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8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影响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红美 钟叶银 +2 位作者 钱凡 庾洁盈 程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1-0004,共4页
叶酸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相关药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其影响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研究较少,主要为临床观察性和流行病统计学研究。本文对叶酸及其衍生物(亚叶酸、叶酸的矿化衍生物)影响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研究做一综述。研究表... 叶酸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相关药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其影响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研究较少,主要为临床观察性和流行病统计学研究。本文对叶酸及其衍生物(亚叶酸、叶酸的矿化衍生物)影响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研究做一综述。研究表明,低叶酸导致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对骨密度有潜在危害,补充适量叶酸对胎儿及其母体的骨指标有积极作用,但高剂量的叶酸存在剂量毒性。叶酸衍生物也表现出对骨稳态的积极作用,如甲氨蝶呤治疗时补充亚叶酸,可保护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叶酸的矿化衍生物在组织工程领域倍受关注,有诱导骨再生的潜力,特别是叶酸锶表现出的良好性能。现有的研究表明,叶酸及其衍生物表现出对骨发生和骨代谢的积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亚叶酸 叶酸的矿化衍生物 骨发生 代谢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骨发生过程中TGF-β_1和bFGF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3 位作者 刘兴炎 王勇 白孟海 苗国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59-460,共2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诱骨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 β1、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BMP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后不同天数的表达情...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诱骨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 β1、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BMP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后不同天数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聚集的大量间充质细胞只表达PCNA ,而不表达TGF β1和bFGF ,但随着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前软骨细胞并不断成熟 ,两因子的表达水平迅速提高。TGF β1在成熟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最活跃 ,之后开始下降 ,而bFGF在成熟软骨细胞进入钙化期后仍为高表达。成骨细胞中TGF β1和bFGF的表达均不活跃。结论 :TGF β1和bFGF在BMP诱骨发生的软骨细胞阶段有强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生长因子 表达 免疫组化 骨发生
下载PDF
骨发生相关因子基因转导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振华 徐卫东 吴岳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95-998,共4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基因转导 相关因子 骨发生 脱钙基质 生长因子 种子细胞 支架材料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骨发生和骨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1 位作者 郝永强 王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58-263,共6页
Notch信号通路对调节胚胎细胞和成体细胞增生、分化、凋亡以及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它可通过协调胚胎期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分化和生长,控制骨组织正常发生。骨重建是对病损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主要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N... Notch信号通路对调节胚胎细胞和成体细胞增生、分化、凋亡以及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它可通过协调胚胎期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分化和生长,控制骨组织正常发生。骨重建是对病损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主要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Notch信号除可对上述2种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等进行调控外,也可介导依赖于成骨细胞的破骨细胞生成。本文试以Notch信号对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学行为改变为主线,探讨Notch信号对上述2种骨生物学行为调节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骨发生 重建
下载PDF
细胞黏附与骨发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革 徐莘香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黏附 骨发生 黏附分子 生成
下载PDF
胎儿顶骨发生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布
6
作者 屈丽华 屈姣华 +2 位作者 李秀芝 龙治峰 刘月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05-107,i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人颅顶骨发生及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第9~36w胎儿顶骨内BMP分布及含量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第9w胎儿顶骨为一片间充质膜,呈BMP阳性反应;第10~36w胎儿顶骨内BMP阳性反应...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人颅顶骨发生及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第9~36w胎儿顶骨内BMP分布及含量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第9w胎儿顶骨为一片间充质膜,呈BMP阳性反应;第10~36w胎儿顶骨内BMP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骨细胞、新生骨细胞及骨膜中。图像分析表明:胎儿顶骨内BMP阳性的骨小梁及成骨细胞的平均灰度值(0~255,black~white)随胎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胎儿顶骨中BMP的含量随胎龄增加而下降,对顶骨的发生可能有启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胎儿 发生过程 图像分析系统 免疫组化技术 阳性反应 细胞 平均灰度值 BMP 系统观察 细胞 上升趋势 骨发生 P分布 小梁 含量 胎龄
下载PDF
维甲酸对骨发生及骨改建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支会英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维甲酸具有调控多种组织细胞的形态发生、增殖分化等生物学作用,也是肿瘤的诱导分化及皮肤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临床用药。本文着重探讨维甲酸对骨发生及骨改建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维甲酸 骨发生 改建 调控作用
下载PDF
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体外骨发生钙离子调节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前 裴国献 张增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8-62,共5页
通过观察电磁场刺激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骨生成过程的作用,为临床骨伤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用体外培养兔胫骨膜成骨细胞,实验组置于2Hz,1A·m-1的梯形脉冲电磁场中,对照组无电磁场刺激,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 通过观察电磁场刺激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骨生成过程的作用,为临床骨伤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用体外培养兔胫骨膜成骨细胞,实验组置于2Hz,1A·m-1的梯形脉冲电磁场中,对照组无电磁场刺激,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速度和分泌功能的差异,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水平.结果:成骨细胞在DMEM+10%小牛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体外培养8d可融合成一层,然后重叠生长,形成岛状骨结节,结节中部成骨细胞随着钙盐沉积坏死,少量成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化,实验组成骨细胞分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结论: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以膜内成骨的方式生成骨结节,这一过程可被电磁场刺激加快速度.电磁场刺激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分化的机制与调节细胞内游离钙离子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电磁场 骨发生
