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6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国鹏 陈志龙 +1 位作者 李卫平 马小愉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4%~1.7%[1],男女发生率之比为2.6∶1[2],通常以坠落伤、运动意外受伤和交通事故引起为主。儿童股骨干骨折主要发生于2个年龄段[3],第一个年龄段为1~3岁,主要...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4%~1.7%[1],男女发生率之比为2.6∶1[2],通常以坠落伤、运动意外受伤和交通事故引起为主。儿童股骨干骨折主要发生于2个年龄段[3],第一个年龄段为1~3岁,主要为低能量损伤;第二个年龄阶段为青春期早期,主要为高能量损伤。目前,尚无通用的儿童股骨干骨折分类、分型系统,临床上常常根据骨折位置分为近段骨折、中段骨折、远段骨折,按照骨折断端的情况分为横型骨折、螺旋型骨折、斜型骨折、粉碎型骨折,按照软组织损伤后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及开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断端 开放性骨折 螺旋型骨折 中段骨折 坠落伤 意外受伤 粉碎型骨折 骨折位置
下载PDF
CO接骨架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成永忠 王文 +1 位作者 蒋科卫 李光耀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2,共1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分析外固定架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使用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顺序导入Mimics 21.0、Geomagic 2019、Hypermesh 12.0、Solidworks 2021等软件进行处理,制作桡骨远端骨折筋骨模型。根...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分析外固定架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使用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顺序导入Mimics 21.0、Geomagic 2019、Hypermesh 12.0、Solidworks 2021等软件进行处理,制作桡骨远端骨折筋骨模型。根据厂家提供的外固定架数据,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模型装配,并进行截骨,构建C1、C2、C3三种骨折模型。设置约束,添加载荷,得出骨折端应力、骨折端位移、关节面位移、穿针骨道应力等数据。结果骨折端应力:在载荷下骨折端应力峰值均不高于60 MPa。C2、C3型骨折纵向应力下应力峰值高于20 MPa,C1型骨折部分载荷下局部应力低于2 MPa。骨折断端位移:不同的载荷下骨折端的最大位移峰值均未超过2 mm。桡腕关节面轴向位移:其中C2型骨折纵向载荷下的最大位移达到0.96 mm,接近1 mm。但关节面的最大相对位移仅有0.14 mm。C3型骨折纵向载荷下的最大相对位移达到了0.64 mm。外固定架应力峰值:外固定架的应力峰值均集中在克氏针与半环连接处(C1型骨折纵向载荷下应力峰值达到134.81 MPa)。穿针骨道应力:在载荷下骨道最大应力均不超过60 MPa。结论简单骨折在半环型外固定架固定中对各种应力的对抗性较粉碎性骨折更佳,表现出来更高的稳定性。且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较高,且拥有较低的不良愈合率。是值得信任的临床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断端 骨折 关节面 桡腕关节 外固定架 粉碎性骨折 纵向载荷
原文传递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炜 许兆光 +3 位作者 林蔚莘 何发胜 张建新 周毅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对14项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延迟愈合与年龄、是否吸烟、复位方式、是否贫血、术前准备时间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55,0.954),P=0.006]、是否吸烟[OR=0.020,95%CI(0.002,0.193),P=0.001]、复位方式[OR=23.924,95%CI(2.210,258.943),P=0.009]、是否贫血[OR=0.016,95%CI(0.001,0.289),P=0.005]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像因素。结论:低龄、吸烟、闭合复位、贫血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ilon骨折中胫骨与腓骨骨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石庄 陈洪全 +1 位作者 侯建文 孙克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55-3360,共6页
背景:Pilon骨折的骨折线走行复杂,骨折块多粉碎,常伴有骨丢失和软组织损伤,是临床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目的: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骨折和腓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 背景:Pilon骨折的骨折线走行复杂,骨折块多粉碎,常伴有骨丢失和软组织损伤,是临床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目的: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骨折和腓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Pilon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包括腓骨骨折水平、腓骨骨折类型、腓骨骨折块数、胫骨位置状态、胫骨主要骨折块、胫骨内侧骨折块大小、胫骨骨折角、Topliss分型(矢状面)、Topliss分型(冠状面),将信息汇总为数据库,运用SPSS 25.0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与腓骨的相关数据,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时发现:胫骨骨折角与腓骨骨折类型、腓骨骨折水平和腓骨骨折块数呈正相关;胫骨位置状态与胫骨骨折角和Topliss分型(冠状面)呈正相关,与胫骨主要骨折块和Topliss分型(矢状面)呈负相关;腓骨骨折水平与腓骨骨折类型和腓骨骨折块数呈正相关;胫骨主要骨折块与Topliss分型(冠状面)呈正相关,与Topliss分型(矢状面)呈负相关;②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腓骨骨折水平与腓骨骨折类型有相关性(P<0.05),腓骨骨折块数与胫骨主要骨折块有相关性(P<0.05);③提示当踝关节越倾向于外翻状态时,越容易导致腓骨骨折,且腓骨骨折水平越高,腓骨的骨折程度越严重,腓骨骨折类型越复杂,胫骨骨折角越大,胫骨越呈现Topliss分型(冠状面)骨折;④当踝关节越倾向于处于内翻或者内翻+背伸状态时,腓骨常常不骨折或出现简单骨折,且骨折水平越低,胫骨骨折角越小,胫骨越呈现Topliss分型(矢状面),胫骨主要骨折块越多,内侧骨折块越大;当踝关节处于背伸状态时,常导致腓骨简单骨折,且伴有胫骨后外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分型 相关性
下载PDF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彦芳 卑明健 曹奇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股骨转子下骨折解剖学定义为发生在股骨小转子及其远端5 cm之间的骨折[1],其发病率约占髋部骨折的10%~34%[1-2],且呈双峰年龄分布。年轻患者中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骨折特点多为粉碎性骨折,而高龄患者主要见于病理性... 股骨转子下骨折解剖学定义为发生在股骨小转子及其远端5 cm之间的骨折[1],其发病率约占髋部骨折的10%~34%[1-2],且呈双峰年龄分布。年轻患者中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骨折特点多为粉碎性骨折,而高龄患者主要见于病理性骨折以及站立位跌倒等低能量创伤,多为螺旋形骨折[3]。非手术治疗很难将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骨折 病理性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 髋部骨折 站立位 股骨小转子 非手术治疗 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程 宋忱 +1 位作者 龚健 刘弘扬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32-38,59,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构建)...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构建)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从病历系统中提取纳入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伤前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尿酮体异常、下肢静脉血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入院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等。