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 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2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影响的比较
3
作者 温成 王希杰 +1 位作者 韩俊成 王汉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00-1106,共7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胫腓骨骨折患者105例,分为MIPPO组53例和IMN组52例。其中MIPPO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1.74±6.05)岁;IMN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0.59±5.26)岁。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7d血小板活化指标,术前及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MN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7 d的GMP-140、PAC-1、CD63、CD61水平均提高,但MIPPO组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且MIPPO组提高幅度大于IMN组(P<0.05);MIPP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均可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且血小板活化轻,血清TGF-β1、BMP-2水平改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腓 血小板活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4
作者 冯柏涵 张文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骨折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相同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术中局部植入rhBMP-2,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6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变量数据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及死亡比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联合rhBMP-2经加压铰刀钉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粗隆间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近端髓内钉系统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贺其志 谭玉珍 +2 位作者 王海杰 王新艳 孙丽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探讨MCSC向心肌分化中的BMP-2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用BMP-2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RT-PCR检测诱导前后BMP-2受体BMPRIA和BMPRII、心肌早...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探讨MCSC向心肌分化中的BMP-2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用BMP-2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RT-PCR检测诱导前后BMP-2受体BMPRIA和BMPRII、心肌早期转录因子Nkx2.5和GATA-4以及cTnT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标记诱导后细胞cTnT和Cx-43的表达.结果用BMP-2诱导后,MCSC的形态和排列发生变化.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前BMPRIA和BMPRII以及Nkx2.5和GATA-4呈低表达,诱导后1周表达增加,3~4周表达明显.cTnT mRNA在诱导前不表达,诱导后1周开始表达,3~4周表达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TnT和Cx-43从诱导后2周开始表达.3~4周cTnT表达增强,呈现密集的横纹样结构.Cx-43在2周位于细胞膜下,3周分布于相邻细胞连接处,4周呈颗粒状密集分布于肌管的相邻细胞连接处. 结论BMP-2通过BMPRIA和BMPRII的介导作用诱导MCSC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心肌早期转录因子 CTNT Cx-43 大鼠
原文传递
雷奈酸锶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辉珍 黄晓丹 +2 位作者 靳思思 郭润民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Smad1/5/8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0.1~10 mmol/L Sr处理BMSCs细胞1 h后,细胞内磷酸化Smad1/5/8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BMP-2拮抗剂noggin预处理细胞2 h能抑制Sr对磷酸化Smad1/5/8表达的上调作用;应用0.1~5 mmol/L Sr处理细胞6 h后,细胞内Runx2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Smad1 SiRNA转染细胞后能下调Smad1/5/8、磷酸化Smad1/5/8的表达,并抑制Sr对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拮抗Sr对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 BMP-2/Smad通路参与了Sr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小RNA干扰 SMAD1 5 8 Runx2 细胞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异位和原位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磊 章燕 +2 位作者 游素兰 谭鸾君 黄远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将BMSCs与多孔磷酸钙(CPC)分别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中复合培养,制成复合材料,一部分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另一部分植入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经过荧光标记观察原位成骨情况。结果含有BMP-2+bFGF的培养液促进BMS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最强。异位成骨情况:BMP-2+bFGF组的成骨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其新骨形成百分比为48.79%±11.31%,高于单一BMP-2组(30.71%±10.85%)和bFGF组(27.33%±9.67%)以及对照组(10.65%±6.05%)。原位成骨术后12周,BMP-2+bFGF组的矿化沉积率高于其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促进成骨方面,BMP-2和bFGF共同作用优于单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4 位作者 倪斌 孔庆毅 徐爱民 陈华江 李玉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动物模型 病理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勇 王文波 +2 位作者 李吉友 卢宇 霍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OX基因 胶原 基因表达 椎间盘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 形成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骨诱导和骨形成机制的研究:β转化生长因子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杜俊杰 罗卓荆 +2 位作者 胡蕴玉 李志创 吕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496-497,共2页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进行探讨。方法19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5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TGF-β/载体为实验组,rhBMP-2/载体、单纯载体为对照组。...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进行探讨。方法19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5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TGF-β/载体为实验组,rhBMP-2/载体、单纯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1d共10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实验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其碱性磷酸酶水平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其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和TGF-β在体内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 Β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生成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栗向东 胡蕴玉 +1 位作者 蒲勤 朱邦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h BMP- 2 )真核表达载体 ,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Sal I和 Xba I双酶切含有 h BMP- 2全长 c DNA的 p U C19,回收 1.2 4kb片段 ,将其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构建重组子 pc DNA3- h...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h BMP- 2 )真核表达载体 ,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Sal I和 Xba I双酶切含有 h BMP- 2全长 c DNA的 p U C19,回收 1.2 4kb片段 ,将其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构建重组子 pc DNA3- h BMP- 2。