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放射学会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one-RADS):成人偶发孤立性骨病变CT和MRI诊断管理指南解读
1
作者 戚荣丰 王敏 张龙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常规临床实践中,CT和MRI经常发现偶发的孤立性骨病变,而这些病变的诊断管理一直缺乏清晰一致的指南。针对以上情况,2022年9月份,国际骨骼放射学会(SSR)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全球第1版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one-RADS),旨在规... 常规临床实践中,CT和MRI经常发现偶发的孤立性骨病变,而这些病变的诊断管理一直缺乏清晰一致的指南。针对以上情况,2022年9月份,国际骨骼放射学会(SSR)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全球第1版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one-RADS),旨在规范孤立性骨病变的CT和MRI诊断管理流程,对CT骨透亮影、硬化性、混杂密度骨病变,以及MRI T1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和低信号骨病变做了详细定义,并依据两种CT分类(透亮影、硬化性或混杂密度影)、两种MRI分类(T1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分别提供了对应的诊断管理流程,共分为4类:Bone-RADS 1,无需处理;Bone-RADS 2,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Bone-RADS 3,建议随访复查;Bone-RADS 4,建议活检和/或骨肿瘤转诊。文章拟对该Bone-RADS进行详细解读,有利于广大放射科医师更好地掌握成人CT和MRI偶发孤立性骨病变的诊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孤立性骨病变 CT MRI 诊断管理
下载PDF
3.0T MRI和关节镜检查对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评估
2
作者 鄢含坤 陈文革 +1 位作者 夏正东 杨朝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关节镜检查对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80名于本院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所有均行膝关节1.5T MRI、3.0-T MRI和关节镜Outerbridge和ICR...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关节镜检查对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80名于本院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所有均行膝关节1.5T MRI、3.0-T MRI和关节镜Outerbridge和ICRS分级检查。以关节镜的诊断作为标准,评估1.5T MRI、3.0-T 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根据关节镜分级评估结果显示,在288次关节面评估中,113次(39%)关节面评估被归类为疾病阳性(Ⅱ至Ⅳ级)。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级相比,1.5 T MRI分级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3.83%、81.22%、69.91%、84.00%和78.47%,Kappa值为0.544,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级具有一定一致性;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级相比,1.5 T MRI分级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65.32%、80.49%、71.68%、75.43%和73.96%,Kappa值为0.463,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级具有一定一致性。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类相比,3.0 T MRI分级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42%、81.14%、73.60%、87.12%和81.25%,Kappa值为0.614,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关节镜ICRS分级相比,3.0 T MRI分级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6.99%、78.29%、69.60%、84.05%和77.78%,Kappa值为0.543,与关节镜Outerbridge分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相比于1.5 T MRI,3.0 T MRI和关节镜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工具,在评估膝关节软骨病变方面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骨病变
下载PDF
下颌骨病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3
作者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5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下颌骨病变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骨病变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9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49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 观察下颌骨病变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骨病变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9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49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下颌骨病变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水平,护理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病变 围手术期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芯针活检检测骨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轶骏 费青 张蕾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8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芯针活检(coreneedlebiopsy,CNB)检测骨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进行CT引导下经皮CNB检测骨病变的患者12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组织样本大小和病变直径进行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芯针活检(coreneedlebiopsy,CNB)检测骨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进行CT引导下经皮CNB检测骨病变的患者12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组织样本大小和病变直径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病变类型和病变直径这两个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用该方法检测骨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类型和病变直径是CT引导下经皮CNB检测骨病变的两个影响因素。