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发育及骨骼疾病的影响
1
作者 刘新新 周恩友 +8 位作者 安智远 蔡春霞 张露洁 李建增 李转见 闫峰宾 康相涛 高延玲 韩瑞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是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不同的成骨机制形成的,软骨内骨化是长骨发育的第二阶段,生长板是机体进行软骨内骨化的场所,生长板软骨细胞受损会破坏软骨内成骨的进程,严重抑制骨骼发育或产生骨骼疾病。外泌体... 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骼是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不同的成骨机制形成的,软骨内骨化是长骨发育的第二阶段,生长板是机体进行软骨内骨化的场所,生长板软骨细胞受损会破坏软骨内成骨的进程,严重抑制骨骼发育或产生骨骼疾病。外泌体是由膜的双层内陷形成,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非编码RNA、mRNA)等,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作用。外泌体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大量研究发现其与骨骼发育、骨骼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关系密切。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发育和骨骼疾病的影响,梳理了不同来源外泌体对骨骼的调控作用,为探究不同来源外泌体在畜禽骨骼发育与骨骼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不同来源 骨骼疾病 骨骼发育
下载PDF
儿童配方奶粉对小鼠骨骼发育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杨丽 刘恬欣 +3 位作者 方正峰 敖晓琳 韩国全 陈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该研究比较2种奶粉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骨骼发育不良的调节作用。选取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奶粉1组、地塞米松+奶粉2组,分别给予相应饲料饲喂8周,采用肌肉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建立骨骼发育不良模型,每周3次... 该研究比较2种奶粉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骨骼发育不良的调节作用。选取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奶粉1组、地塞米松+奶粉2组,分别给予相应饲料饲喂8周,采用肌肉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建立骨骼发育不良模型,每周3次,实验结束时检测基础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地塞米松组相比,2种奶粉添加后都能改善小鼠的骨微结构。血清生化分析表明,奶粉补充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上升,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血清中钙含量增加。肠道菌群分析表明,奶粉补充后能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在门水平上,奶粉1的添加增加了Verrucomicrobiota的相对丰度,奶粉2的添加增加了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奶粉1的添加能上调Akkermansia和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而奶粉2的添加能上调Lactobacillus和Lachn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2种奶粉都能促进骨骼发育,而调节机制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奶粉配方的独特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粉 骨骼发育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齐科研 杨锴 王一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108,114,共9页
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skeletal dysplasia,SD)是出生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骨骼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系列疾病。由于骨骼分布广泛,由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骨骼畸形种类繁多,分类复杂。根据最近一版的《国际遗传性骨病的分类标准》,本... 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skeletal dysplasia,SD)是出生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骨骼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系列疾病。由于骨骼分布广泛,由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骨骼畸形种类繁多,分类复杂。根据最近一版的《国际遗传性骨病的分类标准》,本文将就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的分类、分子机制、遗传学诊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 分类 分子机制 遗传诊断
下载PDF
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及骨骼发育时序特征
4
作者 张晓清 曲宣成 +2 位作者 刘华湘 王秀玲 袁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9-1680,共12页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为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三大部分,共(217±1)块骨,其中头骨骨骼53块脊椎骨(48±1)块,附肢骨116块。此外,新疆北鲵头颅外形宽扁,犁骨齿排列幼体呈“/”型,成体则呈“■”型颅顶同时具有额顶囟和前颌囟,且前颌囟长与鼻骨长之比达或大于1/2,翼骨前端与上颌骨后端较接近等显著区别于其他小鲵科物种的骨骼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重要依据。基于骨骼发育时序和骨化时间特征对比分析,北鲵骨骼数量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在6月龄幼体和2龄幼体两个时期。6月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头骨:新生出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前颌囟形状逐渐清晰,腭骨退化,翼骨向后回缩,鳞骨向外延展。此外,腰带新生出前耻骨,暗示其进入骨骼变态发育阶段。2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舌器:第三、第四鳃弓退化,外鳃消失,暗示其变态发育接近尾声或结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鲵变态发育时期从6月龄起至2龄结束,变态过程中骨骼发生的新生、退化和重塑主要为适应变态前后进食、呼吸和运动方式的改变,可为新疆北鲵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寄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系统 骨骼发育时序 骨化 变态 新疆北鲵
下载PDF
