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苓消肿丸联合碳酸氢钠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破坏因子及NLRP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武晔 王晓磊 +5 位作者 刘丹 郭圆圆 王金 侯艳辉 胡丽伟 刘文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387-1390,1395,共5页
目的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碳酸氢钠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治疗,研究组在碳酸... 目的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碳酸氢钠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治疗,研究组在碳酸氢钠基础上联合银苓消肿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评分[关节压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活动障碍];比较两组骨破坏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消化不良、头晕、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77.5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07)。治疗后,两组VAS、肿胀、活动障碍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ANKL、TRACP-5b、β-CTX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NF-κB、NLRP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银苓消肿丸联合碳酸氢钠能够改善关节症状及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调节NLRP3、NF-κB信号通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银苓消肿丸 碳酸氢钠 骨破坏因子 Nod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痛风致骨破坏机制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泽玉 徐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5-1300,共6页
背景:慢性痛风患者体内尿酸钠盐沉积在骨关节、滑膜周围,侵蚀、破坏骨质,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和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研究尿酸钠晶体侵蚀和破坏骨质的机制,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痛风性疾病,预防和延缓骨破坏引起的并发症。目的:通过临床影像学... 背景:慢性痛风患者体内尿酸钠盐沉积在骨关节、滑膜周围,侵蚀、破坏骨质,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和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研究尿酸钠晶体侵蚀和破坏骨质的机制,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痛风性疾病,预防和延缓骨破坏引起的并发症。目的:通过临床影像学研究和实验性基础研究探讨痛风晶体对骨质的破坏作用,综述目前痛风导致骨破坏现象和机制研究进展和和发展前景,指导临床早期干预痛风性骨破坏,为研究骨破坏作用指引方向。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痛风,骨破坏,骨侵蚀”;英文检索词为“tophi,gout,RANKL,bone destruction,bone erosion”,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6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临床研究(影像、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表现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痛风的溶骨过程,在基础研究中,痛风致骨破坏机制可分以下5方面:①尿酸钠晶体对骨破坏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骨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促骨吸收因子促进骨破坏;②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NAKL)等促吸收因子参与骨破坏;③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骨破坏中起桥梁作用,激活的T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④单核/巨噬细胞不但是破骨样细胞的前体,而且可以诱导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等促吸收因子表达;⑤中性粒细胞影响骨细胞排列形态,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通过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溶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 骨破坏 侵蚀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病理学 综述
下载PDF
探讨IL-17基于RANKL/RANK/OPG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罗丰 王秋燚(综述) 姚血明(审校)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以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主,其发病机制与诸多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患者致畸致残。破骨细胞(OCs)在RA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以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主,其发病机制与诸多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患者致畸致残。破骨细胞(OCs)在RA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调控依赖于OCs形成、分化及活化的过程。白细胞介素-17(IL-17)是由辅助性T细胞17(Th17)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相关研究发现它可以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促进OCs的成熟及分化,引起骨质破坏。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IL-17通过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RA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为早期R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介素-17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保护素 骨破坏
下载PDF
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熙 聂姣 +1 位作者 罗淋铷 马武开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作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多关节侵袭性炎症,中后期软骨和骨组织出现损坏,最终导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骨破坏在RA疾病初期即可发...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作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多关节侵袭性炎症,中后期软骨和骨组织出现损坏,最终导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骨破坏在RA疾病初期即可发生,并随病情逐渐发展而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是RA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医认为RA骨破坏属“骨痹”“尪痹”等范畴,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很多经方、验方及中药单体可通过有效抑制RA关节滑膜炎症,延缓骨破坏,改善患者病情。文章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收集整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抑制RA骨破坏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RA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中医药 细胞焦亡 综述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岳铭 姜泉 +3 位作者 王雷 李克嵩 刘蔚翔 徐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1641-1649,共9页
