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研究将动物骨骼移植到人体
1
《中老年保健》 2004年第9期5-5,共1页
关键词 新加坡 动物骨骼 人体植入 骨骼移植
下载PDF
五种骨骼移植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力 W.Klaes S.Assenmacher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27-530,共4页
比较和研究不同骨骼移植替代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作者选用Chbb:ch兔52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剩余2只为单纯对照组。受试材料5种:天然羟基磷灰石Bio-OSS和BKV/1、半合成羟基磷灰石Interpore5... 比较和研究不同骨骼移植替代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作者选用Chbb:ch兔52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剩余2只为单纯对照组。受试材料5种:天然羟基磷灰石Bio-OSS和BKV/1、半合成羟基磷灰石Interpore500、人工合成磷酸三钙Ceros82以及硅酸盐玻璃Porolith。分别将各材料复合游离骨膜植入兔腓肠肌内,3周及6周时作组织学检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植入标本均能传导成骨,无排斥反应。3周时,新骨面积占标本截面的6.5%~19.0%,在同属羟基磷灰石,但晶体大小不同的Bio-OSS和BKV/1组之间成骨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9)。6周时为14.2%~25%,各组间成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621)。在孔隙间不连通的Ceros82组,新骨生长仅限于标本边缘,而在孔隙间互相连通的其它4种材料,新骨均能长入其中央,在各标本中,新骨量与材料孔隙率成正相关。结论5种材料均有良好的传导成骨的性能,对于传导成骨,材料的空间构型特点,特别是孔隙间的连通孔道,较其化学成分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发生 骨骼移植
原文传递
带血管的骨骼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连 明卫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移植修复 带血管 游离 显微外科手术 颌骨缺损修复 骨骼移植 吻合血管 医学技术 活骨移植 临床护理
下载PDF
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被引量:3
4
作者 褚先秋 李名扬 +1 位作者 薛黔 何正华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方法以肌球蛋白ATPase法研究 4具小儿尸体前臂 (双侧 )的肌纤维型。选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8例。结果垂腕改善 ,可背屈 45° ;爪形手消... 目的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方法以肌球蛋白ATPase法研究 4具小儿尸体前臂 (双侧 )的肌纤维型。选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8例。结果垂腕改善 ,可背屈 45° ;爪形手消失 ,可伸屈 ;手指功能恢复。结论应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方法简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型 骨骼移植 缺血性肌挛缩 前臂 儿童
下载PDF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邵素霞 马洪骏 张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骼肌细胞移植 卫星细胞
下载PDF
大鼠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红勇 于长青 +3 位作者 向德兵 胡厚祥 王毅 何作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198-4199,共2页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并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血流变参数的改变。结果:卫星细胞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犤(523.42±82.14)和(430.73±65.04)/mm2,t=2.98,P<0.01犦、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增高犤(320.05±39.29)和(271.14±37.52)μg/L,t=2.37,P<0.05犦,而某些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犤低切全血黏度:(11.09±1.52)和(13.02±1.56)mPa·s,t=2.22,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7.59±0.81和8.56±0.59,t=3.25,P<0.01;卡松黏度:(1.64±0.41)和(2.26±0.41)mPa·s,t=3.66,P<0.01;卡松屈服应力:(11.23±1.54)和(12.69±1.59)Pa,t=2.23,P<0.05犦。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提高血清VEGF浓度,由此改善血流变参数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 外科治疗 心肌梗死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洪 褚先秋 薛黔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组织化学和组织形态学分别用相应方法检测。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结果桡侧腕屈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 6周时的 11 0 0±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9 82± 2 38;股薄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6周时的 10 91±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5 48± 2 0 0。肌肉移植后 6周时两块移植肌中Ⅰ型肌纤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1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组织化学从正常变化转为去神经后 3周时降低或消失 ,肌肉移植后又逐渐恢复。组织形态学为肌肉移植后通过肌细胞再生逐渐恢复。结论同型肌纤维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后Ⅰ型肌纤维分布多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 ,功能恢复亦为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 肌纤维型 分布 组织化学 组织形态学 实验研究 肌肉移植
下载PDF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两型肌纤维横切面积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洪 褚先秋 +1 位作者 胡月光 薛黔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为明确同型肌纤维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游离移植的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变化。方法 成年猫17只,自身对照实验。肌肉移植分为两期: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第二期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是在手术时及移植术后6周、10... 目的 为明确同型肌纤维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游离移植的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变化。方法 成年猫17只,自身对照实验。肌肉移植分为两期: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第二期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是在手术时及移植术后6周、10周,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pH9.4)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用图像分析仪Mias99与Biomas测量两型肌纤维在不同时期的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 骨骼肌移植后6周再生肌纤维平均横切面积范围在1248~3699μm^2之间、平均直径为16.48±33.71μm,10周时再生肌纤维平均横切面积为2212~4865μm^2、平均直径为27.49~42.38μm。骨骼肌去神经后肌纤维均萎缩,肌肉移植后再生纤维10周比6周粗大。同一肌肉同一时期Ⅱ型肌纤维比Ⅰ型肌纤维粗大,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移植后再生肌纤维比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的再生纤维粗大,10周时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结论 骨骼肌两型肌纤维横切面积的大小与肌的功能适应密切相关,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移植后再生肌纤维比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的再生纤维粗大。因此,同型肌纤维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在肌功能适应方面是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 肌纤维 横切面积 肌球蛋白ATP酶 肌功能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勇 何作云 +3 位作者 于长青 向德兵 胡厚祥 王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9-152,159,共5页
