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研究发现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2种骨代谢标记物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骨代谢标记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临床意义,是预测骨折的理想指标,能弥补骨密度检查的不足。目...背景:研究发现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2种骨代谢标记物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骨代谢标记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临床意义,是预测骨折的理想指标,能弥补骨密度检查的不足。目的:介绍20年来国内外关于骨代谢标记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功效监测和骨折风险的预测这两方面的应用,探讨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测意义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骨代谢标记物(Serum bone metabolic marker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为检测词,检索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2000至2014年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后纳入4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分析了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来源与检测机制,对比检测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变化在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中的优势。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不仅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而且其水平的改变显著早于骨密度的变化,特别是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判定都有重要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基于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变化及与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5...目的研究基于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变化及与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时设立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未发生脆性骨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7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年龄67~78岁,平均(75.58±8.44)岁。对照组71例,年龄61~91岁,平均(75.34±8.5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骨转换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P1NP)及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及血清Ca^(2+)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和骨密度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平均BMI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C、ALP、β-CTX和血清Ca^(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1NP虽然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骨密度检测为骨量减少的患者需检测骨转换指标,破骨指标和成骨指标显著升高的患者发生脆性骨折风险高。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负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研究发现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2种骨代谢标记物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骨代谢标记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临床意义,是预测骨折的理想指标,能弥补骨密度检查的不足。目的:介绍20年来国内外关于骨代谢标记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功效监测和骨折风险的预测这两方面的应用,探讨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测意义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骨代谢标记物(Serum bone metabolic marker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为检测词,检索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2000至2014年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后纳入4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分析了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来源与检测机制,对比检测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变化在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中的优势。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不仅可以反映骨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而且其水平的改变显著早于骨密度的变化,特别是血清骨代谢标记物1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β-胶原特殊序列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判定都有重要价值。
文摘目的研究基于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变化及与脆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的中老年女性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时设立骨密度检查为骨量减少、未发生脆性骨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7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年龄67~78岁,平均(75.58±8.44)岁。对照组71例,年龄61~91岁,平均(75.34±8.5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骨转换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P1NP)及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及血清Ca^(2+)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和骨密度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平均BMI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C、ALP、β-CTX和血清Ca^(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1NP虽然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骨密度检测为骨量减少的患者需检测骨转换指标,破骨指标和成骨指标显著升高的患者发生脆性骨折风险高。脆性骨折的发生与体重、OC、ALP、β-CTX、BMI和Ca^(2+)浓度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