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津 张云 +2 位作者 陈实 李晓艳 张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PMOP骨折组(39例)与PMOP未骨折组(63例),另选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并进行比较,用ROC曲线评价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体重、体质量指数、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左髋总和BMD及L 1~4总和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及绝经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依次为12.688、37.430、26.599,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AUC值为0.978,敏感度为98.04%,特异度为97.00%,表明β-CTX+t-P1NP+N-MID-OT三指标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效能更高。PMOP骨折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PMOP未骨折组(t值依次为6.078、16.363、12.227,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AUC值为0.939,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95.24%,表明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效能更高。结论PMOP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MOP骨折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PMOP预测及骨折风险评估效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TX t-P1NP N-MID-OT 绝经后女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龟板抑制破骨分化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
2
作者 张鹏 陈弘林 +10 位作者 伍子贤 余思瑶 招文华 尚奇 何嘉辉 陈桂锋 余富勇 梁德 江晓兵 任辉 余翔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龟板(plastrum testudinis,PT)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潜在机制。方法借助BATMAN数据库得到PT成分及其对应靶标,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OF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龟板(plastrum testudinis,PT)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潜在机制。方法借助BATMAN数据库得到PT成分及其对应靶标,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OF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输入交集靶点得到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信息,借助Cytoscape3.7.2软件进行PPI网络及“龟板-活性成分-靶标-骨质疏松性骨折”网络的构建,使用Cytoscape3.7.2软件、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此外,为了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进行体内实验验证龟板改善OF的作用,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了龟板干预下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HPBMs)表型。结果获得龟板6个活性成分,342个作用靶标,其中与OF相关靶标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有802个结果(P<0.05),KEGG富集分析有67个结果,其中相关信号通路有22条(P<0.05),主要涉及TNF、MAPK、Estrogen、NF-κB等信号通路。值得一提的是,体内实验证实龟板可有效治疗OF模型大鼠的骨缺损;体外实验发现龟板能抑制RANKL诱导的HPBMs破骨分化。结论龟板可能通过多种化合物、靶点和通路调节炎症反应、激素代谢及细胞周期来治疗OF,其中抑制破骨分化可能是龟板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龟板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破骨分化
下载PDF
重视功能锻炼和传统功法,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3
作者 张允 刘青松 罗勇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也常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具有治疗费用高、康复周期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内容覆...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也常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具有治疗费用高、康复周期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内容覆盖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最新的中西医诊疗策略,其中对于功能锻炼和传统功法的推荐意见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从功能锻炼、传统功法锻炼和锻炼的依从性3个方面对《指南》中关于功能锻炼和传统功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期《指南》更好地服务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运动疗法 太极拳 八段锦 五禽戏 指南
下载PDF
基于AMPK/sirt1/RANKL/OPG通路研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愈合的机制
4
作者 林玉玲 李杰玉 +3 位作者 李增一 刘琳 籍胤玺 金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蛋白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蛋白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6.25 g/kg)、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2.50 g/kg)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5.00 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值、骨折愈合评分及骨痂体积;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痂组织的病理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股骨组织中AMPK/sirt1/RANKL/OP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痂骨小梁分布稀疏,成骨细胞大量减少且有纤维组织生成,骨痂体积、血清中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及股骨组织中MDA水平、RANK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BMD值、骨折愈合评分、骨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和AMPK、sirt1、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骨痂骨小梁分布较为密集,成骨细胞增加,骨痂体积、血清中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及股骨组织中MDA水平、RANKL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BMD值、骨折愈合评分、骨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和AMPK、sirt1、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AMPK/sirt1/RANKL/OPG通路,发挥对骨质疏松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骨质疏松性骨折 氧化应激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蛋白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通路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马超 潘浩 +2 位作者 崔润之 刘振 崔路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愈合、血管生成及NFATc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组,模型(MO)组,富血小板血浆(PP)组,玻璃酸钠(SH)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PS)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愈合、血管生成及NFATc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组,模型(MO)组,富血小板血浆(PP)组,玻璃酸钠(SH)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PS)组。