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六龙 戴克戎 +4 位作者 汤亭亭 郁朝锋 徐旻 徐小良 楼觉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 - 2基因 (Adv- h BMP- 2 )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获取 MSCs,分为三组 :1Adv- h BMP- 2转染细胞组 ;2 Adv- βgal转染细胞组 ;3未转染细胞组。分别...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 - 2基因 (Adv- h BMP- 2 )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获取 MSCs,分为三组 :1Adv- h BMP- 2转染细胞组 ;2 Adv- βgal转染细胞组 ;3未转染细胞组。分别于体外行 Western immunoblot试验、碱性磷酸酶 (AL P)和 Von Kossa染色、AL P定量测定 ,以及裸鼠肌内诱导成骨试验。共 9只裸鼠 ,双侧股后肌群内注射 ,每组 6侧。结果  Adv- h BMP- 2组 MSCs可分泌 BMP- 2蛋白 ;转染后第 9天 AL P染色多数细胞为阳性 ,其它两组 AL P染色阳性细胞少见 ;AL P活性第 3天开始升高 ,12天达高峰为 14 .76单位 ,与其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于第 2 1天后出现钙结节 ,而其它两组未见。裸鼠肌内注射后 4周 Adv- h BMP- 2组 X线片均有异位成骨 ,Adv- βgal转染细胞组未见明显成骨 ,未转染细胞组仅有少量骨形成。组织学检查发现 :Adv- h BMP- 2组也可见典型的板层骨和骨髓腔形成 ,Adv- βgal组主要为纤维组织 ,未转染组也可见散在骨小梁形成。结论  Adv- h BMP- 2基因转染可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髓间质干细胞 生成 缺损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纯理 党耕町 +3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国权 王志国 张惠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84-385,共2页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 - 2 (BMP- 2 )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以不同浓度 (0、0 .1、 0 .2、0 .5和 1 .0μmol/L )的辛伐他汀...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 - 2 (BMP- 2 )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以不同浓度 (0、0 .1、 0 .2、0 .5和 1 .0μmol/L )的辛伐他汀、基因重组人 BMP- 2 (1 0 0 ng/ml)作用 72小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酶学测定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Western Blotting检测 BMP- 2表达的变化。 结果 辛伐他汀作用 72小时后 ,细胞中的 BMP- 2表达水平增高 ,随浓度增加 ,表达量增加 ,对照组少量表达 ;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 ,呈剂量依赖关系 ,辛伐他汀 0 .5和 1 .0 μmol/L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中 BMP- 2的高表达 ,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BMP- 2增多 ,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髓基质细胞 骨形成蛋白-2 碱性磷酸酶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平滑肌细胞NF-κB激活和骨形成蛋白-2表达降低(英文) 被引量:22
3
作者 任新瑜 阮秋蓉 +3 位作者 朱大和 朱敏 瞿智玲 路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Ang 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活性及骨形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ng II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并探... 本文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Ang 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活性及骨形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ng II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并探讨川芎嗪是否能抑制Ang II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检测Ang II刺激和川芎嗪干预后NF-κB活性、BMP-2 蛋白和 mRNA 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 Ang II 刺激激活 NF-κB。Ang II 刺激 15 min 即有 NF-κB p65核转移,30 min 达高峰(P<0.01),1 h 后减退。川芎嗪抑制 Ang II诱导的NF-κB激活,与Ang II组比较,川芎嗪 + Ang II组NF-κB活性显著降低 (P<0.01)。 (2) Ang II 刺激 6 h 时 BMP-2 表达增强(P<0.05),12 h 时减弱(P<0.01),24 h 时更弱(P<0.01)。川芎嗪 + Ang II组中,川芎嗪干预6 h 时BMP-2 表达亦增强,12 与24 h 时保持正常水平。 (3) 川芎嗪对正常细胞的NF-κB活性和BMP-2 表达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Ang II刺激后激活NF-κB并最终使生长抑制因子BMP-2 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BMP-2 一过性增高可能不依赖NF-κB通路的激活。川芎嗪可抑制Ang II诱导的NF-κB激活与 BMP-2 表达降低,提示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粥样硬化 川芎嗪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志国 胡静 +3 位作者 邹淑娟 李继华 高占巍 王大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_2 (rhBMP_2 )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 在 1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双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 ,将rhBMP_2与胶原复合植入一侧下颌骨切开处 ,另一侧单纯植入胶原作对照。用自行研制牵张器延长...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_2 (rhBMP_2 )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 在 1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双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 ,将rhBMP_2与胶原复合植入一侧下颌骨切开处 ,另一侧单纯植入胶原作对照。用自行研制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 6mm ,在牵张结束后第 4周处死动物 ,取双侧牵张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扫描电镜及Ca/P元素测定。结果 下颌延长后两侧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 ,应用rhBMP_2的一侧牵张骨痂中的新骨组织比对照侧多而成熟 ,钙化程度较高。结论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_2可能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牵张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生成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王会信 赵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将珊瑚与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并与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通过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此复合人工骨的骨... 将珊瑚与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并与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通过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此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骨缺损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机械强度不断增大;12周后,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缺损区抗压强度接近正常的骨组织。