目的 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1 5 )、对照组 (n =1 5 )及移植组 (n =1 5 ) ,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 (MI)... 目的 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1 5 )、对照组 (n =1 5 )及移植组 (n =1 5 ) ,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 (MI)模型。将体外培养 2周的移植组大鼠自体SC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 ,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 ,测定缺血心肌中VEGFmRNA、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 SC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 ,移植组缺血心肌中VEGFmRNA、VEGF蛋白的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增高 (P <0 0 1或 0 0 0 1 )。结论 SC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 ,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增加缺血心肌VE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 大鼠 治疗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迎新 张维君 周玉杰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4年第1期75-77,72,共4页
关键词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 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组织学表现 电生理学表现
下载PDF
异体手移植骨骼支架构建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杨成林 邵明 +6 位作者 张信英 毕郑钢 于钟毓 张震宇 张军 曹杨 付春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2-665,共4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异体手移植骨骼支架重建的临床经验及意义。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对4例6手前臂不同平面离断及手缺失的患者行异体手移植,据术前计划及术中具体情况,按照AO内固定原则将受体尺、桡骨分别于不同水平与供体尺、桡骨解... 目的总结并探讨异体手移植骨骼支架重建的临床经验及意义。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对4例6手前臂不同平面离断及手缺失的患者行异体手移植,据术前计划及术中具体情况,按照AO内固定原则将受体尺、桡骨分别于不同水平与供体尺、桡骨解剖复位,3.5mmAO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移植手功能恢复情况,并加以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本组4例6手尺、桡骨平均于术后9周达到临床愈合。从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恢复、外形、后遗症状及工作能力6方面综合评价,6只移植手临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牢固而确实的骨骼支架重建对异体移植手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手移植骨骼构建
下载PDF
骨骼肌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卫洪超 蔡萍 +4 位作者 闫保君 乔晨晖 郅兴义 赵文增 赵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骼肌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对心肌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 12只成年犬臀大肌 ,分离卫星细胞、培养、传代、用 4’ ,6 二乙酰基 2 苯基吲哚 (DAPI)标记卫星细胞 ;在已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基础上 ,将DAPI标... 目的 观察自体骨骼肌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对心肌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 12只成年犬臀大肌 ,分离卫星细胞、培养、传代、用 4’ ,6 二乙酰基 2 苯基吲哚 (DAPI)标记卫星细胞 ;在已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基础上 ,将DAPI标记的卫星细胞 ,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入缺血心肌中。分别于 2、4、8周后取出心脏 ,对缺血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及植入的卫星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在 2 4例标本中卫星细胞分化成为带有横纹德肌纤维 ;卫星细胞在缺血心肌中可分化成心肌细胞样细胞 ;在卫星细胞移植区域 ,原有心肌细胞由于得到保护而不发生玻璃样变性 ,且排列有序 ;对照组缺血心肌发生玻璃样变性 ,心肌细胞基本结构紊乱。结论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在缺血心肌中可分化成心肌细胞样细胞 ,并可抑制缺血心肌的纤维化 ,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干细胞移植 缺血心肌 心肌梗塞 心肌结构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因疗法将死的移植骨骼转变为新生的活组织
13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8-348,共1页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5,2,23)报道,罗切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方法,可以将死的移植骨骼转变为活组织,这项研究已经在小鼠的实验中获得证实。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2月13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5,2,23)报道,罗切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方法,可以将死的移植骨骼转变为活组织,这项研究已经在小鼠的实验中获得证实。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2月13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发表在3月1日发行的纸质刊物上。这项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癌症或受伤的患者进行骨骼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 基因疗法 新生 科技新闻 研究人员 医疗中心 自然医学 骨骼移植 网络版
下载PDF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菲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通过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移植可修复心肌梗死后的疤痕组织 ,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
关键词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 治疗 心肌梗死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生物学特性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王珊 吴水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第1跖骨 骨骼移植 骨骼重建 解剖学
