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于海搏 张天宇 +7 位作者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3
作者 郭睿 沈旭星 +4 位作者 夏园 金媛媛 李建勇 陈丽娟 仇海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73,共6页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结果:341例初诊MM患者中,1p32缺失阳性患者占7.0%(24/341),伴有1p32缺失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显著短于不伴有1p32缺失患者(P<0.001),总生存(OS)同样更短(P<0.00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有1q21扩增和1p32缺失,即“1号染色体双打击”MM患者的PFS及OS相较于仅有1q21扩增或仅有1p32缺失MM患者更差(PFS:P<0.001;OS:P<0.001)。结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1p32缺失应广泛应用于初诊MM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p32缺失 预后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4
作者 王丽霞 季艳萍 +2 位作者 雷芳 余先球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3例发生带状疱疹(12.8%),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19.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在术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23.5%(4/17)。23例患者中21例接受含有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例接受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1/137,15.3%)高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的发生率(2/43,4.7%),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7)。在未采取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1.7%(15/69),而在接受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7.2%(8/111),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65.2%的带状疱疹患者没有接受抗病毒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硼替佐米治疗、AHSCT、肾功能不全均为多发性骨髓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预防与降低带状疱疹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带状疱疹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OS无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基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带状疱疹 抗病毒预防
原文传递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对裸鼠移植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滕威 沈皓 +1 位作者 焦敏 于鲁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裸鼠移植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Balb/c裸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实验组取对数生长期的裸鼠浆细胞瘤细胞MPC-11接种到裸鼠的右腋窝,建立裸鼠皮下骨髓瘤模...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裸鼠移植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Balb/c裸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实验组取对数生长期的裸鼠浆细胞瘤细胞MPC-11接种到裸鼠的右腋窝,建立裸鼠皮下骨髓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成瘤后第1天、第8天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144 mg/kg,在第1次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后48 h给予沙利度胺15 mg/kg每天1次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组检测在注射达雷妥尤单抗不同时间点的NK细胞耗竭情况;实验组在裸鼠首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NK细胞耗竭点、给予沙利度胺第3天及第二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检测NK细胞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统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K细胞数量及CD38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IL-15、IFN-γ、TNF-α。结果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实验组NK细胞数量先呈上升趋势,在24 h达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模型组NK细胞数低于空白组,实验组NK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CD38表达高于空白组,实验组CD38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1)。首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NK细胞耗竭点、给予沙利度胺第3天及第二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实验组裸鼠NK细胞数量分别为3.25±0.23、12.65±1.27、26.48±0.66、37.67±1.45,呈上升趋势。模型组血清IL-15、IFN-γ、TNF-α水平高于空白组,实验组血清IL-15、IFN-γ水平高于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NK细胞耗竭是骨髓瘤细胞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沙利度胺可能通过缓解NK细胞耗竭、调节炎症因子表达从而逆转小鼠移植骨髓瘤对达雷妥尤单抗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耐药 NK细胞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多发性骨髓瘤伴高淀粉酶患者1例分析
7
作者 李胜学 王晓莉 +1 位作者 丛萌倩 殷玉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未发现达雷妥尤单抗药物联合使用的文献报道。根据首例高原地区MM伴高淀粉酶血症的回顾分析结果,建议高原地区临床医生将淀粉酶水平作为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以降低MM的误诊率,并提供一种MM伴高淀粉酶血症疾病中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高淀粉酶血症 高原 达雷妥尤单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PINP、DKK1和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晖 同海宁 +5 位作者 郑研 侯君 茹杏丽 张维华 高秋英 侯丽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之间、不同临床疗效MM患者之间的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与MM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MM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依次升高(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血清DKK1、SFRP3、PINP水平升高是影响MM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DKK1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无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5,P>0.05),而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63,P<0.05)。结论MM患者治疗前的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M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预测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 影响因素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田乐 李慧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该治疗方案对骨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88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VAD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骨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ANKL逐渐降低(P<0.05),ALP、OCN逐渐升高(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RANK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P、OCN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逐渐降低(P<0.05);治疗2疗程及4疗程后观察组Scr、β2-MG、NGAL、KIM-1、Cys-C、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辅助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更好调节骨代谢,更有效地逆转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害 骨代谢 疗效
原文传递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分期
下载PDF
在自定义高危群体中M蛋白定量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预后研究
11
作者 蒋志勇 俞方泉 +2 位作者 罗信国 章勇 叶宝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 目的探讨M蛋白定量检测在符合自定义高危群体中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预后分层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所筛查出的200例符合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进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测及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测定,记录入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血清游离轻链定量及κ/λ比值;阳性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再进一步行Fish检测评估预后危险分层,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00例高危群体中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共检出58例,血清蛋白电泳阳性检出39例,进一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共34例;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为34例,而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为27例,7例漏诊;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提示确诊患者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13例中(>100或<0.01)有8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其他21例有3例存在高危遗传学改变。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贫血、球蛋白异常、血肌酐升高是高危影响因素,符合本研究中自定义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群体的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相较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漏诊率,是高危人群检测筛查的有效手段,并且血清游离轻链高比值跟基因风险分层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电泳 游离轻链 高危因素 预后风险分层
下载PDF
血清P1NP、β-CTX水平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康成 张文 +2 位作者 张璐 马小妮 蒲三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6-939,94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以血清P1NP≥100 ng/mL和β-CTX≥700 pg/mL为分期标准,对MMⅢ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97.1%。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P1NP、β-CTX检测对MM及其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M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杨晓煜 朱登勤 +4 位作者 庞素蕾 王盼盼 马若巾 马云云 宋春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及预测预后,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21 白细胞介素-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性 预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脂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价值研究