溶骨性骨病变(检出率94.5%)较硬化性骨病变(检出率94.5%)更易被检出(P〈0.05),其被检出的可能性约为硬化性骨病变的10倍(OR=10.37,95%CI:4.21~35.69);骨病变直径≥3cm(检出率95.1%)较病变直径〈3cm(检出率79.2%)更易被检出(P〈0.05),其被检出的可能性约为病变直径〈3cm的5倍(OR=5.02,95%CI:1.78—18.29)。结论骨病变类型和病变直径是CT引导下经皮CNB检测骨病变的影响因素,溶骨性骨病变和病变直径≥3cm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变 芯针活检 溶骨性骨病变 硬化性骨病变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病变从络病论治 被引量:16
5
作者 武占成 赵晶 +4 位作者 朱秀惠 张韶英 高志强 霍文岗 蒋富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0-765,共6页
背景:历代医家虽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有着丰富的论述,但鲜有从络病体系探讨者。目的:从药物治疗分类、病因分析以及"络息成积"以及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报道。方法:检索中国知网、EI、SCI、ISTP数据库1900年至今的相关文献;英... 背景:历代医家虽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有着丰富的论述,但鲜有从络病体系探讨者。目的:从药物治疗分类、病因分析以及"络息成积"以及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报道。方法:检索中国知网、EI、SCI、ISTP数据库1900年至今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he bone eros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TCM collaterals theory"。选取其中内外共十余篇资料从药物治疗分类、病因分析以及"络息成积"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结果与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诱因之一为中医之络病,内伤顽固性疾病的发展要遵从由经及络、由气入血、由功能性病变到器质性损伤的疾病发展规律;(2)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之病机在于"络息成积",认为是痰聚蕴瘀,瘀存助痰,瘀积痰淫,坏血肿肉,腐骨蚀筋而使关节肿胀、畸形,甚至破坏的过程;(3)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治疗之"络以通为用",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络脉的通畅,从而让脏器和气血运行正常,从而实现血管通畅,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骨病变 络病 络脉 经络 中医分析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组对镫骨病变的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巩若箴 晁宝婷 +4 位作者 刘凯 樊兆民 王海波 陈青华 武乐斌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镫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 (multi planarreformation ,MPR)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5 0例 (10 0耳 )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和异常组镫骨异常者10 2例 (137耳 )全部行平行枕眶线扫描 ,应用轴位图... 目的 探讨镫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 (multi planarreformation ,MPR)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5 0例 (10 0耳 )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和异常组镫骨异常者10 2例 (137耳 )全部行平行枕眶线扫描 ,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的MPR。比较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镫骨斜位MPR图像整体显示镫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测量镫骨的高度。异常组行听骨链重建术 5 7例 (6 4耳 ) ,术中观察镫骨的结构、形态和破坏情况 ,并与MPRCT图像比较。结果 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未能显示镫骨的整体形态 ,镫骨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 ,测量镫骨高度为 (3 3± 0 4 )mm。异常组10 2例 ,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不能显示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 ,斜位MPR镫骨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 6 9例 (90耳 ) ;先天性镫骨异常33例 (4 7耳 ) ,其中砧骨镫骨分离 5例 (7耳 ) ,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 9例 (13耳 ) ,镫骨足弓不完整 ,1侧足弓缺如 3例 (4耳 ) ,镫骨底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 16例 (2 3耳 )。与术中所见对照 ,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结构、形态异常的符合率为 95 3%。结论 镫骨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组 骨病变 诊断 CT检查
下载PDF
螺旋CT表面遮盖法及多平面重组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星 马彪 +1 位作者 潘新元 祝玉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病变,比较与常规CT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典型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病变,比较与常规CT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典型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SSD很好地立体展现了骨病变,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并能进行位置调整。结论:SSD和MPR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立体或任意平面观察病变,改变了影像思维方式,有助于影像与实际解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螺旋CT CT 骨病变 诊断