通过小动物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生物力学试验机检测骨生物力学、HE染色法检测骨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NFATc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NO组相比,MO组骨密度、刚度、最大载荷、最大压强、弹性模量、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VEGF、bFGF、ANG-1含量显著降低(P<0.05),股骨组织NFATc1、OSCA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O组相比,PP组、SH组、PS组骨密度、刚度、最大载荷、最大压强、弹性模量、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VEGF、bFGF、ANG-1含量明显升高(P<0.05),股骨组织NFATc1、OSCA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SH组与P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S组比SH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玻璃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促进骨愈合及血管生成,并抑制NFATc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玻璃酸钠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愈合 血管生成 NFATc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6
作者 朱俊 姚帅辉 郭小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家兔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散度以及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测定股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基因与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股骨BMD[(1.76±0.13)g/cm^(3)]、骨小梁数量[(5.87±0.24)个/mm]、骨小梁厚度[(0.14±0.03)mm],股骨弹性模量[(343.27±21.04)MPa]、刚度[(904.25±73.25)N/mm]、最大应力[(32.63±3.17)N/mm^(2)]、最大承载力[(358.85±13.02)N],股骨JAK2、STAT3 mRNA[(3.45±0.26)、(3.60±0.28)]和蛋白[(0.82±0.05)、(0.84±0.05)]水平高于右归丸组[(1.41±0.15)g/cm^(3)、(3.88±0.28)个/mm、(0.10±0.02)mm、(304.62±20.41)MPa、(698.52±69.55)N/mm、(25.34±3.22)N/mm^(2)、(297.34±13.24)N、(2.58±0.26)、(2.29±0.23)、(0.60±0.05)、(0.53±0.0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47±0.14)g/cm^(3)、(3.89±0.28)个/mm、(0.09±0.03)mm、(299.54±16.94)MPa、(720.33±69.48)N/mm、(23.24±3.13)N/mm^(2)、(289.38±13.13)N、(2.63±0.25)、(2.30±0.24)、(0.59±0.06)、(0.53±0.08)](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0.34±0.02)mm]低于右归丸组[(0.42±0.03)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0.43±0.03)mm](均P<0.05)。结论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激活骨质疏松性骨折家兔股骨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右归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愈合 JAK2/STAT3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西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7
作者 孙贵才 万亭 《中医正骨》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而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存在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低的问题。为规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发布了《骨质疏松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而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存在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低的问题。为规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发布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中医为主,涵盖西医诊疗,值得临床参考。本文从用药原则和治疗药物两个方面对《指南》中的西药治疗部分进行了解读,以便于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药物疗法 西药 指南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外治疗法--《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8
作者 刘福水 朱金超 王小乐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10-13,32,共5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高经济负担、低治愈率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医外治疗法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骨代谢平衡,而且具有治... 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高经济负担、低治愈率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医外治疗法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骨代谢平衡,而且具有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外治疗法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为中医外治疗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科学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从结合循证依据与中医诊疗特色推荐中医外治疗法、因症选择适宜的中医外治疗法两个方面,对《指南》中与中医外治疗法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外治疗法 指南
下载PDF
血红蛋白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李兵 尚奇 +8 位作者 江睿轩 秦威城 刘慧雯 戴新华 招文华 陈弘林 梁德 江晓兵 任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50岁以上且诊断为脊柱骨折的324例患者。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骨密度、血红蛋白等医疗数据。结果对男性骨质疏...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50岁以上且诊断为脊柱骨折的324例患者。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骨密度、血红蛋白等医疗数据。结果对男性骨质疏松骨折,贫血发生率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女性未发现相关性。以贫血分组,两性的骨密度均因贫血而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血红蛋白与L_(1~4)骨密度(r=0.466,P<0.001)、左股骨颈骨密度(r=0.424,P<0.001)、左髋骨密度(r=0.469,P<0.001)相关;女性血红蛋白与L_(1~4)骨密度(r=0.199,P=0.002)、左股骨颈骨密度(r=0.326,P<0.001)、左髋骨密度(r=0.341,P<0.001)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中血红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关联(OR=0.956,95%CI:0.917~0.997,P=0.035);女性未发现关联。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和骨密度相关,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会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骨折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贫血 血红蛋白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10