14
作者 张弘 闫慧 王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71-1581,共11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脂质代谢特点以及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分别分析MM患者血脂水平与临床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脂质代谢特点以及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分别分析MM患者血脂水平与临床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治疗效果以及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C、LDL、HDL、Apo-A1、Apo-B水平上,ISS分期I期患者高于II期和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轻链型患者的TC、LDL、Apo-A1、Apo-B水平高于IgG型和Ig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G型患者的TC、LDL、Apo-B水平高于Ig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四周期治疗后,缓解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LDL、Apo-A1、Apo-B低水平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P < 0.05)。结论:血脂水平在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脂水平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Cys C、C1q、β_(2)-MG、Urea、UA检测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邱爽 孔卓 王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38-142,148,共6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补体C1q(complement C1q)、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UA)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合并肾损伤(renal impairmen... 目的探讨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补体C1q(complement C1q)、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UA)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合并肾损伤(renal impairment,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3例初诊MM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血肌酐水平将MM患者分为RI组[血肌酐>176.80mmol/L(2mg/dl),n=19]及非RI组[血肌酐≤176.80mmol/L(2mg/dl),n=74],对RI组和非RI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MM患者发生R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RI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初诊MM患者发生RI者占25.68%,RI组轻链型占比最高(36.84%,7/19),IgG-λ型和IgA-κ型比例最低(10.53%,2/19);非RI组IgA-κ型比例最高(29.73%,22/74),IgG-λ型比例最低(12.16%,9/74)。DS分期中,RI组19例全部为Ⅲ期,非RI组72例全部为Ⅲ期。ISS分期中,RI组Ⅲ期最多(68.42%,13/19),非RI组中Ⅰ期最多(41.89%,31/74)。RISS分期中,RI组Ⅱ期和Ⅲ期最多(36.84%,7/19),非RI组Ⅱ期最多(58.11%,43/74)。DS分期和ISS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组中Cys C、β_(2)-MG、Urea、UA水平均高于非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s C、Urea、β_(2)-MG水平异常升高是MM患者发生RI的危险因素(P<0.05),C1q对MM患者发生RI没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 C、Urea、β_(2)-MG水平异常升高均是MM患者发生R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ys C、Urea、β_(2)-MG预测MM患者发生RI的敏感度分别为88.9%、50.0%、94.4%,特异性分别为90.4%、100.0%、84.9%;Cys C、Urea、β_(2)-MG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发生RI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性为87.7%。结论Cys C、Urea、β_(2)-MG均能较好地预测初诊MM患者发生RI的可能性,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MM患者发生RI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胱抑素C 补体C1Q β_(2)-微球蛋白 尿素 尿酸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罗信国 叶虹位 +1 位作者 胡姗姗 许维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均干预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均干预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D^(3+)、CD^(4+)、CD^(4+)/CD^(8+)、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血栓的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和预后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P均<0.05),CD^(3+)、CD^(4+)、CD^(4+)/CD^(8+)、Tre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6.21、2.6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04、13.53,P均<0.05)。随访2年内,观察组生存率为96.00%,对照组为92.00%,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结论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降低炎症水平及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 血栓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组织中miR-29c、miR-19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石瑞平 陈兴华 李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组织中miR-29c、miR-19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5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75例骨髓象检查为正常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组织中miR-29c、miR-19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5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75例骨髓象检查为正常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骨髓组织中miR-29c、miR-195表达水平,根据检测平均值将miR-29c、miR-195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析miR-29c、miR-19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骨髓组织miR-29c、miR-19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29c低水平组中ISS分期Ⅲ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的患者占比高于高水平组(P<0.05);miR-195低水平组中ISS分期Ⅲ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的患者占比高于高水平组(P<0.05);miR-29c低水平组的生存期低于高水平组(P<0.05),miR-195低水平组的生存期低于高水平组(P<0.05)。miR-29c、miR-195表达水平与IS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29c、miR-195均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低表达,且低表达miR-29c、miR-195患者的生存期较短。miR-29c、miR-195表达水平与ISS分期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生存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29c miR-195 生存期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
18
作者 朱晖 廖亚云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以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MM组,以4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入选者均给予凝血指标、血清球蛋白检测并判断相关性。结果 MM组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以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MM组,以4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入选者均给予凝血指标、血清球蛋白检测并判断相关性。结果 MM组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的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酶原时间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且血清球蛋白含量也存在异常,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含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功能 球蛋白
下载PDF
KLF10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李慧 张吴霞 熊烨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0(KLF10)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0(KLF10)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KLF1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miR-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KLF10、miR-2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血清KLF10、miR-21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KLF10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iR-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KLF10、miR-21水平呈负相关(r=-0.447,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KLF10、miR-2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分型无关(P>0.05),与患者DS分期、是否重度贫血、ECOG评分以及骨髓浆细胞比例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KLF10低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χ^(2)=9.651,P=0.032);血清miR-21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χ^(2)=12.056,P=0.00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LF10低表达、血清miR-21高表达、DS分期Ⅲ期、重度贫血、ECOG评分>3分和骨髓浆细胞比例>30%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KLF10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0 预后 MIR-21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吴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95-97,共3页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三联组和二联组,各52例。二联组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三联组和二联组,各52例。二联组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三联组在二联组基础上联用硼替佐米治疗,28 d为1个治疗周期,2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联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二联组的71.15%(χ^(2)=4.833,P=0.028)。治疗4个周期后,2组IL-6、IL-17、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三联组低于二联组(P均<0.01)。三联组与二联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3%vs.59.62%,χ^(2)=1.049,P=0.306)。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