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恒 曹永平 杨昕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9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骨折愈合过程 INFLAMMATORY 非甾体类抗炎药 COX-2抑制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胃肠道反应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兔骨折愈合过程蛋白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永祥 苏伟 赵劲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骨痂中蛋白质含量、种类与正常骨质相比的变化,寻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条带,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兔桡骨骨折模型,以对侧相应部位健康骨组织为对照,分别于骨折后4周、6周、8周、12周提取骨痂及对侧骨组织的蛋白,检测各... 目的:观察骨痂中蛋白质含量、种类与正常骨质相比的变化,寻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条带,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兔桡骨骨折模型,以对侧相应部位健康骨组织为对照,分别于骨折后4周、6周、8周、12周提取骨痂及对侧骨组织的蛋白,检测各组蛋白浓度,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寻找差异蛋白条带并粗略估计分子量。结果:每一实验组蛋白浓度均较相应对照组增高,实验4周组蛋白浓度比其他实验组高(P<0.05),而其他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PAGE电泳图谱分子量为29.0~66.4ku区间范围内实验组蛋白条带比相应对照组多,分子量约为30ku附近有一明显条带在对照组中缺失。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蛋白质含量、种类均比正常骨质增加,以骨折早期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分子量约为30ku附近的明显差异条带可选择作为后续研究中鉴定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骨痂 差异蛋白 电泳
下载PDF
生骨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杰 李大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7277-7280,共4页
背景:在促进骨折修复研究中,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极不稳定,且造价高不适宜广泛推广,如何有效地促进内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目的:观察生骨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背景:在促进骨折修复研究中,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极不稳定,且造价高不适宜广泛推广,如何有效地促进内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目的:观察生骨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7/2008-08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60只。生骨注射液由当归、土鳖虫、淫羊藿等药物组成,由湖北省中医院提供,质量浓度为1g/L。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模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分别在骨折断端等量注射生骨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每两日1次,0.2mL/次。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5,6周时各处死5只大鼠,取材。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骨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及差异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骨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及阳性定位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生骨注射液能够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这可能是生骨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过程 生骨注射液 因子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外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生物力学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55-556,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力学环境因素影响骨折修复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无论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学者们对骨折愈合应力环境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骨折治疗提供了诸多理论依据。为此笔者综述近年来骨折愈...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力学环境因素影响骨折修复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无论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学者们对骨折愈合应力环境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骨折治疗提供了诸多理论依据。为此笔者综述近年来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加深临床医师对骨折的认识,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生物力学 临床医师 分子生物学 骨折修复 环境因素 应力环境 力学研究
下载PDF
bFGF与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表达及促进愈合机制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成群 任应清 +3 位作者 程坚 张炯华 王茉莉 袁乐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探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二者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407,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手术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其中观察组骨折处局部注射bFGF,而对照组骨... 目的探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二者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407,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手术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其中观察组骨折处局部注射bFGF,而对照组骨折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D7、D14、D21、D28随机处死5R大鼠,采集骨折断端的骨痂及周围组织进行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VEGF表达新生血管量,ELISA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术后D7、D14、D21、D284个时间段骨折处新生血管量:D7两组均未见新生血管形成。D14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0,观察组为(14.46±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1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1263±2.21),观察组为(17.10±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8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28.39±4.52),观察组为(42.32±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7、D14、D21、D284个时间段观察组VE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处局部注射bFGF可以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表达量,并延长其表达时限,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过程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涛 邓廉夫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低氧诱导因子-1是调节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具有“开关性”的调节作用。近年发现,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和骨系细胞具有调控作用,该文拟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骨折愈合过程 调控作用 转录因子 调节作用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应用X射线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不同内固定物材料性能对兔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王志伟 吴岳嵩 +3 位作者 钱国正 王文良 王建华 肖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43-245,共3页