下载PDF
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润功 赵东升 +1 位作者 侯树勋 衷鸿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 :探讨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下 7种方法治疗病人 2 1例 :带第 1跖背动脉的游离甲瓣、远节趾骨背侧部分趾骨并肌腱止点、背侧关节囊、伸肌腱、背侧皮肤移植修复手指指甲、伸肌腱和神经、皮肤... 目的 :探讨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下 7种方法治疗病人 2 1例 :带第 1跖背动脉的游离甲瓣、远节趾骨背侧部分趾骨并肌腱止点、背侧关节囊、伸肌腱、背侧皮肤移植修复手指指甲、伸肌腱和神经、皮肤缺损 2例 ;游离第 2足趾携带胫侧固有动脉、神经的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 ,移植修复中指远侧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 ,同时利用第 2足趾中末节及腓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再造环指末节 1例 ;第 2跖趾关节同时携带第 2跖骨、伸趾肌腱与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掌指关节、掌骨、伸肌腱与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3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足趾甲瓣并伸指肌腱修复拇指指甲、伸肌腱并神经、皮肤缺损 5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跖趾关节、趾固有动脉携带第 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两个相邻的掌指关节并皮肤缺损 2例 ;跖趾关节、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 ,分别修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并复合组织缺损 6例。足背皮瓣、携带第 1跖背动脉的第 2足趾、同侧趾腓侧皮瓣再造全长手指 2例。结果 :应用 2 1例成功 ,随访 6个月~ 5年手指感觉恢复达S3 + ~S4;关节活动度 :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0°~ 80° ;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0°~ 90° ;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3 0°。结论 :带血供足趾复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复合组织 手指复合组织 组织缺损 骨骼移植 修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亭亭 戴克戎 +1 位作者 薛文东 胡侦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不同力学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在40只家兔前肢尺骨中段进行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并使左右侧植骨块分别承受正常生理载荷与低载荷,动物分批处死后取出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密度值、三点...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不同力学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在40只家兔前肢尺骨中段进行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并使左右侧植骨块分别承受正常生理载荷与低载荷,动物分批处死后取出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密度值、三点弯曲、平均骨小梁厚度等测试。结果:同种异体松质骨愈合时的骨密度值、最大弯矩、平均骨小梁厚度逐渐上升。在移植后第16周时,和低载荷侧比较,正常载荷侧的上述指标都明显优于低载荷侧(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与它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松质骨 生物力学 骨骼移植
下载PDF
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龙平 胡小令 李拾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在骨移植中的作用,探索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方法:用家用压力锅,对同种异体鼠骨高压蒸气灭菌30min后,将其植入25只成年大白鼠双侧胫骨(新生鼠骨植入右侧12例,成年鼠骨植入左侧25... 目的:观察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在骨移植中的作用,探索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方法:用家用压力锅,对同种异体鼠骨高压蒸气灭菌30min后,将其植入25只成年大白鼠双侧胫骨(新生鼠骨植入右侧12例,成年鼠骨植入左侧25例)前上部一个长10mm,深2mm的缺损中,于术后3、6、9、12周取材,制片,在普通、荧光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同种异体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引导骨生长。结论: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同种异体骨,是一种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蒸气灭菌 同种异体移植 骨骼移植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在监测骨移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洪波 金晓毛 +1 位作者 张丽萍 曹玉萍 《安徽医学》 1998年第5期61-61,共1页
<正>骨移植术后对移植骨的存活及成骨速度的评估以往是依靠X线显像来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并能反映各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情况.是判断移植骨存活及疗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经带L_3血... <正>骨移植术后对移植骨的存活及成骨速度的评估以往是依靠X线显像来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并能反映各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情况.是判断移植骨存活及疗效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经带L_3血管髂后骨瓣横突骶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5例,女性1例,男性4例;分别于术后2周和术后3~4月进行核素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移植 监测 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20
作者 鞠远福 陈美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75-376,共2页
下颌骨在维持颜面外形及口腔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虽然有不同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和异种骨移植及各种人工材料的人工骨问世,但目前使用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还是自体骨移植.现... 下颌骨在维持颜面外形及口腔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虽然有不同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和异种骨移植及各种人工材料的人工骨问世,但目前使用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还是自体骨移植.现将我们近10年来80例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5~65岁.手术病因:良性肿瘤62例,其中包括造釉细胞瘤36例,囊肿12例,中心性血管瘤6例,慢性骨髓炎3例,纤维骨瘤及骨化纤维瘤各2例,浆细胞骨髓瘤1例.恶性肿瘤18例,其中下颌骨鳞癌6例,口底癌5例,龈癌3例,颊癌2例.转移癌2例.骨移植的方法:单纯游离髂骨移植34例,单纯游离肋骨移植22例,带蒂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组织瓣14例,带蒂的锁骨-胸锁乳突肌复合组织瓣4例,病变骨煮沸后原位移植5例,吻合血管的肩胛骨瓣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骼移植 自体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