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范群 苏福 +4 位作者 杨荣水 马超 汤辉 张红 陈国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218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SPECT/CT融合骨显像和碱性磷酸酶诊断结果,最终得出联合诊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218例,然后通过比较分析SPECT/CT融合骨显像和碱性磷酸酶诊断结果,最终得出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非小细胞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更高,血清ALP含量与骨转移病灶数目呈正相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更高。结论: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碱性磷酸酶诊断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融合骨显像 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易感性的关系
2
作者 孙俊红 张方方 +1 位作者 张丽媛 李雷花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94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分组,将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作为骨转移组,将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 目的探讨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94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分组,将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作为骨转移组,将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统计分析骨转移组与前列腺癌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病程、TNM分期、体质量指数等)、两组MnSOD基因Val16Ala遗传平衡检验、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分布以及携带不同基因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特征。结果骨转移组40例,前列腺癌54例。两组年龄、病程、TNM分期、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和前列腺癌组MnSOD基因Val/Val、Val/Ala和Ala/Ala基因型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MnSOD基因Ala/Ala基因型、Al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前列腺癌组,Val/Val基因型频率、Val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前列腺癌组(P<0.05)。MnSOD基因Val16Ala基因型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PSA、年龄以及Gleason评分无关(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Ala/Ala比例75.00%(18/24)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易感性存在关系,可能存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MnSOD基因 Val16Ala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FGF23、Klotho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一 廖宏伟 《循证医学》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来自本院2019⁃08⁃01至2021⁃08⁃01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式诊断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36例,非骨转移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通过ELISA对血清中VDBP、FGF23和Klotho进行定量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VDBP、FGF23和Klotho水平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病理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FGF23及Klotho的水平依次为:(80.35±29.34)和(115.18±48.69)ng/mL、(658.35±201.19)和(405.36±154.42)pg/mL以及(155.82±40.29)和(229.35±72.4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水平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相关(P<0.05);FGF23和Klotho水平与病理分级、是否骨痛以及转移部位有关(P<0.05)。VDBP、FGF23和Klotho水平均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FGF23及Klotho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806、0.761,最佳截断值为:81.56 ng/mL、573.501 pg/mL和201.193 pg/mL;3个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清VDBP、FGF23及Klotho水平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李建华 王志杰 武玉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转移组108例、无骨转移组197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II、AFR对前列腺癌骨...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转移组108例、无骨转移组197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II、AFR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I、AFR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骨转移组SII为500.22(350.19~697.46)×109/L,AFR为11.53(9.91~12.87),无骨转移组分别为350.03(258.49~529.15)×109/L、13.84(11.69~15.95)(Z=10.335,P<0.001;Z=12.101,P<0.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后,SII每增加1个标准差,骨转移优势比(OR)为1.001(1.000,1.002),AFR每增加1个标准差,骨转移OR为0.812(0.717,0.919)。SII、AFR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17、0.747。单独检测SII的最佳截断值为411.49×109/L,敏感性为68.52%,特异性为60.91%;单独检测AFR的最佳截断值为13.35,敏感性为84.26%,特异性为55.84%。SII+AFR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70.05%。SII+AF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SII(Z=2.396,95%CI:0.014~0.139,P<0.001)和AFR(Z=2.062,95%CI:0.001~0.059,P<0.001)。结论SII、AFR与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相关,SII+AFR联合检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别让肺癌骨转移患者“喊痛”
5
作者 陈波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2期45-45,共1页
近年来,肺癌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逐步提高,患者更多的时间都在和骨转移“共处”。对此,患者首先要继续对肺癌本身的治疗,预防或者是减缓骨转移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做好骨转移的药物、放化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等,特别是针对患者疼痛的对... 近年来,肺癌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逐步提高,患者更多的时间都在和骨转移“共处”。对此,患者首先要继续对肺癌本身的治疗,预防或者是减缓骨转移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做好骨转移的药物、放化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等,特别是针对患者疼痛的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症治疗 放化疗 5年存活率 肺癌晚期患者 患者疼痛
