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数学模型对髁突颈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与软骨组织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谢春 邬琼辉 +1 位作者 祁峰 沈振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使用数学模型模拟大鼠髁突颈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与成软骨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髁突颈骨折的愈合模式。方法 构建模拟大鼠髁突颈骨折愈合的数学模型,并统计该数学模型28 d内不同时间点生成的各参数(mb, mc, cb和cc)的数值,进而拟合... 目的 使用数学模型模拟大鼠髁突颈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与成软骨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髁突颈骨折的愈合模式。方法 构建模拟大鼠髁突颈骨折愈合的数学模型,并统计该数学模型28 d内不同时间点生成的各参数(mb, mc, cb和cc)的数值,进而拟合骨、软骨、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的密度云图和生长曲线并推算成骨方式。结果 数学模型模拟的骨面积比与大鼠骨折实验所测接近(P>0.05)。数学模型模拟的密度云图显示,在骨折后第3天至第7天成骨集中在骨膜周围,在第7天至第21天成骨集中在软骨所在区域并逐渐替代软骨。骨生长曲线与软骨生长曲线在骨折后第5至第8天与第21至第28天正相关,与第8至第14天呈负相关。成骨细胞生长曲线和成软骨细胞生长曲线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成软骨细胞在第6天达到最大密度,成骨细胞则在第13天达到最大密度。结论 数学模型能有效模拟大鼠髁突颈骨折愈合过程,可动态展示该过程中成骨与成软骨的动态变化,为研究髁突颈骨折的愈合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髁突颈骨折 骨折愈合 骨组织 软骨组织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2
作者 高远航 柴仪 +3 位作者 刘烁炜 常伯伦 暴凯 李倩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及塑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全处理组(A组)、后处理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黄芪多糖混悬...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及塑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全处理组(A组)、后处理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黄芪多糖混悬液(1∶1,m/m)690 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继续灌胃6周;C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造模,连续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于造模后第10,17,24,30天拍摄患肢股骨正侧位X线摄片,计算矿化骨组织体积(BV)、骨痂总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TV)、骨矿密度(BMD)。灌胃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患肢Micro-CT扫描;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Ⅰ型胶原N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与本组造模后第10天比较,3组大鼠造模后第17,24,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大鼠造模后第10,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大鼠的AKP,BGP,PⅠNP,BV,BV/TV,BMD均显著升高(P<0.05),B组大鼠的AKP和BGP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的BGP,PⅠNP,BV/TV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的骨折愈合情况,促进骨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黄芪多糖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大鼠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不同螺钉构型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殷剑伟 刘东 邹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螺钉构型内固定术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 目的探讨不同螺钉构型内固定术对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应用4枚空心钉菱形四壁支撑构型58例患者为菱形组;应用常规3枚空心钉倒三角构型的62例患者为三角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监测时间点,菱形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三角组(P^(组间)<0.05)。菱形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为3.45%(2/58),显著低于三角组的14.52%(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P=0.036)。菱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常规3枚空心钉倒三角构型相比,在内固定术中应用4枚空心钉菱形构型更能改善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髋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韩君玲 张利萍 +1 位作者 陈肖玉 朱伟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的效果,分析协作护理效果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遴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骨科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的效果,分析协作护理效果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遴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骨科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多学科协作护理,统计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关节活动情况、情绪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开展多学科协作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对关节功能康复及骨折愈合具有促进效果,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骨折 骨折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上调浓缩生长因子释放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5
作者 王钟庆 熊贤梅 +4 位作者 张严 李世杰 马立琼 卢泽声 高怡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8-168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和浓缩生长因子均能促进骨折愈合,但是目前关于两者共同干预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在某段时间内促进浓缩生长因子相关因子的释放来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目的。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浓缩生长因... 背景: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和浓缩生长因子均能促进骨折愈合,但是目前关于两者共同干预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在某段时间内促进浓缩生长因子相关因子的释放来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目的。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浓缩生长因子释放,以及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8周龄SD大鼠18只,编号后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组。三七总皂苷组给予三七总皂苷灌胃2周,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2周,空白组正常饲喂。2周后三七总皂苷组与模型对照组同时采血离心获取浓缩生长因子备用,继续正常饲喂1周,然后对所有大鼠进行股骨骨折造模处理,三七总皂苷组与模型对照组植入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并用ELISA法检测1 h及1,3,5,7,9,11 d生长因子释放量;通过观察术后2个月X射线片及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三七总皂苷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第7,9,11天的释放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第5,9,11天的释放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1天的释放浓度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行X射线片检查,三七总皂苷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模型对照组,两组均优于空白组;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三七总皂苷组成骨细胞生成量大于模型对照组,两组均大于空白组;③提示三七总皂苷可以上调浓缩生长因子相关因子的释放浓度,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浓缩生长因子对促进大鼠骨折愈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浓缩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6