下载PDF
CT导向肌骨病变穿刺活检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世埙 靳激扬 +5 位作者 许建荣 丁月根 李钟萍 朱平芬 王永刚 蒋智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介绍CT导向肌骨病变穿刺活检。材料与方法:70例患者在CT引导下作穿刺活检,其中骨骼63例,软组织7例,采用钴骨针、切割针抽吸和其他方法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穿刺成功,阳性率为91.4%,假阴性率8.6%,未发生并发症。... 目的:介绍CT导向肌骨病变穿刺活检。材料与方法:70例患者在CT引导下作穿刺活检,其中骨骼63例,软组织7例,采用钴骨针、切割针抽吸和其他方法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穿刺成功,阳性率为91.4%,假阴性率8.6%,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T导向肌骨病变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地诊断方法,CT的准确定位和选择最佳技术是提高活检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变 活检 CT导向
下载PDF
通痹灵对CIA大鼠关节软骨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纪藩 叶柳忠 +7 位作者 陈光星 李晓娟 刘青平 黄清春 刘晓玲 黄可儿 方永奇 沈晓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 :运用大鼠CIA模型 ,观察造模后早期给药通痹灵治疗对大鼠软骨病理结构改变的影响作用 ,并通过与免疫抑制剂MTX、雷公藤多甙片的对比研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软骨破坏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健康清洁级 10 0g± 2 0... 目的 :运用大鼠CIA模型 ,观察造模后早期给药通痹灵治疗对大鼠软骨病理结构改变的影响作用 ,并通过与免疫抑制剂MTX、雷公藤多甙片的对比研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软骨破坏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健康清洁级 10 0g± 2 0g雄性Wistar大鼠 4 8只 ,随机纳入正常组 ,模型组 ,甲胺碟呤低、高组 ,通痹灵低、高组 ,雷公藤低、高组 ,于CIA造模后 10d分别给药 36d。采集各组大鼠膝关节切HE片对软骨缺损深度、软骨缺损范围、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软骨下骨组织反应性增生 5项指标严格分四级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结果发现 ,通痹灵高剂量在减少软骨的破坏以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上较为突出 ,其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软骨下骨组织反应性增生三项指标最接近正常组 ,不但与造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还优于MTX等组(P <0 0 5 ) ,MTX高组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软骨的破坏及纤维组织增生作用 ,并与MTX低组一样呈现出活跃的软骨下骨组织反应性增生。结论 :通痹灵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软骨及骨破坏中能有效地抑制病变周围组织炎细胞的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并降低和减少了软骨破坏的程度使软骨结构能保持接近正常组织的形态 ,并优于MTX及雷公藤多甙等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灵 CIA 大鼠 关节软骨病变 影响 实验 免疫抑制剂 MTX 雷公藤多甙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矿物质代谢紊乱、骨病变和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侯晶晶 王莉华 +2 位作者 高永宁 申磊 赵海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0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矿物质代谢紊乱、骨病变和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MHD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骨硬化蛋...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矿物质代谢紊乱、骨病变和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MHD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检测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矿物质代谢指标情况,采用超声定量法检测患者骨密度,腰椎侧位X线片检测患者腹主动脉钙化评分(Kauppila半定量法),观察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ACC评分以及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钙、磷、IPTH、25(OH)VitD等血清生化指标,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30例MHD患者平均年龄为(41.2±6.3)岁,平均透析时间为(42.5±9.6)个月,平均体重为(58.4±7.6)kg,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0.7±2.9)kg/m^2。患者平均血红蛋白(Hb)为(108.3±11.7)g/L,平均白蛋白(Alb)为(36.8±9.6)g/L,平均血钙浓度为(2.3±0.2)mmol/L,平均血磷(P^3+)浓度为(2.1±0.3)mmol/L,平均IPTH水平为(0.4±0.1)pg/ml,平均25羟维生素D[25(OH)VitD]为(21.3±3.8)ng/ml,平均钙磷乘积为(5.1±1.3)mmol^2/L^2。重度钙化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钙化以及中度钙化患者,且ACC得分越高,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越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BMI、血钙浓度(Ca^2+)以及25(OH)VitD呈正相关,与IPTH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随着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的升高,矿物质代谢紊乱加剧,骨病变可能性增大,同时伴随腹主动脉钙化严重,血清骨硬化蛋白可作为临床判断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骨病变及血管钙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硬化蛋白 矿物质代谢紊乱 骨病变 腹主动脉钙化