下载PDF
基于4D-DIA蛋白质组学分析肺腺癌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
6
作者 李茂琛 来学婷 +3 位作者 张红霞 王布 张志华 张秀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24-1831,共8页
目的:基于深度血液4D-DIA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肺腺癌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差异蛋白,为肺腺癌骨转移诊断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纳入6例肺腺癌非骨转移(lung adenocarcinoma non-bone metastases, LUADNBM)及... 目的:基于深度血液4D-DIA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肺腺癌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差异蛋白,为肺腺癌骨转移诊断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纳入6例肺腺癌非骨转移(lung adenocarcinoma non-bone metastases, LUADNBM)及6例肺腺癌骨转移(lung adeno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 LUADBM)患者进行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以表达倍数(fold change, FC)>1.5倍(上调大于1.5倍或下调小于0.67倍)且P值<0.05(T-test或其他)为标准,得到比较组间的上调、下调蛋白质数目。对两组间的可定量蛋白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应用String网站和R语言对差异蛋白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数据库分析。结果:LUADNBM组与LUADBM组间比较发现2 585个可定量蛋白,其中18个差异蛋白。GSEA结果显示,可定量蛋白主要富集在真核翻译延伸阶段、SARS-CoV-2主要翻译机制通路(P<0.05)。PCA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可明显区分LUADNBM与LUADBM患者。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高尔基管腔和细胞外基质,在皮肤硫酸盐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以及硫酸软骨素的分解代谢和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结果表明:上调蛋白主要富集在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胆汁分泌、N-聚糖生物合成、胰岛素分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等通路;下调蛋白主要富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途径,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帕金森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结论:肺腺癌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蛋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发现新型蛋白标志物为早期筛查诊断骨转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骨转移 蛋白质组学 新型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三种方式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对比观察
7
作者 毛昀 蔡亚芳 +4 位作者 褚雪镭 薛鹏 曹文 朱世杰 仇永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 目的 对比观察经左心室、胫骨骨髓腔和尾动脉注射乳腺癌细胞构建的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取BALC/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左心室注射组、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luc分别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取BALC/c普通小鼠16只,随机分为胫骨注射组、尾动脉注射组各8只,使用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luc分别进行胫骨骨髓腔注射、尾动脉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模型建立和骨转移发生情况;取肿瘤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1)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组小鼠死亡1只,其他造模方式小鼠全部存活。小动物活体成像及HE染色显示,左心室注射组造模成功率60%左右,裸鼠造模后第20天显示荧光信号散在分布于小鼠全身,少量肿瘤细胞浸入骨组织、骨质破坏较少;胫骨注射组可见双侧胫骨荧光信号,骨质破坏明显、肿瘤细胞呈团状生长;尾动脉注射组显示荧光信号在双侧肺部,未见明显骨转移病灶。(2)4T1-luc细胞注射后小鼠全部存活,造模后第10天活体成像显示两组荧光信号均较强,尾动脉注射组肿瘤细胞定植于双侧股骨以及尾背部,肿瘤细胞包绕骨组织生长,持续侵蚀骨质;胫骨注射组荧光信号显像在双侧胫骨,胫骨浸润大量乳腺癌细胞,并呈外向型生长,形态异常、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灶可见少量片状骨组织。结论 采用MDA-MB-231-luc细胞、4T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胫骨骨髓腔注射和尾动脉注射造模均能够形成骨转移,但造模成功率、病理状态具有一定差异;胫骨骨髓腔注射法成功率最高,左心室注射法、尾动脉注射法能够早期模拟骨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肿瘤移植 动物模型 注射方式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纳米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钱鑫 李梅 +1 位作者 马立敏 张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报道,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死亡约180万例,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报道,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死亡约180万例,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纳米材料 靶向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二氯化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韦红娇 杨彩娟 +2 位作者 陆静佳 方建芸 劳永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二氯化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40,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比较两... 目的 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二氯化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40,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护理前、后,试验组的疼痛程度总体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试验组的骨髓抑制、反跳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心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关护护理在二氯化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缓解疼痛,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关护护理模式 二氯化锶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宋雷 张龙奎 李伟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和骨... 目的分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和骨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所有患者开展ECT全身骨显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骨活检结果显示,51例骨转移患者中43例脊柱转移、40例肋骨转移、32例胸部转移、30例骨盆转移、5例颅骨转移、29例四肢转移。