将训练集中的患者根据入院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和延迟手术组(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重共线性诊断;采用R软件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1)分组结果。共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8例,训练集212例、验证集106例。根据入院至手术时间,训练集中早期手术组78例、延迟手术组134例。(2)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2组患者ASA分级、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是否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P=0.049;χ~2=26.806,P=0.000;χ~2=29.852,P=0.000;χ~2=21.743,P=0.000;χ~2=25.226,P=0.000;χ~2=5.415,P=0.020;χ~2=11.683,P=0.001;χ~2=14.686,P=0.000;χ~2=6.057,P=0.014)。(3)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及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β=0.328,P=0.000,OR=5.112,95%CI(2.686,9.728);β=0.322,P=0.000,OR=5.425,95%CI(2.884,10.203);β=0.302,P=0.000,OR=3.956,95%CI(2.189,7.148);β=0.312,P=0.000,OR=4.560,95%CI(2.476,8.398);β=0.291,P=0.021,OR=1.962,95%CI(1.108,3.474);β=0.296,P=0.001,OR=2.713,95%CI(1.520,4.844);β=0.303,P=0.000,OR=3.133,95%CI(1.729,5.679);β=0.296,P=0.015,OR=2.061,95%CI(1.154,3.680)];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均不存在共线性(VIF=1.134,VIF=1.266,VIF=1.465,VIF=1.389,VIF=1.342,VIF=1.183,VIF=1.346,VIF=1.259)。(4)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推理结果。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包括8个节点、8条有向边。模型显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合并精神障碍、呼吸系统疾病、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直接影响手术延迟的发生,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间接影响手术延迟的发生;推理结果显示,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时,手术延迟发生率为64.1%。(5)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采用训练集数据进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00,95%CI(0.810,0.912)],灵敏度为91.29%,特异度为93.35%;校准曲线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866[P=0.000,95%CI(0.702,0.943)];采用验证集数据进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P=0.000,95%CI(0.795,0.901)],灵敏度为91.62%,特异度为92.46%;校准曲线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879[P=0.000,95%CI(0.723,0.981)]。结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以及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手术延迟 LOGISTIC模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风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做好5点,加速骨折康复
7
作者 王婕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4期87-87,共1页
骨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痛苦且漫长的康复过程。无论是轻微的骨裂,还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都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与细心护理。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临床将骨折主要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类。闭合性骨折在骨折发生时,皮肤未破... 骨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痛苦且漫长的康复过程。无论是轻微的骨裂,还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都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与细心护理。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临床将骨折主要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类。闭合性骨折在骨折发生时,皮肤未破裂,骨折断端未与外界相通,这种骨折属于比较简单的类型,治疗相对较容易。而开放性骨折则在骨折时,皮肤被破坏,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这种骨折较为严重,治疗难度大,容易引发感染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断端 康复过程 粉碎性骨折 骨裂 未破裂 骨折康复
下载PDF
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分析的建模方法评估与优化
8
作者 占师 冯成龙 +2 位作者 王苗 胡海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1-241,共1页
目的平面截骨模型是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常规方法,但该方法对骨折特征的过度简化或影响内固定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性化仿真方法检验截骨模型的评估效果,探究适用于内固定稳定性分析的优化建模方案。方法基于8... 目的平面截骨模型是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常规方法,但该方法对骨折特征的过度简化或影响内固定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性化仿真方法检验截骨模型的评估效果,探究适用于内固定稳定性分析的优化建模方案。方法基于8名骨折患者双侧股骨CT影像,在患侧重建真实骨折模型,健侧构建平面截骨模型。以上述两组模型分别模拟5种常规内固定术式(共建骨折内固定模型80例),采用Two-way ANOVA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评估截骨模型精确度。基于相关结果,结合深度学习和参数化建模方法,探讨模型改进方案。结果13种评价参数中8种受内固定类型影响(P<0.05),2种受骨折形态影响(P<0.01),无参数受两者交互作用影响。真实骨折组中Alpha术式劣于Inverted术式(P=0.002),而截骨模型结论相反(P=0.016)。结合深度学习和参数化建模的新模型相较截骨模型,在骨切割率和压缩效果指标上与真实骨折模型更为接近(P<0.05)。结论平面截骨模型在评估内固定稳定效果时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尤其以骨切割率和压缩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时更为突出。临床应基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综合评估内固定效果,以指导治疗方案决策;结合深度学习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在该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效果 骨折模型 深度学习 压缩效果 骨折形态 骨折内固定 模型改进
原文传递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9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下载PDF
