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597-5p miR-181a-2-3p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艳杰 魏慧茹 李红伟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597-5p(miR-597-5p)、miR-181a-2-3p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138例MDS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高危组...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597-5p(miR-597-5p)、miR-181a-2-3p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138例MDS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高危组(n=29)、中危组(n=46)和低危组(n=63),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11)和预后不良组(n=27);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38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检测MDS患者的血清miR-597-5p、miR-181a-2-3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597-5p、miR-181a-2-3p诊断MDS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597-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1a-2-3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低、中、高危组患者血清miR-597-5p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miR-181a-2-3p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miR-597-5p、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P<0.05),而血清miR-181a-2-3p水平以及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大幅度降低(P<0.05);miR-597-5p、miR-181a-2-3p为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597-5p、miR-181a-2-3p预测MDS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89,截断值分别是1.69、0.60,二者联合预测MDS患者预后的AUC为0.952,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92.79%,二者联合优于血清miR-597-5p、miR-181a-2-3p各自单独预测(Z_(二者联合-mi R-597-5p)=2.039、Z_(二者联合-mi R-181a-2-3p)=2.016,P=0.044、0.041)。结论血清miR-597-5p水平升高,miR-181a-2-3p水平下降均会导致MDS患者病情加重,二者联合对MDS的预后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597-5p 微小RNA-181a-2-3p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马强 魏学花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机体中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血常规指标的提高,还可以推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血红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含砷中药复方为主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良因素探析
3
作者 靳楠 毛悦 +5 位作者 吕妍 陈卓 王德秀 刘为易 刘驰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复方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患者疗效的不良因素,筛选预测含砷中药复方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因素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确诊为HR-MDS的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含砷中药复方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患者疗效的不良因素,筛选预测含砷中药复方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因素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确诊为HR-MDS的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骨髓涂片与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等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0岁(P=0.015)、血小板计数<50×10^(9)/L(P=0.003)、MDS-AML(P=0.008)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或雄激素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因素;年龄≥60岁(P=0.012)、血小板计数<50×10^(9)/L(P=0.004)、MDS进展为AML(MDS-AML)(P=0.008)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或雄激素治疗HR-MDS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DS-AML(P=0.011)、化疗疗程<5个(P=0.024)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因素;MDS-AML的比例(P=0.048)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HR-MDS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P=0.013)、血小板计数≥50×10^(9)/L(P=0.019)、MDS-AML(P=0.034)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是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因素;年龄≥60岁(P=0.019)、血小板计数<50×10^(9)/L(P=0.04)、MDS-AML(P=0.041)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HR-MDS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S-AML、化疗疗程<5个可作为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HR-MDS的疗效不良指标;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50×10^(9)/L、MDS-AML是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HR-MDS疗效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疾病 含砷中药复方 去甲基化药物 雄激素 疗效分析 预测指标 不良因素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徐洋 张剑 +4 位作者 林志洪 陈君 刘立民 仇惠英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改良后的总缓解率(mOR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VEN联合HMA方案治疗的30例高危MDS患者中,24例达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2例达部分缓解(PR),ORR为24/30,中位OS为28.1个月,中位PFS为28.1个月。此外,经过治疗后,达到CR/mCR的患者相较于未达到CR/mCR的患者,其总生存期(OS)有显著延长。12例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10例)和贫血(7例)。任何级别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均常见,主要包括呕吐(7例)、腹泻(5例)和便秘(4例)。结论:VEN联合HMA治疗高危MDS患者安全、有效。该方案联合allo-HSCT可改善患者预后。这种联合治疗方式的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付慧 余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增多,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病理联系。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以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可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主要基于个体化原则,包括免疫抑制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然而,由于病例报道较少及机制研究不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探讨。本文综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关联性及其机制,总结了相关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贝赫切特综合征 遗传 免疫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大方与小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探析
6
作者 毛悦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作为一种异质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中存在多种分型与不同的临床预后,因此在掌握病情变化的同时,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该病中医称“髓毒劳”以正虚邪实,虚、毒、瘀并存为病机特点,亦存在多种证型。整体观念与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作为一种异质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中存在多种分型与不同的临床预后,因此在掌握病情变化的同时,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该病中医称“髓毒劳”以正虚邪实,虚、毒、瘀并存为病机特点,亦存在多种证型。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理念,该病以整体观念为背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结合复杂病机特点会在临证组方中形成了大方与小方的差异,而大方与小方虽然作用不同,但各有侧重,均可通过君臣佐使的不同配伍形成对应正虚邪实复杂病机的临床疗效,实现在复杂的病情变化中动态且个体化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 小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海英 司文涛 +1 位作者 李育林 唐旭东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46-252,共7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造血祖细胞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异常活跃或下降为典型表现,且具有较高的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风险。中医药在改善MDS患者外周血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造血祖细胞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异常活跃或下降为典型表现,且具有较高的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风险。