下载PDF
工艺改进对骨发生形态蛋白提取产量时间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丹 桑宏勋 +3 位作者 胡蕴玉 袁志 杨柳 马生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 :通过改进工艺使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提取趋于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方法 :采用低温硬组织粉碎机、自行设计的提取罐、电导仪、超滤透析仪等仪器设备改进工艺 ,提取bBMP ,对比分析工艺改进... 目的 :通过改进工艺使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提取趋于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方法 :采用低温硬组织粉碎机、自行设计的提取罐、电导仪、超滤透析仪等仪器设备改进工艺 ,提取bBMP ,对比分析工艺改进前后其时间、生产产量的变化情况 ;用小鼠肌袋活性实验和SDS -PAGE凝胶电泳评价其活性和成分稳定性。结果 :工艺改进后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 ,原料利用率提高 5 0 % ,时间缩短 1/4,产量提高 9% ,BMP活性更加良好、稳定。结论 :通过工艺改进使BMP生产机械化 ,规模化 ,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提取 透析 诱导活性
下载PDF
TGF-β超家族在软骨发生、发育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冠 杨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3-959,共7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两个亚家族。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的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均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各自...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两个亚家族。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的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均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谱系分化、增殖、成熟、凋亡和矿化。BMP信号能起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维持软骨细胞的特性,在软骨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生长板发育的过程中,BMP信号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促进成骨,而TGF-β信号抑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维持生长板中适量的软骨细胞;TGF-β信号和BMP信号对于关节软骨的维持和修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TGF-β超家族的重要作用贯穿骨骼发育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形态发生蛋白 内成 骼发育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通路与骨发生发育及损伤修复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波 王毅 沈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42-346,共5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形成过程中、骨折愈合后以及骨质破坏后骨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调节可以作为未来骨修复领域的一个新的靶点。目的:通过分析和...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形成过程中、骨折愈合后以及骨质破坏后骨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调节可以作为未来骨修复领域的一个新的靶点。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1988年以来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在软骨内成骨、维持成人骨骼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骨的发育以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软骨内成骨、骨修复","boneredu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作用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骨再生潜能在脊柱外科手术、骨折后愈合以及骨破坏后骨诱导等诸多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在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也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出生后,骨形态发生蛋白也参与骨骼动态平衡的维持。在骨的微环境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其他影响骨质动态平衡的信号通路共同为诱导骨形成的合成代谢疗法提供了一个新靶点,这为骨修复时骨形态发生蛋白控制新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形态发生蛋白2 信号通路 损伤修复 内成 微环境 再生 形成 细胞 SOX9 省级基金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骨发生潜力与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淼 沈奕 +1 位作者 王伟力 任卫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746-9749,共4页
背景:骨髓微环境的成骨潜力与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长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通过骨髓成骨潜力的分析可以预测假体的契合强度。目的: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成骨蛋白信号通路... 背景:骨髓微环境的成骨潜力与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长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通过骨髓成骨潜力的分析可以预测假体的契合强度。目的: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成骨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成骨发生在假体稳定性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置换过程中取股骨近端的骨髓组织在体外扩增至子一代,取出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或RNA检测,以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成骨潜力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tro-1阳性细胞的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Stro-1阳性细胞比率与骨形成蛋白受体1a,MSX2,Runx2、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细胞经成骨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Runx2表达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骨髓微环境的成骨潜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项指标对于全关节置换长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稳定性 全髋关节置换 髓间充质干细胞 潜力 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HOXA10基因在骨发生和骨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可 胡泽兵 +5 位作者 王艺璇 张丽君 李高志 曹新生 石菲 张舒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85-387,397,共4页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其发育和形成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HOXA10作为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s)的一员,参与了人体多个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在骨发育和骨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重点阐述H...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其发育和形成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HOXA10作为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s)的一员,参与了人体多个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在骨发育和骨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重点阐述HOXA10在骨骼发生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A10基因 骨发生 形成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修复
14