作者 韩克 裴少新 许少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外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10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78例,男29例;年龄(63.5±9.4)岁(范...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外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10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78例,男29例;年龄(63.5±9.4)岁(范围:51~8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Ⅲ级。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63例)和肾功能下降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的时间。记录不同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GFR与愈合时间的关系。K-M曲线分析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107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3±18.9)d(范围:41~93 d)。肾功能下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肾功能正常组的患者。其中年龄≥60岁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年龄<60岁的患者。ASA分级Ⅰ级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Ⅱ~Ⅲ级患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R水平与骨折愈合时间呈负相关(r=-0.380,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与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年龄和ASA分级密切相关,肾功能下降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愈合 肾功能水平 ASA分级
下载PDF
翻译后修饰在骨折愈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菁瑶 石玉 叶玲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2期108-112,122,共6页
翻译后修饰(PTMs)在骨骼系统的发展和稳态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多种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PTMs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为骨折愈合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翻译后修饰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四黄散联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加张力带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8
作者 丁永军 龚素萍 +1 位作者 杨威 涂世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观察四黄散联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加张力带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四黄散联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加张力带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给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联合张力带治疗,试验组给予四黄散联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加张力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评分、屈伸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Bostman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膝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ROM、Bostma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骨折愈合时间、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散联合间断垂直钢丝缝合加张力带能改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散 髌骨下极骨折 间断垂直钢丝缝合 张力带 膝关节活动度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通过促进骨形成加快骨折愈合
9
作者 吴西 王中琪 +3 位作者 高玉海 魏振龙 柏鑫 陈克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8,共9页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O)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2月龄体质量为(20±2)g雄性C57BL/6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Model)组和异补骨脂素治疗(ISO)组,每组25只,ISO组灌服40 mg/kg的ISO,Mode...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O)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2月龄体质量为(20±2)g雄性C57BL/6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Model)组和异补骨脂素治疗(ISO)组,每组25只,ISO组灌服40 mg/kg的ISO,Model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取服药第7、14、21、28天术侧胫骨,采用Micro-CT扫描骨折区域量化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并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断端愈合及塑形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服药14 d小鼠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eptide,PINP)骨形成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服药7、14 d小鼠胫骨骨痂组织中CollagenⅠ、Runx2、BMP2、OSX和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通过血管灌注观察服药28 d后骨折区域骨痂微血管,量化分析血管体积分数及血管直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服药14 d后胫骨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ISO组的愈合进程快于Model组。Micro-CT量化结果显示,服药7 d后ISO组的BV/TV高于Mode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d后ISO组的BV/TV明显高于Model组(P<0.05);21 d后ISO组的BV/TV明显低于Model组(P<0.05);28 d后ISO组的BV/TV明显低于Model组(P<0.05)。血清骨形成生化指标显示ISO组BALP和PINP含量均显著高于Model组(P<0.05)。骨组织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ISO组的CollagenⅠ、Runx2、BMP2、OSX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odel组(P<0.05)。血管造影结果示,ISO组血管体积分数明显高于Model组(P<0.05),ISO组血管直径明显高于Model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SO组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Model组(P<0.05)。结论 异补骨脂素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提高相关骨形成蛋白的表达量,加快造血组织进入来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骨折愈合 骨重建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折愈合中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蔡汪洋 戴梦婕 +4 位作者 周航 叶佰盛 李威 黄振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骨折在骨骼肌肉损伤中最为常见,其中一部分会发生骨折愈合延迟甚至骨不愈合,而针对这种情况的有效药物治疗手段还未发现。骨折愈合各个阶段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信号通路和相关细胞因子在愈合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各项研究表... 骨折在骨骼肌肉损伤中最为常见,其中一部分会发生骨折愈合延迟甚至骨不愈合,而针对这种情况的有效药物治疗手段还未发现。骨折愈合各个阶段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信号通路和相关细胞因子在愈合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各项研究表明,Hedgehog信号通路可影响愈合过程中干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骨重建、神经再生、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且可以受到各种激素作用和其他信号通路的共同调节,表明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折愈合密切相关。