目的 观察及评价雷公藤多苷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疗效。方法 研究第一阶段(0~24周)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予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 目的 观察及评价雷公藤多苷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疗效。方法 研究第一阶段(0~24周)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予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呤模拟片口服治疗;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模拟片口服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双手X片的放射学评分、疾病活动度(DAS28)和生活质量评价(HAQ总分)。研究第二阶段(1年以上)采取开放性观察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1年以后来院复诊患者在24周之后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观察两组患者双手X片的放射学评分和疾病活动度(DAS28)。结果 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和24周的Sharp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关节侵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Sharp总分、关节间隙、关节侵蚀进展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Sharp总分进展速率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以上后,雷公藤组关节间隙进展速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关节侵蚀进展速率较疗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基线有破坏组Sharp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关节侵蚀评分均大于基线无破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有破坏组的Sharp进展速率大于基线无破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的DAS28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及治疗1年以上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时HA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A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24周时点的HAQ总分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DAS28≥1.4组在Sharp总分差值、关节间隙评分差值、关节侵蚀评分差值上均小于△DAS28<1.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以上后,△DAS28≥1.5组在Sharp总分差值、关节间隙评分差值、关节侵蚀评分差值上均小于△DAS28<1.5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可以延缓RA骨破坏进展速率;基线有骨破坏的RA患者骨破坏进展速率大于基线无破坏者;雷公藤多苷片可以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雷公藤多苷片可以降低HAQ评分,且效果优于甲氨蝶呤;在治疗早期,降低疾病活动度可以延缓RA骨破坏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破坏 放射学
下载PDF
一例以多发性骨破坏为显著特征的老年戈谢病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6
作者 秦姝超 尹华 +3 位作者 王蓉 朱飞鹏 李建勇 卢瑞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9,共9页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中GBA活性降低或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溶酶体中贮积,产生肝、脾、肾、骨、造血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受...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中GBA活性降低或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溶酶体中贮积,产生肝、脾、肾、骨、造血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多发性骨破坏为显著特征的老年患者,伴有幼年脾切除及“骨髓炎”病史,呈现肝脏显著增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量减少等症状。临床检测显示,患者外周血GBA活性降低、葡糖鞘氨醇水平以及壳三糖酶活性显著升高;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GBA基因发生纯合错义突变NM_001005741.2 c.770A>G(p.Asp257Gly)。经过6个月的酶替代治疗,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贫血改善、肝脏体积有所缩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母亲、长兄、次兄均存在该位点的杂合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虽然患者Asp257Gly变异在已知的GBA基因变异库中未被报道,但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酶学及生物标记物特征,以及酶替代治疗的效果,均支持戈谢病的诊断,推断患者Asp257Gly纯合变异为临床致病性变异。本病例发现的新突变位点丰富了GBA基因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同时本病例的诊治过程也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并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谢病 多发骨破坏 老年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梁翔玥 罗安强 +2 位作者 赵跃群 李俊红 韦智晓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并且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25例患者,总结NTM...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并且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25例患者,总结NTM感染骨破坏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全身骨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6%;SPECT/CT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二者对NTM感染骨破坏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主要分布于肋骨、四肢长骨、脊柱等部位,在全身骨显像上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SPECT/CT可见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监测到全身多个部位的病变,较好地显示NTM感染骨破坏的代谢情况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骨破坏 全身显像 SPECT/CT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细胞网络调控及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邓颖 金璨 +2 位作者 段志豪 张晓丽 李世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2-68,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各细胞参与了骨破坏进程,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因此,该文综述了近年类风湿关节炎骨破...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各细胞参与了骨破坏进程,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因此,该文综述了近年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细胞网络调控作用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拟阐明细胞网络调节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过程,为开发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防治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细胞网络 作用机制 新靶点
