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干预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滕梅 李奕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7-178,共2页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均是老年人常见病,高血压是社区医院常见的生活方式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具有控制率低、并发症多且患病率不断升高等特点[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进而易发生脆性骨折为...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均是老年人常见病,高血压是社区医院常见的生活方式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具有控制率低、并发症多且患病率不断升高等特点[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进而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一类慢性病[2],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文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血压变异性高,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越明显[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常见病 老年高血压 社区干预 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病患者 社区医院 骨质疏松患者 脆性骨折
下载PDF
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李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11-0014,共4页
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9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的45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常... 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对骨质疏松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9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的45例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中的45例骨质疏松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下肢肌力评分及跌倒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下肢肌力评分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中45例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采用核心稳定训练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频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训练 骨质疏松患者 平衡功能 下肢肌力
下载PDF
PFNA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戴兵 孟祥德 +3 位作者 骆洪涛 张浩 司庆华 崔世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6例分别接受了PFNA和H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年。对住...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6例分别接受了PFNA和H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年。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H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PFNA组(P<0.05),而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HA组均多于PFNA组(P<0.05)。HA组的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FNA组(P<0.05)。PFNA组并发术后股骨干骨折1例,无伤肢短缩等并发症;HA组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一个月Harris评分比较,HA组优于PFNA组。结论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一定优势,各种固定各有其自身特点,PFNA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患者,但人工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更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标志物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白晓丽 赵晓英 +1 位作者 王晓洁 翟旭雯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33-234,共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及骨微结构改变,骨折风险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OP的发病率高达56%,已成为威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及骨微结构改变,骨折风险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OP的发病率高达56%,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双膦酸盐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发挥抗骨折作用,是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最常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者 阿仑膦酸钠 唑来膦酸 标志物 骨折风险 疾病因素 绝经后女性
下载PDF
影响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关技术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永强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6-470,共5页
20世纪50年代,Boucher率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行脊柱融合术;60年代Roy-Camille推广了该技术。此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被广泛用于胸椎和腰椎手术,其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对脊柱"三柱"均有稳定作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骨... 20世纪50年代,Boucher率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行脊柱融合术;60年代Roy-Camille推广了该技术。此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被广泛用于胸椎和腰椎手术,其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对脊柱"三柱"均有稳定作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人群的脊柱手术也常需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然而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力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固定 骨质疏松患者 拔出力 脊柱融合术 腰椎手术 内固定系统 骨密度 三柱 脊柱手术 皮质骨
原文传递
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叶贞 边平达 +1 位作者 潘宏华 应奇峰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2125-2126,2139,共3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但多她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但多她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2]。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80岁)老人也越来越多,那么在高龄OP患耆中,抗OP药物的使用情况如何,患者在使用抗OP药物上有哪些误区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对近期人院的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诊断为OP的高龄老人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患者 调查 服用 高龄老人 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 老年人健康
下载PDF
上海市城镇人口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怡 邱东鹰 胡予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9-171,共3页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改变了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目前认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与骨质疏松、多发性硬化、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且与骨密度(BMD)下降、骨折、跌倒和双磷酸盐治疗无反应等均存在相关性。临床上通...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改变了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目前认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与骨质疏松、多发性硬化、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且与骨密度(BMD)下降、骨折、跌倒和双磷酸盐治疗无反应等均存在相关性。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E25(0H)D]水平来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25(0H)D水平〈50nmol/L为维生素D不足,25(OH)D水平〈25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骨质疏松患者 绝经后女性 影响因素 城镇人口 血清 上海市 25(OH)D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柴琳 张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8期986-987,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05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36例(观察1组);61~70岁38例(观察2组);71~80岁31例(观察3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05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36例(观察1组);61~70岁38例(观察2组);71~80岁31例(观察3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镁(Mg)、磷(Phos)。结果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CT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清BGP、PTH、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Pho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TH、CTX和Mg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 骨G-羧基谷氨酸蛋白 I型胶原C端肽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凤仙 高明昕 张瑶琴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26-326,328,共2页