下载PDF
不同MR扫描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君 孙燕萍 +2 位作者 杜湘珂 周殿阁 张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 评价SE序列、FSE序列、二维SPGR序列及三维脂肪抑制SPGR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 ,关节腔内注射 40ml生理盐水。所有髌股关节均作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 WI和PDWI... 目的 评价SE序列、FSE序列、二维SPGR序列及三维脂肪抑制SPGR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 ,关节腔内注射 40ml生理盐水。所有髌股关节均作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 WI和PDWI、二维毁损梯度回波 (2DSPGR)序列以及三维脂肪抑制毁损梯度回波 (3DFS SPGR)序列轴位扫描。计算每种序列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结果 在 3DFS SPGR序列正常髌股关节软骨表现为三层结构 ,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 92 %、86%和 90 %。结论 在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中 ,3DFS SPGR序列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SE、FSE和 2DSPGR序列要高 ,是观察关节软骨结构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软骨病变 评价 髌股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燕萍 杜湘珂 +1 位作者 周殿阁 张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30-932,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 (3DFS FSPGR)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 ,对 1例髌股关节用不同参数的 3DFS FSPGR序列轴位扫描 ,找出软骨 /液体和软骨 /骨髓对比噪声比最佳的参数。用该参数的 ... 目的 评价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 (3DFS FSPGR)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 ,对 1例髌股关节用不同参数的 3DFS FSPGR序列轴位扫描 ,找出软骨 /液体和软骨 /骨髓对比噪声比最佳的参数。用该参数的 3DFS FSPGR序列扫描另外 4例髌股关节。所有髌股关节均另外作 3DFS SPGR序列扫描。用双盲法对髌股关节的大体标本和MRI进行软骨病变的评价 ,计算每种序列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结果  3DFS FSPGR序列扫描时间为 1分 3 2秒 ,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为 92 %、71%和85 % ;3DFS SPGR序列扫描时间为 4分 5 5秒 ,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为 92 %、86%和90 %。结论  3DFS FSPGR序列对软骨病变的诊断能力与 3DFS SPGR相当 ,但扫描时间仅约为其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毁损梯度回波序列 髌股关节软骨病变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蛋白质摄入量对慢性氟中毒大鼠骨病变的影响——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全乐 张乃鑫 +2 位作者 谭郁彬 李龙 邱明才 《天津医药》 CAS 1990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本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结合血清 F^-、骨氟含量测定研究了高(32%)、中(21%)、低(12%)蛋白质摄入对慢性低超常量氟中毒大鼠骨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饮用5ppm F^-的高氟水12个月可以诱发大鼠高氟血症和氟中毒。2.大鼠的骨氟蓄积量有随蛋... 本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结合血清 F^-、骨氟含量测定研究了高(32%)、中(21%)、低(12%)蛋白质摄入对慢性低超常量氟中毒大鼠骨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饮用5ppm F^-的高氟水12个月可以诱发大鼠高氟血症和氟中毒。2.大鼠的骨氟蓄积量有随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而增加的趋势。3.只在低蛋白质摄入的氟中毒大鼠中诱发了有意义的骨病变。这说明低蛋白摄入会促进氟骨症的发生,高蛋白摄入则有可能减缓氟骨症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由于本实验诱发大鼠氟中毒的条件与国内一些高氟区人群饮水含氟量相近,故本文结果提示:对高氟区人群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蛋白 骨病变 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成人无症状膝关节软骨病变的磁共振表现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华 陆勇 +6 位作者 丁晓毅 何川 周琦 杜联军 刘建军 杨庆铭 陈克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88-2091,共4页
目的借助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成年志愿者中无症状关节软骨病变的出现规律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名无症状志愿者接受软骨MR检查,将局限性软骨信号异常、凹陷或裂隙和(或)伴软骨下骨质水肿定义为软骨病变,分析无症状软骨缺... 目的借助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成年志愿者中无症状关节软骨病变的出现规律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名无症状志愿者接受软骨MR检查,将局限性软骨信号异常、凹陷或裂隙和(或)伴软骨下骨质水肿定义为软骨病变,分析无症状软骨缺损的主要MRI表现;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7名(23.50%)、123个关节面(12.30%)出现软骨病变。病变最好发部位是胫骨内侧平台(17.50%)和股骨内侧髁(14.00%)。MRI表现为软骨内局部异常信号(70.73%)和小凹状裂隙(26.83%),3例为片状不规则缺损(2.44%)。缺损深度均为NoyesⅡA级以下浅表病变。不同年龄组间软骨病变出现率存在差异,但性别和BMI对软骨病变无显著影响(χ2性别=5.25,P=0.10;χ2BMI=8.22,P=0.07)。