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临床评估中触诊的价值和操作方法
1
作者 杜国庆 沈知彼 +1 位作者 李正言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国手法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指征。触诊作为“筋骨评估”的重要环节,其检查结果是诊断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本文探讨了触诊在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和脊柱筋出...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国手法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指征。触诊作为“筋骨评估”的重要环节,其检查结果是诊断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本文探讨了触诊在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和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的触诊操作方法,以期业内形成统一、规范、完善、客观、可复制的脊柱触诊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 筋出槽 骨错缝
下载PDF
“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
2
作者 刘光明 孙波 +3 位作者 杨佳裕 陆洁航 王兴伊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24年第4期72-73,76,共3页
“筋出槽,骨错缝”既是疾病名称,又是对筋骨疾病主要病理机制的概括。深入理解“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对于筋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疾病名称和筋骨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两大方面对“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筋出槽 骨错缝 术语 病理过程 内涵
下载PDF
体位对颈椎旋转手法整复神经根型颈椎病关节突关节骨错缝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林强 陈超 +2 位作者 刘源辉 李真 卢国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07-4611,共5页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的操作体位主要包括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和旋转方向,关于选用哪种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更有利于整复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目前尚不清晰。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整复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治...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的操作体位主要包括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和旋转方向,关于选用哪种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更有利于整复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目前尚不清晰。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整复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并验证C_(5)-C_(6)正常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屈、中立、后伸体位往右侧旋转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比较不同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时C_(5)双侧下关节突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位移分布。选取整复侧C_(5)下关节突的相同结点作为位移值参考点,比较不同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时整复侧C_(5)下关节突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位移值。结果与结论:①在前屈、中立和后伸3种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旋转侧C_(5)下关节突均向后下滑动,旋转对侧C_(5)下关节突均向前上滑动,所以C_(5)下关节突的滑动趋势与旋转方向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前屈、中立和后伸体位没有明显相关性;②在前屈、中立、后伸体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旋转对侧C_(5)下关节突的向前位移值分别是1.32,1.22和0.77 mm,向上位移值分别是1.49,1.29和0.29 mm;③结果显示,前屈位实施颈椎旋转手法使旋转对侧下关节突的前上位移值最大,说明前屈位往健侧旋转实施颈椎旋转手法可能更有利于整复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体位 颈椎旋转手法 三维有限元分析 关节突关节骨错缝
下载PDF
《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诊疗指南》计划书
4
作者 李正言 许昌策 +6 位作者 丁立鹏 任我行 刘永铭 王媛媛 杜国庆 靳英辉 詹红生 《医学新知》 CAS 2023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脊柱筋出槽骨错缝诊治水平,促进手法、功法等中医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牵头,基于2011美国医学科学院最新指南定义,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订手册》和中... 为进一步提高脊柱筋出槽骨错缝诊治水平,促进手法、功法等中医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牵头,基于2011美国医学科学院最新指南定义,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订手册》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指南制定方案》,拟编制《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诊疗指南》。本计划书将围绕指南制订目的和意义、应用人群、临床问题构建(PICO原则)、指南制订流程、检索策略、证据质量评价以及推荐意见形成过程等进行阐述,以期接受方法学监督,使指南编制过程规范、透明,进而提高本指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筋出槽 骨错缝 指南计划书
下载PDF
“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在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金光一 李放 +2 位作者 张彦龙 刘丹 王世轩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0期50-52,63,共4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病种之一,推拿疗法是KOA相关指南中强推荐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由于学者们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的理解存在差异,治疗KOA的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概述了筋...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病种之一,推拿疗法是KOA相关指南中强推荐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由于学者们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的理解存在差异,治疗KOA的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概述了筋和骨的概念及“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在推拿治疗KO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推拿 筋出槽 骨错缝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脊柱骨错缝疾病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化项目专家组 《中医正骨》 2023年第7期1-5,共5页
骨错缝,又名“错骨缝”“骨缝开错”。《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和缝”,即骨错缝。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半脱位”(subluxation)类似[1]。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医病证分类... 骨错缝,又名“错骨缝”“骨缝开错”。《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和缝”,即骨错缝。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半脱位”(subluxation)类似[1]。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将其定义为:“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骨关节细微移位所致,临床以患处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发现关节运动单元终末感增强、松动度下降,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筋骨病。”[2]骨错缝被认为是脊柱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病机,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需求较多,但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统一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标准[3]。为此,本课题组在文献研究和临床调研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脊柱骨错缝疾病诊断标准,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标准 明显压痛 骨错缝 间接暴力 心法要旨 积累性 半脱位 松动度