骨退化程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门玉涛 魏乐乐 +3 位作者 王业明 陈炜 刘福龙 任玉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8-308,共1页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最常见的类型是外科颈骨折。本文旨在研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力学机制和骨退变对骨折的影响。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材料力学性能下降、松质骨体积分数下降和皮质骨厚度下降3种骨退化评定...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最常见的类型是外科颈骨折。本文旨在研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力学机制和骨退变对骨折的影响。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材料力学性能下降、松质骨体积分数下降和皮质骨厚度下降3种骨退化评定指标构建了骨退化的右臂肱骨有限元模型。计算人侧向跌倒时,以手撑地,肱骨处于外展45°的中立位的轴向撞击骨折,获得了肱骨外科颈骨折线走向、骨折形态,断裂起始点的时间-应力曲线。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骨退化程度越高,断裂时间越短,断裂应力越小。裂纹从肱骨内侧开始萌生,然后逐渐扩展至外侧,最终完全断裂。肱骨内侧骨折线平整单一,由形似“一根线”的细缝逐渐扩展至外侧,肱骨外侧裂口不规则,被挤压出碎块。随着骨退化程度的增大,外侧小碎块逐渐增多,裂口多呈现锯齿状。结论肱骨内侧裂纹是由拉应力产生的,而外侧裂纹是由压应力产生的。肱骨皮质骨厚度可作为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方便临床医生直接通过X光图像评估骨折风险。同时本文揭示了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力学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中立位 临床医生 骨折线 退化程度 断裂应力 断裂时间
原文传递
肘部骨折后,如何防止关节僵硬
11
作者 区智凤 黄铭杰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3期40-40,共1页
肘是手臂的重要关节,手臂的各种动作都离不开肘部的配合。肘部发生骨折后,不管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手术治疗,之后都需要制动一段时间,以促进骨折部位尽快得到愈合。期间,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肿胀消退,减轻... 肘是手臂的重要关节,手臂的各种动作都离不开肘部的配合。肘部发生骨折后,不管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手术治疗,之后都需要制动一段时间,以促进骨折部位尽快得到愈合。期间,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肿胀消退,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僵硬 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 手法复位外固定 肌肉萎缩 肘部骨折 骨折部位 肿胀消退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出院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
12
作者 刘敏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9-9,共1页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正确的锻炼方法。许多患者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但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引发血栓。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患...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正确的锻炼方法。许多患者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但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引发血栓。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患者出院后在家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肌肉萎缩和股骨颈骨关节僵硬,其中主要有3种方法:关节活动度锻炼、肌肉锻炼和负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活动度 关节僵硬 促进骨折愈合 股骨颈骨折 负重锻炼 肌肉萎缩 出院后 骨折类型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在脆性椎体骨折强化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再海 王群波 +3 位作者 屈一鸣 唐杨 邓美超 邵高海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在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骨科762例行PVP/PKP的胸腰椎脆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在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骨科762例行PVP/PKP的胸腰椎脆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4例)和观察组(3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质疏松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蓝牛医护或慢健康APP实施FLS,系统管理出院后患者的骨质疏松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个条目(MMAS-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再骨折和便秘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伤椎Cobb角和骨密度T值。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MMAS-8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再骨折、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椎体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LS模式能显著提升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疼痛、抑郁、便秘,改善骨密度,进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但对伤椎Cobb角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联络服务 骨质疏松 胸腰椎脆性骨折 骨折
下载PDF
益骨祛瘀愈伤汤加减在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14
作者 祝丽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多由交通事故、工伤等导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的高发,胫腓骨骨折的发病呈升高态势。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常用手段,通常效果比较理想;减少术后并发症,积极促进骨折尽快愈合,恢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多由交通事故、工伤等导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的高发,胫腓骨骨折的发病呈升高态势。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常用手段,通常效果比较理想;减少术后并发症,积极促进骨折尽快愈合,恢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是骨折术后治疗的重点。中医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在骨折术后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复位后康复、避免不良预后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下肢骨折 骨折术后 骨折愈合 不良预后 踝关节 交通事故 祛瘀
下载PDF
“伞状三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
15