双酚A及其类似物对鱼类骨骼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高培洁 邓昊阳 +2 位作者 段霖 张倩青 吴朗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简述了水环境中双酚A(BPA)及其类似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以及对鱼类骨骼发育的毒性效应和干扰骨骼代谢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机理。指出,目前,关于低剂量双酚类化合物骨骼毒性效应的试验证据仍不充分,其影响程度因种属、暴露时间、暴露方... 简述了水环境中双酚A(BPA)及其类似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以及对鱼类骨骼发育的毒性效应和干扰骨骼代谢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机理。指出,目前,关于低剂量双酚类化合物骨骼毒性效应的试验证据仍不充分,其影响程度因种属、暴露时间、暴露方式等不同而异,其作用机理多样且不完全明确,仍需要开展更多针对不同类型水生动物骨骼毒性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鱼类 骨骼发育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作用机理
下载PDF
75例骨骼发育异常胎儿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黄如纯 柯华玲 +4 位作者 皮回春 刘维强 吴丽萍 吴思琪 刘金星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D)胎儿中的作用,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骨骼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有其他超声异常至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行遗传学检测的75例胎儿...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D)胎儿中的作用,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骨骼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有其他超声异常至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行遗传学检测的75例胎儿,47例胎儿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行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部分阴性病例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28例超声诊断后孕妇要求引产,取引产胎儿组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部分阴性病例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75例骨骼发育异常胎儿中,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例,包括10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X单体嵌合体,检出率为16%(12/75),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额外检出6例致病性变异(8%,6/75),染色体异常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4%(18/75);9例染色体检测阴性胎儿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3例致病性突变,2例可疑致病性突变,2例临床意义不明突变,阳性检出率为77.8%(7/9)。其中,单纯SD组及SD合并其他系统异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3%(10/47)、53.6%(15/28),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6,P=0.009<0.01)。结论骨骼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在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的基础上,可提供全外显子测序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发育异常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细胞谱系分化过程的“刹车器”
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4,共1页
2023年3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蒋欣泉教授课题组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RD9-mediated chromatin remodeling suppresses osteoclastogenesis through negative feedba... 2023年3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蒋欣泉教授课题组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RD9-mediated chromatin remodeling suppresses osteoclastogenesis through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BRD9-FOXP1-STAT1轴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发现了溴结构域蛋白9(bromodomain containing 9,BRD9)介导的染色质重塑、经典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以及骨-免疫环路稳态的共同调控网络在髓系谱系分化中的新功能,并为相关骨组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骨骼发育 口腔医学院 负反馈调节 刹车器 骨组织 破骨细胞
下载PDF
初级纤毛及IFT系统与骨骼发育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靖(综述) 何苇(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329-3332,共4页
初级纤毛(PC)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它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初级纤毛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并传导各种信号在骨骼发育及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颌面骨的发育主要有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及骨缝内成骨三种... 初级纤毛(PC)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它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初级纤毛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并传导各种信号在骨骼发育及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颌面骨的发育主要有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及骨缝内成骨三种发育方式,其中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发挥关键作用。颌面部骨骼的发育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调控,目前有研究显示初级纤毛在骨与软骨发育及骨骼疾病中有着重要角色,并参与调节成骨细胞的排列和骨形成。而初级纤毛的发生和功能行使需要依赖纤毛内转运家族蛋白。本文就初级纤毛和纤毛内转运蛋白,以及初级纤毛与相关信号通路交互作用在骨骼发育特别是颌骨的调控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纤毛 初级纤毛内转运系统 骨骼发育 颌面部骨骼 WNT信号通路 Hh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一对两次发生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夫妇的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黎昱 宋婷婷 +3 位作者 郑娇 徐盈 李佳 杨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筛查一对夫妇发生两次胎儿骨骼发育畸形的致病性基因变异。方法在经过遗传咨询,取得知情同意后,利用夫妻外周血及第二次妊娠胎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基因组中外显子及剪切区域进行深度测序分析,对疑似致病... 目的筛查一对夫妇发生两次胎儿骨骼发育畸形的致病性基因变异。方法在经过遗传咨询,取得知情同意后,利用夫妻外周血及第二次妊娠胎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基因组中外显子及剪切区域进行深度测序分析,对疑似致病变异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候选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胎儿样本携带ALPL c.1120G>A(p.Val374Met)和c.648+1G>A的2个位点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其中ALPL c.1120G>A(p.Val374Met)遗传自母亲,c.648+1G>A遗传自父亲,2个突变均为致病突变。结论ALPL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胎儿发育异常的致病原因。对于B超提示骨骼发育异常的胎儿,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可以明确致病原因,为夫妻的再生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发育异常 全外显子测序 ALPL Sanger测序 突变