下载PDF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探析壮医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邹异 陆庆旺 +4 位作者 吴健 陈小刚 韦建深 黄泳朝 曾坚祥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2期1-4,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外伤、长期过度劳累、脊柱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中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以中药内服、正骨、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尤其是推拿治疗疗效确切。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外伤、长期过度劳累、脊柱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中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以中药内服、正骨、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尤其是推拿治疗疗效确切。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为出发点,选取筋结点及手法,探索壮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壮医 筋经手法 筋出槽 骨错缝
下载PDF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防治策略
8
作者 卓俊宽 许云腾 +7 位作者 陈宇航 张海凤 张欣 韩一旦 黄祖儿 王鼎珍 李西海 付解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生理状态下,筋骨各归其位,“筋束骨,骨张筋”维系着筋骨系统正常的力学特性并处于稳态。病理状态下,“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失衡,即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核心病机。在慢性筋骨病的防治中,通过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学的研究策略,令“筋归槽... 生理状态下,筋骨各归其位,“筋束骨,骨张筋”维系着筋骨系统正常的力学特性并处于稳态。病理状态下,“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失衡,即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核心病机。在慢性筋骨病的防治中,通过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学的研究策略,令“筋归槽,骨归位”,使骨合筋舒,从而达到“骨正筋柔”的中和状态,是防治的根本目标。因此,文章基于中医骨伤特色理论“筋出槽,骨错缝”,以生物力学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经筋和肌筋膜理论,探索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旨在贯彻筋骨整体观,为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生物力学相关病理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筋 筋出槽 骨错缝 失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锋勾针治疗肩周炎
9
作者 张铭 朱少可 +1 位作者 张海新 陈兰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8期21-23,78,共4页
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囊、肌肉、肌腱、周围韧带及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主要通过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挥治疗作用。“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特有的理论,是对骨伤及筋伤类疾病的... 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囊、肌肉、肌腱、周围韧带及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主要通过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挥治疗作用。“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特有的理论,是对骨伤及筋伤类疾病的病机及诊断依据的高度概括,该文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出槽 骨错缝 肩周炎 肩痹 锋勾针 新九针 师怀堂
下载PDF
“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7 位作者 黄仕荣 陈东煜 陈博 王翔 王辉昊 张开勇 郭凯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333例患者作为颈椎病组纳入研究,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健康受试... 目的:探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333例患者作为颈椎病组纳入研究,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健康受试者组受试者30例(来源于曙光医院研究生及进修生、社区人员),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7±10.12)岁。分别从症状体征、动态触诊、X线评价3方面综合判断两组受试者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动态触诊、影像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组有87.99%(293/333)发生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健康受试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为颈椎病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错缝筋出槽 脊柱 关节不稳定性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寰枢关节骨错缝的临床诊治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6 位作者 陈东煜 黄仕荣 王翔 元唯安 陈博 王辉昊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骨错缝对颈椎病发病的作用,为临床中医手法诊治颈椎病提供思路。方法 :研究设颈椎病和无颈椎病两组,其中颈椎病组(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333例,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骨错缝对颈椎病发病的作用,为临床中医手法诊治颈椎病提供思路。方法 :研究设颈椎病和无颈椎病两组,其中颈椎病组(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333例,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无颈椎病组受试者73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曙光医院研究生和进修生及部分社区人员),男18例,女55例,平均年龄(45.99±11.47)岁。对两组受试者的颈椎开口位X线片进行寰枢关节位置关系观测,比较两组中寰枢关节骨错缝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并对两组寰枢关节骨错缝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无颈椎病组相比,颈椎病组患者寰枢关节骨错缝的发生率高达81.38%(271/333),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且颈椎病组寰枢关节骨错缝的分型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单纯平移错缝占50.55%(137/271),单纯旋转错缝占7.01%(19/271),平移合并旋转错缝占42.44%(115/271)。结论 :寰枢关节骨错缝是各型颈椎病常见X线征象,且寰枢关节骨错缝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临床应重视寰枢关节骨错缝分型的研究,并按照不同临床分型,对寰枢关节进行定性、定点、定向手法矫正,将对颈椎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寰枢关节 骨错缝 手法
下载PDF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 被引量:112
12
作者 詹红生 石印玉 +2 位作者 张明才 王翔 黄仕荣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共3页
"椎间盘病因说"用于指导手法治疗椎间盘病症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阐述有关的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椎间盘病症发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相应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脊椎关节病 病机 骨错缝 筋出槽”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梳理 被引量:61