将重组子转化细菌 ,扩增后提取质粒 ,分别用 Eco R I和 Xba I双酶切和Xho I单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将重组子转染成纤维细胞 ,G418筛选形成阳性克隆后继续培养 4周行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琼脂糖电泳显示 :用 Eco R I和 Xba I双酶切后可形成两条带 ,大小分别为1.3kb和 5 .38kb,而 Xho I酶切位点消失 ,符合物理图谱 ,表明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 G418筛选所获阳性克隆 ,继续培养 4周 ,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表明 h BMP- 2基因在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 h BMP- 2真核表达载体 ,该载体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转染 成纤维细胞 载体构建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建 常祺 +2 位作者 胡蕴玉 孟国林 白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798-2800,T002,共4页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2,BMP-2)刺激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观察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骨髓...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2,BMP-2)刺激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观察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预测MSC经BMP-2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以及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MP-2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3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29.87,65.75及54.05,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MP-2剂量为100μg/L左右时效果最佳;;在细胞记数与MTT检测上各组差别不显著,F值分别为1.73和0.17,P>0.05,差别不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BMP-2在促进基质细胞成骨潜能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MP-2应用剂量为100μg/L左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髓基质细胞 生物行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绍虎 余 磊 +4 位作者 谭海燕 黄 涛 王朝阳 刘大庸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方法hBMP-2原核表达载体pYR(pBV220-hBMP-2)转化 E coli BL21,SDS-PAGE分析工程菌活化状态以及诱导时间与目的蛋白表达率的关系。离子交换层析 DEAE和分子筛 S-300...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方法hBMP-2原核表达载体pYR(pBV220-hBMP-2)转化 E coli BL21,SDS-PAGE分析工程菌活化状态以及诱导时间与目的蛋白表达率的关系。离子交换层析 DEAE和分子筛 S-300纯化重组蛋白,自然缓降复性法对其复性。结果SDS-PAGE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000时出现明显外源蛋白表达带,而且当工程菌30℃活化至D600约为0.45时,其表达效率较高;在此状态下,温度诱导衣达4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稍下降。重组蛋白经纯化后植人小鼠肌肉,组织学观察到肌肉内大量间允质细胞增生以及软骨与骨形成。结论重组hBMP-2具有良好异位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蛋白表达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俊杰 罗卓荆 +7 位作者 胡蕴玉 李明全 袁志 曹艳杰 崔庚 李丹 吕荣 王建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48-1449,共2页
目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对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 目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对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鼠110只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设立rhBMP-2/bFGF为实验组,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21d共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I,II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2组在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I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②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I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I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③实验组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在术后7,14,21d,实验组ALP分别为(63.85±6.87),(27.12±4.23),(8.93±1.49)IU/g;对照组ALP分别为(27.26±4.13),(70.65±5.92),(39.46±4.72)IU/g(t=12.40,20.85,17.52,P<0.01)。结论:bFGF增强了rhBMP-2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诱导 调节作用 原位杂交 胶原 碱性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超声微泡破裂法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骨骼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钦峰 杜芳 +1 位作者 徐岩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30μg;C组和D组选择右侧股四头肌为注射点,其中C组注射质粒,D组注射质粒和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100μg。7d后处死A组和B组小鼠,取胫前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14d后处死C组和D组小鼠,取股四头肌行免疫组化检测rhBMP-2表达情况。结果7d后B组阳性肌纤维百分率高于A组(P<0.05);14d后,C组和D组都可检测到rhBMP-2的表达,但D组rhBMP-2表达量比C组多。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能增加外源性rhBMP-2基因在小鼠体内骨骼肌转染率和表达水平,有望为牙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基因治疗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其趋化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令倩 杨丕山 +1 位作者 赵宁 葛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趋化反应。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DLSCs波形丝蛋白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检测人PDLSCs多向分化能力,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5...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趋化反应。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DLSCs波形丝蛋白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检测人PDLSCs多向分化能力,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培养的方法检测其干细胞特性。利用24孔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来检测人PDLSCs对BMP-2的趋化反应,光镜下计迁移至滤膜下侧面的不同视野的细胞数。结果人PDLSCs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体外诱导培养的人PDL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在体外呈克隆状生长。在100、200 ng.mL-1 BMP-2实验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中迁移的细胞数目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BMP-2对人PDLSCs有趋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周膜干细胞 趋化作用
下载PDF
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微 王海萍 +2 位作者 吕洋 李柔 陈晓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 目的:观察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提取BMMSCs,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诱导物质,分组(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联合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至第28天时4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RT-PCR法对4组细胞中GATA-4、Nkx2.5及α-MHC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常规养至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细胞中cTnT、desmin、α-actin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30.14±8.66)%、(45.30±6.96)%、(60.95±7.73)%和(43.50±7.32)%,且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低于联合诱导组(P<0.05)。FGF-2诱导组、BMP-2诱导组细胞中Nkx2.5及GATA-4 mRNA的表达量在第7、14、28天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低-高-高"的表达趋势;且第28天时联合诱导组中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诱导组(P<0.05);各组细胞均未见α-MHC mRNA表达。结论:BMMSCs可在FGF-2与BMP-2单一及联合诱导下发育为心肌样细胞,且两者联合诱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生长因子-2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大鼠 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