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各期骨形态蛋白-2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明亮 黄莺 +3 位作者 雷艳 刘榕君 徐庆东 郑智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7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5期患者血清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水平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CKD各期的154例血液样本。测定血清BMP-2水平和常规生化测定肾功能、白蛋白、C...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5期患者血清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水平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CKD各期的154例血液样本。测定血清BMP-2水平和常规生化测定肾功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及钙磷代谢等。并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CKD1~5期各有26、22、26、20、28例,血液透析32例,对照28例。与正常对照比较,CKD4,CKD5期及血液透析患者血清BMP-2水平明显升高;血清BMP-2水平在CKD患者下列情况下显著升高:血磷大于1.4mmol/L或钙磷沉积大于55mg2/dl2;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C-反应蛋白大于3000μg/L。相关分析结果提示,BMP-2与血磷水平,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示:血磷及CRP显著影响BMP-2的独立因素。结论 BMP-2在CKD中晚期和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残存肾功能、钙磷代谢、炎症和白蛋白可能与CKD患者血清BMP-2水平有关;血磷和炎症是影响BMP-2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蛋白-2 慢性肾脏病 钙磷代谢
下载PDF
骨形态蛋白-2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余萍萍 侯玉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66-468,共3页
关键词 骨形态蛋白-2 牙本质再生 牙周再生 种植体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晓萍 董少红 +2 位作者 肖学吕 徐宜英 文锦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88-389,共2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著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 质疏松性 折愈合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骨形态蛋白-2与桡动脉钙化的关系
4
作者 何晓旋 王文静 +2 位作者 詹亚丽 杨秀飞 查庆生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桡动脉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探讨其与桡动脉钙化(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钙化组21例,非钙化组25例。桡动脉标本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端-端...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桡动脉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探讨其与桡动脉钙化(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钙化组21例,非钙化组25例。桡动脉标本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端-端吻合时留取,行HE染色检测有无钙化,并计算钙化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桡动脉BMP-2的表达,测定两组血清FGF-23、血红蛋白(Hb)、钙(Ca)、磷(P)、全段PTH(i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尿酸(UA)水平,并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钙化组血清Ca、P、iPTH、FGF-23、BM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桡动脉脉钙化程度与BMP-2、FGF-23、血钙、血磷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桡动脉钙化,FGF-23、BMP-2与桡动脉钙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形态蛋白-2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态蛋白-2在脊柱融合中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奭慧 李忠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55-58,共4页
自体骨移植物具有天然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是骨移植材料中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局限性。目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以提高脊柱融合率。但其应用范围远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 自体骨移植物具有天然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是骨移植材料中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局限性。目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以提高脊柱融合率。但其应用范围远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因此研制出新型骨修复材料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脊柱融合 并发症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 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7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下载PDF
基于BMP-2/BMP-7机制探讨生龙接骨胶囊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发性骨折的作用
8
作者 邓平征 周龙殿 +4 位作者 张斌 胡和军 邓雄伟 徐南云 江共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术后再发性骨折的作用,并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2/BMP-7)机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经皮椎体... 目的探讨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术后再发性骨折的作用,并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2/BMP-7)机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老年OT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胶囊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PVP治疗,胶囊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服用生龙接骨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体结构(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治疗前后血清BMP-2、BMP-7水平、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骨钙素(OST)]、骨密度(BMD)、康复情况[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等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有效率、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改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优于治疗前,胶囊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组的BMP-2、BMP-7表达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再发性骨折情况均良好,胶囊组愈合速度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胶囊组的BALP、PⅠNP、OST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D高于治疗前,且胶囊组高于常规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胶囊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常规组(80.0%),胶囊组的再骨折发生率(4%)低于常规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龙接骨胶囊能通过上调患者血清BMP-2、BMP-7水平,改善BMD从而预防老年OTF的术后再发性骨折,其机制可能与生龙接骨胶囊能刺激BMP信号通路,加速成骨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龙接胶囊 形态发生蛋白-2 形态发生蛋白-7 术后再发性
下载PDF
FGF2和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罗雪峰 易知非 谢增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按不同治疗预后分为疗效好组75例(71.4%)和疗效差组30例(28.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炎症因子、FGF2及BMP-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FGF2及BMP-2与预后的关系;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FGF2、BMP-2及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疗效差组Ⅳ型Cierny-Mader分型及窦道形成患者占比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FGF2及BMP-2水平均低于疗效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O^R=5.036(95%CI:1.369,9.894)]、窦道形成[O^R=2.987(95%CI:1.156,7.247)]、FGF2[O^R=0.446(95%CI:0.129,0.735)]和BMP-2[O^R=0.485(95%CI:0.212,0.738)]为影响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FGF2、BMP-2构建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十分接近;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54,0.875)、0.752(95%CI:0.761,0.893)、0.823(95%CI:0.789,0.885)及0.811(95%CI:0.797,0.875),FGF2及BMP-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ng/L和113.5 ng/L,4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896,0.99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均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率,并且联合预测的总体净收益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基于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4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准确预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影响的比较
10