13
作者 张明才 詹红生 +3 位作者 石印玉 程英武 王翔 黄仕荣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59-62,共4页
基于以往"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渊源的梳理,同时参照国外按脊手法医学"半脱位"概念涵义,结合脊柱"骨错缝、筋出槽"临床推拿应用,对脊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特性作出了较完善的诠释:除了以往... 基于以往"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渊源的梳理,同时参照国外按脊手法医学"半脱位"概念涵义,结合脊柱"骨错缝、筋出槽"临床推拿应用,对脊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特性作出了较完善的诠释:除了以往文献认识的"关节结构异常"之外,还应包括"关节功能异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半脱位 推拿手法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技术规范 被引量:38
14
作者 范志勇 郭汝松 +5 位作者 李振宝 赖淑华 赵家友 田强 林应强 吴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11-14,共4页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理论和关键靶点。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实质的相关性分析,归纳总结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要领及核心技术规范...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理论和关键靶点。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实质的相关性分析,归纳总结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要领及核心技术规范,以利于林氏正骨推拿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林氏正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技术规范
原文传递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赖淑华 范志勇 +5 位作者 王金玲 田强 李黎 郭汝松 林应强 吴山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4期629-631,635,共4页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学中利用手法整复治疗颈性眩晕的核心理论和关键靶点;从该理论与颈性眩晕病理实质的相关性、林氏正骨推拿的关键靶点等来阐明手法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利于林氏正骨推拿技术的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林氏正 推拿 颈性眩晕 技术规范
下载PDF
“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6 位作者 陈东煜 黄仕荣 王翔 元唯安 陈博 王辉昊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7,共4页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石氏伤科"关于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手法矫正技术要领及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错缝筋出槽 石氏伤科 矫正手法 技术规范
原文传递
手法矫正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3 位作者 王翔 黄仕荣 程英武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矫正颈椎病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有效性。方法对发生寰枢关节骨错缝的31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法矫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法矫正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愈显率为96.8%(30/31),总有效率为100%。手法... 目的观察手法矫正颈椎病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有效性。方法对发生寰枢关节骨错缝的31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法矫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法矫正寰枢关节骨错缝的愈显率为96.8%(30/31),总有效率为100%。手法矫正前齿状突偏歪100%(31/31),经过手法矫正后降低至61.3%(19/31),其中完全矫正率为38.7%(12/31);治疗前后寰齿侧间隙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法矫正前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者占70.9%(22/31),手法矫正后降低至51.6%(16/31)(P<0.01),其中完全矫正率为19.3%(6/31);治疗前后寰枢关节间隙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寰枢关节矫正手法可有效矫正颈椎病寰枢关节骨错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寰枢关节 骨错缝 影像测量 矫正手法
原文传递
试述“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及其伤科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铁刚 章艳霞 +1 位作者 王剑辉 白风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4-55,共2页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学中所特有的病名,亦是对骨关节、肌筋膜损伤的高度概括。随着我国软伤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筋出槽、骨错缝”这两种损伤的理论已得到诸多骨伤科专家及学者的确认与研究,我们通过多年骨伤科临床实践,...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学中所特有的病名,亦是对骨关节、肌筋膜损伤的高度概括。随着我国软伤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筋出槽、骨错缝”这两种损伤的理论已得到诸多骨伤科专家及学者的确认与研究,我们通过多年骨伤科临床实践,也体会到这两种病理改变是客观存在的。 “筋出槽”是指机体受伤后部分肌腱、筋膜、韧带、滑膜等软组织发生滑脱或解剖位置的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机能活动,甚则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骨错缝”是指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其它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骨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微小的错动,因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损伤 肌筋膜损伤 筋出槽 骨错缝
下载PDF
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临床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3 位作者 王翔 黄仕荣 程英武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7期29-32,共4页
结合临床研究结果 ,从关节功能评估和关节结构评估两个方面阐述"骨错缝筋出槽"临床特征的评价方法。关节功能评估包括动态触诊评估和颈椎自主活动度检测,关节结构评估包括静态触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
关键词 颈椎病 骨错缝 筋出槽 动静态触诊 颈椎活动度 影像测量
原文传递
矫正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5 位作者 陈东煜 王翔 黄仕荣 陈博 张开勇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矫正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椎间孔狭窄的5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37例)和牵引组(22例),其中手法组采用关节突关节"骨错缝&qu... 目的观察矫正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椎间孔狭窄的5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37例)和牵引组(22例),其中手法组采用关节突关节"骨错缝"矫正手法治疗,牵引组采用传统的枕颌布托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颈椎间孔矢状径变化情况。结果手法组、牵引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椎间孔矢状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椎间孔矢状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矫正关节突关节错缝矫正程度与疗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关节突关节"骨错缝"矫正手法可有效治疗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寰枢关节 骨错缝 矫正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