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7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1NP、β-CTX水平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康成 张文 +2 位作者 张璐 马小妮 蒲三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6-939,94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以血清P1NP≥100 ng/mL和β-CTX≥700 pg/mL为分期标准,对MMⅢ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97.1%。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P1NP、β-CTX检测对MM及其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M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骨髓细胞形态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梁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0-0073,共4页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研究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联合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研究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联合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分型诊断结果更好(P<0.05);研究组的诊断效能更优(P<0.05);研究组的诊断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诊断中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免疫学分型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有效进行具体分型,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评分也高,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免疫学分型 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观察
3
作者 韦婵 张美燕 +1 位作者 陈丹云 李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19-0122,共4页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将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将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涂片、粒系细胞、巨核系细胞、红系细胞等占比数值,以及患者疾病增生程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涂片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粒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巨核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活跃占据60%、正常活跃占据28.75%、增生低下则占据为11.25%。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能够帮助确诊患者疾病,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 形态特征 粒系细胞
原文传递
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王冬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3期0153-0155,共3页
目的:探究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5月邯郸市第四医院104例疑似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检测。金标准以随访资... 目的:探究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5月邯郸市第四医院104例疑似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检测。金标准以随访资料结果为准,对比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DS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其分型[RCUD、RARS、RC-MD、RAEB-I、RAEB-Ⅱ、MDS-U、5q-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MDS的诊断准确率(Kappa值=0.639)高于三者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率(Kappa值=0.501、0.490、0.556);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8.67%,明显高于外周血涂片(86.67%)、骨髓细胞形态(88.00%)及骨髓活检(89.33%)(P<0.05);金标准以随访资料结果为准,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活检联合诊断MDS分型的准确率为84%(63/75)。结论: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及外周血涂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MDS分型的准确性,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对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细胞形态 外周血涂片
下载PDF
急粒患者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的诊断效能
5
作者 邓小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84-0187,共4页
探究临床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查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接诊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选择64例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细胞形态学... 探究临床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查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接诊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选择64例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检验。针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单独检验以及联合检验的具体价值开展探究。结果 结合病理学诊断,本组患者中阳性34例,阴性30例,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过程在,检出阳性28例,阴性37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三种检查技术联合检验过程中,本组患者中阳性33例,阴性32例。统计骨髓细胞形态学单一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联合检验检查结果,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上,联合检验均具备优势,(P<0.05)。结合对阳性病例、阴性病例在CD34+、CD15+、CD9+以及HLA-DR对比,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5)。结论 临床在对急粒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共同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效率,促使患者可以迅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粒患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过继骨髓细胞通过分化为NKT细胞并增加自身脂质含量减轻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肝损伤
6
作者 李小平 耿瑾珂 韩慕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过继对于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起主要作用的细胞群体。方法 HE染色检测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C57BL/6小鼠MAFLD肝组织病变并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过继对于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起主要作用的细胞群体。方法 HE染色检测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C57BL/6小鼠MAFLD肝组织病变并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评估骨髓细胞过继对MAFLD的治疗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 Kupffer细胞等肝脏免疫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白细胞介素4(IL-4) mRNA表达。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骨髓细胞经小鼠尾静脉注射,采用冰冻切片观察肝组织CFSE+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追踪CFSE+细胞在肝、脾组织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的过继细胞CD3、 CD4、 CD8、 NK1.1、 CD11b、粒细胞受体1(Gr-1)的表达确定其分化情况。尼罗红脂质染色评估肝组织NKT细胞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骨髓细胞过继输入的MAFLD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 AST水平降低。同时,肝脏免疫细胞上调其IL-4和LDLR的表达。LDLR敲除小鼠给予MCD饮食后引发更严重的MAFLD。骨髓细胞过继细胞治疗效果显著并分化出更多的NKT细胞定殖在肝脏,同时该群NKT细胞胞内脂质显著增多。结论骨髓细胞过继治疗通过分化更多的NKT细胞,同时通过提高该群细胞的胞内脂质含量从而减轻MAFLD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自然杀伤T(NKT)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肝脏 骨髓细胞
原文传递
嵌套EP管法更快速获取更多小鼠骨髓细胞
7
作者 徐启英 王卓亚 +1 位作者 冶怡 乌仁塔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24-2626,2630,共4页