作者 温成 王希杰 +1 位作者 韩俊成 王汉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00-1106,共7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胫腓骨骨折患者105例,分为MIPPO组53例和IMN组52例。其中MIPPO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1.74±6.05)岁;IMN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0.59±5.26)岁。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7d血小板活化指标,术前及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MN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7 d的GMP-140、PAC-1、CD63、CD61水平均提高,但MIPPO组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且MIPPO组提高幅度大于IMN组(P<0.05);MIPP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均可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且血小板活化轻,血清TGF-β1、BMP-2水平改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腓 血小板活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1
作者 冯柏涵 张文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骨折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相同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术中局部植入rhBMP-2,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6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变量数据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及死亡比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联合rhBMP-2经加压铰刀钉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粗隆间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近端髓内钉系统
下载PDF
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结合带血供骨膜修复羊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建强 周密 +1 位作者 李长庚 张树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尺骨骨膜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骨骨膜,B组仅...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尺骨骨膜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PLGA-TCP-BMP.2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骨骨膜,B组仅植入PLGA.TCP-BMP-2人工骨.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拍摄x线片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结果x线检查示A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清晰;B组亦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均不如A组;C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A、B组骨痂外层形成为板层骨,C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填充。结论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尺骨骨膜移植能够很好的修复绵羊桡骨30mm的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蛋白-2 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 磷酸三钙 缺损
原文传递
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结合带血供组织修复羊大段骨缺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建强 张树明 +1 位作者 周密 李长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尺骨骨膜及长段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尺骨骨膜及长段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骨骨膜,C组仅植入人工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四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行X线摄片,24周处死行CT及组织学检查,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X线检查示术后放射学评分A组高于其它各组。组织学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新生骨与断端皮质骨融合,新生骨痂较为纤细;C组新生板层骨及骨陷窝排列较为紊乱;D组无骨连接表现。A、B、C组均未见人工骨材料残留。A组组织学评分最高,D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长段自体骨或带血供尺骨骨膜移植能够很好的修复绵羊桡骨大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供 骨形态蛋白-2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磷酸三钙 缺损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BMP-2植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陈俊毅 蔡林鸿 +2 位作者 许斌 何振森 林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20年3月莆田...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20年3月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42例)和PFNA+BMP-2植骨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周、3个月、9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PFNA+BMP-2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12.47±1.88)周和(12.64±1.95)周,均明显短于PFNA组的(14.40±2.35)周、(13.36±2.3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4.048,P均<0.05)。PFNA+BMP-2植骨组在术后3、9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8.31±5.98)分和(91.38±4.66)分,均高于PFNA组的(82.86±7.17)分和(86.92±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3.828,P均<0.05)。结论PFNA联合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防旋转髓内钉 转子间 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贺其志 谭玉珍 +2 位作者 王海杰 王新艳 孙丽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探讨MCSC向心肌分化中的BMP-2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用BMP-2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RT-PCR检测诱导前后BMP-2受体BMPRIA和BMPRII、心肌早...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探讨MCSC向心肌分化中的BMP-2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用BMP-2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RT-PCR检测诱导前后BMP-2受体BMPRIA和BMPRII、心肌早期转录因子Nkx2.5和GATA-4以及cTnT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标记诱导后细胞cTnT和Cx-43的表达.结果用BMP-2诱导后,MCSC的形态和排列发生变化.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前BMPRIA和BMPRII以及Nkx2.5和GATA-4呈低表达,诱导后1周表达增加,3~4周表达明显.cTnT mRNA在诱导前不表达,诱导后1周开始表达,3~4周表达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TnT和Cx-43从诱导后2周开始表达.3~4周cTnT表达增强,呈现密集的横纹样结构.Cx-43在2周位于细胞膜下,3周分布于相邻细胞连接处,4周呈颗粒状密集分布于肌管的相邻细胞连接处. 结论BMP-2通过BMPRIA和BMPRII的介导作用诱导MCSC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心肌早期转录因子 CTNT Cx-43 大鼠
原文传递
雷奈酸锶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辉珍 黄晓丹 +2 位作者 靳思思 郭润民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Smad1/5/8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0.1~10 mmol/L Sr处理BMSCs细胞1 h后,细胞内磷酸化Smad1/5/8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BMP-2拮抗剂noggin预处理细胞2 h能抑制Sr对磷酸化Smad1/5/8表达的上调作用;应用0.1~5 mmol/L Sr处理细胞6 h后,细胞内Runx2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Smad1 SiRNA转染细胞后能下调Smad1/5/8、磷酸化Smad1/5/8的表达,并抑制Sr对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拮抗Sr对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 BMP-2/Smad通路参与了Sr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小RNA干扰 SMAD1 5 8 Runx2 细胞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勇 王文波 +2 位作者 李吉友 卢宇 霍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SOX基因 胶原 基因表达 椎间盘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异位和原位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磊 章燕 +2 位作者 游素兰 谭鸾君 黄远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将BMSCs与多孔磷酸钙(CPC)分别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中复合培养,制成复合材料,一部分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另一部分植入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经过荧光标记观察原位成骨情况。结果含有BMP-2+bFGF的培养液促进BMS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最强。异位成骨情况:BMP-2+bFGF组的成骨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其新骨形成百分比为48.79%±11.31%,高于单一BMP-2组(30.71%±10.85%)和bFGF组(27.33%±9.67%)以及对照组(10.65%±6.05%)。原位成骨术后12周,BMP-2+bFGF组的矿化沉积率高于其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促进成骨方面,BMP-2和bFGF共同作用优于单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4 位作者 倪斌 孔庆毅 徐爱民 陈华江 李玉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形态发生蛋白-2 动物模型 病理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