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与FRAX骨折风险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陈虹谷 赵国阳 +1 位作者 马安培 王奕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数据,计算出FRAX 10年骨折概率。以FRAX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FRAX-M)≥20%或FRAX髋部骨折概率(FRAX-H)≥3%人群为FRAX高骨折风险组,其他为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比较两组人群各临床指标差异;对FRAX 10年骨折概率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并以FRAX 10年骨折概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FRAX高骨折风险组受试者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总1型原胶原N端前肽(total type 1 procollagen N peptide,tP1NP)水平高于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OC、tP1NP与FRAX-M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85(P<0.001)和0.378(P<0.001);OC、tP1NP与FRAX-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08(P=0.001)和0.287(P=0.00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P1NP均留在回归方程内,β分别为0.258(P<0.001)和0.306(P=0.001)。并且分层分析显示在加入tP1NP后,回归模型预测骨折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加。结论tP1NP可能是脆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建议在临床骨折风险预测中考虑血清骨转换标志物tP1NP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折风险评估工具
下载PDF
消增强骨丸对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
作者 熊巍 王贵梅 谌婕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消增强骨丸对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 目的:探讨消增强骨丸对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增强骨丸,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BMD、血清25-(OH)Vit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1 procollagen,PINP)、骨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及腰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腰椎BMD、髋部BMD、25-(OH)VitD、β-CTX、PINP、BALP、BGP、腰部V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BMD、髋部BMD、25-(OH)VitD、PINP、BALP、BGP较对照组增高,观察组β-CTX、腰部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消增强骨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可靠,可以影响骨转换标志物,提高骨密度,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肝肾阴虚
下载PDF
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3
作者 段方林 申继强 +5 位作者 代冬芳 李凤辉 江宇楠 余瑶 李玉琴 李长兴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究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药组和模型组做卵巢摘除手术。术后两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组予二十五味鬼臼丸混悬液(400mg/kg),模型组和... 目的探究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药组和模型组做卵巢摘除手术。术后两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组予二十五味鬼臼丸混悬液(400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蒸馅水,每日1次,持续12周。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右侧股骨近端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股骨微结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E,、LH、FSH。结果Micro-CT和SEM显示,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能显著改善去势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股骨近端骨微结构和骨小梁密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_(2)水平与TRAP5b水平呈负相关,与BAL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FSH、LH水平与BAL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升高血清E,激发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上游的LH、FSH反馈调节;对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降低血清TRAP5b含量同时升高血清BALP含量,可改善骨代谢失衡,进而改善骨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鬼臼丸 性激素 骨转换标志物 小梁 绝经后质疏松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骨转换标志物、髋部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和雌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鹏 宋昊 +1 位作者 徐又佳 华俊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骨转换标志物、髋部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n=61)与未骨折组(n=95)。Logi...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骨转换标志物、髋部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n=61)与未骨折组(n=95)。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5(OH)D和雌激素与髋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FN-BMD)、转子间骨密度(IT-BMD)、股骨干骨密度(FS-BMD)、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1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BMI、高血压史、孕次、产次、绝经年龄、母乳喂养时间及β-CTX、P1NP水平均高于未骨折组,髋部骨密度、FN-BMD、IT-BMD、FS-BMD、25(OH)D和E2水平均低于未骨折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髋部骨密度、FN-BMD、IT-BMD、FS-BMD、25(OH)D及E2水平降低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BMI、绝经年龄、P1NP和β-CTX水平降低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β-CTX、P1NP与25(OH)D和雌激素均呈负相关(P<0.05),髋部骨密度、FN-BMD、IT-BMD和FS-BMD与25(OH)D和雌激素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25(OH)D和雌激素与骨转换标志物呈负相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加强对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的防治工作,并重视25(OH)D和雌激素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髋部 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雌激素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青龙 张克勤 李然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6例)。测定血清GLP-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特异性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运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数、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及各部位骨密度值),血清GLP-1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绝经年数显著增加,体重、腰围、臀围、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年龄、绝经年龄、身高、腰/臀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INP、骨钙素水平显著增高,TRACP、BALP、β-CTX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无明显相关,与L1~4总和、股骨颈、左髋总和的骨密度呈正相关,GLP-1水平与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呈负相关。BMI、GLP-1水平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绝经年数和骨钙素水平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血清GLP-1水平显著降低,GLP-1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保护因素,与该人群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绝经后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密度 质疏松性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许富贵 乙红艳 +5 位作者 欧洲 王丽君 杨秀 魏明 薛刘军 佟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运动亚型
原文传递