本文从上述多个角度出发分别进行综述,探究Hedgehog信号通路对愈合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作用,希望为骨折愈合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 骨折愈合 间充质干细胞 骨重建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汤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大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李启义 张江涛 常守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络汤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大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益气活血通络汤(C)组、低分子肝素(D)组、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络汤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大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益气活血通络汤(C)组、低分子肝素(D)组、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E)组,每组10只,对B、C、D、E组采用骨钳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胫骨骨折模型,A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4 g/kg益气活血通络汤灌胃,D组500 U/kg低分子肝素灌胃,E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A组、B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摄片检测骨折愈合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骨组织病理形态,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骨折线清晰,且没有形成明显骨痂;与B组相比,C、D、E组骨愈合速度明显加快,C、D组骨折线仍可见但折断端边缘趋于模糊,且形成明显骨痂,而E组骨折基本消失,髓腔再通,外骨痂减少,可见大部分骨痂长入骨折线,已有骨外膜形成并可见骨连接形成;A组骨组织形态完整,骨小梁生长旺盛,排列规则有序,且无坏死区域;B组骨组织形态紊乱,出现部分坏死区域,并可见少量纤维组织;C、D组骨痂组织中可见大量肉芽组织、纤维组织长入,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并有网状交织的骨小梁;E组骨组织形态已趋于完整,排列有序且部分已被正常组织替代,骨小梁排列相对规则,可见部分成熟板状骨形成;与A组比较,B、C、D、E组软骨比例、胫骨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纤维性骨痂比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E组软骨比例、胫骨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纤维性骨痂比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5);与C、D组相比,E组上述指标变化显著(P<0.05),而各组骨性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具有显著疗效,其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血液流变学,并促进TGF-β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络汤 低分子肝素 骨折愈合 血液流变学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炎症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李莹 杨卓 +5 位作者 汪涛 李平 田忠 游荣 贺渊哲 孙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将45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3个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2组予以闭合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 为了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将45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3个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2组予以闭合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在骨折标记部位予治伤巴布剂局部外敷;模型组则予等剂量赋形剂局部外敷(每天换药一次),干预7 d。造模后分别于1、3、7 d 3个时相点观测大鼠骨折肢体肿胀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骨折断端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及治伤巴布剂组在1、3、7 d 3个时相点大鼠右侧股骨明显肿胀(P<0.01),治伤巴布剂组在1、3、7 d 3个时相点肢体肿胀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和肉芽组织,未见骨小梁形成;治伤巴布剂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和肉芽组织,并可见少量骨小梁形成。(3)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治伤巴布剂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伤巴布剂可以减轻大鼠股骨中段的肿胀度,对骨折的早期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降低TNF-α浓度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骨折愈合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13
作者 许文腾 刘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予以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联合药物组在手术组基础上联用接骨续筋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骨质状态指标[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术前及术后7 d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和皮质醇(Cor)],并发症。结果联合药物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94.29%vs.77.14%,χ^(2)=4.200,P=0.040)。联合药物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及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低于手术组(P<0.01)。术后21 d,2组BMD及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高于手术组(P<0.01)。术后7 d,2组血清E、β-EP、Cor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低于手术组(P<0.01)。联合药物组骨折愈合畸形、血栓血肿、深部组织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43%vs.31.43%,χ^(2)=4.158,P=0.041)。结论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状态,促进骨折后骨不连断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和创伤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效率,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后骨不连 接骨续筋胶囊 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骨折愈合 骨痂 骨密度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杨明军 袁永勋 袁孔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674例患者中出现骨折愈合不良66例(979%),设为愈合不良组;骨折愈合良好608例(9021%),设为愈合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愈合不良组年龄≥60岁、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粉碎程度高、螺钉位置不理想、术后负重过迟、术后感染以及合并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愈合组(χ^(2)=6347、9520、9985、40089、4176、17623、4250、7125,P=0012、P=0002、P=0002、P<0001、P=0041、P<0001、P=0039、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粉碎程度高、螺钉位置不理想、术后负重过迟、术后感染、合并骨质疏松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3831~15407、3588~13551、3516~12868、3387~12206、5594~28683、4799~21792,P均<0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与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林伟龙 林宇超 郑晓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研讨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5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 目的研讨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5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在外伤清创后,直接行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外伤清创后行外固定联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9.33±3.18)分、(87.99±5.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8、7.432,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及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后先实施外固定支架术,再行内固定治疗,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使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改善炎性因子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内固定治疗 骨折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中应用进展分析
