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分析
1
作者 吴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75-178,共4页
探讨和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方法 选取60例在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 探讨和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方法 选取60例在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评分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为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提供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恢复期并发症风险,帮助患者获得更好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
作者 蒲亨景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3 d、4 d、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牛晓光 仝烨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4-2397,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肋骨骨折患者132例,均在院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以静息复合麻醉;研究组66例予...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肋骨骨折患者132例,均在院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以静息复合麻醉;研究组66例予以全凭静脉麻醉。对比麻醉前30 min(T0)、麻醉后12 h(T1)、麻醉后24 h(T2)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血清中认知功能损伤指标[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差异。结果T0时两组MMSE评分、血清中认知功能损伤指标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T1、T2时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中A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IGF-1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Glu、Asp含量低于对照组,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备皮方式对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舒玉芹 杜金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3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对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110例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术...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对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110例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术前1d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包括皮试、配血、术前宣教),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不剃毛备皮,而对照组患者术前1d按常规方式给予剃毛备皮。比较2组患者对术前准备满意度,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护士的工作量(为患者换药的次数)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术前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无差别的情况下,其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住院期间平均换药次数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2.80±1.003)、(2.34±0.595)次,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1,P<0.001)。结论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不剃毛备皮,能保护皮肤完整性,增加患者舒适感,减轻医疗护理的工作量,降低护士的职业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不剃毛备皮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世丞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结... 目的:比较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移植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eer评分优良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肱骨头坏死、内外翻畸形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较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
原文传递
81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勇 阚奇伟 +4 位作者 刘泗军 刘汉云 催辉 郑磊 胡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组8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评分、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0.000),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2),咳痰困难、呼吸困难及活动困难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手术组疼痛评分在入院第4天之后即手术高峰时段之后明显下降,而保守组疼痛评分总体下降缓慢。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疗效迅速、显著;病程第4天为手术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克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64-565,共2页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PILON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品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GQOL-74评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GQOL-74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综合护理
下载PDF
CT定位栅定位应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
9
作者 庄敏 张文玺 王飞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CT定位栅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肋骨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 目的研究CT定位栅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肋骨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采用常规定位方法、术前CT定位栅定位。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医疗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22、10.633、7.823、8.928、20.52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4、3.733、4.231、23.93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5)。结论借助术前CT定位栅定位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栅定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切口 疼痛程度 肺不张 医疗费用
下载PDF
81例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冉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5期2342-2343,共2页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81例病人均顺利手术,顺利出院。[结论]加强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81例病人均顺利手术,顺利出院。[结论]加强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CT下测量定位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择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振维 蒋建武 +1 位作者 甘海英 吴桂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CT下测量定位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常规切口治... 目的分析CT下测量定位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常规切口治疗,观察组给予CT下测量定位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切口准确率、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5.21±1.34)min、手术切口长度(4.21±1.51)cm均短于对照组的(84.51±2.95)min、(8.25±2.1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01±0.13)分低于对照组的(2.42±0.42)分,生活质量评分(94.56±3.01)分高于对照组的(83.21±2.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准确率97.50%、优良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77.50%、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下测量定位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择时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切口准确度,并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下测量定位 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切口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灿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3542-3543,共2页
目的:对踝部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判定。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踝部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判定。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50例踝部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 10±3. 64)周,治疗总优良率为96. 00%,其中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 00%,均恢复较为良好。结论:对踝部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易于在临床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安全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海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236-237,共2页
目的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进一步为患者的病情康复提供护理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目的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进一步为患者的病情康复提供护理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6.30±2.75)分、(72.91±2.28)分、(73.54±3.46)分和(75.15±5.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15±2.22)分、(63.61±2.75)分、(64.55±3.85)分和(64.89±4.8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干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对其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综合护理 切开复位内固定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护理
14
作者 于新艳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护理 心理护理 皮肤准备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对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慢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能够降低压疮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个性化护理 压疮
下载PDF
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8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君 吴小宝 仇艳艳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6期106-107,共2页
临床上单纯尺骨茎突骨折的发病率很低,绝大部分都合并腕关节部其他骨折、脱位。我们对8例单纯或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就其X线表现以及骨折愈合后腕关节的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恢复腕... 临床上单纯尺骨茎突骨折的发病率很低,绝大部分都合并腕关节部其他骨折、脱位。我们对8例单纯或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就其X线表现以及骨折愈合后腕关节的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恢复腕关节稳定性、预防创伤性腕关节炎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尺骨茎突骨折 腕关节炎 关节稳定性 骨折术后 X线表现 发病率 关节部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
17
作者 丁后友 杨芳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镇静效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8—2021.3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镇静效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8—2021.3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行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行瑞马唑仑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15 min(T_(3))时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水平。比较术前与术后3 d、5 d的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1 h、术后4 h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3 d、5 d时观察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当(5.00%、2.50%,p>0.05)。③术后两组患者Tau蛋白、p-Tau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ApoE)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⑤T_(0)时,两组HR、SBP、DBP、SpO_(2)、P_(ET)CO_(2)水平相当(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SBP、DBP、SpO_(2)、P_(ET)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全麻诱导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起效时间延长,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全麻诱导
下载PDF
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8
作者 杨晓国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究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对比法,从骨科收集88例踝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一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比较二... 目的探究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对比法,从骨科收集88例踝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一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比较二者在缓解患者疼痛、肿胀消除、踝部功能恢复、X光片图像显示之间以及患者感受的异同,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方法总效果77.27%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总效果达97.72%,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9
作者 邢礼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085-00085,共1页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踝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7%;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活动功能优于术前(P<0.05...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踝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7%;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活动功能优于术前(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踝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骨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
20
作者 赵敏 叶棋 +1 位作者 吴勋 叶剑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常规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8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6 h、12 h、24 h不同状态下(静息、运动)的疼痛反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NE)、皮质醇(Cor)],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孤啡肽(OFQ)、P物质(SP)],术后肌力[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MMT)],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头晕呕吐)。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5.5±1.3)min、苏醒时间(9.3±1.8)min、拔管时间(11.6±1.7)min均短于常规组(8.6±1.2)min、(12.2±1.6)min、(14.6±2.0)min(t=11.942、7.865、7.465,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静息状态:(2.0±0.4)分、(3.7±0.8)分、(2.3±0.3)分,运动状态:(2.2±0.7)分、(4.3±1.0)分、(2.9±0.4)分]均低于常规组[静息状态:(3.1±0.4)分、(4.6±1.1)分、(3.5±0.5)分,运动状态:(4.2±0.9)分、(5.0±1.1)分、(3.8±0.6)分](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E(61±6)ng/ml、NE(65±8)ng/ml、Cor(302±22)pg/m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66±7)ng/ml、(70±7)ng/ml、(314±23)pg/ml(t=3.333、3.686、2.479,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β-EP(17.4±2.8)ng/L、OFQ(32.4±2.2)ng/L、SP(1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的(22.5±2.7)ng/L、(38.7±2.2)ng/L、(13.6±2.5)ng/L(t=8.877、13.691、4.896,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力分级低于常规组(Z=2.160,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常规组(19%)(χ^(2)=5.022,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缩短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神经递质的影响,减缓手术应激反应,且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股神经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应激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