下载PDF
常见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超声图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太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1概述 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D)(或译为骨骼发育不良)是由于软骨和骨组织的异常发育、生长和维持导致的一类异质性疾病,表现为骨骼缩短、变形或完全不形成。其发生率约1/5000活产儿。不同个体间严重程度差异大,轻... 1概述 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D)(或译为骨骼发育不良)是由于软骨和骨组织的异常发育、生长和维持导致的一类异质性疾病,表现为骨骼缩短、变形或完全不形成。其发生率约1/5000活产儿。不同个体间严重程度差异大,轻者仅有轻微残疾,重者可致围生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发育异常 临床意义 超声图像 胎儿 骨骼发育不良 异质性疾病 异常发育 骨组织
下载PDF
钙缺乏对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洪燕 程义勇 +2 位作者 张月红 王冬兰 李树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建立钙缺乏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缺钙对生长期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 ,并通过测定血清有关激素的变化探讨其机制。组织形态学显示缺钙大鼠骨形成量减少 ,矿化能力降低 ,空间结构破坏 ;同时钙缺乏大鼠骨矿物质含量... 在建立钙缺乏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缺钙对生长期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 ,并通过测定血清有关激素的变化探讨其机制。组织形态学显示缺钙大鼠骨形成量减少 ,矿化能力降低 ,空间结构破坏 ;同时钙缺乏大鼠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均显著降低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增高 ,降钙素水平显著降低 ;骨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提示钙缺乏通过影响骨骼矿物质含量、激素分泌以及有机质形成 ,使骨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发育 骨形态计量学 钙缺乏
下载PDF
微生物植酸酶或麦麸对断奶到肥育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韩延明 杨凤 +5 位作者 周安国 陈可容 王康宁 端木道 胡祖禹 蔡学林 《畜牧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本研究选用48头(长白×梅山)×(汉普夏×梅山)断奶仔猪(11.0±0.24kg),在断奶到肥育阶段(11~50kg为前期,50~90kg为后期),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设4个试验处理... 本研究选用48头(长白×梅山)×(汉普夏×梅山)断奶仔猪(11.0±0.24kg),在断奶到肥育阶段(11~50kg为前期,50~90kg为后期),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设4个试验处理,每试验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3头猪)。在玉米─豆饼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微生物(Aspergillusniger)来源的植酸酶(MP,前期1200PU/g,后期1000PU/g),麦麸(W8,前期10%,后期20%)、及无机磷(前期0.3%,后期0.2%),组成4种不同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果表明,MP或WB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了与添加无机磷类似的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明显提高50及90kg时  骨和掌骨的强度(P<0.01)。试验猪50kg时,WB对骨骼强度的作用低于MP或无机P(P<0.01),但90kg时三个处理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断奶到肥育阶段,MP可以代替添加无机磷的作用,WB对生产性能的改善作用与MP和无机磷相似。WB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植酸酶 麦麸 植酸磷 生产性能 骨骼发育
下载PDF
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建 佟广香 +4 位作者 郑先虎 孙志鹏 吕伟华 孙效文 匡友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552,共7页
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野生型与肌间刺完全缺失突变型个体,从骨骼染色和骨骼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两方面,初步评价了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通过骨骼染色对比观察了两种肌间刺表型个体受精后8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 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野生型与肌间刺完全缺失突变型个体,从骨骼染色和骨骼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两方面,初步评价了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通过骨骼染色对比观察了两种肌间刺表型个体受精后8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到56dpf的骨骼发育情况,结果显示,两种肌间刺表型除肌间刺外,其他骨骼发育基本同步。此外,通过qRT-PCR实验检测分析了6个骨骼发育相关基因(bmp2a、bmp4、smad1、smad4a、runx2a和sp7)在不同肌间刺表型5个胚胎发育时期(3hpf囊胚期、6hpf原肠胚期、12hpf体节期、24hpf咽囊期和72hpf孵化期)和5个胚后生长阶段(15、30、45、60和75dpf)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时期,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中bmp2a、bmp4、smad1、smad4a基因和突变型个体中sp7基因的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体节期达到最高表达水平;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中runx2a基因和野生型个体中sp7基因则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6个基因在囊胚期和原肠胚期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bmp2a的表达水平在体节期、咽囊期和孵化期无显著差异,野生型个体bmp4、smad1、smad4a、runx2a基因在体节期、咽囊期和孵化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突变型,而sp7基因则表现为突变型明显高于野生型。胚后发育阶段6个基因在5个生长阶段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两种肌间刺表型间其表达仅在个别时期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肌间刺的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表现型无显著影响,只在胚胎发育时期影响骨骼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骨骼染色结果,推测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刺 斑马鱼 野生型 突变型 骨骼发育 骨骼染色