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测诊断早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黎心四 杨凭飞 文晓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5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测诊断早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全身骨显像检查的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测诊断早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全身骨显像检查的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52,已出现骨转移)和未转移组(n=48,未发现骨转移)。两组患者均接受SPECT/CT全身骨显像检查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检测。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分析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诊断早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不同Soloway分级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结果:转移组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ⅠN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不同Soloway分级患者N-MID-OT、β-CTX、T-PⅠNP、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loway 3级组患者N-MID-OT、β-CTX、T-PⅠNP、PTH水平均高于Soloway 1级组和Soloway 2级组(P<0.05);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诊断的特异度高于N-MID-OT、β-CTX、T-PⅠPN、PTH、全身骨显像单独检测(P<0.05)。结论:骨转换标志物联合全身骨显像能够提高诊断早期骨转移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骨转换标志物 全身显像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琼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3期21-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糖各项指标水平、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端肽(β-CTX)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全髋、L2~4的骨密度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调节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改善骨密度,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骨转换标志物 密度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姗姗 白雪 王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外周血或尿液中的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作为评估骨转换的非侵入性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因为其既可用于诊断骨相关疾病并跟踪发展史,也可用于检测干预措施的效果。然而,临床医生在解释BTMs的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 外周血或尿液中的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作为评估骨转换的非侵入性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因为其既可用于诊断骨相关疾病并跟踪发展史,也可用于检测干预措施的效果。然而,临床医生在解释BTMs的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标本质量、患者状态(进食情况、近期骨折、绝经状态、伴随的疾病以及用药情况)等。本篇综述将对BTMs产生的原理、检测方法、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予以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参考,基于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BTMs以达到最佳诊断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的关系
10
作者 张伟 樊宇宇 方秀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961-5964,共4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BTMs)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4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其中350例是单发椎体骨折,80例是多发椎体骨折。分析两组血清成骨细胞N端/中间...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BTMs)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4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其中350例是单发椎体骨折,80例是多发椎体骨折。分析两组血清成骨细胞N端/中间区(N-MID)水平、破骨细胞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在单发椎体骨折患者中,平均25(OH)D水平显著高于多发椎体骨折患者(P<0.05);25(OH)D是多发椎体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骨质疏松性单发椎体骨折患者和多发椎体骨折与无骨折患者年龄、β-CTX和25(OH)D水平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5(OH)D水平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骨折显著相关。BTMs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单发或者多发骨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D 骨转换标志物 质疏松性椎体单发 质疏松性椎体多发
下载PDF
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范吉星 李宁 +2 位作者 龚晓峰 伊辰 贺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以及饮酒史,测定血清25(OH)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extension pr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5(OH)D在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折组患者年龄、血清P1NP、OC、CTX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PTH、P1NP、OC和CTX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差异显著的参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清25(OH)D、CTX与PTH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和CTX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9、0.802和0.666,对预测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高龄、维生素D缺乏以及血清CTX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警惕髋部骨折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髋部 25羟基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老年人
下载PDF
古方青娥丸加味干预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转换标志物、血流变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帅波 沈霖 +2 位作者 杨艳萍 马陈 徐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6期6907-6914,共8页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是防治及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逆转骨转换。《皇帝内经》中记载古方青娥丸已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痿"),目前在临床上亦用青娥丸加味方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目的:探讨古...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是防治及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逆转骨转换。《皇帝内经》中记载古方青娥丸已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痿"),目前在临床上亦用青娥丸加味方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目的:探讨古方青娥丸加味治疗早期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转换标志物、血流变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9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0)给予基础+青娥丸加味治疗,对照组(n=30)给予基础+钙片治疗,疗程24周。于治疗前后测量2组患者骨髓水肿程度、Harris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体内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参数、肿瘤坏死因子α及骨转换标志物等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骨髓水肿分别为26髋和24髋,发生率分别为74%和71%(P>0.05)。2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骨髓水肿治疗有效率(消退+改善率)分别为81%和29%(P<0.05);(2)治疗前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及Harris评分,血脂各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治疗后患者部分血脂指标及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Harris评分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患者血脂各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目测类比评分、Harri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青娥丸加味可有效改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血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及骨转换标志物相关因子水平,从而间接改善微循环状态及骨转换,缓解骨髓水肿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头坏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髓水肿 头缺血性坏死 骨转换标志物 青娥丸加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高龄男性骨密度变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2 位作者 李秀央 应奇峰 陈锦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了解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高龄(≥80岁)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37例高龄男性进行连续2次(间隔12个月)血BTMs[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 目的了解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高龄(≥80岁)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37例高龄男性进行连续2次(间隔12个月)血BTMs[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β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1 N-terminal peptide,P1N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BMD[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FNBMD)、总髋部骨密度(total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THBMD)和腰椎1-4骨密度(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LBMD)]测定,分析12个月前后高龄男性BTMs和BMD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12个月后,高龄男性血清CTX和LBMD上升,血清OC下降(均P<0.01);基线血清CTX与△FNBMD(r=-0.109,P<0.05)、△THBMD(r=-0.135,P<0.01)呈负相关;△CTX(r=-0.119,P<0.05)和△OC(r=-0.137,P<0.01)与△LBMD呈负相关。