目的:探讨更快速获取更多小鼠骨髓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同一只小鼠双下肢,两侧分别随机使用首创的嵌套EP管法或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获得骨髓细胞;记录获取骨髓细胞的时间、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活细胞比例;采用CC... 目的:探讨更快速获取更多小鼠骨髓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同一只小鼠双下肢,两侧分别随机使用首创的嵌套EP管法或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获得骨髓细胞;记录获取骨髓细胞的时间、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活细胞比例;采用CCK-8方法检测两种方法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相比,嵌套EP管法获取小鼠骨髓细胞的时间更短(P<0.0001)。与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相比,嵌套EP管法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更多(P<0.05)。两种方法获得的骨髓活细胞比例一致,增殖能力一致。结论:嵌套EP管法能更快速获得更多的骨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EP管法 骨髓细胞 小鼠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刍议
8
作者 宁静 章大谦 +1 位作者 潘歆 农卫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5期189-191,195,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名实习生,通过计算机1∶1随机数列方式将其均分成两组。20名实习生开展基于... 目的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名实习生,通过计算机1∶1随机数列方式将其均分成两组。20名实习生开展基于语言的学习教学法(language-based learning,LBL),为参照组,剩余20名实习生开展PBL教学法,为研究组。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粒系系统,红系系统和淋巴、单核及其他细胞分值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阅片和检验报告书写技能分值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中开展PBL教学法可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获得更高的认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各项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骨髓细胞形态学 实习 带教 教学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髓细胞向肥大细胞分化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晗婧 郭冉 +3 位作者 罗扬淦 卢姿含 郝逗逗 朱枝祥(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的方案,用于肥大细胞功能调节药物研究。方法:从小鼠股骨取骨髓细胞,在干细胞因子(SCF)、IL-3或SCF和IL-3联合诱导下,体外培养4周。每周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统计...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的方案,用于肥大细胞功能调节药物研究。方法:从小鼠股骨取骨髓细胞,在干细胞因子(SCF)、IL-3或SCF和IL-3联合诱导下,体外培养4周。每周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统计活细胞总数;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体系中BMMC比例,并计算BMMC绝对数;4周后通过测定β-己糖胺酶释放量及抑制剂的调节作用评估BMMC功能。结果:3种诱导方法均能促进BMMC体外分化,但不同诱导条件获得的BMMC纯度和数量有较大差异。SCF单独诱导获得的BMMC纯度和数量最低;IL-3单独诱导获得较高的BMMC纯度和总数;SCF和IL-3联合诱导能够获得较高的BMMC纯度,同时能获得远高于两种因子单独诱导获得的BMMC数量;SCF和IL-3联合诱导4周获得的BMMC具有完整功能。结论:SCF和IL-3联合诱导4周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且功能完整的BMMC,可用于探索肥大细胞功能调节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肥大细胞 诱导分化 流式细胞 β-己糖胺酶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早期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强 杨柯 +2 位作者 蔡永刚 豆兴芳 蔺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明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ICM即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在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形态学检查是白血病临床诊断的基础。本文报道1例疾病早期恶性早幼粒细胞比例不高,分子生物学特征不明显,仅有骨髓细胞形态学见极低比例异常早幼粒细胞的APL,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混合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应用观察
11
作者 任莉 孙晖 郝旭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究混合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80例,配备相应的染液,运用混合染色的方法,对涂片进行相应的染色,在纤维镜下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开展采用混合染色法染色骨髓液涂片显... 目的探究混合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80例,配备相应的染液,运用混合染色的方法,对涂片进行相应的染色,在纤维镜下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开展采用混合染色法染色骨髓液涂片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混合染色法处理骨髓液涂片后,细胞有着非常鲜艳的色彩,而且细胞内部结构染色情况表现得比较清晰,在细胞浆这一区域,主要色彩为蓝色,观察细胞内核仁和核膜,发现细胞内情况同样非常清楚。混合染色法在各个时间段的染色效果评分上显著高于瑞氏染色法、姬氏染色法(P<0.05)。结论在采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过程中,可以达到针对某些形态结构比较简单的细胞学,将其内部结构展现出来,显著提高细胞学检测准确度,可以更好地表达细胞结构,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混合染色法 贫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12
作者 余红民 王婷 +2 位作者 李静 李远宏 杨向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1期20-24,共5页
微核试验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课的开展旨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核实验原理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启发科研思维。然而从开设这门实验课至今,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徐州医科大学公共... 微核试验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课的开展旨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核实验原理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启发科研思维。然而从开设这门实验课至今,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验中心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从实验安全、实验动物管理、实验操作、实验教学、学生培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以下改革建议:建立详细、准确的安全方法和程序;进行实验动物伦理再教育;探索操作标准,提高实验可重复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无缝衔接融入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创新思维;尊重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这项实验课的改革实践,希望能为学生适应将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微核 实验课 教学改革 骨髓细胞 实验动物 操作方法
下载PDF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全红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3430-3433,共4页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划分为轻度贫血组(n=35)、中度贫血组(n=20)、重度贫血组(n=16)、极重...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划分为轻度贫血组(n=35)、中度贫血组(n=20)、重度贫血组(n=16)、极重度贫血组(n=8)。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检测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分析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各组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比例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其中极重度贫血组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比例最低,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最大。各组原始细胞和核型异常比例比较,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是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且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清叶酸 维生素B12 骨髓细胞形态学 疾病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移植生成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唐浩 廖彩仙 +5 位作者 周杰 金浩生 谭远飞 苏俊 张春兴 张守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评价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的肝干细胞潜能,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临床运用提供可行性实验依据。方法供体为纯系BALB/C雄性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细胞。受体为行35Gy全肝照射处理后的同龄同系BALB/C雌性小... 