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骨髓脂肪化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1
作者 王紫宁 杨波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42-949,共8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由早期的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1],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等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从骨髓中提取BMSCs,BMSCs表面可表达CD105和CD73。此后不同学者从脐带血、脂肪、牙髓、外周血等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其在免疫调控、造血分化、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AA患者相较健康个体而言BMSCs成脂分化增加[3],通过分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因子影响骨重塑,这一现象可影响BMSCs正常免疫调节和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疾病的进展[4]。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骨髓过度脂肪化与A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更深入地了解AA发病机制,为药物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功能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静 蓝梅 +2 位作者 黄玉葵 周瑞莲 韦丽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12-115,共4页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VD缺乏与MM骨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以及VD协同抗MM药物治疗并降低MM细胞耐药性等问题,以期为MM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贾海英 郭淑丽 +2 位作者 余亮 黄国虹 王昌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MM患者57例、正常对照人群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MMP-13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MMP-13与MM骨病及其严重程度、ISS分期、DS分期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MM患者MMP-13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有骨病的MM患者较无骨病的患者MMP-13 mRNA明显升高,且骨病越严重升高越明显(P<0.05);ISS分期及DS分期Ⅰ期与Ⅲ期患者之间MMP-13 mRNA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MMP-13明显下降(P<0.05)。结论:MMP-1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M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在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3 多发性骨髓 骨髓瘤骨病 分期 疗效
原文传递
青黄散灌胃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骨髓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谷晓丽 喻丽 +3 位作者 陈朋杰 杨蕊 杨秀鹏 许勇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青黄散灌胃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骨髓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Tg(Vav1-NUP98/HOX D13)G2Apla/J转基因MDS小鼠模型进行取精扩繁,将4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青黄散灌胃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骨髓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Tg(Vav1-NUP98/HOX D13)G2Apla/J转基因MDS小鼠模型进行取精扩繁,将4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每组8只,取8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0μL灌胃,均每天1次;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青黄散36.4、72.8、145.6 mg/kg灌胃,均每天1次;阿扎胞苷组给予1 mg/kg阿扎胞苷注射液100μL于颈部皮下注射,3天1次。干预4周,处死小鼠,采集外周血,并提取骨髓细胞。检测各组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率、周期,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内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GATA结合蛋白1(GATA-1)mRNA,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髓细胞内DNMT-1、c-KIT、GATA-1蛋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PLT低(P均<0.05),说明建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青黄散低、中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WBC、RBC、HGB、PLT高(P均<0.05);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WBC、RBC、HG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骨髓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髓细胞周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S期骨髓细胞少,G1期骨髓细胞多(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NMT-1、c-KIT、GATA-1 mRNA表达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DNMT-1、GATA-1 mRNA表达低(P均<0.05),青黄散低、中剂量组c-KIT mRNA表达高(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NMT-1、c-KIT、GATA-1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扎胞苷组c-KIT蛋白表达低(P均<0.05),GATA-1蛋白表达高(P均<0.05),青黄散低、中、高剂量组DNMT-1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青黄散灌胃可促进MDS小鼠骨髓细胞凋亡,阻滞其细胞周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DNMT-1、c-KIT、GATA-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骨髓细胞凋亡 骨髓细胞周期 DNA-甲基转移酶1 受体酪氨酸激酶 GATA家族转录因子
下载PDF
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赵思达 郭娟 +1 位作者 赵佑山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西达本胺对MSC中HDAC的影响。对MSC成骨诱导分化,在d 3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d 21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在d 7和21分别检测成骨相关早期及后期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西达本胺对MSC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加,MSC增殖受到抑制,但低浓度(1μmol/L)西达本胺对MSC无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HDAC活性。在正常对照组及MDS患者的骨髓MSC中,西达本胺(1μmol/L)可以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及上调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从而恢复MDS患者MSC较正常对照组MSC减弱的成骨分化能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促成骨作用可能与RUNX2表达的上调有关。结论:西达本胺可以抑制MDS-MSC的HDAC活性,上调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促进MDS-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促进骨髓移植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
6
