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蔡耘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9-182,共4页
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旨在促进HSC的归巢。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肯定了不同来源供体细胞通过骨髓腔内注射能有效地归巢并植入骨髓、迅速重建受体造血和免疫功能、减少GVHD,诱导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高受体生存率。... 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旨在促进HSC的归巢。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肯定了不同来源供体细胞通过骨髓腔内注射能有效地归巢并植入骨髓、迅速重建受体造血和免疫功能、减少GVHD,诱导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提高受体生存率。本文主要对该技术在骨髓移植、脐血移植、研究HSC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内注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脐血移植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技术在灾难医学救援工作中应用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苏迅 李新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2期7825-7827,共3页
关键词 骨髓腔内注射技术 灾难医学救援 综述[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双份脐血移植治疗成人白血病临床初探
3
作者 周晨阳 孙自敏 +4 位作者 刘会兰 耿良权 王兴兵 宋闿迪 张旭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87,共3页
21例行双份非血缘脐血移植(DUCBT)成人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例)采用单份脐血IBMI联合单份脐血静脉输注(IV);对照组(10例)采用传统双份脐血均从静脉输注。观察两组输注副反应和总体疗效。IBMI过程安全耐受性好,全身不良反应... 21例行双份非血缘脐血移植(DUCBT)成人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例)采用单份脐血IBMI联合单份脐血静脉输注(IV);对照组(10例)采用传统双份脐血均从静脉输注。观察两组输注副反应和总体疗效。IBMI过程安全耐受性好,全身不良反应明显低于IV(P<0.01)。两组植入率与植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5例和4例,慢性GVHD各1例。两组复发率、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存活4例患者,其中3例为IBMI份脐血优势植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骨髓腔内注射 脐血移植 造血恢复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654—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
4
作者 刘明凤 邢念平 邹洪琼 《微循环学杂志》 1992年第4期20-20,共1页
我院近年来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654-2骨髓腔内注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13例。获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腔内注射 内注射治疗 654-2 一般治疗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长春新碱缓解肺癌肢体剧痛2例报告
5
作者 王冬香 陈艳雨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4期184-185,共2页
例1 男,65岁。主诉咳嗽、咯痰10余年,加重1个月伴全身疼痛而入院。查体:T37.2℃,P100次/分,R28次/H,BP19.5/11.5kPa(146/86mmHg).喘息状,口唇粘膜发紫.右颌下淋巴结及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3.5cm×1.5cm大小,无压痛,活动差,气管居中... 例1 男,65岁。主诉咳嗽、咯痰10余年,加重1个月伴全身疼痛而入院。查体:T37.2℃,P100次/分,R28次/H,BP19.5/11.5kPa(146/86mmHg).喘息状,口唇粘膜发紫.右颌下淋巴结及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3.5cm×1.5cm大小,无压痛,活动差,气管居中,颈静脉充盈,桶状胸,肋间增宽,右肺呼吸音弱,心脏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镇痛 肢体剧痛 骨髓腔内注射 长春新碱
下载PDF
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行骨髓腔内注射重建造血系统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伊庆福 迟亚男 +4 位作者 刘光辉 杨冠恒 龚秀丽 范书玥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观察用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悬液行骨髓腔内注射以重建小鼠造血系统的效果。方法·用Ficoll分离技术获取胎龄13.5 d的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悬液,采用磁珠分选的方法获得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并计数。以骨... 目的·观察用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悬液行骨髓腔内注射以重建小鼠造血系统的效果。方法·用Ficoll分离技术获取胎龄13.5 d的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悬液,采用磁珠分选的方法获得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并计数。以骨髓腔内注射的方法对137Cs辐射清髓后的小鼠胫骨进行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移植后的受体小鼠通过血常规检测、血涂片及骨髓涂片镜检的方法观察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对受体小鼠移植后1年骨髓中的供体HSC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胎龄13.5 d的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中HSC占0.171%。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外周血即能探测到供体细胞来源的血细胞;移植后第3周受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基本恢复至辐照前水平;第5周外周血中供体细胞来源的血细胞比例趋于稳定;移植后1年受体小鼠骨髓中的HSC基本来自供体细胞。结论·小鼠胎肝单个核细胞通过骨髓腔内注射的移植方法能高效重建小鼠造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骨髓腔内注射 胎肝 小鼠
下载PDF