中医药在改善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输血、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中医药治疗的科研核心聚焦于有效运用砷剂及益肾填髓健脾的自拟方剂与成药诱导MDS细胞凋亡、促进其自噬、调节免疫功能和去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的IDEAL-IQ对再障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田燕 许亚萍 +2 位作者 崔运福 王丹 曹新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定量骨髓脂肪含量及铁含量在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AA患者44例(AA组)、MDS患者25例(MDS组)、健康对照组志愿者28例... 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定量骨髓脂肪含量及铁含量在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AA患者44例(AA组)、MDS患者25例(MDS组)、健康对照组志愿者28例(对照组),定量测定右侧髂骨骨髓脂肪含量及铁含量,通过计算组间相关系数(ICC)对3位数据检测者进行一致性分析,非参数检验比较AA组、MDS组及对照组之间骨髓脂肪含量及R2*值的差异。结果AA组骨髓脂肪含量高于MDS组及对照组,MDS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MDS组及对照组骨髓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IDEAL-IQ技术可根据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从影像学角度无创性的对初步鉴别诊断再障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通过评估骨髓脂肪含量,辅助临床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阿扎胞苷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曹培杰 姜义荣 +3 位作者 余楚壬 袁玉 陈秀娟 罗贤斌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阿扎胞苷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M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扎胞苷联合化疗)和对照组(沙利度胺口服治疗)各30例。分析两组血常规指标、造血指标、感染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阿扎胞苷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M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扎胞苷联合化疗)和对照组(沙利度胺口服治疗)各30例。分析两组血常规指标、造血指标、感染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情况。结果阿扎胞苷联合化疗组血红蛋白(Hb)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M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B12)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水平、CD8^(+)T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S治疗中阿扎胞苷联合化疗的疗效较沙利度胺口服治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扎胞苷 化疗 血常规指标 造血指标 感染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进展
10
作者 杜理超 陈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707-1715,共9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骨髓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各异。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MDS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免疫微环境的认识日益深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风险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骨髓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各异。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MDS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免疫微环境的认识日益深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MDS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风险评估及当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支持治疗、低剂量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与此同时,我们也讨论了MDS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如病情进展机制尚不明确、耐药问题及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等。未来,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医疗策略的不断完善,有望进一步改善MDS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are a group of heterogeneous bone marrow disorders originating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ith 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MDS. This progress has provided new perspectives for early diagnosis,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diagnosis, risk assessment, and current major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DS, including supportive therapy, low-dose chemotherapy, targeted drugs, immunotherapy,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eanwhile, we als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in MDS research, such as the uncle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ssues of drug resistanc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response. In the future, through continue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 strategies, th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MDS patients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史月 李宗富 +1 位作者 冯术青 高峰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等处理后疾病复发,复发后给予阿扎胞苷化疗,化疗后患者再次出现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处理后再次复发。结论:HSCT术后可依据嵌合率帮助判断疾病复发,混合嵌合伴GVHD预后差,容易出现GVHD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嵌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仝小林教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验案
12
作者 金籽杉 唐程 +1 位作者 杨浩宇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血液系统的异质性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可因免疫系统异常及药物继发性损害等外因诱发。结合仝小林教授“态靶辨治”思想,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医案,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复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血液系统的异质性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可因免疫系统异常及药物继发性损害等外因诱发。结合仝小林教授“态靶辨治”思想,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医案,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复杂病例的中医辨治方案。将传统中医思维融入现代医学。宏观上,改善患者“虚-瘀-水”态;微观上,降低尿蛋白、改善血尿、降低血肌酐以打临床靶。从多角度出发,针对疑难病例的核心病机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态靶辨治 仝小林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关桑逸 齐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本文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六味地黄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检索并整理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ition、UniProt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 本文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六味地黄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检索并整理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ition、UniProt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整理MDS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六味地黄丸-MDS交集靶点的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提现交集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3.10.3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该网络图筛选出治疗的核心靶点。最后,对六味地黄丸-MDS的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包括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筛选和分析,得到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68个,这些成分对应的药物靶点共有674个,与MDS相关的疾病靶点4859个,并从中筛选出六味地黄丸-MDS交集靶点288个,其中核心靶点57个,主要为AKT1、TNF、EGFR、BCL2、SRC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了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传导途径。结论 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对MDS产生治疗效果,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六味地黄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减低剂量阿扎胞苷用于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肖瑾 孙富英 杨晓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2期31-32,共2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老年人群高发,以血小板减少、无效造血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基本特征[1]。其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学异常、表观遗传失调、骨髓微环境异常、免疫系统失调等是该病的影响因素。老年患者因大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老年人群高发,以血小板减少、无效造血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基本特征[1]。其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学异常、表观遗传失调、骨髓微环境异常、免疫系统失调等是该病的影响因素。老年患者因大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功能差,多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治疗目标也倾向从治愈、完全缓解转变为缓解症状及减少输血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老年 阿扎胞苷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肥大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15
