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注射型骨移植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夏军 杨丰健 陈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关键词 骨移植替代物 注射型 免疫排斥反应 折不愈合 诱导作用 同种异体 移植材料 缺损 矫形外科 环境改变
下载PDF
人工骨移植替代物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捷 陈晓东 戴力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体内试验表明,6×6×10mm^3的骨缺损即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修复,脊柱融合、内植物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也需要骨移植。骨移植手术是临床中仅次于输血最常见的组织移...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体内试验表明,6×6×10mm^3的骨缺损即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修复,脊柱融合、内植物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也需要骨移植。骨移植手术是临床中仅次于输血最常见的组织移植术,每年在美国有500,000例,在全球有超过2,000,000例骨移植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替代物 人工 口腔颌面外科 组织移植 体内试验 脊柱融合 表面涂层 移植手术
下载PDF
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作为局部抗生素载体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玉龙 谭磊 +2 位作者 张海鹏 汪建 王成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7-978,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作为局部抗生素载体应用在开放性骨折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42例开放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混合抗生素(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的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预防感染的作用。结果 3...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作为局部抗生素载体应用在开放性骨折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42例开放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混合抗生素(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的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预防感染的作用。结果 34例患者创口达到一期愈合,8例患者由于软组织缺损较重,需二期皮瓣修复,且患者在最终的治疗结束后,均有效预防了感染,且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7个月。结论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作为一种局部药物释放系统的新型药物载体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有着确实、有效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 开放性 感染
下载PDF
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的血管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樊征夫 杨志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探讨了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血管化的机理、意义及过程 ,以更好地促进骨缺损移植修复的效果。通过对近期有关文献所作相关研究的综述 ,总结出各类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 探讨了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血管化的机理、意义及过程 ,以更好地促进骨缺损移植修复的效果。通过对近期有关文献所作相关研究的综述 ,总结出各类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过程是移植手段能够奏效的重要保障。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骨移植替代物 ,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血管化进程 ,是更好发挥其生命活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骨移植替代物 血管化 再生 融合 组织工程化人工
下载PDF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斌 王云华 +2 位作者 黎逢峰 袁同洲 许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临床效用。方法2004年3 月-2004年11月共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26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骨缺损范围为0.8cm×1.5cm- 3.0cm×6.2cm,骨缺损处填充OsteoSet-骨移... 目的研究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临床效用。方法2004年3 月-2004年11月共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26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骨缺损范围为0.8cm×1.5cm- 3.0cm×6.2cm,骨缺损处填充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随访5个月-10个月, 平均6.46个月(s=1.73个月),所有骨缺损均得到满意修复,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效果确切,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 平台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骨移植替代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房雷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32-1635,共4页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国0063-2003),但是这个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议。本文关注纳米骨的应用研究进展,参考近年骨移植替代物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骨移植替代物 纳米材料
下载PDF
奥斯汀-骨移植替代物 被引量:28
7
作者 宁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93-594,共2页
关键词 奥斯汀 骨移植替代物 硫酸钙 应用
下载PDF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特点(英文)
8
作者 张德宝 程千 谷贵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1期8394-8397,共4页
背景:近年来,人们开发生产了多种骨移植替代物,其中OsteoSet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及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品,已用于骨肿瘤、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目的:观察Osteo... 背景:近年来,人们开发生产了多种骨移植替代物,其中OsteoSet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及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品,已用于骨肿瘤、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目的:观察OsteoSet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4-06/20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2例接受手术的骨肿瘤骨缺损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5~68岁,平均23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83年我国制定的骨肿瘤分类标准诊断为良性骨肿瘤。②具有肿瘤切除术及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进行骨移植的手术指征。③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肿瘤位置分布如下:位于肱骨干6例,股骨颈2例,股骨下段9例,胫骨上段4例,跟骨1例。方法:①手术过程:常规方法有效麻醉,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尽量彻底切除肿瘤,当应用OsteoSet填充骨缺损时,仔细操作,避免将颗粒压碎。最后用骨膜和软组织覆盖骨移植替代物。