下载PDF
基于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探讨铁筷子对CIA大鼠骨破坏的防护作用
9
作者 单文婷 王潇 +4 位作者 杨晓龙 艾飞 刘杨 魏鑫 刘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0-1260,共11页
目的 探讨铁筷子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甲氨蝶呤,MTX)、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目的 探讨铁筷子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甲氨蝶呤,MTX)、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胶原抗体诱导法于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建立CI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每次给予2.0 mL/(kg·d) MTX,每周3次;铁筷子低、中、高剂量组每次分别给予0.25 g/(kg·d)、 0.5 g/(kg·d)、1.0 g/(kg·d);连续灌胃治疗25 d。通过记录大鼠体重;观察大鼠足肿胀程度;大鼠踝关节炎指数评分;micro-CT观察踝关节骨组织病理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骨组织和滑膜病理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观察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PCR检测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RANK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骨形成蛋白2(BMP-2)的mRNA水平,OPG、RANK、RANKL、TNF-α和BMP-2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以确定铁筷子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骨关节保护的潜在药理机制。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CIA大鼠体重增长减慢(P<0.05),足底厚度增加(P<0.05),踝关节出现关节腔变窄,骨组织啃噬样骨质破坏、滑膜的病理性变化,如炎性细胞增生和滑膜异常增生浸润;Micro-C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踝关节表面凹凸不平、外形不完整,踝关节表面出现啃噬样骨质破坏,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变化都不明显;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出现关节腔变窄,骨组织啃噬样骨质破坏、滑膜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骨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显著改善;TRAP染色观察与正常组比,模型组破骨细胞数量最多,低、中、高剂量组干预下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qRT-PCR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OPG、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RANK、RANKL、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模型组比,低、中、高剂量组OPG、B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RANK、RANKL、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铁筷子可能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缓解R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发挥其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铁筷子 骨破坏 OPG/RANK/RANKL信号通路
下载PDF
Wnt/OPG信号通路轴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月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彭金龙 秦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604-5607,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全球发病率为0.5%~1.0%,我国发病率为0.42%,患病人数超过500万[1,2]。RA患者在病程5~9年、10~14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3.5%、48.1%、61.3%[3],骨质破坏是其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引起RA骨破坏的具体分子... 类风湿关节炎(RA)全球发病率为0.5%~1.0%,我国发病率为0.42%,患病人数超过500万[1,2]。RA患者在病程5~9年、10~14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3.5%、48.1%、61.3%[3],骨质破坏是其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引起RA骨破坏的具体分子机制复杂,尚在研究明确阶段。目前,有研究称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和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是调节RA骨代谢,改善骨质破坏的2条重要通路[4]。当前治疗RA骨破坏的药物大多数属于生物抑制剂,且疗效并不显著。本文拟综述RA骨破坏与Wnt/OPG信号通路轴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RA骨破坏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OPG信号通路轴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
下载PDF
基于Btk-PLCγ2-NFATc1通路分析调控miR-17-5p表达对根尖周炎大鼠骨破坏的修复作用
11
作者 孙红蕾 程瑞卿 +1 位作者 齐凤娜 白小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 分析基于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PLCγ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通路调控微小RNA-17-5p(miR-17-5p)表达对根尖周炎大鼠骨破坏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上调(C)组、下... 目的 分析基于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PLCγ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通路调控微小RNA-17-5p(miR-17-5p)表达对根尖周炎大鼠骨破坏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上调(C)组、下调(D)组各15只,除A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C组、D组分别转染miR-17-5p模拟物(mimics)、miR-17-5p抑制剂(inhibitor)行上调、下调转染,A组、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miR-17-5p表达量、骨细胞阳性细胞数、炎性浸润指标水平及Btk-PLCγ2-NFATc1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C组相比,D组miR-17-5p表达量,炎性浸润指标水平,Btk、PLCγ2、NFATc1蛋白表达量显著较低(P<0.05)。与C组相比,D组骨细胞阳性细胞数显著较少(P<0.05)。结论 下调miR-17-5p可能通过下调Btk、PLCγ2、NFATc1蛋白表达量、抑制Btk-PLCγ2-NFATc1通路,减少骨细胞阳性细胞数,对骨破坏起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PLCγ2)-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通路 根尖周炎 骨破坏
下载PDF
肌骨超声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骨破坏程度的评估价值探究
12