作者 姜远坤 刘勇 孙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伞状三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例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伞状三针”髓内固定。术后随访肘关节活... 目的探讨“伞状三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例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伞状三针”髓内固定。术后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复查X线评估肱桡关节对位、尺骨力线、骨痂X线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0.50±5.54)min,术中复位1~2次,术中透视7~12次。术后平均(22.00±1.79)d拆除石膏外固定,(46.94±7.06)d拔除克氏针。随访6~12个月,无针道感染、针尾激惹、缺血性肌挛缩、骨骺损伤、骨化性肌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与拆除石膏后首次随访时相比,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骨痂X线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肱桡对合,尺骨力线恢复,骨折均愈合,按Mayo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伞状三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Ⅲ型孟氏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微创,可有效增强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促进患儿肘关节及前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GGIA骨折 尺骨骨折 骨折脱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儿童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全身骨量丢失的循证学依据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宇捷 吴斗 +2 位作者 赵恩哲 张雅淳 宋旭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54,774,共7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骨质丢失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骨折后失用所致的骨细胞机械刺激下降、化学信号、炎症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因素相关。骨折后全身骨量丢失的程度会随着年龄、骨折严重程度以及骨折次数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局部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骨质丢失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骨折后失用所致的骨细胞机械刺激下降、化学信号、炎症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因素相关。骨折后全身骨量丢失的程度会随着年龄、骨折严重程度以及骨折次数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局部骨折发生后全身的骨折风险增加揭示了骨量丢失的全身性特征。骨折后全身骨量丢失可能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进程,急性、进行性骨质丢失可能对患者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骨质疏松性骨痛、内置物或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再次骨折风险的增加等。目前,骨折引起的骨量丢失,其机制和理论基础仍处于探索阶段,RAP和SAP理论、骨修复矿物质需求理论以及骨修复储备理论等,对于骨折后的骨量丢失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后全身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
下载PDF
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预防与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玉莲 潘荣佳 +3 位作者 彭逸思 王婷 雷雪丽 周艳辉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新西兰指南小组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加拿大医学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加...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新西兰指南小组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加拿大医学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指南网、the 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网、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预防与管理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4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结合专业人员判断,围绕风险评估与筛查、跌倒预防、骨质疏松防治、二次骨折管理、健康教育5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形成25条证据。结论:总结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科学、严谨,可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病人二次骨折风险预防的精准性及二次骨折管理的规范性提供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脆性骨折 二次骨折 预防 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宏哲 郭涛 高淦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 目的:系统评价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OVCF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手法复位联合PKP,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PKP)。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33篇,经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9篇,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MD=-0.67,95%CI(-1.15,-0.20),P=0.006],伤椎后凸Cobb角改善和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MD=-1.54,95%CI(-2.67,-0.41),P=0.007;MD=2.81,95%CI(2.02,3.59),P=0.000],但2组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骨水泥渗漏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11.24,3.26),P=0.280;OR=0.48,95%CI(0.21,1.11),P=0.080]。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伤椎后凸畸形、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疗效优于单纯采用PKP治疗,但二者在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及安全性方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后凸成形术 正骨手法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1 位作者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57-466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93例,骨折椎体≤2个,均接受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术后随访期间(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及邻近椎体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n=30)和未骨折组(n=163),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基本资料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女性患者绝经年龄、骨水泥剂量、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016-1.167,P=0.016)、骨水泥渗漏(95%CI:0.080-0.582,P=0.002)、骨密度T值(95%CI:1.214-22.602,P=0.026)和骨水泥分布(P=0.007)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且骨水泥分布Ⅰ型(骨水泥分布不接触椎体上下终板)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源于多项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T值及骨水泥分布皆为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设为独立高危因素,若骨水泥分布Ⅰ型则易引发手术或邻近椎体再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相邻椎体骨折 手术椎体再次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