②术后评估:于术后第4,8,12,24周X射线片检查测定骨移植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于术后6,7,8,9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患处疼痛及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骨移植替代物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纳入2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移植替代物吸收率及新骨生长率:术后4周的X射线片可见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明显吸收,同时出现纤细的骨小梁结构,骨密度增加。术后第12周末,约97.1%的OsteoSet替代物被吸收,同时约95.3%的新生骨长入。术后24周,骨移植替代物吸收率和新骨生长率分别为99.1%和98.6%。骨缺损区形成稳定的骨小梁结构,通过骨重建新生骨与周围的正常骨自然结合。②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期间无患处疼痛、不适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发热、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术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显示,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吸收良好,骨缺损区新骨形成良好。本组病例无移植物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吸收与新骨生长基本同步,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缺损 骨移植替代物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复合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兴 曹烈虎 +1 位作者 李海航 苏佳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4期6207-6214,共8页
背景:骨缺损甚至骨不连的修复重建是矫形外科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临床综合分析,优化复合人工骨的选择。目的:对复合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实验室研究和新型治疗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各种骨移植替代物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合理优化选择... 背景:骨缺损甚至骨不连的修复重建是矫形外科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临床综合分析,优化复合人工骨的选择。目的:对复合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实验室研究和新型治疗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各种骨移植替代物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合理优化选择。方法:应用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复合骨移植替代物相关方面的文献,在英文标题、摘要及MeSH词中以"bone regeneration;bone graft substitute;growth factors;biomaterials"为检索主题词。排除无关及重复性研究,同一领域则选择权威杂志近期发表文献,共保留47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自体骨材料虽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供应有限,且损害取骨部位;异体骨疾病感染风险高。而复合骨移植替代物种类丰富,性状良好,可通过不同的材料选取骨再生重建的过程,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生长因子及干细胞等组织工程材料。理想的植骨取代物要有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在合适的时间内降解,具有骨诱导、骨传导及成骨性。具体而言,骨传导性取决于植骨材料的类型、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质,而骨诱导和成骨性可经生长因子与多能间充质干细胞介导而重塑骨组织。不同植骨材料选用各有利弊,要根据适应证及效果评估选择合适的优化组合,克服植骨自身局限性,使骨重建过程尽可能符合自然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综述 再生 骨移植替代物 生长因子 生物力学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省级基金
下载PDF
珍珠层作为天然骨移植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亚楠 徐普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珍珠层是位于双壳类、腹足类与头足类等软体动物贝壳的内层部分,来源广泛,由有机基质与碳酸钙耦合构成。体内与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珍珠层具有骨诱导性、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凭借其有竞争力的价格成本、化学复杂性及出色的... 珍珠层是位于双壳类、腹足类与头足类等软体动物贝壳的内层部分,来源广泛,由有机基质与碳酸钙耦合构成。体内与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珍珠层具有骨诱导性、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凭借其有竞争力的价格成本、化学复杂性及出色的机械性能等特性,珍珠层被视为一种可以用作骨移植替代物的天然生物材料。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珍珠层研究的体内与体外实验,以及珍珠层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生物降解性 体外实验 生物相容性 骨移植替代物 珍珠层粉
原文传递
生物玻璃/右旋糖苷复合物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评价
11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2年第6期16-16,共1页
异源性和异体塑胶骨移植物既可以是生物惰性骨介质,也可以是有生物活性的骨介质。生物玻璃是一种生物活性骨介质,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而显示出促进骨生长的作用。但是在增加骨性平面、特别是填补大的或不规则骨缺损时,这种材料就... 异源性和异体塑胶骨移植物既可以是生物惰性骨介质,也可以是有生物活性的骨介质。生物玻璃是一种生物活性骨介质,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而显示出促进骨生长的作用。但是在增加骨性平面、特别是填补大的或不规则骨缺损时,这种材料就显得缺乏粘着性。加入中等分子量右旋糖苷后,就可以将颗粒改成泥灰样从而增加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玻璃 右旋糖苷复合物 骨移植替代物 自体 愈合
原文传递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复合β-磷酸三钙进行胸椎后侧融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卫兵 贾连顺 +5 位作者 卢建熙 卢旭华 滕红林 顾宇彤 杨建东 陈长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为骨移植替代物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分四组进行胸椎后路融合:Ⅰ组(组织工程化骨即β-TCP复合BMSCs),Ⅱ组(β-TCP+自体红骨髓),Ⅲ组(单纯β-TCP),Ⅳ组(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为骨移植替代物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分四组进行胸椎后路融合:Ⅰ组(组织工程化骨即β-TCP复合BMSCs),Ⅱ组(β-TCP+自体红骨髓),Ⅲ组(单纯β-TCP),Ⅳ组(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其余动物进行放射学、手工力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从影像学和手工力学比较,Ⅰ组的融合率高于Ⅱ、Ⅲ、Ⅳ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上,Ⅰ组新骨形成量较多,陶瓷微孔内部充满新生骨;Ⅱ组骨小梁形成量较Ⅰ组少,为新生骨与纤维组织混杂;Ⅲ组陶瓷骨颗粒微孔内多为结缔组织,新生骨的量少,只见少量新生骨贴附于陶瓷骨表面;Ⅳ组在椎板与移植骨的交界处有稀疏的新生骨小梁形成。[结论]β-TCP复合BMSCs是脊柱融合自体骨的良好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脊柱融合 骨移植替代物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硕 马剑雄 +4 位作者 马信龙 杜育任 雪原 黄洪超 张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99-2302,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解率。结果术后1周,约69%残留;2周,约53%残留;4周,约26%残留;6周,约7%残留;8周,未见明确显影。骨痂初现时间为3~9周,平均(6.5±1.6)周,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5.0±5.2)周,未见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伤口分别在术后7、10 d出现暗红色黏稠液体,后者后外侧伤口细菌培养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医用硫酸钙降解速度较快,应用于表浅部位须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医用硫酸钙 骨移植替代物 人工
下载PDF
骨科3D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大海 李开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98-100,共3页