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荟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施亚斌 宋绪梅 +2 位作者 朱雪红 赵玉国 何景生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查出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15篇。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的论文4篇,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篇,骨...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查出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15篇。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的论文4篇,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篇,骨髓腔内骨髓移植2篇,提高异种移植的植活能力1篇,延长大鼠复合组织移植物存活时间1篇,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促进HSC的归巢1篇,骨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4篇。结论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内注射 临床应用 临床输液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移植
下载PDF
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促进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雅红 王泳 +2 位作者 翁震 丁妍 李东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对小鼠早期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分别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方法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60只C57BL/6小鼠。受鼠...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对小鼠早期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分别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方法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60只C57BL/6小鼠。受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腔内注射高和低剂量组(IBM1和IBM2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每组20只。在骨髓移植后1、3、6和9d分别计数各组受鼠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植入水平(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数)。结果于移植后6d,IBM1组和IBM2组注射侧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IV组(P<0.05或P<0.01?。结论IBM-BMT较IV-BMT更能促进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内注射 尾静脉注射 造血恢复 异基因骨髓移植
下载PDF
骨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家兔全耳同种移植
9
作者 王毅彪 小川丰 高景恒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为了减轻免疫诱导过程中对受体的侵袭 ,进一步探讨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通过异体骨髓移植诱导同种皮肤移植免疫耐受。方法 通过骨髓腔内直接注射异体骨髓细胞 ,进行骨髓移植。结果 皮片的平均存活时间是 (88.0± 6 .0 )天 (P ... 目的 为了减轻免疫诱导过程中对受体的侵袭 ,进一步探讨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通过异体骨髓移植诱导同种皮肤移植免疫耐受。方法 通过骨髓腔内直接注射异体骨髓细胞 ,进行骨髓移植。结果 皮片的平均存活时间是 (88.0± 6 .0 )天 (P <0 .0 0 1 )。为了探讨其普遍性 ,我们用此诱导方法 ,还进行了同种全耳移植。平均存活时间是 (1 4 6 .0± 1 5 .1 )天 ,并有 1只移植耳存活时间已超过 1年 ,未见任何排斥反应。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 ,通过骨髓腔内直接注射异体骨髓细胞 ,进行骨髓移植的方法 ,不仅在皮肤移植上可以诱导长期稳定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骨髓腔内注射 同种异体耳 同种异体皮肤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兴宇 常非 +1 位作者 王金成 高忠礼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细胞生物学特性 骨髓间充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自体骨髓细胞 骨髓腔内注射 初步疗效
下载PDF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促进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雅红 王泳 +2 位作者 丁妍 卢智勇 李东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志,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脂肪分化鉴定;以人PMSC和脐血MNC为供体,通过IBMI方法或结合静脉注射(IV)方法,将两种细胞联合或单独移植入经亚致死量辐照预处理的SCID受鼠体内,50只受鼠随机分为5组:联合移植A组(PMSC+脐血MNC,IBMI)、单独移植B组(脐血MNC,IBMI)、联合移植C组(PMSC经IBMI,脐血MNC经IV)、生理盐水对照D组(辐照后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空白对照E组(不辐照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每组10只。在移植后14 d取各组SCID小鼠注射侧和对侧胫骨腔内骨髓细胞,并用FCM检测分析人CD34+、CD45+细胞的植入水平。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FCM检测其表型正常,并成功向成骨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SCID小鼠移植后14 d,照射对照组小鼠仅剩4只存活,其他组小鼠全部存活,B组注射侧及对侧胫骨骨髓腔内的人CD34+、CD45+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A组小鼠的注射侧和对侧。结论:人PM-SC可以提高脐血MNC的植入率,促进早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重建 骨髓腔内注射 脐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生命救援——战术医疗急救用药与注射
12
作者 何昕 《轻兵器》 2019年第9期69-75,共7页
当人们生病、受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治疗手段就是'打针、吃药'。而在战术急救领域,当出血、呼吸障碍等直接威胁伤员生命的问题得到初步控制之后,使用适当的药物可起到减缓重伤员痛苦、维持轻伤员作战能力、避免创伤部位感染等... 当人们生病、受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治疗手段就是'打针、吃药'。而在战术急救领域,当出血、呼吸障碍等直接威胁伤员生命的问题得到初步控制之后,使用适当的药物可起到减缓重伤员痛苦、维持轻伤员作战能力、避免创伤部位感染等作用——首先需要明确,战术急救用药应该在伤员救治的哪一个阶段进行。战术急救救护流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火力下救护、战术区域救护以及战术后送救护。在风险和威胁最高的火力下救护环节,优先要完成将伤员从被敌方火力覆盖的高风险区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区域,并为伤员绑扎止血带进行止血。对伤员予以药物治疗,这一方式的急迫性相对较低,通常在战术区域救护以及战术后送救护环节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套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 骨髓腔内注射 医疗急救 穿刺针头 肌肉注射 穿刺器 静脉注射 伞降救援 生命救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