作者 高远航 柴仪 +3 位作者 刘烁炜 常伯伦 暴凯 李倩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及塑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全处理组(A组)、后处理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黄芪多糖混悬...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及塑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全处理组(A组)、后处理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黄芪多糖混悬液(1∶1,m/m)690 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继续灌胃6周;C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造模,连续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于造模后第10,17,24,30天拍摄患肢股骨正侧位X线摄片,计算矿化骨组织体积(BV)、骨痂总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TV)、骨矿密度(BMD)。灌胃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患肢Micro-CT扫描;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Ⅰ型胶原N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与本组造模后第10天比较,3组大鼠造模后第17,24,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大鼠造模后第10,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大鼠的AKP,BGP,PⅠNP,BV,BV/TV,BMD均显著升高(P<0.05),B组大鼠的AKP和BGP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的BGP,PⅠNP,BV/TV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的骨折愈合情况,促进骨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黄芪多糖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大鼠 骨折愈合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王栋梁 方凡夫 刘昌胜 苏佳灿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2-250,共9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发病隐匿、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西医诊疗在诊断和手术方面存在优势,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恢复机体平衡,中西医协同诊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有效策略。为...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发病隐匿、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西医诊疗在诊断和手术方面存在优势,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恢复机体平衡,中西医协同诊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有效策略。为推广中西医协同诊疗理念,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技术发展,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共识专家组,讨论并制订《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方面阐述中西医协同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西医协同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黄鑫 吴永光 王炯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89,共5页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Sham组、OPF组、低剂量组(1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NC组(2μl shRNA)、高剂量...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Smad4信号通路探究蛇床子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成Sham组、OPF组、低剂量组(1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NC组(2μl shRNA)、高剂量+shRNA-BMP2组(2μl shRNA-BMP2),15只/组;摘除大鼠的双侧卵巢以构建骨质疏松(OP)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右侧股骨干骨折建立OPF大鼠模型,术后除Sham组及OPF组外其余组灌胃相应剂量蛇床子素,而Sham组及OP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高剂量+NC组、高剂量+shRNA-BMP2组在灌胃第1天于尾静脉注射相应慢病毒,其余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 w(1次/d);使用双能X线BMD仪检测骨痂部位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三点弯曲实验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检测;Micro-CT扫描股骨骨痂;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骨痂组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BMP2/Smad4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OPF组股骨骨痂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降低,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显著减小,TRACP水平显著升高,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增大(均P<0.05);与OPF组比较,低、高剂量组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升高,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BV/TV、Tb.Th、Tb.N显著增加,TRACP水平显著降低,Tb.Sp显著减小(均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shRNA-BMP2组BMD、ALP水平、RUNX2、Osterix、BMP2、Smad4表达显著降低,股骨刚度及最大载荷、BV/TV、Tb.Th、Tb.N显著减小,TRACP水平显著升高,Tb.Sp显著增大(均P<0.05)。结论蛇床子素通过激活BMP2/Smad4信号通路来促进OPF大鼠的骨折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MAD4 蛇床子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肌肉减少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振 叶春平 +1 位作者 楼菁玲 刘叶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肌肉减少症(SP)与骨质疏松症性骨折(O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中老年(50~70岁)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85例,其中OF 64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NOF)21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体检中心体检的非骨质疏...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肌肉减少症(SP)与骨质疏松症性骨折(O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中老年(50~70岁)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85例,其中OF 64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NOF)21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体检中心体检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NOP)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XA)测量四肢骨骼肌肌肉量(ASM),计算出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观察6 m步行速度。分析中老年男性SP与OF的相关性。结果 OF组患者中SP患病率(71.88%)高于NOF组(61.90%),且高于NOP组(15.45%)。SP组患者中,OP患病率(77.63%)高于NOP组(22.37%),其中OF患病率(77.97%)亦高于NOF组(22.03%)。OP组患者ASM、ASMI、步行速度低于NOP组,其中OF组患者ASM、ASMI、步行速度低于NO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MI是O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男性SP患者易发生OP,且更易发生OF,预防OF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四肢骨骼肌指数 中老年男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评价的多维度探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14
作者 朱晓峰 朱子隽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疗效评价指标推荐是其亮点之一。本文结合《指南》推荐的疗效评价指标及诊疗方法,从量表应用、影像学检查及骨转换标志物检测3个方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疗效评价指标推荐是其亮点之一。本文结合《指南》推荐的疗效评价指标及诊疗方法,从量表应用、影像学检查及骨转换标志物检测3个方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评价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选择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疗效评价 量表 影像学检查 骨代谢
下载PDF