作者 杨婷 廖奎 +6 位作者 黄彩虹 魏晗 王程 杜坤航 汪子铃 王璐 王亚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56-564,共9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调控骨髓基质细胞(BMSCs)促进供体骨髓移植(BMT)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给同龄同种雌性受体小鼠,第9天取受体鼠BMMNCs,再次移植给雌性受...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调控骨髓基质细胞(BMSCs)促进供体骨髓移植(BMT)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给同龄同种雌性受体小鼠,第9天取受体鼠BMMNCs,再次移植给雌性受体小鼠。移植受体鼠分为对照组:假照射;辐射组:8.0 Gy X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骨髓移植组:照射同辐射组,经尾静脉移植雄性供体BMMNCs(5×10^(6)个细胞);骨髓移植ASP组:同骨髓移植组,从移植的第1天起连续腹腔注射ASP[100 mg/(kg·d)×9]。模型构建期间记录小鼠体重与生存变化,模型构建结束后采集受体小鼠BMMNCs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测定外周血血常规指标,计算股骨BMMNCs数,观察骨髓组织病理学;分离培养受体鼠BMSCs,观察细胞贴壁生长,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BMSCs增殖;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检测BMMNCs与各组BMSCs共培养48 h,形成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数量;Real-time PCR分析受体BMMNCs的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Jagged1、Hes1)表达。结果单纯辐射组小鼠全部死亡,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体重下降不明显;在受体雌鼠BMMNCs中检测到SRY基因;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外周血血常规和BMMNCs总数下降幅度不显著,骨髓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ASP能促进BMSCs增殖,降低BMSCs中ROS、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促进BMSCs分泌SCF、GM-CSF及IGF-1,提高BMMNCs与受体BMSCs共培养后的CFU-Mix产率;提高受体小鼠BMMNCs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结论ASP促进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机制与减轻造血微环境氧化应激损伤,提高BMSCs分泌造血生长因子,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X射线辐射 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骨髓微环境 免疫荧光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原文传递
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楠 郝云静 +5 位作者 刘翠清 王金伟 刘成 杜士卜 刘东梅 李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42-2444,244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浆膜腔浸润的机制,并探讨浆膜腔积液在MM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IgD型MM患者从入院到诊断过程;同时以“浆膜腔积液”“多发性骨髓瘤”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文献检索。结果 首先从该例患者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大量异常浆细胞,进一步确诊为MM(IgDλ型);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3篇,排除重复文献,最终保留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2篇。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发现,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MM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表现,而且骨髓瘤细胞浸润浆膜腔后通常会发生形态变异,容易误诊、漏诊。结论 对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应及时行浆膜腔积液检查,明确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以降低MM等恶性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瘤性积液 多浆膜腔积液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血清P1NP、β-CTX水平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康成 张文 +2 位作者 张璐 马小妮 蒲三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6-939,94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以血清P1NP≥100 ng/mL和β-CTX≥700 pg/mL为分期标准,对MMⅢ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97.1%。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P1NP、β-CTX检测对MM及其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M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细胞形态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微小RNA-625和微小RNA-20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李红伟 司松环 杨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9-33,4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微小RNA-625(miR-625)、血清微小RNA-203(miR-20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103例确诊MM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体系(ISS)分为Ⅰ期(n=23)、Ⅱ期(n=3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微小RNA-625(miR-625)、血清微小RNA-203(miR-20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103例确诊MM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体系(ISS)分为Ⅰ期(n=23)、Ⅱ期(n=31)和Ⅲ期(n=49)。按照诊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初诊组(n=75)和复发组(n=28);另选取103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血清miR-625、miR-20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M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25、miR-203对MM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M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miR-625和miR-20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尿素氮、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MM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低于Ⅰ期患者,Ⅲ期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均低于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骨性病变<2个的MM患者血清miR-203水平低于溶骨性病变≥2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病分级为1~2级的MM患者血清miR-625水平高于骨病分级为3~4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25、miR-203是MM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625、miR-203诊断M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6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9,二者联合诊断优于血清miR-625、miR-203各自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miR-625)=3.816、Z_(二者联合-miR-203)=2.157,P=0.001、0.031)。结论MM患者血清miR-625、miR-203水平下降,二者联合对M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微小RNA-625 微小RNA-203 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体系 肿瘤分期
下载PDF