该复合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珊瑚 人工 生物力学 缺损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2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宇 林欣 +3 位作者 裴建华 王立春 丁红梅 王会信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构建人骨形成蛋白 - 2 (BMP- 2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为应用 BMP- 2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构建携带 BMP- 2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 p Ad CMV- BMP- 2 ,在脂质体介导下 ,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 p JM17共转染 2 93细... 目的 构建人骨形成蛋白 - 2 (BMP- 2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为应用 BMP- 2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构建携带 BMP- 2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 p Ad CMV- BMP- 2 ,在脂质体介导下 ,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 p JM17共转染 2 93细胞 ,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 Ad- BMP- 2。结果 经限制性酶切和 PCR扩增鉴定 ,证实为复制缺陷型 BMP- 2重组腺病毒。结论 成功构建了 BMP- 2腺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成蛋白-2 基因重组 基因治疗 BMP-2
下载PDF
三种钙磷陶瓷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内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龙厚清 李佛保 +2 位作者 王迎军 廖威明 王会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和比较 3种钙磷陶瓷材料 HA、TCP、HA/ 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体内异位成骨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取 35只 3月龄 Wistar大鼠 ,将复合 rh BMP- 2的 3种钙磷陶瓷材料 (1∶ 1)植于鼠背部肌袋内 ... 目的 探讨和比较 3种钙磷陶瓷材料 HA、TCP、HA/ 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体内异位成骨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取 35只 3月龄 Wistar大鼠 ,将复合 rh BMP- 2的 3种钙磷陶瓷材料 (1∶ 1)植于鼠背部肌袋内 ,未复合 rh BMP- 2的上述 3种单纯陶瓷材料为对照组。术后 2、4和 8周取材 ,测定植入物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 ,通过 HE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观察 ,比较新生骨组织的形成。 结果 术后 2、4周复合植入物 AL P活性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 HA、HA/ TCP、TCP,但在相同 rh BMP- 2剂量下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与相对应单纯支架材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测结果显示各复合材料组均有新骨形成 ,成骨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2周时以 HA/ rh BMP- 2成骨量较多 ,但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8周时新骨形成以双相陶瓷 HA/ TCP最佳 ,相关参数和图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成骨量 8周较 2、4周多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3种单纯支架材料各观察期均无骨样组织形成。 结论 双相陶瓷材料 HA/ TCP是携带 rh BMP- 2的钙磷陶瓷良好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陶瓷材料 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体内成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双相钙磅陶瓷
下载PDF
川芎嗪对平滑肌细胞NF-κB激活、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新瑜 阮秋蓉 +3 位作者 朱大和 朱敏 瞿智玲 路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 kappaB (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的激活与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icprotein 2 ,B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 ,血管紧张素Ⅱ (Angio...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 kappaB (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的激活与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icprotein 2 ,B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 ,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gⅡ )刺激组和川芎干预组。各取 15、 30、 6 0min测NF κB激活情况 ,6、 12、 2 4h测BMP 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测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  (1)AgⅡ刺激 15min即有NF κBp6 5核转移 ,30min达高峰 (P <0 0 1) ,1h后减退。川芎干预组NF κB激活与正常组无差异。 (2 )AgⅡ刺激 6hBMP 2表达增强 (P <0 0 5 ) ,12h减弱 (P <0 0 1) ,2 4h更弱。川芎干预组 6hBMP 2表达亦增强 ,12h与 2 4h保持正常水平。结论 川芎嗪抑制AgⅡ诱导的NF κB激活与BMP 2表达降低 ,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平滑肌细胞 NF-ΚB 激活 骨形成蛋白-2 表达 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基因促进犬牙周组织再生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钦峰 朱雪梅 +2 位作者 杨丕山 刘玉 杜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rhBMP-2)质粒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成年bea犬,将其下颌两侧的第2、3、4前磨牙(P2、P3、P4)作为实验牙。在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制作“U”型骨缺损,并随设计为3组,即pIRES-rhBMP-2... 目的:观察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rhBMP-2)质粒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成年bea犬,将其下颌两侧的第2、3、4前磨牙(P2、P3、P4)作为实验牙。在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制作“U”型骨缺损,并随设计为3组,即pIRES-rhBMP-2组、rhBMP-2组(阳性对照组)和PBS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4与第8周分别处动物。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Image-Pro-Express系统测量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量。测量结果以SAS 6.12软件包进行Newman-Keuls q检验。结果:实验第8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2个实验组新牙槽骨接近于正常骨结构,新生牙周纤维稠密,富含血管;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新生组织测量果显示:2个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 2个实验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RES-rhBMP-2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能有效促进犬牙周骨缺的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缺损 牙周再生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免疫化学发光检测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zmol骨形成蛋白-2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军华 黄卫华 +1 位作者 刘彦明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42-1644,共3页