作者 何莉君 漆小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背景:颌骨在骨质疏松症中最容易受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促进骨质疏松症骨再生的效果,然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症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 背景:颌骨在骨质疏松症中最容易受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促进骨质疏松症骨再生的效果,然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症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①将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进行鉴定;②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于上颌两侧第一磨牙位置制备3 mm×3 mm×3 mm的圆柱形缺损;③假手术组和骨质疏松组大鼠植入明胶海绵,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转染效率均达到70%以上;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假手术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骨生成;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有少量新骨生成,新骨面积明显减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骨质疏松组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有大量新骨生成,新骨面积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表达较少,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成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质疏松 牙槽 修复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15
作者 燕茹 王凯茹 +2 位作者 张飞燕 贾绍斌 丛广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glao DB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单细胞转录组荟萃分析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群表达丰度和定位。血管新生小鼠和内皮(心内膜)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集探索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2)体内实验验证: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对比模型小鼠患侧与健侧缺血后肢7,14和21 d血流灌注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CD31的表达定位情况。(3)体外实验验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剂(Noggin蛋白)干预组,培养24 h,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内皮细胞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重要细胞亚群,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过表达内皮细胞转录组再分析均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升高,血管新生通路明显激活。(2)缺血7 d小鼠新生血管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增加(P<0.05),缺血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减少(P<0.001)。(3)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干预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出芽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Noggin明显减少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P<0.001),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P<0.01)。(4)结果证实,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靶向性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望改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新生 单细胞RNA测序 批量RNA测序 信号通路 后肢缺血模型 成管实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16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17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下调Ajuba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19
作者 冯昭卫 代云莉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王一凡 吕厚星 陈佳佳 陈圣杰 郭兵 肖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DM+过表达BMP7腺相关病毒组(DM+rAAVBMP7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HG)组和HG+rhBMP7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皮质Ajuba、YAP1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及NRK-52E细胞中BMP7、Ajuba和YAP1、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肾皮质Ajuba和YA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显示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尿肌酐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rAAV-BMP7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DM+rAAV-BMP7组的病理变化较DM组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皮质中Ajuba和YAP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在DM组高表达,但DM+rAAV-BMP7组其表达则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或HG组中FN、Col-Ⅲ、Ajuba和YAP1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但在DM+rAAV-BMP7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DM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NC组显著上升(P<0.05),DM+rAAV-BMP7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DM组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BMP7可减轻DKD大鼠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juba,减少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ECM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形态发生蛋白7 Ajuba Yes相关蛋白1 肾纤维化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20
作者 马东玥 臧艳 +7 位作者 任俏慧 朱欣悦 王莲子 吕伟 姚骏骁 周心怡 余莉 李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 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5(BMP5)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正常人肝细胞系L02与人肝癌细胞系Hep3B、Huh7置于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正常人肝细胞系L02与人肝癌细胞系Hep3B、Huh7中BMP5 m... 目的 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5(BMP5)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正常人肝细胞系L02与人肝癌细胞系Hep3B、Huh7置于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正常人肝细胞系L02与人肝癌细胞系Hep3B、Huh7中BMP5 mRNA表达。将肝癌细胞系Hep3B、Huh7分为对照(NC)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1、10、100 ng/mL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5(rh-BMP5)处理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MAD通路关键蛋白及其磷酸化(SMAD3、p-SMAD3)表达。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系L02相比,BMP5在肝癌细胞系Hep3B、Huh7中表达升高(P均<0.05)。与NC组相比,中、高剂量组rh-BMP5可促进Hep3B、Huh7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上调(P均<0.05),高剂量组100 ng/mL的rh-BMP5处理肝癌细胞24及48 h细胞凋亡率降低、迁移率增高(P均<0.05)。高剂量组与NC组相比,p-SMAD3表达升高(P<0.05)。结论 BMP5在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可能通过增强SMAD3活化促进肝癌细胞Hep3B、Huh7的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形态发生蛋白5 细胞增殖 SMAD同源物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