞成骨,是一种具有骨诱导潜力的天然小分子药物,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回顾和总结小檗碱... 背景:小檗碱具有诱导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状态和高糖、感染及炎症等特殊状态下成骨分化的潜力,可替代生长因子诱导种子细胞成骨,是一种具有骨诱导潜力的天然小分子药物,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回顾和总结小檗碱成骨机制及效能,尤其是在高糖、感染及炎症环境下的成骨潜力,以及小檗碱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英文检索词“berberine,bone defects,bone repair,bone regeneration,osteoinductive,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high glucose,diabetes,inflam*,infect*”,中文检索词“黄连素,小檗碱,骨缺损,骨修复,骨再生,骨诱导,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组织工程,骨,高糖,糖尿病,炎症,感染”进行文献检索,最终筛选后纳入10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小檗碱能用于治疗包括骨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其具有促进骨再生作用,文章系统综述了小檗碱对骨再生作用机制及体内外研究。(2)研究表明小檗碱能够通过促骨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其活性、抗骨质疏松等方面发挥骨修复作用,主要通过参与Wnt/β-catenin,PI3K/AKT,EGFR/MEK/p38MAPK,cAMP/PKA/CREB和ERK等信号通路,表现出优异的成骨诱导分化潜力。(3)小檗碱还可以解除因高糖、感染及炎症引起的细胞成骨分化抑制,这为治疗患有糖尿病的骨缺损患者或骨缺损部位有感染及炎症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4)小檗碱还具有毒性小、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取(目前已经能够人工合成)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骨诱导潜力药物。(5)近年来应用小檗碱治疗骨缺损趋于局部使用,主要通过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结合改善生物利用度,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骨修复作用和生物安全性,而且临床前实验表明,小檗碱在糖尿病、局部感染及炎症状态下仍然表现出优秀的骨再生潜力。(6)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完整地揭示小檗碱的成骨机制和生物安全性等问题,并寻求最合适的控释载体制作出机械强度、疗效及生物安全性均佳的人工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中药有效成分 缺损 骨再生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糖尿病 感染 炎症
下载PDF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Bio-Oss骨粉在重度慢性牙周炎引导性骨再生应用研究
5
作者 朱光恒 卢杰英 蓝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0-0143,共4页
探讨在重度慢性牙周炎(SCP)引导性骨再生(GBR)治疗中,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PRF)联合Bio-Oss骨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SC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其提供GBR治疗,前者以Bio-Oss骨... 探讨在重度慢性牙周炎(SCP)引导性骨再生(GBR)治疗中,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PRF)联合Bio-Oss骨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SC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其提供GBR治疗,前者以Bio-Oss骨粉进行缺损区填充、后者以PRF联合Bio-Oss骨粉进行缺损区填充,对比两组患者牙骨缺损再生情况、种植体成功率、组织愈合情况、疼痛程度与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牙骨缺损再生情况测量计算,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7.50%、100.00%,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组织愈合评估中,黏膜颜色评分、黏膜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2.51±0.85)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25±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Bio-Oss骨粉应用于SCP患者GBR治疗,更利于患者骨缺损再生和组织愈合,同时可降低术后疼痛问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性牙周炎 引导性骨再生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 BIO-OSS
下载PDF
引导性骨再生治疗上前牙骨开窗伴软硬组织不足1例
6
作者 刘硕 周美璐 +2 位作者 徐文华 潘涛华 雷荣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牙缺失后常因病理性骨缺失或生理性改建出现软硬组织不足,牙龈塌陷,影响美观。本文报道1例对上中切牙缺失后软硬组织不足伴余前牙骨开窗的患者进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术,得到了良好的软硬组织增量重建效果。
关键词 中切牙缺失 开窗 引导性骨再生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难治性根尖炎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王宾 王俊艳 +4 位作者 苗伟 朴维英 姚娜 靳泽斌 陈丽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难治性根尖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根尖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难治性根尖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根尖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GBR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和骨吸收标志物[Wnt3a、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提高,咬合力逐渐增强(P<0.05),且联合组上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均逐渐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术后3、6个月牙齿松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Wnt3a和OPG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龈沟液RANKL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GBR治疗难治性根尖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改善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 根尖炎 咀嚼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引导性骨再生修复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
8
作者 安佰利 贺专 +1 位作者 李秦 张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引导性骨再生(GBR)修复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引导性骨再生(GBR)修复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6.91±8.02)岁,接受GBR治疗;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6.58±7.94)岁,接受CGF联合GBR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退缩量(GR)及术后3个月的美学修复效果[红色美学标准(PES)及白色美学标准(WES)]、修复效果满意度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D、CAL及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PD、CAL均低于对照组[(4.51±1.06)mm比(5.33±1.01)mm、(5.08±1.13)mm比(6.84±1.42)mm],GR高于对照组[(2.97±0.80)mm比(2.49±0.8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2、6.134、2.569,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侧龈缘曲度、唇侧龈缘高度、根部凸度/软组织颜色与质地及PE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84±0.57)分比(1.32±0.42)分、(1.96±0.64)分比(1.41±0.51)分、(1.86±0.68)分比(1.35±0.66)分、(1.97±0.65)分比(1.46±0.52)分、(1.92±0.67)分比(1.49±0.54)分、(9.55±1.45)分比(7.03±1.