背景:骨折愈合方式有一期和二期愈合,二期愈合同自然愈合过程相接近。一些实验结果证实,即使应用非常坚硬的AO钢板,能达到胫骨一期愈合的也仅占37%。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形成及其含量有着不同的影响。目的:应用计算... 背景:骨折愈合方式有一期和二期愈合,二期愈合同自然愈合过程相接近。一些实验结果证实,即使应用非常坚硬的AO钢板,能达到胫骨一期愈合的也仅占37%。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形成及其含量有着不同的影响。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判断不同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不同阶段骨痂的形成及其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材料:实验于2000-03/2001-07在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骨科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新西兰兔51只,雌雄不限,按内固定物的不同分成3组,每组17只。矩形髓内钉组,Ender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方法:先行骨折动物模型的造模术,骨折内固定部位为兔左胫腓骨交界下2mm处,均不用外固定。每组动物于内固定术后2,3,4,8,12周分别拍摄手术侧胫骨正侧位X射线片。拍片后各组处死3只动物进行骨痂肉眼观察及骨痂的最大直径测量,对不同时期X射线片变化作定量分析,将X射线片经扫描仪扫描输入到计算机,经图像处理系统,用光标定出各实验侧骨痂区相同的面积,用积分法计算出各组不同时期的骨痂灰度密度积分。实验组各组间差异性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分析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观测不同时期X射线片测量的骨痂的最大直径,计算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灰度密度积分。结果:纳入实验动物51只,因腹泻死亡4只及伤口局部感染骨外露,共脱失6只。矩形髓内钉组、Ender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各脱失2只,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45只。①骨痂直径测量结果:同组相比8周时骨痂直径最大;同期比较矩形髓内钉组的骨痂直径最大,Ender钉组次之,不锈钢接骨板组最少犤4周为(11.24±0.38),(10.86±0.65),(8.12±0.36)mm;8周为(13.56±0.88),(12.84±0.20),(10.52±0.68)mm;12周为(12.66±0.65),(11.84±0.55),(9.68±0.27)mm犦。矩形髓内钉组、Ender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矩形髓内钉组和Ender钉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②骨痂灰度密度分析显示结果:同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期比较矩形髓内钉组的骨痂灰度密度积分值最高,Ender钉组次之,不锈钢接骨板组最少犤4周为89.11±1.05,86.42±3.12,47.28±1.57;8周为159.69±3.64,148.72±1.68,79.63±2.41;12周为192.46±4.96,186.53±1.84,107.34±2.37犦。矩形髓内钉组、Ender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矩形髓内钉组和Ender钉组相比,8周后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矩形髓内钉组和Ender钉组在骨折不同时期的骨痂量较不锈钢接骨板组多,促进了骨折愈合。利用骨痂量来判断骨折的愈合程度是一传统的方法,具有直观明了、客观确实、简单实用等特点。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可以避免阅片时的主观性,同时进行的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判断骨痂的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判断骨痂的质。对临床治疗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痂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图像处理 骨折愈合过程 骨痂灰度 X射线片 新西兰兔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浆cAMP RIA
8
作者 李怀芬 牛惠生 +3 位作者 袁明月 纪根媛 马树生 兰文正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74-76,共3页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外伤综合征,造成骨折处骨骼和骨髓腔内骨髓组织的破坏,局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导致了损伤部位各系统代谢和有机联系的紊乱,同时也刺激生物体内的修复体系,环磷酸腺苷(cAMP)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它不但参与细胞...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外伤综合征,造成骨折处骨骼和骨髓腔内骨髓组织的破坏,局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导致了损伤部位各系统代谢和有机联系的紊乱,同时也刺激生物体内的修复体系,环磷酸腺苷(cAMP)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它不但参与细胞分化增殖活动和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而且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方式,在修复体系中发挥其作用。研究机体遭受骨折的巨大创伤和愈合过程与cAMP含量的规律,不但为骨与骨折愈合原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也将为骨折治疗和愈合评价提供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RIA 细胞内第二信使 环磷酸腺苷 骨外伤 分化增殖 骨髓组织 体液调节 正常生理代谢 骨折模型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及相关细胞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道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武 廖小波 +2 位作者 黄海滨 张锡流 叶星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 [方法 ]建立桡骨骨折模型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Td T)介导的 dutp- x切口末端标记 (TU NEL )法 ,原位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 [结果 ]整个骨折过程愈合过程中 ,...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 [方法 ]建立桡骨骨折模型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Td T)介导的 dutp- x切口末端标记 (TU NEL )法 ,原位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 [结果 ]整个骨折过程愈合过程中 ,均可见到细胞凋亡 ,在膜内骨化期、细胞增殖、分化旺盛期 ,以及软骨形成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骨痂形成晚期如塑型期 ,细胞凋亡减少。 [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凋亡的发生 ,细胞凋亡的变化与细胞分化转型期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TUNEL法
下载PDF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神效散巴布剂(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与血竭素)对皮质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克俭 吕林蔚 +1 位作者 井野 张春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8-228,共1页
