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探讨
1
作者 李永霞 姜家梅 +3 位作者 侍冬成 吴蔚 朱晓光 封启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计算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栓组236例,其中男165例,女71例;年龄18~89岁,中位年龄56岁。非血栓组429例,其中男312例,女117例;年龄19~92岁,中位年龄49岁。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危险因素对下肢DVT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年龄、ISS、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糖、SHR、24 h红悬输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9岁(OR=2.02,95%CI:1.40~2.95,P<0.001)、70岁以上(OR=4.74,95%CI:2.57~8.97,P<0.001)、ISS(OR=1.57,95%CI:1.11~2.23,P=0.012)、血红蛋白100~124 g/L(OR=0.53,95%CI:0.36~0.80,P=0.002)、血红蛋白>124 g/L(OR=0.32,95%CI:0.21~0.50,P<0.001)、SHR(OR=1.64,95%CI:1.12~2.41,P=0.011)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预测下肢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3、0.59、0.64、0.57,总面积为0.72。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AUC和自举法内部验证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骨盆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骨盆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高能量骨盆骨折的临床路径及其手术治疗的进展
2
作者 陈建文 陈海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骨盆骨折属于骨科常见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多为高能量外部力量所致,如高处坠落、车祸等事故的发生。随着近年来交通业、工业的发展,该疾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对于高能量骨盆骨折,其多合并其他系统的多发伤,骨折固定难度大,并多会造成其他生... 骨盆骨折属于骨科常见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多为高能量外部力量所致,如高处坠落、车祸等事故的发生。随着近年来交通业、工业的发展,该疾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对于高能量骨盆骨折,其多合并其他系统的多发伤,骨折固定难度大,并多会造成其他生理功能的严重障碍,包括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异常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本文就该疾病的复杂性、危险性、临床处理路径以及手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使临床医生对疾病有更清晰的认知,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高能量 临床路径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刘丽颖 杨伟欣 +2 位作者 王爱平 华霖娇 赵国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病人24 h内胶体液、晶体液、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无胶体液补充。观察组病人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研究组DIC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 早期损害控制复苏
下载PDF
骨盆骨折诊疗进展
4
作者 刘涛 孙海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当前,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仍是骨盆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基于CT的多项技术现已应用于骨盆骨折的诊疗过程。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当前,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仍是骨盆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基于CT的多项技术现已应用于骨盆骨折的诊疗过程。骨盆骨折的治疗包括急诊处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微创治疗和机器人辅助治疗是骨盆骨折手术领域关注的焦点。骶髂关节螺钉、皮下前环内置固定架(INFIX)固定等微创手术方法已大量应用于临床。该文就近年来骨盆骨折的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
5
作者 高迪 杨朝晖 尹芸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 目的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切口总长度10~14 cm,手术时间80~10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l。术后根据Matta et al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8例,良7例。术后3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症状,1例切口感染。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3~12周。术后4~8周骨痂开始形成,10~20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完全下地行走14例,1例扶拐行走;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4例,良1例。结论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手术简便,安全系数高,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 钢板 骨盆环损伤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远期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朱明 李保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期、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复位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期、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复位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更优,术后恢复更快(P<0.05);试验组治疗后近、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4.29%、97.14%,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更大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近、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3D打印技术 经皮置钉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闫甜 王丽燕 宋佳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山西白求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术后感染评估,分为感染组20例和...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山西白求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术后感染评估,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40例。收集其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术后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33.33%,病原学培养共检出22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2例(55.56%),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6例(27.78%),大肠杆菌感染4例(16.67%)。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损伤严重度评分、是否合并髋臼骨折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377,95%CI:1.524~7.484),高体重指数(OR=1.462,95%CI:1.151~1.857),手术时间(OR=4.646,95%CI:1.954~11.049)和合并髋臼骨折(OR=6.501,95%CI:1.955~21.617)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高龄、高体重指数、手术时间长以及合并髋臼骨折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围术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型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创伤医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效果评估
8
作者 周瑶 罗盛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70-73,78,共5页
目的探讨以创伤医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280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140例... 目的探讨以创伤医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280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实施创伤医师为指导的MDT救治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死亡率、入院时及入院后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及诊疗时间。结果两组入院后24 h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6、24 h,观察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乳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急诊通过时间、早期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医师为主导的MDT模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缩短治疗相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多学科协作模式 创伤医师 早期救治
下载PDF
骨盆骨折术后继发同侧股骨远端异位骨化1例
9
作者 郭佳军 张文贤 +2 位作者 刘昕 胡睿 马红娥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骨科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创伤及手术部位,其破坏软组织原本的形态结构,加剧疼痛症状并损害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记录并分析1例骨盆骨折术后继发股骨...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骨科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创伤及手术部位,其破坏软组织原本的形态结构,加剧疼痛症状并损害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记录并分析1例骨盆骨折术后继发股骨远端HO病例,以期引起临床对该并发症防治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股骨 异位骨化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10
作者 李凤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甲组)与Stoppa入路手术治疗(乙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乙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甲组(P <0.05)。乙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有髋臼骨折的患者,应用Stoppa术式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入路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械通气对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严丽 汤曼力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机械通气对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旨在寻求降低病人住院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机械通气对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旨在寻求降低病人住院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两组便秘、腹胀及腹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各纳入27例。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便秘、腹胀和腹泻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会增加盆骨折多发伤病人便秘、腹胀和腹泻等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医务人员应更加关注机械通气骨盆骨折多发伤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便秘、腹胀和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便秘 腹泻 腹胀 倾向性评分匹配 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贺正文 黄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精准、智能、微创是骨科未来的发展趋势,3D打印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发展备受瞩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微创。3D打印导板通过个性化制定而成,应用于骨盆骨折术中,其将术前... 精准、智能、微创是骨科未来的发展趋势,3D打印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发展备受瞩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微创。3D打印导板通过个性化制定而成,应用于骨盆骨折术中,其将术前规划转移到手术部位,有效提高手术精确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导板将会在手术的各环节发挥作用,避免术中反复置钉及透视,实现内固定物精准置入,大大减少术中医患的射线暴露及辐射损害,使手术微创化、简单化,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进程,促进快速康复。推广3D打印导板技术助力于实现骨科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推动骨科逐步朝着立体化、可视化方向发展,促使骨科技术在微创手术领域取得快速进步。现就3D打印导板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展开综述,期许能提高广大医生对3D打印导板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板 骨盆骨折 精准 微创 个性化