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8、4.251、3.404、3.875、3.160、7.962,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冠形态、牙冠外形轮廓、牙冠颜色、牙冠表面质地、透明度/个性化及WE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94±0.61)分比(1.68±0.52)分、(1.95±0.50)分比(1.47±0.54)分、(1.86±0.33)分比(1.43±0.46)分、(1.91±0.49)分比(1.52±0.41)分、(1.93±0.56)分比(1.56±0.54)分、(9.59±1.26)分比(7.66±1.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4.125、4.804、3.861、3.008、6.636,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02)。结论CGF联合GBR在前牙区囊肿刮治根尖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可为患者提供一种结合生物材料与再生技术新策略,并为口腔颌面外科在牙周组织重建领域增加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浓缩生长因子 引导性骨再生 刮治根尖术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骨再生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邰图力格勒 丁国良 +2 位作者 王阿利塔 贺超 刘中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2,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研究组及材料对照组,每组6只,制作兔腓骨骨缺损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只造模;研究组将PRF和明胶海绵植入模型中;材料对照组...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研究组及材料对照组,每组6只,制作兔腓骨骨缺损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只造模;研究组将PRF和明胶海绵植入模型中;材料对照组只植入明胶海绵。6周后观察骨缺损处大体形态并进行X线摄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X线摄片示正常组无异常;模型组有少量骨痂形成;研究组有规整骨痂形成;材料对照组有不规则骨痂形成。HE染色示正常组骨小梁完整;模型组未见明显骨小梁再生;研究组骨小梁再生明显;材料对照组部分骨小梁再生。ELISA结果示研究组、材料对照组较模型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材料对照组BMP-2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结果示研究组和材料对照组CD3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研究组和材料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通过升高BMP-2和VEGF的表达,增加骨缺损处的血管及新骨的生成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骨再生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再生中的应用
10
作者 余月 白瑜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共有的多向分化潜能与自我更新能力,主要功能为修复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系统。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再生及骨组织工程医学治疗中的新应用,有... 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共有的多向分化潜能与自我更新能力,主要功能为修复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系统。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再生及骨组织工程医学治疗中的新应用,有望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医学治疗 关节疾病 干细胞治疗 骨再生 组织工程 成体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复合膜引导骨再生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外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帆 单显峰 +1 位作者 熊秀利 王学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984-3991,共8页
背景: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能力,含有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组织修复。将天然生物聚合物应用于探索新的可吸收膜有着巨大潜力。目的:将58S生物玻璃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合体系中,制备出新的可吸收膜,初步研究... 背景: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能力,含有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组织修复。将天然生物聚合物应用于探索新的可吸收膜有着巨大潜力。目的:将58S生物玻璃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合体系中,制备出新的可吸收膜,初步研究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探讨其作为引导骨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依照0,5,7.5和10 g/L的58S生物玻璃浓度梯度,制备出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复合膜,分别记为0BG、0.5BG、0.75BG和1BG复合膜。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各组复合膜进行形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溶胀比检测对各组复合膜进行物理化学表征,通过体外降解实验、蛋白质吸附实验、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测试比较各组复合膜的生物性能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各组样品都具有水凝胶典型多孔结构,并且生物玻璃颗粒嵌入到了复合膜的孔隙中,所有复合膜孔隙率均大于90%,孔隙率大小顺序为:0BG>0.5BG>0.75BG>1BG;②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中,可观察到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聚合物的特征峰,也观察到生物玻璃存在于聚合物中的证据;58S物玻璃加入后,复合膜在溶胀比、体外降解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均展现一定的优势,且该优势随生物玻璃含量的升高而更加明显,其中0.75BG和1BG复合膜可以在较长时间上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成骨分化;③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当58S生物玻璃的质量浓度为7.5,10 g/L时,以海藻酸钠/壳聚糖/58S生物玻璃为基础构建出的复合膜可以实现较为优异的生物活性,将其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研究中是具有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可吸收膜 天然聚合物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生物玻璃
下载PDF
Bio-Oss骨粉联合PRF及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再生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徐琛 高琴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究Bio-Oss骨粉联合PRF及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再生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本院行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Bio-Oss组30例予以Bio-Oss骨粉联... 目的:探究Bio-Oss骨粉联合PRF及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再生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本院行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Bio-Oss组30例予以Bio-Oss骨粉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BR)引导再生,PRF组30例予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GBR技术引导再生;联合组30例予以Bio-Oss骨粉联合PRF及GBR技术引导再生。