作者 吴海英 靳洛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MSUS)对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骨破坏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56例G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6例与GA临床表现相似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MSUS检查,对比2组受累关节情...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MSUS)对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骨破坏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56例G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6例与GA临床表现相似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MSUS检查,对比2组受累关节情况、超声特征。对观察组患者根据MSUS表现分组,将20例无聚集体患者作为观察1组,将26例聚集体患者作为观察2组,将10例痛风石患者作为观察3组,检测、比较3组超声参数、血清骨破坏因子指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超声参数与骨破坏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关节受累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特征腱鞘炎(13.8%)、滑膜骨化(16.9%)、滑膜增生(24.6%)与对照组(10.4%、13.4%、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韧带内高回声点(23.1%)、痛风石(15.4%)、骨侵蚀率(29.2%)高于对照组(4.5%、0、14.9%),观察组双边征(7.7%)、软组织肿胀率(18.5%)低于对照组(20.9%、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反射系数(RC)低于观察2组、观察1组,观察3组粗糙度系数(URI)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β-交联降解产物(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均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与β-CTX、TRACP5b、RANKL均呈负相关(P<0.001),URI与β-CTX、TRACP5b、RANKL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SUS检查通过测量RC、URI等软骨表面参数,可准确评估GA患者骨破坏程度,软骨表面参数与骨破坏因子等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关节炎 痛风性 骨破坏程度 超声特征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CT诊断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培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4-686,共3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CT征象。材料与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 192 3例 (男 14 0 5例 ,女 5 18例 )进行CT扫描 ,采用常规轴位 ,层厚 4mm ,层距 4~ 5mm。用骨窗显示 :窗宽 2 2 0 0HU ,窗中心 2 5 0HU。部分病例加扫冠状位 ... 目的 研究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CT征象。材料与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 192 3例 (男 14 0 5例 ,女 5 18例 )进行CT扫描 ,采用常规轴位 ,层厚 4mm ,层距 4~ 5mm。用骨窗显示 :窗宽 2 2 0 0HU ,窗中心 2 5 0HU。部分病例加扫冠状位 ,窗技术不变。结果 颅底骨破坏 774例 ,占 40 .3 % ,其中男 6 0 5例 ,女 16 9例 ,年龄 13~ 80岁。蝶骨破坏最常见 ,占 76 .6 %。蝶骨各部位发病率从高至低依次为 :翼突根部 ,蝶骨体、大翼、翼突。骨破坏分为成骨型、破骨型和混合型。蝶骨根部是成骨型最好发的部位。结论 成骨型破坏是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一种常见类型 ,但常被漏诊 ,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破坏 骨破坏 CT诊断
下载PDF
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和软骨破坏平衡的影响
14
作者 朱阳春 刘丹冰 +2 位作者 林琳 王英旭 侯丽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平衡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以外,对其它各组大鼠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连...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平衡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以外,对其它各组大鼠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连续灌胃18d,在第31天心脏取血,分离血清,供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血清Cath-K、MMP-3、PINP、COMP、OC和ICTP的水平皆有提升;Cath-K、MMP3、PINP、COMP、OC、ICTP的水平和ICTP/OC的比例随着补肾通督剂量的提高倾向趋向正常。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对骨破坏、骨产生和软骨破坏的指标、骨的动态平衡皆有改善的作用,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对骨代谢平衡和软骨破坏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督胶囊 胶原诱导关节炎 骨破坏 骨破坏
下载PDF
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2年期放射学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姜泉 殷海波 +3 位作者 罗成贵 王雷 焦娟 周新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影响及骨破坏与病情之间关系。方法本研究采取开放性随访研究,对36例证属湿热痹阻的RA患者进行2年期的临床随访,设计问卷调查表...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影响及骨破坏与病情之间关系。方法本研究采取开放性随访研究,对36例证属湿热痹阻的RA患者进行2年期的临床随访,设计问卷调查表,每3个月复查患者疗效指标,进行DAS28及ACR疗效评价,同时于治疗前及1年、2年时点进行双手X片拍摄,运用国际公认Sharp评分,评价清热活血方药对RA骨破坏进展的影响。结果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可延缓RA患者的骨破坏进展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达标率情况与骨破坏进展不一致(P>0.05),与DAS28高低基本一致(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可延缓RA骨破坏的进程,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骨破坏 影像学 清热活血方药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含量与骨破坏、炎症及氧化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贺钰梅 韩秀平 +2 位作者 汪丽丽 张永莉 韩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7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含量与骨破坏、炎症及氧化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的A组,同期在我院就诊的56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的B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 目的: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含量与骨破坏、炎症及氧化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的A组,同期在我院就诊的56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的B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DKK-1、骨破坏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氧化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A组和B组血清中DKK-1、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中DKK-1、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SOD、GSH-P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血清中DKK-1的含量与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呈正相关,与SOD、GSH-Px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DKK-1能够引起关节骨质破坏、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Dickkopf1 骨破坏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引起的炎症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 被引量:29