In this study, a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mmunoassay(CEIA) method based on the 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CL)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label catalyzing the luminol/H 2O 2/p-iodophenol(P... In this study, a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mmunoassay(CEIA) method based on the 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CL)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label catalyzing the luminol/H 2O 2/p-iodophenol(PIP) reac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HRP was detected with detection limit(S/N=3) of 4.4 pmol/L(53 zmol), which is one of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of HRP reported yet. The HRP was linked to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BMP-2)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 cells in noncompetitive format and first detected by CL. HRP-Ab 2-mAb-BMP-2 complexes were baseline separated from free HRP label in 3 min. The detection limit(S/N=3) of BMP-2 is 6.2 pmol/L(75 zmol).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arteriosclerosis pathology research. The change of BMP-2 contentin VSM cells which were stimulated by angiotensin Ⅱ(AgⅡ) for different hour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10.0 pmol/L. Th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at obtained by common used Pathology image analys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抗原抗体 骨形成蛋白-2
下载PDF
模拟失重下大鼠骨和骨髓中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崇建 杨连甲 +2 位作者 曹新生 陈希哲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人重组骨形成蛋白 2 (Humanrecombinatio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rhBMP 2 )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SD大鼠 ,随机配对分为悬吊组和自由活动组 ( 5只 /组 ) ,实验期为 1 4、2 8d。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人重组骨形成蛋白 2 (Humanrecombinatio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rhBMP 2 )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SD大鼠 ,随机配对分为悬吊组和自由活动组 ( 5只 /组 ) ,实验期为 1 4、2 8d。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结果尾吊组大鼠骨质和骨髓内rhBMP 2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尾吊组 1 4drhBMP 2的表达明显强于 2 8d(P <0 .0 5)。结论大鼠后肢去负荷导致骨和骨髓rh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诱导NIH3T3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军琳 刘源 +2 位作者 金岩 王新文 李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NIH3T3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NIH3T3细胞,加入外源性rhBMP-2,用生长曲线、噻唑蓝(MTT)比色、流式细胞仪(FCM)分析、BrdU检测观察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IP)活... 目的 探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NIH3T3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NIH3T3细胞,加入外源性rhBMP-2,用生长曲线、噻唑蓝(MTT)比色、流式细胞仪(FCM)分析、BrdU检测观察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IP)活性和骨钙素(OC)含量观察细胞是否有成骨趋向。结果 加药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DNA合成变慢,ALP活性和OC含量均增高。结论 rhBMP-2使NIH3T3细胞增殖活性变弱,表现成骨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 RHBMP-2 NIH3T3细胞增殖 细胞 表型转化 OC DNA合成 生长曲线 碱性磷酸酶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静磁场对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仇丽鸿 秦科 +1 位作者 钟鸣 王兆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观察静磁场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牙周结扎、高糖喂食5周,确定形成牙周炎模型后,分为2组,每组18只。实验组在大鼠双侧颊部皮下组织区埋入表面磁场强度为0.12T的磁体,实验对照... 目的观察静磁场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牙周结扎、高糖喂食5周,确定形成牙周炎模型后,分为2组,每组18只。实验组在大鼠双侧颊部皮下组织区埋入表面磁场强度为0.12T的磁体,实验对照组埋入不充磁的磁体。2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的第2、4、7天处死,切取牙周炎患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区牙周膜组织中BMP-2的变化。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静磁场作用后,牙周膜组织中BMP-2表达增多,第4天和第7天时与实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磁场能够促进牙周炎牙周膜细胞分泌BMP-2,从而参与牙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骨形成蛋白-2 牙周炎
下载PDF
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研制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志 马平 +4 位作者 胡蕴玉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2 / BCB) ;将 4周龄雄性 BAL B/ C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rh BMP- 2 / BCB骨粒 ,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BCB骨粒 ,术后 7、14及 2 1天取材 ,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 BMP- 2 / 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实验组术后 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 ,14天形成编织骨 ,2 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 ;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 2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BMP- 2 / 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异种 诱导 修复材料 活性 节段性缺损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东宁 王云国 +5 位作者 刘志礼 王敏 王尔天 黄曹 杨大志 易伟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9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实验按不同质量浓度PNS分组(0、50、100、...