比较三组术后1个月、3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再生情况、术后24h疼痛情况、术后1周术区黏膜肿胀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查深度(PD),并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均显著高于Bio-Oss组及PRF组(P<0.05),Bio-Oss组、PRF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24h,联合组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联合组术区黏膜肿胀度明显轻于Bio-Oss组及PRF组(P<0.05),而Bio-Oss组、PRF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三组PLI、P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PLI评分、PD显著低于Bio-Oss组和PRF组(P<0.05),而PRF组与Bio-Oss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中应用Bio-Oss骨粉联合PRF及GBR技术有助于促进术后骨缺损再生,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软组织再生,减轻黏膜肿胀,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明显好转,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 骨再生 周围炎症 BIO-OSS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衰老骨再生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特征及影响
13
作者 刘宏强 马丁 +2 位作者 师冬良 戴黎鸣 张晓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6,共7页
骨骼的再生能力会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下降,显著影响老年患者骨折后再生愈合的能力,造成患者治疗后的长期卧床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老年骨折的死亡率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老年患者骨折的更高水平修复越来越重要。免疫... 骨骼的再生能力会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下降,显著影响老年患者骨折后再生愈合的能力,造成患者治疗后的长期卧床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老年骨折的死亡率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老年患者骨折的更高水平修复越来越重要。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骨平衡及骨再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免疫衰老同样也会影响骨再生能力。研究衰老的免疫系统在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就衰老骨再生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骨再生 微环境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
14
作者 段登辉 Hom-Lay WANG 王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分为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3~7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体光滑-粗糙交界面下不同水平(0、2、4和6 mm)处颊侧骨板厚度(thickness of the buccal bone plate,BBT,分别表示为BBT-0、-2、-4、-6)。结果:收集胶原膜覆盖组15例,无胶原膜覆盖组14例,共计2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T0、T1和T2三个时间点,不同水平的BB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BT-0在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分别为(1.22±0.55)mm和(1.70±0.97)mm,相应的BBT-2分别为(2.32±0.94)mm和(2.57±1.26)mm。T1~T2愈合阶段不同水平处颊侧骨板吸收的绝对值[(0.47±0.54)~(1.33±0.75)mm]和百分数[(10.04%±24.81%)~(48.43%±18.32%)],以及T0~T2阶段颊侧骨板新骨形成厚度[(1.27±1.09)~(2.75±2.15)mm]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颊侧袋形瓣引导骨再生手术无论是否使用胶原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缺损。与无胶原膜覆盖相比,胶原膜覆盖植骨材料不能提高术后牙槽嵴轮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骨再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胶原膜
下载PDF
囊肿刮治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及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
15
作者 黄河浪 秦东泽 +2 位作者 黄锦飞 李强 梁锦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囊肿刮治术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及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颌骨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治... 【目的】探讨囊肿刮治术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及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颌骨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BR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复发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骨腔体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骨质增生厚度及新骨密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12 h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骨腔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质增生厚度及新骨密度均显著大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骨质增生厚度及新骨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12 h血清NGF、NPY、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肿刮治术联合GBR技术治疗颌骨囊肿疗效显著,可有效缩小囊肿体积,促进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外科学 下颌/外科学 上颌/外科学 骨再生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主穹窿蛋白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骨再生
16
作者 杨燕 赵娜 马俊青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骨髓巨噬细胞主穹窿蛋白(MVP)对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MVP(CKO)的小鼠中分别构建胫骨骨皮质缺损模型,通过Micro⁃CT扫描与重建技术、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骨再生情况;体外分离培... 目的:探究骨髓巨噬细胞主穹窿蛋白(MVP)对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MVP(CKO)的小鼠中分别构建胫骨骨皮质缺损模型,通过Micro⁃CT扫描与重建技术、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骨再生情况;体外分离培养WT和CKO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并分别与野生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共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骨分化标记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观察敲除巨噬细胞MVP对共培养体系中的BMSC成骨向分化的调控作用;通过细胞因子芯片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骨缺损第14天,Micro⁃CT扫描及重建结果显示CKO小鼠缺损区矿化组织少于WT小鼠(P<0.05);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CKO组小鼠缺损区骨痂面积小于WT小鼠;与CKO组巨噬细胞共培养的BMSC的成骨分化标记基因水平显著低于与WT组巨噬细胞共培养组(P<0.05);敲除MVP的巨噬细胞分泌更多抑制成骨的细胞因子CCL2、CCL4、CXCL10、CCL3、IL⁃7。