下载PDF
GDF-5在小鼠肢体骨骼发育中的表达及对肢芽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学敏 邓廉夫 +1 位作者 杨庆铭 冯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 :初步观察并探讨生长分化因子 5 (GDF 5 )在小鼠肢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对肢芽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RT PCR法检测小鼠肢体发育过程中GDF 5表达的变化情况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GDF 5对体外微团培养肢芽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Alc... 目的 :初步观察并探讨生长分化因子 5 (GDF 5 )在小鼠肢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对肢芽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RT PCR法检测小鼠肢体发育过程中GDF 5表达的变化情况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GDF 5对体外微团培养肢芽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Alcian染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GDF 5对肢芽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 ,探讨GDF 5影响骨骼系统发育的机理。结果 :RT PCR结果提示GDF 5在胚胎发育的第 12、 13d高表达 ,骨骼系统基本形成之后在孕 14、 15d表达渐下降稳定于一较低水平 ;不同浓度GDF 5对肢芽细胞增殖率影响不同 ,5 0ng/ml浓度组促肢芽细胞增殖作用最强 ;Alcian染色结果显示GDF 5促进肢芽细胞软骨分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 ,以12 0ng/ml组软骨分化最快 ,软骨结节体积最大 ,10 0ng/ml组软骨结节的数量最多。结论 :GDF 5在肢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不同 ,在骨骼系统形成早期及关节系统形成阶段表达最强 ,主要通过影响肢芽细胞增殖及软骨分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5 肢芽 骨骼发育 生长分化因子-5 软骨
下载PDF
补骨脂水煎液和醇提物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颖 王茉 +5 位作者 宋捷 詹扬 景莉君 陈书芹 贾晓斌 韦英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1-669,共9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水煎液(WD)和醇提物(EE)促骨骼发育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受精后3 d(3 dpf)斑马鱼幼鱼暴露于泼尼松龙(PN)25μmol·L^(-1)和WD或EE 0.1,1,10和100 mg生药·L^(-1),以及依替膦酸二钠(ED)30 mg·L^(-1)溶液中... 目的研究补骨脂水煎液(WD)和醇提物(EE)促骨骼发育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受精后3 d(3 dpf)斑马鱼幼鱼暴露于泼尼松龙(PN)25μmol·L^(-1)和WD或EE 0.1,1,10和100 mg生药·L^(-1),以及依替膦酸二钠(ED)30 mg·L^(-1)溶液中,隔天换液至9 dpf处死。茜素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头骨骨矿化面积和骨密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9 dpf斑马鱼骨保护素(OPG)和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 RNA表达。另将1 dpf斑马鱼胚胎置于EE 10,20,30,35,40,50和60 mg生药·L^(-1)、WD 10,50,100,125,150,175,200和500 mg生药·L^(-1)、补骨脂素(PS)12.5,25,50,100,200和400μmol·L^(-1)及补骨脂酚(BK)1,5,10,25和50μmol·L^(-1)溶液中,光镜检测3 dpf斑马鱼胚胎形态,观察记录给药后2~9 dpf胚胎或幼鱼死亡数,SPSS软件计算4,6和9 dpf LC50;另用速率法检测6 dpf斑马幼鱼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E 0.1 mg生药·L^(-1)和WD 1 mg生药·L^(-1)能显著增加斑马鱼头部骨骼染色面积和骨密度(P<0.01),提示增加骨矿化量;且WD和EE 1 mg生药·L^(-1)均上调OPG m RNA、下调RANKL m RNA表达水平(P<0.01),OPG/RANKL比值显著提高(P<0.01)。EE,WD,PS和BK可致斑马鱼心包、卵黄囊肿大,GOT活性降低(P<0.01),WD和PS的LC50值分别为EE和BK的4~7倍和4.3~20倍。结论 EE较WD促骨骼发育活性强,且毒性更大,提示脂溶性特征性成分可能是起效或致毒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补骨脂 骨骼发育
下载PDF
血清IGF_1、IGFBP_3及OST用于判断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异常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季志英 赵瑞芳 +2 位作者 吕孝妹 顾凡磊 蔡德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Ⅲ (IGFBP3)及骨钙素 (OST)在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异常严重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考核上的价值。方法 对 117例特发性性早熟女孩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Ⅲ (IGFBP3)及骨钙素 (OST)在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异常严重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考核上的价值。方法 对 117例特发性性早熟女孩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IGF1 及IGFBP3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OST含量。患儿按年龄分组 ,各项测定值与同龄儿正常值对比 ;再将患儿按青春发育分期 (病情严重程度 )分组 ,各项测定值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之间行相关分析。并对骨龄提前程度与血清IGF1 含量间行相关分析。其中 38例患儿于治疗 6个月后重复测定各项指标 ,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①性早熟女孩血清IGF1 及OST浓度均较同龄儿明显增高 ,而血清IGFBP3浓度较同龄儿明显降低。②血清IGF1 浓度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呈正相关 (r=0 4 89,P <0 0 5 ) ,与骨龄提前程度亦呈正相关 (r=0 4 11,P <0 0 5 )。③治疗后IGF1 浓度从 (4 5 5 5 2± 119 4 5 ) μg L降为 (2 84 5 5± 99 5 2 ) μg L(P <0 0 0 1) ,血清OST浓度从 (2 9 82± 10 6 2 ) μg L降为 (14 0 7± 4 71) μg L(P <0 0 0 1) ,表明随病情缓解 ,血清IGF1 及OST均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IGF1 及OST可作为判断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骨骼生长加速、成熟提前严重程度的定量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IGF1 IGFBP3 OST 早熟儿童 骨骼发育异常