结论 BTMs对高龄男性BMD变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CTX水平越高,其股骨颈和总髋部BMD下降越快,而△CTX、△OC越高,腰椎BMD下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高龄 男性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反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毅中 郭良瑞 +2 位作者 庄华烽 蔡思清 潘源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5-1177,1215,共4页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mL;24例存在骨转换标志物升高,36例骨转换标志物正常;治疗后血清β-CTX:0.133±0.120 ng/mL,P1NP:18.853±10.225 ng/mL,均非常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β-CTX和P1NP是监测双膦酸盐早期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双膦酸盐 监测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应用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智煜 杨晨 +4 位作者 高云潮 沈赞 杨玉妹 赵晖 姚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导致骨质破坏,可引起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水平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定量检测76例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并与44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中AKP、β-CTx和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骨转换标志物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BALP和OST的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性。β-CTx表达水平较高和BALP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增加。结论:骨代谢标志物在NSCLC骨转移患者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与正常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伟 孔卓 +2 位作者 王志新 王红 邓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并分析T2DM组上述指标与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年龄等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将T2DM组患者按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VitD)充足(≥20 ng/mL)、VitD不足(12~20ng/mL)和VitD缺乏(<12 ng/mL)3个亚组,比较分析T2DM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3个亚组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2DM组的β-CTX、OC、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O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tP1NP、β-CTX、PTH、HbA1c(标准β=0.533、0.256、0.163、-0.127,P<0.05);β-CTX的主要影响因素有OC、tP1NP、HbA1c、年龄(标准β=0.415、0.215、-0.149、-0.077,P<0.05),25OHD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a、HbA1c、PTH、P(标准β=0.250、-0.149、-0.155、-0.130,P<0.05)。2型糖尿病患者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FPG、HbA1c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血钙水平均高于VitD缺乏组(P<0.05)。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PTH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三组间tP1NP、β-CTX、O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β-CTX、OC、25OHD减低,PTH升高;其改变独立于25OHD的变化;受到血糖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转换标志物 质疏松症
下载PDF
骨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及对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余贤斌 孙辽军 胡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胶囊 绝经后质疏松症 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β-CTX
原文传递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慧静 杨明明 +4 位作者 朱昕 王惠丽 程霖 成兴波 裴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男性患者,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OP)组4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男性患者,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OP)组4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组40例。分别测定受试者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25OHD)及糖代谢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分别进行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相比,L1-4[(0. 960±0. 281) vs (0. 970±0. 126) g/cm^2,P=0. 22]、股骨颈[(0. 895±0. 162) vs(0. 895±0. 119) g/cm^2,P=0. 99)]和全髋部[(0. 784±0. 143) vs (0. 748±0. 112) g/cm^2,P=0. 85)]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异。与OP组相比,DOP组骨钙素(OC)[(16. 69±8. 91) vs (22. 71±13. 12) ng/ml,P=0. 019]、P1NP [(43. 04±20. 29) vs(53. 64±24. 08) ng/ml,P=0. 037]、25OHD[(12. 80±5. 5) vs (16. 58±8. 00) ng/ml,P=0. 044)]降低,CTX[(0. 64±0. 22) vs(0. 49±0. 30) ng/ml,P=0. 01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OC、P1NP均与Hb A1c、病程呈负相关,CTX与Hb A1c、病程呈正相关,与全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P<0. 05)。回归分析显示,Hb A1c是OC、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CTX除受Hb A1c的影响外,还受全髋部骨密度的影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且随着血糖的恶化、病程的进展逐步加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2型糖尿病 质疏松 男性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真 王欢 +6 位作者 卢玉 王翠英 黄蔚 苗也 刘彦 郭红 马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3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原C端交联物(CTX)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尿白蛋白、25(OH)D水平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TH水平随增龄有升高趋势。OC及CTX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受试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或微量尿白蛋白组相比,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OC及CTX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P<0.05)。25(OH)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随25(OH)D水平降低,OC及CTX亦呈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OC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并与尿白蛋白水平具有负相关性。骨代谢状态以低转换型为主,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尿白蛋白及25(OH)D水平具有一定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 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性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万丽娟 李楠 +2 位作者 李春霖 龚燕平 成晓玲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骨转换标志物(BTMs)和性腺激素随增龄的变化趋势,以及性腺激素与BTMs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至91岁、门诊常规查体人群337例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空腹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型...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骨转换标志物(BTMs)和性腺激素随增龄的变化趋势,以及性腺激素与BTMs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至91岁、门诊常规查体人群337例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空腹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总睾酮(TT)、雌二醇(T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血钙磷;用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按每5岁1个年龄段分组,用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间骨转换标志物及各性腺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骨转换标志物相关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年龄增长,OC、CTX和P1NP均呈下降趋势,FSH、LH、SHBG呈升高趋势,校正年龄、肝肾功能、体重指数、血钙磷、PTH、Vit D后,性腺指标中仅SHBG与各BTMs明显相关。结论年龄是BTMs的影响因素,SHBG是BTMs的独立影响因子,其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骨转换标志物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性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