结论:巨噬细胞MVP可能通过促进BMSC成骨分化进而调控骨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穹窿蛋白 巨噬细胞 骨再生 分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美学区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骨替代材料留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和阳 吕佳欣 +2 位作者 刘栋宇 汤春波 王瑞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究美学区引导骨再生术后骨替代材料留存率的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种植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的50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数据。在mimics19.0软... 目的:探究美学区引导骨再生术后骨替代材料留存率的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种植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的50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数据。在mimics19.0软件中重建患者上颌的三维模型,配准计算骨替代材料留存率,并将其与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的骨替代材料留存率与使用浓缩生长因子、骨劈开及患者凝血酶时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且患者凝血酶时间与骨替代材料留存率呈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进行浓缩生长因子和骨劈开治疗均与术后6个月骨替代材料留存率提高相关,而凝血酶时间长则骨替代材料留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替代材料 锥形束CT 引导骨再生
原文传递
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颌骨囊肿刮治术对牙源性颌骨囊肿骨修复情况、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邬优盛 藕小平 方丽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颌骨囊肿刮治术对牙源性颌骨囊肿骨修复情况、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颌骨囊肿刮治术对牙源性颌骨囊肿骨修复情况、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骨修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口腔功能、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功能、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囊肿面积变化较对照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上、下颌骨高度,颌骨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颌骨骨修复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在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中,较单一使用颌骨囊肿刮治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时,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口腔咬合力改善显著,疼痛感更低,囊肿得到了有效抑制,体积缩小明显,且颌骨骨修复情况更优异,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较小,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技术 囊肿刮治术 牙源性颌囊肿 修复情况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交联型可吸收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赵倩 周璿 +2 位作者 张冬雪 王左敏 赵冬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评价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glutaraldehyde cross-linked collagen membrane, GCM)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并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natural collagen membrane, NCM)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态评价、阳性... 目的 评价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glutaraldehyde cross-linked collagen membrane, GCM)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并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natural collagen membrane, NCM)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态评价、阳性对照、非劣效检验临床试验。在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后即刻(基线)和12周后通过CBCT测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通过基线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膜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进行临床评价。术后16周组织学观察牙龈及骨组织中膜的降解。结果 GCM组与NCM组分别有44例和38例受试者完成试验,两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分别为(0.88±0.62)mm和(0.82±0.81)mm;牙槽嵴宽度变化量分别为(0.71±0.72)mm和(0.95±0.86)mm,两组的影像学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操作性及稳定性的VA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GCM组中观察到部分结构完整的胶原膜。结论 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成骨效果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无差异,其临床操作性、稳定性及降解速率优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引导骨再生 胶原膜 临床试验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参与骨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洁 田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1,共8页
背景:研究M2巨噬细胞诱导骨再生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靶向调控骨替代材料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M2巨噬细胞在骨再生中的相关信号通路... 背景:研究M2巨噬细胞诱导骨再生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靶向调控骨替代材料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M2巨噬细胞在骨再生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牙槽骨缺损患者的再生治疗找到准确和主动的免疫调节策略。方法:检索CNKI、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crophages,polarization,bone regeneration,osteogenesis,signaling pathway”;中文检索词为“巨噬细胞极化,信号通路,骨再生,成骨”。按入选标准筛选后纳入5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巨噬细胞在骨愈合中的作用是复杂的,通过微调和精确的策略将M0/M1巨噬细胞切换到M2表型,导致形成适当的M2优势更加有利于骨再生。一旦M2巨噬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它们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转录和表观遗传途径(信号通路)均产生相应变化。②文章总结分析了近7年来各类信号通路参与M2巨噬细胞极化从而诱导骨缺损修复或成骨分化的相关分子机制。各信号通路在参与或调控骨代谢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成骨和软骨分化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表明,靶向调控信号通路可能是针对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再生的有效途径。③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还需要阐明调节信号通路以有利于降低M1/M2巨噬细胞比率可能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途径。一旦这种机制被明确阐明,针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药理学和新型生物材料可能被用作促进骨再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信号通路 骨再生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