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殷实 张卢 倪晓辉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3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微创组予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3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微创组予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obb角、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等指标。结果:与传统组80.00%(36/45)比较,微创组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微创组Cobb角(9.46±1.05)°、(8.04±0.42)°显著低于传统组(17.64±1.12)°、(16.83±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微创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2.67±0.23)分、(1.42±0.18)分、(17.54±2.32)分及(10.67±1.43)分]显著低于传统组[(4.35±0.45)分、(3.41±0.34)分、(25.56±3.26)分及(17.54±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15.56%(7/45)比较,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44%(2/45)与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躯体角色、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83.21±3.65)分、(79.42±3.27)分、(80.45±3.46)分及(82.53±3.42)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75.32±3.71)分、(71.32±3.42)分、(76.52±3.45)分及(76.08±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施用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Cobb角、功能障碍程度,缓解疼痛,存在手术安全性,增强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
作者 门阔业 毛春凤 姚正灵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42-44,48,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取... 目的研究分析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做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析组别间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参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就诊,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能够有显著恢复,且手术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Oswestry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贺永进 赵博 孙燕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Oswestry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方法:将5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PKP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两组患者疗效、Oswestry评... 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Oswestry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方法:将5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PKP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两组患者疗效、Oswestry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后凸角以及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4,4.136,3.653,4.082;均P<0.05)。两组手术前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后凸角以及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后凸角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接受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westry评分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指标,观察组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PVP治疗方式,但唯一缺点在于PKP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因此在未来还是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采用哪种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Oswestry评分 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维 阮文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46-447,共2页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而临床上常用的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极易致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实行并推广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疼痛缓解等显著特点^[1]。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48...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而临床上常用的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极易致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实行并推广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疼痛缓解等显著特点^[1]。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48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22-3323,共2页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已经是骨科医师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其发病部位最早见于含松质骨较多的骨骼,如脊柱椎体,因此以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最多见。因腰背疼痛剧烈、不能站立和坐起等原因,OVCF患者活动受限,不得...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已经是骨科医师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其发病部位最早见于含松质骨较多的骨骼,如脊柱椎体,因此以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最多见。因腰背疼痛剧烈、不能站立和坐起等原因,OVCF患者活动受限,不得不长期卧床,骨量进一步丢失,进一步加重OVCF病情,对老年患者危害极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十年来新兴起的脊柱外科微创新技术,已成为OVCF的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我科近三年采用PKP术式治疗18例老年OVCF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翠花 张莉 +3 位作者 窦淑萍 葛娜 陈伟伟 庞久亚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474-0474,共1页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施行比较。结果:相较于施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施行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问卷(OKT)评分和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均明显更高,且组间分值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提供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于提示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认知能力和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感的意义显著,值得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护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疾病认知能力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成龙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00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PK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组行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00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PK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组行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KP组和PVP组术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KPS组术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下降幅度大于PVP组(P<0.05)。PKP组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VP组治疗后以上影像学指标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发生率PKP组(2%)低于PVP组(20%,P<0.05)。结论 PKP、PVP均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段,PVP费用较低,PKP能更好改善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椎体形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VAS评分 Oswestry评分 后凸角 椎体高度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影响分析
8
作者 吴康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25-0028,共4页
研究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研究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
下载PDF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尹政 邓永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选择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要求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抽签展开分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选择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要求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抽签展开分组;观察组: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对照组:开放式椎体成型术;观察对比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差异以及病变椎体高度等。结果在VAS评分方面、脊柱后凸畸形角以及病变椎体高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有效明确,合理选择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后凸畸形进行有效纠正,对于椎体高度恢复可以进行有效促进,值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自我能效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薇 周莹 +3 位作者 郑婷丽 张玲玲 毕春娟 张黎影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自我能效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抽签法将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9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其中实验组80例,常规组7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延续性护...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自我能效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抽签法将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9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其中实验组80例,常规组7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利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责任感、自护知识、自我技能)、VAS评分和ADL评分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比常规组,优势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依从率(P<0.05),实验组的ADL评分和VAS评分总体上都低于常规组的VAS评分和ADL评分(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自我能效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军 程宗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骨化三醇胶丸、维D钙咀嚼片与骨肽粉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骨化三醇胶丸、维D钙咀嚼片与骨肽粉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补肾壮骨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晓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研究分析壮骨补肾汤在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2020年2月-2021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两组,给予补肾壮骨汤、单一治疗,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有效率比对照组... 研究分析壮骨补肾汤在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2020年2月-2021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两组,给予补肾壮骨汤、单一治疗,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两组的骨矿含量、骨密度、VAS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补肾壮骨汤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机体疼痛,从而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补肾壮骨汤 骨密度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方志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疼痛评分、日常生活障碍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又要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484-0484,共1页
目的:观察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 9月至 2018 年 6 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 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 目的:观察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 9月至 2018 年 6 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 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最后比较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情况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观察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修订问卷( OKT) 分析评估结果,观察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感,采用量表( OSES) 分析评估数据。最后通过评分表对数据分析得出: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OKT、OSES 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骨科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与自我效能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璐 邵红 鲁晓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析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6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比... 目的:探析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6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结果:护理前,2组的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得分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OSE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广泛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护理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被引量:36
16
作者 顾晓晖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8例17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不伴神经损伤,术前X线及MRI检查证实多发性脊柱骨折,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8例17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不伴神经损伤,术前X线及MRI检查证实多发性脊柱骨折,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皮穿刺,置入可扩张球囊于伤椎塌陷终板前下方,扩张球囊提升终板以恢复椎体高度,在持续X线监视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同法完成各伤椎的操作。结果8例17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h内疼痛均缓解。X线片复查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大部矫正,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多发性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MRI检查 X线机透视 脊髓神经根 神经损伤 术前X线 经皮穿刺 椎体高度 X线监视 后凸畸形 安全性 C型臂 骨水泥 X线片 并发症 未发现 手术 终板 恢复
下载PDF
湖南浏阳地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坚强 冯智威 +3 位作者 罗腾芳 陈江平 刘正文 彭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9期182-183,共2页
目的:调查湖南浏阳地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9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1680例,根据是否发生脊柱骨折分为OVCF组及无骨折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VCF的危险因素。结果:OVCF组... 目的:调查湖南浏阳地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9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1680例,根据是否发生脊柱骨折分为OVCF组及无骨折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VCF的危险因素。结果:OVCF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及危险因素知识、摄钙知识与无骨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及危险因素知识是OVCF的影响因素。结论:浏阳地区OVCF以老年女性高发,合并糖尿病更易骨折,提高骨质疏松症认知可降低OVCF发生风险,提高摄钙知识并不能降低OVCF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地区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宇达 徐荣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4期66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宇达 徐荣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6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东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6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分析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并发症。结果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并发症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出血较少,可减少手术时间,更好恢复脊柱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减轻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