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骼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1]。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但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相关研究显示[2],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骼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1]。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但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相关研究显示[2],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仅为16%-24%。本研究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服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老年人 药物治疗依从性 代谢性疾病 骨折危险性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焱 张红霞 金邑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致病危险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轻度骨质疏松可引起慢性腰背疼痛及四肢关节痛,重度骨质疏松...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中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致病危险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轻度骨质疏松可引起慢性腰背疼痛及四肢关节痛,重度骨质疏松可因轻微外伤而引起骨折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使老年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对骨质疏松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患者生活质量 致病危险因素 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患者 中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四肢关节痛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服用钙加维生素D后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春英 黄妙清 +2 位作者 薛延 董洁英 李欣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了解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骨丢失和骨转换的影响。方法 对 31例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患者每日服用 1片碳酸钙和维生素D复合剂 (每片含元素钙 6 0 0mg和维生素D 12 5IU) ,连服 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腰椎骨密度(BMD)、骨矿含... 目的 了解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骨丢失和骨转换的影响。方法 对 31例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患者每日服用 1片碳酸钙和维生素D复合剂 (每片含元素钙 6 0 0mg和维生素D 12 5IU) ,连服 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腰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 (BMC)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 碳酸钙和维生素D复合剂每日 1片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和腿痛性痉挛 ,有明显疗效。可以维持腰椎骨密度 ,明显增加男性腰椎骨矿含量 (+ 2 7% ) ,与治疗前比较 ,明显提高血清 2 5OHD(+ 13 8% )和BGP(+ 2 9 5 % ) ,减少尿HOP/Cr比值 (- 17 5 % )。结论 老年人每天 1片碳酸钙和维生素D复合剂对防止骨丢失 ,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患者 原发性骨质疏松 腰椎骨密度 腰椎骨矿含量 HOP/Cr 复合剂 碳酸钙 每日服用 骨量减少 治疗前后 痛性痉挛 营养状态 骨转换 补充钙 腰背疼 骨丢失 老年人 骨吸收 骨形成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复诊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良 邓伟民 +12 位作者 朱梅 赵东宝 吴方 陈小燕 王宏智 巴建明 卢艳慧 于明香 戴青 庞亚飞 皮银珍 江榕 张松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OP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OP的诊治水平...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OP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OP的诊治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诊断率低、疗效差、治疗依从性差,复诊率较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复诊率 标志物检测 治疗 骨转换 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 全身性疾病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GF-1等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南萍 胡成进 +3 位作者 孙晓明 王瑞山 白璐 刘恒国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0,共1页
瘦素(LEP)是影响体重和骨量的中间介质,也是能量缺乏信号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及其偶联有密切关系。笔者对6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血清LEP、IGF-1、白细胞介素(IL)-... 瘦素(LEP)是影响体重和骨量的中间介质,也是能量缺乏信号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及其偶联有密切关系。笔者对6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血清LEP、IGF-1、白细胞介素(IL)-2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的检测,并行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瘦素水平 骨质疏松患者 IGF-1 老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神经内分泌功能 白细胞介素 中间介质 能量缺乏 密切关系
下载PDF
耳穴压豆配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文云 金海燕 徐美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6期701-702,共2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Oste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骨质疏松以骨量丢失为特征,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加,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70%-80%的病人表现出腰...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Oste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骨质疏松以骨量丢失为特征,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加,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70%-80%的病人表现出腰背疼痛症状[1],临床多以服用西药和钙制剂治疗为主,缓解骨痛和预防骨折。骨密度是评价骨质疏松的金标准[2]。笔者临床采用耳穴压豆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老年人生活 太极拳运动 耳穴压豆 疼痛症状 骨密度 老年骨质疏松 超微结构改变
下载PDF
微信平台自我健康管理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30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薇 谢静 陈依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7-168,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进行性减少、骨组织为结构破坏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1].如今,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骨质疏松带来的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进行性减少、骨组织为结构破坏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1].如今,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骨质疏松带来的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老年人群 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 全身性疾病 人口老龄化 健康问题 社会负担
下载PDF
合理应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春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943-943,共1页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现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占总人数的7.1%,居世界首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占56%。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现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占总人数的7.1%,居世界首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占56%。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严重的并发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脊椎、髋部等重要部位,给患者造成巨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患者 合理应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 依从性 骨质疏松 治疗 公共卫生问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的髋关节置换假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毅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34-7834,共1页
许多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高龄脆性股骨颈骨折是严重骨质疏松的后果,也是髋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髋关节假体主要分为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长期固定有赖于获得坚强的初始固... 许多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高龄脆性股骨颈骨折是严重骨质疏松的后果,也是髋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髋关节假体主要分为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长期固定有赖于获得坚强的初始固定和通过骨与假体结合获得有效的二次稳定,要求假体与股骨近端髓腔尽量匹配,若假体与骨接触的缝隙宽度〉1 mm,会造成假体表面骨长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 骨水泥型 股骨颈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 缝隙宽度 主要适应证 半髋置换 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药学服务对骨质疏松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晋月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2041-2042,共2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此引发的疼痛、驼背、脆性骨折等症状可导致患者残疾、失能,降低生活质量[1]。但由于服药时间长、药物品种复杂、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病情控...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此引发的疼痛、驼背、脆性骨折等症状可导致患者残疾、失能,降低生活质量[1]。但由于服药时间长、药物品种复杂、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病情控制不佳。其中,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睡眠质量[2]。疼痛管理是药学服务重要内容,目前疼痛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癌性疼痛[3]、术后疼痛及骨相关疾病疼痛的患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药学服务 生命质量 疼痛管理 骨相关疾病 服药依从性差 病情控制不佳 脆性骨折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徐静 强艳丽 +3 位作者 刘道峰 周蕊 汤玲 邱宏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低频脉冲电磁场 中重度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患者 牙周炎患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东冬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45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40例(观察A组);61~70岁50例(观察B组);71~80岁55例(观察C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3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45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40例(观察A组);61~70岁50例(观察B组);71~80岁55例(观察C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3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C端肽(PICP),PICP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PIC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3组中PIC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ICP、β-CTX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 血清骨钙素 Ⅰ型前胶原C端肽 Ⅰ型胶原C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