下载PDF
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嫔 蔡德培 黄玉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简称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简称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青春发育水平的性早熟女童进行骨龄、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D)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 目的探讨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简称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简称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青春发育水平的性早熟女童进行骨龄、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D)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的测定,将各项指标与正常同龄儿作比较,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以探讨患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其中38例患儿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117例性早熟患儿骨龄均比正常同龄儿明显提前(P<005);BMC、BD和血清BGP、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P<005),且骨龄提前程度、BMC、BD、血清IGF1含量增高程度与性早熟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2)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38例患儿骨龄提前明显减轻,BMC、BD、血清BGP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1)性早熟女童的骨骼发育加速、成熟提前,且病情越重,其加速、提前的程度越严重。(2)中药具有明显减慢患儿骨骼发育,延缓骨骼成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真性性早熟 骨骼发育 规律 滋阴泻火中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儿童
下载PDF
鸡GDF-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鸡骨骼发育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冷丽 李辉 +3 位作者 唐志权 王启贵 王桂华 顾志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GDF-5基因外显子1的84 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位点,对该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AA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Acces-sion No:AF123389)中的一致为C,而BB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在84 bp处突变为T。基因型与鸡体组成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跖骨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的跖爪重和跖爪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股骨长和股骨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基因对鸡的骨骼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或与控制骨骼发育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及骨骼发育性状
下载PDF
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婧雅 周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胎儿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是胎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产前常经超声波检查发现,产后X线检查对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分类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形态学上,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包括胎儿骨骼发育不良性先天畸形和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其中胎... 胎儿骨骼发育异常(skeletal dysplasias)是胎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产前常经超声波检查发现,产后X线检查对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分类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形态学上,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包括胎儿骨骼发育不良性先天畸形和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其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性先天畸形又分为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和非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两大类,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是非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发育不良 非致死性 骨骼发育异常 超声波检查 先天畸形 出生缺陷 诊断和处理 X线检查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晓杰 肖潇 +1 位作者 李超 岳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本文在实验室模拟近期海洋酸化水平,对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鱼(Oryzia melastigma)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通过往实验水体中充入一定浓度CO2气体酸化海水。对照组CO2分压为450×10-6,两个处理组CO2浓度分别为1 1... 本文在实验室模拟近期海洋酸化水平,对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鱼(Oryzia melastigma)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通过往实验水体中充入一定浓度CO2气体酸化海水。对照组CO2分压为450×10-6,两个处理组CO2浓度分别为1 160×10-6和1 783×10-6,对应的水体pH值分别为8.14,7.85和7.67。将海水青鳉鱼受精卵放入实验水体中至仔鱼孵化出膜,对初孵仔鱼经骨骼染色、显微拍照,挑取了仔鱼头部、躯干及尾部骨骼染色清晰的28个骨骼参数的长度进行了显微软件测量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酸化处理对实验鱼所测量的骨骼长度影响均不显著。因此推测,未来100~200年间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鱼的胚胎及初孵仔鱼的骨骼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鱼 海洋酸化 骨骼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