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实验按不同质量浓度PNS分组(0、50、100、150、200mg.L-1),以0mg.L-1为对照组。均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MTT法观察细胞增殖,ALP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BMP-2表达。结果在第3、5天各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9天,50、100、150mg.L-1组高于对照组(P<0.05);BMP-2表达水平及ALP活性在50、100及150mg.L-1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少量表达BMP-2;200mg.L-1组细胞增殖、BMP-2表达水平及ALP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通过上调BMP-2的表达水平,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髓基质细胞 骨形成蛋白-2 碱性磷酸酶活性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结合纤维连接蛋白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钱栋 马鹏 +3 位作者 李阳 陈静 屈睿 徐晓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17-12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体外联合和单独应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SD大鼠的MSCs分离培养后,分为4组...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体外联合和单独应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SD大鼠的MSCs分离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A组(加入100μg/ml BMP-2);B组(加入10 ng/ml FN);C组(加入100μg/ml BMP-2和10 ng/ml FN),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3,6,9,12天)各组细胞数量?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细胞表型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各组成骨诱导能力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细胞形态,成骨细胞表型检测都发生了变化;各组的细胞数和AL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C组变化最明显,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各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C组细胞的黏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结论:BMP-2和FN在体外能明显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作为理想的成骨诱导剂应用于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2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胶原复合物的表面植骨成骨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钢 赵士杰 +1 位作者 俞光岩 王会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与胶原复合物在大鼠颅骨表面的成骨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 9只在两侧颞部各制备一骨膜下袋后 ,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右侧植入 rh BMP- 2与胶原复合物为实验侧 ,左侧植入单纯胶原作为对照 ,...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与胶原复合物在大鼠颅骨表面的成骨作用。方法 用 SD大鼠 9只在两侧颞部各制备一骨膜下袋后 ,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右侧植入 rh BMP- 2与胶原复合物为实验侧 ,左侧植入单纯胶原作为对照 ,分别于术后 2、4及 8周处死动物各 3只 ,取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观察成骨情况 ,并测量成骨厚度。结果  rh BMP- 2与胶原复合物可在颞骨表面通过膜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新骨形成 ,并与颞骨外板良好结合 ,术后 2周 ,植入物大部分降解吸收 ,颞骨表面有大量新生骨 ;术后 4周 ,植入物完全为新骨代替 ,颞骨厚度约为厚原度的 5倍 ;术后 8周 ,新骨更加成熟 ,颞骨厚度约为原厚度 2 .8倍。而对照侧骨质在术后各周均无明显增厚。结论  rh BMP- 2与胶原复合物可作为良好的表面植骨替代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胶原复合物 表面植 缺损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对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帮福 张斌 +5 位作者 李毅 纪宗玲 蒲勤 柴玉波 陈南春 陈苏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rhBMP-2的促细胞成骨分化作用,以期找到合适的成骨分化标志作为rhBMP-2的定量活性测定指标。方法 首先表达制备rhBMP-2,用小鼠股部肌袋包埋法进行诱骨活性实验,然后检测rhBMP-2作用后的... 目的进一步探讨rhBMP-2的促细胞成骨分化作用,以期找到合适的成骨分化标志作为rhBMP-2的定量活性测定指标。方法 首先表达制备rhBMP-2,用小鼠股部肌袋包埋法进行诱骨活性实验,然后检测rhBMP-2作用后的骨髓基质细胞(MSC)、NIH3T3和C2C12等3种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细胞总蛋白合成量以及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rhBMP-2具有良好的诱导骨形成的活性,可增加3种细胞的OC含量和蛋白合成量,对MSC的ALP活性变化影响明显,且可促进MSC的增殖,抑制NIH3T3细胞的生长。结论 rhBMP-2具有促进上述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rhBMP-2的作用与细胞骨钙素合成量的增加呈线性正相关,故定量测定OC的含量基本可反映rhBMP-2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分化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胶原I盖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世光 谢敏 +2 位作者 王华东 陈铁 张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2-525,T004,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的盖髓效果和对牙髓组织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探讨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 ,为临床筛选理想的盖髓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 30只猫为实验对象 ,机械暴露牙髓后 ,分别用重组人骨...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的盖髓效果和对牙髓组织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探讨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 ,为临床筛选理想的盖髓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 30只猫为实验对象 ,机械暴露牙髓后 ,分别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氢氧化钙、胶原及对照的牛血清白蛋白盖髓 ,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牙髓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及牙髓组织学改变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盖髓后 1周、2周、4周时牙髓组织骨钙素的含量。结果 :与氢氧化钙、胶原和牛血清白蛋白盖髓比较 ,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盖髓 ,能形成完整的管样牙本质桥 ,牙髓组织骨钙素的含量显著多于正常牙髓。结论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盖髓可诱导形成完整的牙本质桥 ,显著增加牙髓组织骨钙素的含量。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胶原I作为生物活性盖髓剂 ,起到良好的活髓保存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复合胶原I 盖髓 实验研究 钙素
下载PDF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峰 王美青 +1 位作者 储岚岚 于世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关节软 骨形成蛋白-2 咬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