ECT骨转移检出率为96.08%(49/51),和骨活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检测中应用ECT全身骨显像的结果与骨活检结果相近,ECT全身骨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转移瘤SPECT/CT影像特征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官荣光 雷生红 +1 位作者 钟钰玲 李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PECT/CT)在诊断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NPC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SPECT/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随访作为“金...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PECT/CT)在诊断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NPC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SPECT/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随访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患者SPECT/CT、MRI检查影像特征以及SPECT/CT、MRI检查对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6%、86.04%、70.58%、88.09%、66.66%,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33%、67.44%、52.94%、78.37%、39.13%(P<0.05);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颅底骨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6%、73.60%、81.81%、87.50%、64.28%,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66%、50.00%、68.18%、73.07%、44.11%(P<0.05)。结论SPECT/CT在NPC颅底骨转移瘤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在放射治疗前参照SPECT/CT影像特征,可全面掌握病灶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示踪剂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2
作者 甄路路 刘学峁 +1 位作者 陈建琦 杨海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目的 系统评价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实体肿瘤骨... 目的 系统评价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实体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包括8 9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舒单抗在推迟发生首次骨相关事件的时间[HR=0.85,95%CI(0.80,0.92),P<0.001]和发生首次及后续骨相关事件的时间[HR=0.87,95%CI(0.79,0.96),P=0.004]方面优于唑来膦酸。地舒单抗组肾脏毒性[RR=0.70,95%CI(0.58,0.85),P <0.001]、急性期反应[RR=0.46,95%CI(0.40,0.51),P <0.001]、贫血[HR=0.91,95%CI(0.85,0.98),P=0.008]和食欲下降/厌食[RR=0.89,95%CI(0.81,0.98),P=0.02]的发生率低于唑来膦酸组,但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更高[RR=1.72,95%CI(1.49,1.99),P <0.001]。两组在总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与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能显著延迟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引起骨相关事件的时间;在安全性方面,地舒单抗导致肾毒性、急性期反应、贫血和食欲下降/厌食的风险较低,但导致低钙血症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唑来膦酸 骨转移 实体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相关事件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肺肿瘤骨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13
作者 李良薇 邱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8-288,共1页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卧后加重,夜间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无下肢放射痛感,否认劳累史、运动史及外伤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转阴,无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曾于外院就诊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腰椎无压痛,左侧髋部及大腿前、外侧肌肉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阴性,屈颈试验阴性,躯干旋转试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骨转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下载PDF
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子静 马雨琪 +2 位作者 李雨婷 刘定定 杨卫卫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05-2913,共9页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5%至75%,而且出现骨转移会极大地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所以寻找有效的方法诊断乳腺癌的骨转移,做到尽早干...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5%至75%,而且出现骨转移会极大地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所以寻找有效的方法诊断乳腺癌的骨转移,做到尽早干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非凡。肿瘤标志物已成为乳腺癌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本文主要从几项与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骨继发恶性肿瘤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熊绍权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经验
15
作者 丁鹏 秦季秋 +1 位作者 马虹 熊绍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19-2024,共6页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现代医学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手段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充分发挥其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的特点,促进骨转移患者恢复。熊绍权教授认为骨转移病机以肾虚为本,痰瘀之邪为标...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现代医学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手段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充分发挥其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的特点,促进骨转移患者恢复。熊绍权教授认为骨转移病机以肾虚为本,痰瘀之邪为标,治疗上重视标本兼治,仅治标则肿瘤仍然生长,仅治本则症状难以缓解,其中以“补肾”为重中之重,并贯穿治疗全程。治标以“平热”“祛瘀”两方面为主,旨在改善患者生活水平。熊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帮助众多患者实现了带瘤长期生存,治疗思路值得推广,为丰富中医药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
16
作者 陈琦 周嫔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47-48,共2页