17
作者 万磊 刘健 +6 位作者 黄传兵 谌曦 赵磊 范海霞 葛瑶 刘天阳 刘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破坏与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CD19^+B细胞及免疫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R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DXE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ELISA检测血清1型辅助T(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破坏与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CD19^+B细胞及免疫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R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DXE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ELISA检测血清1型辅助T(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7、Ⅰ型前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肽(CTx)、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Treg、CD19^+B细胞,Spearman法分析T细胞、Treg、B细胞与骨密度、Th1、Th2细胞因子相关性。结果RA患者骨密度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在RA组中双前臂骨密度T值较腰椎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血清IFN-γ、IL-17、Th1/Th2细胞、CTx、RANKL升高,IL-4、PINP降低;RA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CD19^+B细胞增加,CD8^+T细胞、CD4^+CD25^+Treg比例减少。相关性分析显示,RA外周血CD8^+T细胞与Th1/Th2细胞、IL-17呈正相关,CD4^+CD25^+Treg与CTx呈负相关,CD19^+B细胞与OPG呈负相关。结论T细胞、CD19^+B细胞可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参与RA骨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骨破坏 T细胞亚群 CD19^+B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免疫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制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丁从珠 汪悦 +4 位作者 姚瑶 方芸 赵成 冯学兵 孙凌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侵蚀与关节破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破骨细胞是导致关节侵蚀的主要细胞。将近几年青藤碱(sinomenine,S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SIN对RA破骨细胞的作...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侵蚀与关节破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破骨细胞是导致关节侵蚀的主要细胞。将近几年青藤碱(sinomenine,S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SIN对RA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青藤碱 骨破坏
下载PDF
瘦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殷寒秋 马华 +4 位作者 刘春梅 李朝虹 张婷 蒋培培 殷松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探讨RA患者血清瘦素(L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骨破坏的关系,为预测及评估RA的骨破坏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体重指数在20~23 kg/m2的RA患者100例,根据手X片分为骨破坏和无骨破坏各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 目的:探讨RA患者血清瘦素(L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骨破坏的关系,为预测及评估RA的骨破坏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体重指数在20~23 kg/m2的RA患者100例,根据手X片分为骨破坏和无骨破坏各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LP和MMP-3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RA骨破坏组血清LP和MMP-3分别为(6.05±1.51) ng/ml和(123.29±44.02) ng/ml,RA无骨破坏组血清LP和MMP-3分别为(4.97±1.02) ng/ml和(112.67±40.35) n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LP和MMP-3分别为(3.36±0.99) ng/ml和(67.76±35.92) ng/ml,与RA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的MMP-3与LP、DAS28呈正相关性(P〈0.05),而LP与DAS28分值无相关性(P〉0.05);骨破坏组LP和MMP-3与Sharp分值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MP-3不仅参与RA的骨破坏,同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LP与骨破坏相关,但与疾病活动无相关性;LP可作为RA骨破坏的参考指标,与MMP-3一起能更好地预测和评估RA的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瘦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下载PDF
OPG/RANKL/RANK系统与骨破坏性疾病 被引量:54
20
作者 刘继中 纪宗玲 陈苏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近年来发现的OPG RANKL RANK系统在破骨细胞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骨骼生理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达RANKL ,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或成熟破骨细胞表面上的RANK结合后 ,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 近年来发现的OPG RANKL RANK系统在破骨细胞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骨骼生理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达RANKL ,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或成熟破骨细胞表面上的RANK结合后 ,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活性。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表达OPG可与RANKL竞争性结合 ,从而阻断RANKL与RANK之间的相互作用。体内多种激素或因子通过影响骨髓微环境内的OPG RANKL比率来调节骨代谢。此外 ,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有RANK ,孕期在性激素的诱导下可表达RANKL ,OPG RANKL RANK系统在孕期乳腺发育以及母体向胎儿的钙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RANKL RANK通路有望给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及癌症骨转移等骨破坏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研究应了解OPG RANKL RANK系统与其它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 ,重视骨骼、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 ,开发与OPG功能相似或促进其表达的合成药物有可能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素 细胞生成 T细胞 吸收 骨破坏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