下载PDF
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戴似钢 侯燕明 吴敏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60-562,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诊的82例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43例)和对照组(单纯前外... 目的 探讨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诊的82例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43例)和对照组(单纯前外固定治疗,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49%,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ICU治疗时间分别为(4.21±1.33) h、(3.22±1.14) U、(5.47±2.86) d,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的(6.82±2.14) h、(5.66±1.78) U、(9.55±5.78) d,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前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栓塞 骨盆骨折 出血性休克 前外固定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余玉珍 孔来法 丁颖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8%,对照组死亡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骨折区域的出血量,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棒系统 钢板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下载PDF
经皮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宝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3-0046,共4页
探讨骨盆骨折治疗方案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技术治疗后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70例发生骨盆骨折的病患作为研究样本,他们入院治疗时间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基于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自纳入35例病例,前者应... 探讨骨盆骨折治疗方案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技术治疗后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70例发生骨盆骨折的病患作为研究样本,他们入院治疗时间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基于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自纳入35例病例,前者应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者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盆功能情况、疼痛程度变化、并发症统计值。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术后恢复耗时以及出血量情况上较对照组实施横向比较均呈更优显示,P<0.05;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利用VAS量表评估,其疼痛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均呈更低显示,P<0.05;观察组病患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是94.29%,对照组病患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是80.00%,P<0.05;对照组病患术后并发症统计值为14.29%,较观察组病患术后统计值2.86%进行对比明显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 对于骨盆骨折患者通过运用经皮空心螺钉技术进行治疗较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有明显优势,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 骨盆功能 并发症 价值
下载PDF
优质护理措施用于骨盆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讨
16
作者 耿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67-0170,共4页
研究骨盆骨折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到本院治疗骨盆骨折的病人66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单组33例,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疼痛感评分... 研究骨盆骨折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到本院治疗骨盆骨折的病人66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单组33例,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疼痛感评分低,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P<0.05。结论 优质护理运用在骨盆骨折护理中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降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推荐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优质护理 压疮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个体化营养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17
作者 江琳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143-0145,共3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营养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6月我院4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 目的:分析个体化营养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6月我院4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7.72±2.89)、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4.47±2.48)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蛋白(69.37±3.09)、血红蛋白(133.98±1.89)以及白蛋白(40.26±3.62)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其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护理 骨盆骨折 营养状况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康冬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45例骨盆骨折患者,时间为2021.10至2023.1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STAI评分;健康状况。结... 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45例骨盆骨折患者,时间为2021.10至2023.1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STAI评分;健康状况。结果 实验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距;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无差别;护理后,实验组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施加舒适护理干预,能够为骨盆骨折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减缓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预后,并促进患者康复的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骨盆骨折 术后康复
下载PDF
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分析研究
19
作者 吴国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24-0127,共4页
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中,分析CT影像和X线片的应用。方法 研究开展的具体阶段为2022年1月,结束阶段为2023年12月,以本院手指的30例骨盆骨折为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诊断和X线片诊断,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 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中,分析CT影像和X线片的应用。方法 研究开展的具体阶段为2022年1月,结束阶段为2023年12月,以本院手指的30例骨盆骨折为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诊断和X线片诊断,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诊断准确率统计后发现CT扫描准确率较高,除坐骨骨折、髋关节及骶髂关节脱位诊断方面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面骨折诊断结果相比X线检查均低于CT诊断(P<0.05);统计诊断时间和费用发现X线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 在骨盆骨折的诊断中,X线诊断的准确率与CT影像相比较低,后者可在此类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X线平片 CT影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在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阿力木·克热木 梁志林 +2 位作者 帕孜拉·艾拉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45-4350,共6页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n=47)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n=43)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盆复位质量,参考Majeed骨盆量化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恢复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螺钉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 <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的骨盆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升高(P <0.05),两组间术后3,6,12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研究组47例中,发生骨折移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43例中,发生畸形愈合1例、异位骨化1例、骨折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盆不稳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对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相较于单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可提升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螺钉错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3D打印技术 骨盆骨折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钢板内固定 复位质量 手术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