3D打印技术能使产品的物理结构不发生变化,还能根据需求定制,实现材料与病变部位完全匹配。目前在骨科涉及较多的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复合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的骨移植替代物和骨科个性化导航模板。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包... 3D打印技术能使产品的物理结构不发生变化,还能根据需求定制,实现材料与病变部位完全匹配。目前在骨科涉及较多的3D打印产品主要包括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复合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的骨移植替代物和骨科个性化导航模板。骨科个性化替代物包括个性化髋关节、膝关节及骨盆等。复合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的骨移植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诱导性能。骨科手术导航模板能对复杂骨科手术进行术中导航,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然而,目前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多限于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应用仍有较多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个性化假体 骨移植替代物 手术导航模板
下载PDF
纳米脱钙骨基质促进骨愈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凯 陈雄生 +2 位作者 贾连顺 朱巍 房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62-3869,共8页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脱钙基质 自体 MICROS超细粉碎机 融合 骨移植替代物 细胞 诱导 省级基金
下载PDF
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诺 袁同洲 何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方法 2004年08月- -2005年10月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中16例行C臂机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局部注射MIIG115 注射型人工骨植骨,3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MIIG115注射型... 目的探讨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方法 2004年08月- -2005年10月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中16例行C臂机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局部注射MIIG115 注射型人工骨植骨,3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5-18 个月(平均9.8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功能优良率为94.74%。结论 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植骨+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具有维持复位稳定、固定可靠、增加局部骨量、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IG115骨移植替代物 硫酸钙 远端 粉碎性 缺损
下载PDF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侠 陆晴友 +6 位作者 潘玉涛 刘养洲 陈涤 韩宁 韩庆辉 李增春 袁文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 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 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 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 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 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 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形态发生蛋白-2 骨移植替代物 近端
下载PDF
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侠 陆晴友 +4 位作者 李国风 韩庆辉 韩宁 李增春 袁文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作为植骨材料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骨缺损区采用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进行填充。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作为植骨材料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骨缺损区采用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进行填充。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感染情况发生,内固定无松动及脱落现象。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10~12周开始出现吸收,20~24周大部分吸收,28~32周基本全部吸收。术后6个月和1年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填充效果确实等优点。固化后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可提高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促进了骨折的愈合过程,是治疗和填充胫骨骨折骨缺损区的较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骨移植替代物 平台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与磷酸钙在创伤性骨缺损中的应用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磊 李静 申杨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9期9783-9786,共4页
背景: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的来源缺乏,或存在免疫反应与感染和再骨折的可能。而作为人工骨替代物,硫酸钙和磷酸钙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目的:拟比较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使用效果... 背景: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的来源缺乏,或存在免疫反应与感染和再骨折的可能。而作为人工骨替代物,硫酸钙和磷酸钙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目的:拟比较人工合成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创伤中作为骨替代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4-10/2007-10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50例骨创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并需要植骨的患者,在无自体骨混用的情况下,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2组,分别使用了不同类型的人工骨进行骨缺损填充,其中硫酸钙骨空腔填料组24例,磷酸钙生物陶瓷组26例。方法:治疗除采用内固定(钢针、钢板)和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架)外,分别结合使用硫酸钙骨空腔填料及磷酸钙生物陶瓷。植入的人工骨量以植骨术中判断为准,桡骨远端骨折和跟骨骨折一般植入3~5mL,最大植入量为10mL。植入人工骨要尽可能填满充实。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骨替代物使用量、吸收时间、骨折是否稳定以及骨痂出现的时间。结果:所有使用填充人工骨的病例,骨折均如期愈合,使用硫酸钙者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并发症,使用磷酸钙者有2例浅表渗出,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硫酸钙组平均吸收时间较磷酸钙组短,硫酸钙组2个月内吸收80%,3个月内100%吸收;磷酸钙组4~6个月吸收70%,7~12个月吸收90%。结论: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人工骨均可作为骨替代物应用,在辅助固定下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以及填充效果确实、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硫酸钙骨粉固化后较磷酸钙坚固,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且降解速度较磷酸钙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替代物 医用硫酸钙 医用磷酸钙
下载PDF
聚乳酸类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建华 廖维宏 陈建梅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33-234,232,共3页
聚乳酸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的研究进展 ,包括PLA的性质与材料性能、PLA在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引导性骨再生膜。
关键词 聚乳酸 修复 再生膜 骨移植替代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