结论膝关节软骨病变在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特点为仅累及软骨表层的表浅缺损,且具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软骨MR成像可早期发现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变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在氟中毒骨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晓秋 张秀云 李广生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本实验用常规兔饲料饲养家兔,经饮水投氟复制家兔氟中毒模型,检测了自由基代谢指标,表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类测定结果,投氟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本实验用常规兔饲料饲养家兔,经饮水投氟复制家兔氟中毒模型,检测了自由基代谢指标,表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类测定结果,投氟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高剂量投氟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中剂量投氟组较对照组反而降低。用ESR测骨组织的自由基信号,高、中剂量投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氟中毒时可发生自由基增多。自由基和氧化应激改变与过量氟所致骨相或非骨相损害之间缺乏明确的相关性,目前尚得不出氧化应激参与氟中毒骨病变发生机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骨组织 自由基代谢 电子自旋共振 骨病变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颌面骨纤维骨病变──272例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勇 周志瑜 +2 位作者 何志秀 雷荀灌 张贤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272例颌面骨纤维骨病变(FO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偏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国人最常见的FOL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3.1%和骨化性纤维瘤39.1%,牙骨质-分结构不良仅4例;显微镜下,病变由纤维性间... 对272例颌面骨纤维骨病变(FO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偏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国人最常见的FOL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3.1%和骨化性纤维瘤39.1%,牙骨质-分结构不良仅4例;显微镜下,病变由纤维性间质及其衍生的矿化物构成,矿化物形态一样,互相移行,有板层骨小粱、编织骨小梁、类圆形骨小体、均质片块及营养不良性钙化等,偏光镜也难以确切区分。骨形成蛋白(BMP)主要位于部分间质和新形成的矿化物中,同病变的矿化物形成活性有关。FOL的组织病在学形态交叉重叠多,强调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骨 纤维骨病变 组织病理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皂泡征-罕见的何杰金淋巴瘤骨病变的X线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遥 石木兰 王雪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目的:分析9例何杰金淋巴瘤(HD)较罕见的皂泡状骨病变之X线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提高对有类似表现的骨肿瘤鉴别诊断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959~1995年间有32例HD骨受侵病例。9例表现为皂泡状骨病变(28.12%),男8例,女1例。年龄14... 目的:分析9例何杰金淋巴瘤(HD)较罕见的皂泡状骨病变之X线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提高对有类似表现的骨肿瘤鉴别诊断的认识。材料与方法:1959~1995年间有32例HD骨受侵病例。9例表现为皂泡状骨病变(28.12%),男8例,女1例。年龄14~65岁。病理亚型为结节硬化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为主型1例。单发病变8例,多发1例。由确诊HD至发现骨病变间隔时间为0~77个月。9例均有X线片,结果:胸骨3例,髂骨3例,肋骨2例,桡骨1例。病变最大径4~10cm,边缘清楚,9例病变内部见粗/细的小梁分隔,4例可见硬化边,5例有局部软组织肿物,1例见花边状骨膜反应。治疗后可见肿物缩小,硬化边更清楚或增厚,内部骨性分隔增多或增粗。结论:HD形成皂泡状骨病变与病理亚型有一定关系;HD应列入皂泡状骨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杰金淋巴瘤 骨病变 X线诊断 何杰金氏病
下载PDF
颅面骨纤维骨病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宏晨 刘麒麟 +1 位作者 李志民 史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7-83,共7页
纤维骨病变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十年,这类疾病一直受到临床医师以及病理学家的关注。在过去的这段时间,有一些新的病变被提出,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争议。作者针对颅颌面纤维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因机制进... 纤维骨病变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十年,这类疾病一直受到临床医师以及病理学家的关注。在过去的这段时间,有一些新的病变被提出,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争议。作者针对颅颌面纤维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因机制进行分类,并分别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骨病变 颅面骨 症状 X线 病理学
下载PDF
颌面骨病变的三维CT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晓钟 陈必胜 +3 位作者 王文崔 高宏 张沉石 刘光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三维CT成像作为一门新的放射学技术,国内在口腔颌面外科方面应用的不多。作者自1993年初始,应用西门子plus-sCT机对22例颌面部骨组织外伤及骨组织病变患者进行了三维CT成像的重建,经临床应用证明,三维CT重建对... 三维CT成像作为一门新的放射学技术,国内在口腔颌面外科方面应用的不多。作者自1993年初始,应用西门子plus-sCT机对22例颌面部骨组织外伤及骨组织病变患者进行了三维CT成像的重建,经临床应用证明,三维CT重建对颌骨组织伤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骨病变 三维CT 临床应用 诊断
下载PDF
颅盖骨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昆豪 黄兆民 罗柏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11-213,T032,共4页
应用CT诊断颅骨病变的报道不多见,且多为病例报道(1-3),本文收集1985年以来一组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及颅骨炎症共24例的CT资料(不包括骨折,转移瘤和颅底肿瘤),就颅骨病变CT诊断的价值和限度作一评价。
关键词 颅盖骨病变 诊断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