目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神效散巴布剂(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与血竭素)对皮质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6月龄体重2~2.5 kg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自然愈合组和神效散组。对所有大白兔进行骨折手术,使... 目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神效散巴布剂(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与血竭素)对皮质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6月龄体重2~2.5 kg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自然愈合组和神效散组。对所有大白兔进行骨折手术,使用传统夹板绑缚。神效散组在骨折区域外敷神效散巴布剂。在术后第2、4、6周每组分别处死1只大白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神效散 自然愈合 三七总皂苷 皮质骨 骨折手术 血竭素 巴布剂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巍 梁志刚 张先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562-1564,共3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以绝经期妇女为重。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以绝经期妇女为重。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由于其骨质疏松的特殊性,与正常骨折的愈合又有区别。转化生子因子(TGF)-β是TGF超家族的一部分,现有TGF-β1~5 5个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折愈合过程 骨质疏松骨折 代谢障碍性疾病 TGF-Β 实验 绝经期妇女 骨矿成分
下载PDF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13
作者 侯晓峰 李朝旭 刘景生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5期 890-891,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于术后7、14、21d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鹿茸 实验型 TGF-β1表达 促进骨折愈合 伤科接骨片 免疫组化染色 生理盐水组 表达变化 雄性大鼠 模型方法 分析测定 愈合质量 高剂量 对照组 实验组 骨痴 低剂量 骨标本 厚度 骨折 术后 组织 出现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14
作者 俞秋纬 《保健与生活》 2023年第18期11-11,共1页
下面来聊聊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几个误区。误区一伤筋动骨要躺100天传统观点认为,伤筋动骨100天。不少人就以为,骨折后躺在床上满100天就好了。正解骨折后,不管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不是静养100天就能养好的。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康复训练 静养 骨折 保守治疗 传统观点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间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黎强 尹航 +1 位作者 王昌兴 胡伟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2-682,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手术时间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折愈合过程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6
作者 俞秋纬 《家庭用药》 2020年第7期33-33,共1页
“伤筋动骨100天”“骨折后要马上吃钙片”……这些说法您是否也常听到?但这其中“藏”了很多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四大误区。传统观点认为,“伤筋动骨100天”,不少人就以为骨折后躺在床上满100天就能全都好了。正... “伤筋动骨100天”“骨折后要马上吃钙片”……这些说法您是否也常听到?但这其中“藏”了很多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折愈合过程中常见的四大误区。传统观点认为,“伤筋动骨100天”,不少人就以为骨折后躺在床上满100天就能全都好了。正解:骨折后,不管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康复训练,骨折绝对不是静养100天就能养好的。因为人在运动时,会给骨骼一定的压力,骨质就不易疏松。但如长期静止不动,血液循环变差,就易产生废用性骨质疏松。因此,我们中医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过程 动静结合 废用性骨质疏松 康复训练 血液循环 筋骨并重 骨折 静养
原文传递
长骨骨折愈合力学环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邢丹 马信龙 +5 位作者 宋东辉 马剑雄 徐卫国 王杰 杨阳 陈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602-606,共5页
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修复重建过程,其受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端血液运行等多方面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力学环境是影响骨折愈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骨折愈合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个理想的生物力学环境,且不同... 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修复重建过程,其受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端血液运行等多方面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力学环境是影响骨折愈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骨折愈合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个理想的生物力学环境,且不同愈合阶段需要不同的力学环境,不适宜的应力将会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文章就力学环境对长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愈合过程 力学环境 生物学环境 应力刺激
原文传递
论“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案 被引量:33
18
作者 朱通伯 颜小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41-1843,共3页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治疗方案 骨折愈合过程 骨牵引后 分离移位 营养不良 血循环 治疗后
下载PDF
一氧化氮调节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迟大明 朱悦 范广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77-157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d、1、2和4周,取每组6只...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d、1、2和4周,取每组6只大鼠骨折处骨痂行HE染色观察。另6只大鼠于骨折后4周行骨痂的面积、骨密度和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结果]骨折后两组大鼠体重增加无差别。HE染色光镜下见骨折后不同时期L-NAME组骨折处骨痂生成少,骨痂塑形慢,未成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加入LNAME后使骨折愈合反应减小,实验组骨痂的大小、骨密度和愈合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入LNAME会使骨折愈合减慢,一氧化氮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骨折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WISTAR大鼠 实验研 L-NAME 调节 生物力学评价 骨折
下载PDF
生骨再造散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红专 张晓刚 吴佳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检验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第1、2、3、4周采... 目的:检验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术后第1、2、3、4周采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se)。术后第14天和第31天分批处死兔子取桡骨标本,摄X线片,作生物力学测试和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骨折后第14天和第31天,实验组的X线片计分显示骨折修复优于空白对照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痂组织形态学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与药物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LPase在第1周和第4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3组ALPase都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无差异;第3周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的ALPase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生骨再造散能缩短骨折愈合过程所需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与仙灵骨葆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再造散 实验研究 家兔 ALPase 显著性差异 血清碱性磷酸酶 组织形态学观察 促进骨折愈合 仙灵骨葆 生物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性能 骨折愈合过程 对照组 0.05 实验组 治疗机制 灌胃给药 生理盐水 骨折修复 不同程度 愈合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