目的评价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的肝干细胞潜能,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临床运用提供可行性实验依据。方法供体为纯系BALB/C雄性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细胞。受体为行35Gy全肝照射处理后的同龄同系BALB/C雌性小鼠,立即移植供体c-Kit+lin-骨髓细胞。接受c-Kit+lin-骨髓细胞移植1月后,活杀取肝做常规病理学检查、Y染色体的原位杂交检查、甲胎蛋白与白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1月后小鼠肝脏的组织结构已恢复正常,肝组织细胞中存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均呈阳性反应的双阳性细胞。结论小鼠c-Kit+Lin-骨髓细胞具有肝干细胞潜能,移植后可以在肝内定居并分化形成肝细胞。可做为肝病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细胞 c-Kit^+lin-骨髓细胞 骨髓衍生肝干细胞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清铁代谢指标对贫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胡斌 聂璐璐 袁洋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索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清铁代谢指标对贫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2例贫血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均进行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转铁蛋白(TF)、骨髓细胞比例检测,再用ROC曲线分别分... 目的探索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清铁代谢指标对贫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2例贫血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均进行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转铁蛋白(TF)、骨髓细胞比例检测,再用ROC曲线分别分析上述指标在预测贫血、贫血病因中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TF(7.74±1.14)g/L、SF(548.65±18.46)ng/mL、SI(41.45±5.45)μmol/L、骨髓细胞比例(27.86±4.1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TF、SF、SI、骨髓细胞比例及四项联合早期预测贫血的AUC分别为0.928、0.908、0.926、0.947、0.978。同时不同病因之间比较骨髓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者的TF(11.36±1.35)g/L、SF(855.45±31.25)ng/mL、SI(63.32±12.67)μmol/L高于其他病因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TF、SF、SI、骨髓细胞比例及四项联合早期预测贫血病因的AUC分别为0.918、0.909、0.922、0.533、0.947。结论血清铁代谢指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在确定贫血类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对大部分不明原因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清铁代谢 贫血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联合尿免疫固定电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效果
16
作者 程镇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联合尿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 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联合尿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进行诊断,分别观察上述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结果 80例患者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共检出多发性骨髓瘤73例,检出率为91.25%;尿免疫固定电泳共检出74例,检出率为92.50%;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共检出70例,检出率为87.50%;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共检出79例,总检出率为98.75%,明显高于各方法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 临床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可将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如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便于临床医师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做到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尿免疫固定电泳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基于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库的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技术》形态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19
17
作者 牟凤林 王静 +1 位作者 邓晶荣 范成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建立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方法选取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2个平行班165名学生随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1名学生为试验... 目的探讨以建立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方法选取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2个平行班165名学生随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1名学生为试验组,运用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另外84名学生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形态学教学方法完成教学。通过试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价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异。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试验组形态学考核成绩为(89.25±7.62)分,对照组形态学考核成绩为(82.63±7.69)分。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主观认为更有学习积极性。结论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 血液学检验技术 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
下载PDF
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唐云侠 周颜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99-0102,共4页
分析在全血细胞减少病因诊断中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的46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对这46例同时进行三项检查联合,探讨结果分析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结果 ... 分析在全血细胞减少病因诊断中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的46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对这46例同时进行三项检查联合,探讨结果分析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结果 联合检验后发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未受较大影响,且最容易引起其减少的主要因素以贫血性疾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主。结论 将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能提升诊断率,在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 外周血涂片 全血细胞
下载PDF
高职检验专业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莉 杨进波 +1 位作者 曹琳 陈万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405-7405,共1页
关键词 骨髓细胞/细胞 细胞学技术 骨髓细胞 教育 医学
下载PDF
吲哚-2,3-二酮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慧莉 武建凤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3期32-33,共2页
目的测试分析吲哚-2,3-二酮(ISA)的遗传诱导毒性,为IS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ISA给小鼠连续染毒,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PCE中的微核和PCE/NCE比值)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三种不同剂量的ISA微核形成... 目的测试分析吲哚-2,3-二酮(ISA)的遗传诱导毒性,为IS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ISA给小鼠连续染毒,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PCE中的微核和PCE/NCE比值)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三种不同剂量的ISA微核形成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NCE比值均在0.71±0.2正常范围内,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ISA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P<0.001)。中期核型分析显示,ISA对骨髓染色体无损伤,而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致畸。结论 ISA无遗传诱导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2 3-二酮 骨髓细胞微核 骨髓细胞染色体 遗传毒性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