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再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15
作者 王卫国 赵建鹏 张晟恺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4-6,16,共4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预防再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也是治疗后康复的重中之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预防再骨折的内容,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预防再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也是治疗后康复的重中之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预防再骨折的内容,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大方面,对《指南》中预防再骨折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指南
下载PDF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16
作者 杨铸 陈辉 +5 位作者 赵恒山 伊怀成 李芳宇 朱继华 金照峰 马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所有全文参考文献,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所有全文参考文献,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包含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文献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中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显著[OR=0.04,95%CI=(0.02, 0.06), P<0.05],其中,中药主要涵盖了仙灵骨葆胶囊[OR=0.05, 95%CI=(-0.02, 0.11),P<0.05]、抗骨增生片[OR=0.09, 95%CI=(0.05, 0.13), P<0.05]、强骨胶囊[OR=0.08, 95%CI=(0.03, 0.14),P<0.05]、龙牡壮骨颗粒[OR=0.03, 95%CI=(-0.03, 0.09), P<0.05]、骨愈灵[OR=0.06, 95%CI=(0.02, 0.14),P<0.05]、藤黄健骨片[OR=0.12, 95%CI=(0.04, 0.28), P<0.05]。针对样本指标评价数量>15个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偏倚分析,两侧的性状不对称,提示结果具有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 本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未能得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固执的显著有效性的结论 ,仍然需要后期进一步扩充文献数量和质量,统一研究方法 ,提高临床研究数据的准确性,以达到证实中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评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药治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优化疼痛管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赵梦媛 丁瑾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期0164-0166,共3页
目的:探究优化疼痛管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实验组采用优化疼痛管理。观察对... 目的:探究优化疼痛管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实验组采用优化疼痛管理。观察对比干预后骨折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采用优化疼痛管理,可降低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策略及疗效分析
18
作者 白风林 张万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6-0079,共4页
分析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0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效果。方法 240例多节段OVCF患者就诊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随机分组,PKP治疗纳入A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纳入B组,对比不同术式疗效。结果 A组手术... 分析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0VCF)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效果。方法 240例多节段OVCF患者就诊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随机分组,PKP治疗纳入A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纳入B组,对比不同术式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注入骨水泥量较B组多,P<0.05;A组VAS评分、ODI评分及IL-6、TNF-α指标均较B组低,P<0.05;A组SF-36评分较B组高,P<0.05;A组多节段OVCF患者并发症率较B组低,P<0.05。结论 多节段OVCF患者接受PKP治疗,可抑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 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共病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
19
作者 韩欣悦 阿依布塔·吾哈甫 +3 位作者 董正惠 苏婉婷 杨娇娇 骆朝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1,239,共7页
目的分析共病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共病与非共病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共病对... 目的分析共病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共病与非共病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共病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病患病率为46.4%,衰弱发生率为42.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OR=18.373,P<0.001);此外,性别、职业、日常活动能力、营养风险、高血压也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非共病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相比,共病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现衰弱的风险更高,应重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衰弱 共病 老年人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急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腰部椎旁肌肉CT定量的相关性
20
作者 李雨蒙 朱文玲 +4 位作者 谢智雯 陈新蕾 赵倩 李绍东 张秀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采用CT定量测量绝经后女性腰部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并探讨其与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女性中85例急性OVF及同期94例无OVF的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CT定量测量资料。采用组内相... 目的采用CT定量测量绝经后女性腰部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并探讨其与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女性中85例急性OVF及同期94例无OVF的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CT定量测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性检验(ICC检验)分别评估2名影像医师对椎旁肌相关参数测量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OVF与椎旁肌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绝经后妇女急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能。结果(1)2名影像医师对椎旁肌定量测量数据(ICC均>0.875)具有较高一致性。(2)两组患者的年龄、L1椎体最大矢状径、横截面积(CSAL1/2)、相对横截面积(rCSAT12/L1、L1/2、L4/5、L5/S1)、脂肪浸润程度(FIT12/L1、L1/2、L4/5、L5/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CSAL1/2、FIT12/L1是OVF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4)rCSAL1/2、FIT12/L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52。结论rCSAL1/2是OVF的独立保护因素,FIT12/L1是OV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椎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