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袁靖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被诊断为单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年生存情况,根据随访预后疗效将其分为良好组(n=25)和不良组(n=5)。比较不同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SA-8和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5例,良好率为83.33%(25/30)。不良组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SA-8、MMSA-1 mRNA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0.840,95%CI为0.709~0.969、0.661~0.948,预测效能较好。结论: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呈高水平表达,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较好,临床可借助该两项指标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程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8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1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3~4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舒文秀 陈冰融 +2 位作者 罗柳飞 童嘉琦 乐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501-50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1-2]。发生于MM患者的溶骨性改变被称为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sase,MMBD),包括骨痛、骨质疏松、高钙血症及病理性...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1-2]。发生于MM患者的溶骨性改变被称为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sase,MMBD),包括骨痛、骨质疏松、高钙血症及病理性骨折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多发性 骨髓瘤骨病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CMCs水平与并发髓外浸润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田丽丽 王继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循环骨髓瘤细胞(CMCs)水平与并发髓外浸润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初诊时是否并发髓外浸润将其进一步分为并发组(16例)和未并发组(64例)...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循环骨髓瘤细胞(CMCs)水平与并发髓外浸润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初诊时是否并发髓外浸润将其进一步分为并发组(16例)和未并发组(64例)两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MCs水平和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髓外浸润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CMCs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髓外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并发组外周血CMCs、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Cs、LDH、β2MG升高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髓外浸润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MCs、LDH、β2MG单项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髓外浸润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75%、87.50%、81.25%、75.00%,特异度分别为85.94%、81.25%、84.38%、89.0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898、0.848、0.93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髓外浸润患者外周血CMCs水平较高,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髓外浸润的危险因素,并且对患者并发髓外浸润的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髓外浸润 循环骨髓瘤细胞 影响因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海搏 张天宇 +7 位作者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 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王冬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探究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5月邯郸市第四医院104例疑似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检测。金标准以随访资料结果... 探究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5月邯郸市第四医院104例疑似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检测。金标准以随访资料结果为准,对比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DS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其分型[RCUD、RARS、RC-MD、RAEB-I、RAEB-Ⅱ、MDS-U、5q-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MDS的诊断准确率(Kappa值=0.639)高于三者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率(Kappa值=0.501、0.490、0.556);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8.67%,明显高于外周血涂片(86.67%)、骨髓细胞形态(88.00%)及骨髓活检(89.33%)(P<0.05);金标准以随访资料结果为准,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活检联合诊断MDS分型的准确率为84%(63/75)。结论: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MDS分型的准确性,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对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细胞形态 外周血涂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5
作者 周姝慧 阮纪恺 +2 位作者 江杰雯 沈水杰 周晓丹 《交通医学》 202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127例MM患者初诊时相关临床数据,按NLR 1.87为界,分为低NLR组57例和高NLR组70例。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127例MM患者初诊时相关临床数据,按NLR 1.87为界,分为低NLR组57例和高NLR组7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对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27例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5%、38%,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4%、22%。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患者初诊时血清白蛋白<36 g/L、β_(2)微球蛋白>2.4μg/mL、血钙>2.1 mmol/L、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晚、Durie-Salmon(DS)分期晚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NLR>1.87、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6 g/L、乳酸脱氢酶>245 U/L、β_(2)微球蛋白>2.4μg/mL、骨髓瘤细胞比例>30%为影响OS的不良因素(P<0.05);年龄>60岁、NLR>1.87、血小板计数<125×10^(9)/L、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6 g/L、乳酸脱氢酶>245 U/L、β_(2)微球蛋白>2.4μg/mL、骨髓瘤细胞比例>30%、ISS分期、DS分期为影响PFS的不良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NLR>1.87、乳酸脱氢酶>245 U/L、骨髓瘤细胞比例>30%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NLR>1.87、血小板计数<125×10^(9)/L、白蛋白<36 g/L、乳酸脱氢酶>245 U/L、骨髓瘤细胞比例>30%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与MM患者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相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MM患者预后的容易获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性骨髓 预后因素 骨髓微环境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1 位作者 韩丹 孙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miR-21-5p NC或miR-21-5p inhibitor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命名为(BMSCs+miR-21-5p