作者 周丽君 于婷 王能勇 《检验医学》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1]。一般...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1]。一般来说,典型的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患者肥大细胞占循环血中有核细胞比例≥10%,少数患者的肥大细胞比例<10%,是肥大细胞在人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可累及骨髓、肝脏、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2]。虽然MDS和MCL均与髓系起源相关,但MDS合并MC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本文报道广元市中心医院1例MDS合并MC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检验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KIT D816V基因突变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活髓方干预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卓秋燕 蒋群 +3 位作者 夏思 卢诗颖 刘燕娣 戴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735-7742,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经验方剂活髓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及造血调节起到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髓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经验方剂活髓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及造血调节起到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髓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西药组15只、活髓方低剂量组15只、活髓方高剂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尾静脉注射二甲基苯蒽诱导建立大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西药组给予沙利度胺胶囊10 mg/kg、维A酸片4 mg/kg,活髓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活髓方1.5,6 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28 d,取外周血和股骨骨髓组织,检测外周血常规、骨髓活检造血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上CTLA-4和PD-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CD4^(+)PD-1^(+)、CD8^(+)PD-1^(+)、CD4^(+)CTLA-4^(+)和CD8^(+)CTLA-4^(+)表达显著上调(P<0.05);(2)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骨髓增生程度均有改善,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3)与模型组相比,活髓方高剂量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CD4^(+)PD-1^(+)、CD8^(+)PD-1^(+)、CD4^(+)CTLA-4^(+)和CD8^(+)CTLA-4^(+)表达水平下降但无统计意义(P > 0.05);(4)西药组与活髓方高剂量组显示出相似的疗效;活髓方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各指标改善均有优势。结果表明,活髓方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的骨髓造血,提高CD4^(+)、CD4^(+)/CD8^(+)水平,下调CD4^(+)PD-1^(+)、CD8^(+)PD-1^(+)、CD4^(+)CTLA-4^(+)和CD8^(+)CTLA-4^(+)表达,可能与免疫负调控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活髓方 骨髓造血 免疫检查点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TLA-4 PD-1 SD大鼠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SOCS1基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17
作者 张永晓 李英华 石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SKM-1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外源性SOCS1过表达质粒促进SKM-1细胞内SOCS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SKM-1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外源性SOCS1过表达质粒促进SKM-1细胞内SOCS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构建NOD/SCID小鼠MDS模型,记录小鼠体质量及生存时间,评估SOCS1基因对体内SKM-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在MDS细胞株SKM-1细胞中转染SOCS1过表达质粒可显著提高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SOCS1可显著降低SKM-1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降低细胞内磷酸化的JAK2(p-JAK2)、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OCS1过表达组小鼠体质量及生存时间显著优于MDS模型组,外周血中CD45^(+) SKM-1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DS模型组,说明过表达SOCS1可抑制小鼠体内SKM-1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OCS1过表达组小鼠骨髓中SOC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DS模型组,而p-JAK2、 p-STAT3和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MDS模型组。结论 SOCS1可通过负调控JAK2/STAT信号通路抑制MDS细胞系SKM-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JAK2/STA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
18
作者 徐宏向 刘琼芝 雷艳花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阿扎胞苷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奈克拉片治疗,2组均以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8.00%vs.68.00%,χ^(2)=5.828,P=0.016)。治疗3个周期后,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但试验组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0%vs.22.00%,χ^(2)=0.056,P=0.812)。结论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可增强疗效,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生存质量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骨髓纤维化后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吴梦婷 刘利蓉 钱申贤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70-472,共3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髓巨核细胞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过度产生导致血小板数量持续增加,该疾病的临床病程相对缓慢,可继发骨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髓巨核细胞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过度产生导致血小板数量持续增加,该疾病的临床病程相对缓慢,可继发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甚至可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且文献报道结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进展 风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陈维甲 《大医生》 2025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 目的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HMA治疗,根据治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未并发组(46例)和并发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家族遗传病史、有毒物质接触史、放射线接触史、脊髓原始细胞占比、粒细胞缺失时间、体力状况评分、输血、外周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占比均高于非并发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均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骨髓异常增生危险分层高危/极高危、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水平<35 g/L均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A治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以上指标,以预防感染,保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并发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