在2017年版WHO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类中,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EAFTC)被单独分类,不再属于微小浸润型甲状腺滤泡癌中的一种。EAFTC骨转移发生率低,尤其是轻微血管侵犯的EAFTC。本文回顾性分析EAFTC局部切除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资... 在2017年版WHO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类中,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EAFTC)被单独分类,不再属于微小浸润型甲状腺滤泡癌中的一种。EAFTC骨转移发生率低,尤其是轻微血管侵犯的EAFTC。本文回顾性分析EAFTC局部切除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资料,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EAFTC的随访重视,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71岁,主诉“发现枕部占位两月余”于2022年3月8日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患者两个月前发现枕部肿块,约“鸽子蛋”大小,期间自觉肿块较前缓慢增大,无疼痛、头晕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 骨转移
下载PDF
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对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心理与营养状况影响分析
17
作者 缑文睿 席建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9-0072,共4页
前列腺多发骨转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回顾分析和对照分析两种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入院的80例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 前列腺多发骨转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回顾分析和对照分析两种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入院的80例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以以上患者诊断后准确的正式入院时间为基准和依据,依据对照分析的基本原则将以上研究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时间角度上来说时间顺序的前者为本文所进行研究的对照组,时间顺序的后者则为本文研究中的与对照组对应的观察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我院一直以来所承接和实施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既实施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模式同时还在其中融入综合护理干预,阶段性护理工作结束后的同时,针对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记录。结果 相比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来说的情况下,从相关数据和信息中能够发现,本文观察组中的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阶段性护理结束后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相关观察指标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之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阶段性护理结果数据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来说,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营养状况十分重要,患者的预后恢复和患者身心健康都深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在本文研究工作中发现,实施基础护理的对照组SDS、SAS评分、PG-SGA评分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从中也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价值和作用,需要重视在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心理状态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孙颖 李志明 +3 位作者 康宁 王文雯 王爱丽 李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疼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自拟健脾...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疼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自拟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方口服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疼痛症状、体力状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体力状况评分、CRP、IL-6、TNF-α水平、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1、2、4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以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方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降低CRP、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中药治疗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
19
作者 谢青霖 张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等被广泛应用于骨转移的诊断,衍生的标志物包括表信号脂肪分数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均能反映骨髓脂肪含量。目前,对于骨髓脂肪在骨转移瘤发生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目的:现就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比较不同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骨转移的优劣势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stases,bone marrow adipocyt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quantitative MRI,fat fracti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chemical shift encoding-based water–fat imaging”,中文检索词为“骨转移,骨髓脂肪,磁共振成像,定量磁共振成像,脂肪分数,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67篇。结果与结论:(1)骨髓脂肪细胞能通过分泌多种相关激素及细胞因子、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协助骨转移的发生;(2)磁共振定量技术能够精确地定量脂肪组织,测量骨髓中脂肪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3)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通过不同质子的进动频率反映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用于脂肪定量,是目前用于评估转移性骨折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4)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可以使水和脂肪信号得以在正相位和反相位相分离,从而测量脂肪组织的信号,在鉴别椎体良恶性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骨髓脂肪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 综述
下载PDF
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张玉田 李志群 +5 位作者 张景旭 王勇 张凤志 贾海生 李德舫 宋子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施康定治疗。... 目的研究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施康定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因子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表达水平、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应激反应因子E、NE、Cor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效果可靠,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临床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奥施康定 骨转移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