NC)-Exos,(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将外泌体与BRL大鼠肝细胞共培养,观察抑制miR-21-5p表达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外泌体中miR-21-5p和PIK3R1之间的靶向关系;TUNEL检测外泌体中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BRL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PI3KR1野生型载体与miR-21-5p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时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I3KR1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表明miR-21-5p可靶向结合PIK3R1;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miR-21-5p NC)-Exos组,(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处理后BRL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BMSCs+miR-21-5p NC)-Exos组相比,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之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③结果提示: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RL大鼠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21-5p 肝细胞 凋亡 PIK3R1
下载PDF
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遇春 王军亮 +3 位作者 王靖宇 李扬威 辛雅萍 吕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72例MDS和16例MDS继发急性... 目的: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72例MDS和16例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患者骨髓上清液中的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P)、瘦素(leptin,LEP)、内脏脂肪素(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降脂素(complement factor D,CFD)和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1q/TNF-related protein 1,CTRP1)。对其中70例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78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患者临床特征、疾病亚型、异常基因和预后等的关系。结果:临床特征相关结果显示,男性ADP和LEP水平分别较女性显著降低(P=0.027,P=0.019);年龄<65岁患者的ADP、CFD和NAMPT水平较年龄≥65岁患者显著降低(P=0.020,P<0.001,P=0.021),而LEP水平显著升高(P=0.043);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ADP水平较BMI≥24 kg/m^(2)患者显著升高(P=0.025),而LEP水平显著降低(P=0.020);原始细胞升高组的NAMPT水平较无原始细胞升高组显著升高(P=0.037);MDS组的CTRP1水平较sAML组显著升高(P=0.010)。异常基因相关分析显示,CTRP1水平的升高与表观遗传相关异常基因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与TET2和U2AF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P=0.036);ADP和CFD水平分别与NPM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48,P=0.026)。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LEP<0.2 ng/mL是MD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而NAMPT<2.1 ng/mL是MDS患者PFS的保护因素(P=0.043)。结论:骨髓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因子与MDS患者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LEP<0.2 ng/mL是MDS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而NAMPT<2.1 ng/mL是预后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微环境 脂肪细胞因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有氧运动预适应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敏 娄国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88-3993,共6页
背景:干细胞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受损心肌组织的替代治疗策略,运动预适应可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然而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治疗效果的影响及... 背景:干细胞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受损心肌组织的替代治疗策略,运动预适应可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然而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前进行8周跑台有氧运动,然后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后隔天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L^(-1),1 mL),治疗4周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评估运动能力,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左心室,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容积分数,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干预疗效: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运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提高(P<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联合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②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表达升高(P<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P<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P<0.05),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升高(P<0.05)。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效果(抑制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其机制与促进干细胞归巢、抑制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心脏重塑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治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成龙 杨志烈 +10 位作者 常君丽 赵永见 赵东峰 戴薇薇 吴宏进 张婕 王利波 谢颖 唐德志 王拥军 杨燕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成骨诱导结合碱性磷酸酶染色确定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恢复作用的最佳剂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分化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1、Wnt4、Wnt10b、β-catenin、c-MYC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ctiveβ-catenin、DKK1、c-MYC、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后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的恢复作用最佳;(2)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mRNA表达和Runx2蛋白表达的降低;(3)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Wnt4、β-catenin、c-MYC mRNA表达和Active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降低以及DKK1蛋白表达的升高;(4)结果表明,环磷酰胺能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补骨脂素对其具有恢复作用,且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效果最佳,而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补骨脂素激活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补骨脂素 Wnt4 Β-CATEN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