16
作者 梁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98-0201,共4页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系统化护理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系统化护理方面分析,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术后干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进行综述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系统化护理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系统化护理方面分析,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术后干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进行综述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优势,护理有针对性,让患者身心放松,关节功能改善,愈合时间缩短在进行综述。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骨折患者在愈合及其功能恢复方面的护理方法,旨在找到更好的护理方式并得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骨折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骨痿汤结合针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李朝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4-0087,共4页
分析骨痿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以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例。时间在2021年8月-2023年9月,遵循1:1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均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配合常规西药干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 分析骨痿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以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例。时间在2021年8月-2023年9月,遵循1:1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均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配合常规西药干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骨痿汤+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功能障碍、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腰背酸软乏力、头昏耳鸣、步履困难、舌红少津评分为(1.21±0.21)分、(1.18±0.13)分、(1.21±0.15)分、(1.13±0.21)分低于对照组的(1.56±0.22)分、(1.55±0.16)分、(1.46±0.21)分、(1.42±0.26)分(P<0.05);观察组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为(3.84±0.42)cm高于对照组的(2.46±0.46)cm,椎体矢状面Cobb角为(9.32±2.45)°、椎体楔变角为(7.66±1.52)°小于对照组的(15.64±2.55)°、(11.25±1.63)°(P<0.05);疗效比较(95.12%Vs75.61%),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采用骨痿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其疼痛感,促使其腰椎功能恢复,且骨折愈合良好,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汤 针刺 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折愈合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朱信飞 郝亮 +1 位作者 贾方腾 张传开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效果、术前和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整体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FTP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且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OH)D_(3)、骨代谢水平对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分析
19
作者 郑俊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代谢水平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73例(共纳入185例,其中173例完成随访)股骨颈...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代谢水平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73例(共纳入185例,其中173例完成随访)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141例)、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组(3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血清25(OH)D_(3)、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_(3)、骨代谢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移位、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组术后1周血清25(OH)D_(3)、OPG、BGP、ALP水平低于骨折愈合组(P<0.05);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与OPG、BGP、ALP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位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30 ng/mL)、OPG(>325.42 pg/mL)、BGP(>27.26μg/L)、ALP(>229.18 U/L)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血清25(OH)D_(3)水平、OPG、BGP、ALP水平联合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5.11%。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血清25(OH)D_(3)水平与OPG、BGP、ALP水平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在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风险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畸形愈合
下载PDF
汉黄芩素调节AMPK/SIRT1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庆贵 陈康 +1 位作者 郭召 骞立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WOG)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模型组(Model组)...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WOG)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WOG组(WOG-L组,50mg/kg)、高剂量WOG组(WOG-H组,100 mg/kg)和高剂量WOG+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WOG-H+CC组,100 mg/kg WOG+0.2 mg/kg Compound C),每组12只。Model组、WOG-L组、WOG-H组、WOG-H+CC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与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模型。放射性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检测大鼠股骨痂骨密度(BMD)。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和压缩实验对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进行检测。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骨钙素(OC)、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HE染色观察骨折处骨痂的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组织中AMPK/SIR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骨折愈合评分、股骨上、下端骨痂BMD、骨痂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和最大负荷、血清OC、PICP水平、股骨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骨折端未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清晰,骨小梁较细,数量减少,间隙增大,结构紊乱疏松。与Model组相比,WOG-H组大鼠骨折愈合评分、股骨上、下端骨痂BMD、骨痂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和最大负荷、血清OC、PICP水平、股骨组织中AMPK磷酸化水平、SIR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有连续性骨痂包绕贯穿于骨折端,髓腔再通,骨折线模糊不清,骨小梁形态较完整。Compound C减弱了WOG对OPF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结论 WOG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OPF大鼠的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